第262章 天下第一巡抚?
小说屋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第262章 天下第一巡抚?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苏泽接着问道:“敢问张阁老,这嘉湖巡抚清缴的积欠,到底是府库的积欠,臬库的积欠,还是国库的积欠,又或者是内帑的积欠?”
听到苏泽这么问,张居正摸着自己好看的胡须,用满意的目光看着苏泽。
张居正点头说道:
“嘉湖巡抚闵清上奏,他到任后清理了嘉兴湖州两府的府库积欠,臬司衙门的欠款勾销了三成。国库的积欠没有减少,内帑的积欠还上了一成。”
之所以苏泽要问得这么详细,是因为大明财政也是分级的。
大明最低一级的财政单位是县,也就是县库。
但是大明的财政政策,县级别的财政就是粮税中转,县衙只有很少的经费,用来维持县衙的运转。
县库上一级是府库,这才是基层的主要单位,这也是知府这个职位重要的原因,县里要有花大钱的时候,一般都会向府库拆借,如果是涉及多个县的大型工程,也都是府一级的衙门出钱。
再往上一级,就是省级财政。
大明在省一级设置臬司衙门,主官为按察使,这本来是省一级监察部门,所以管理省级财政的工作,就交给了按察使衙门,也被称之为臬库。
不过大明官场发展至今,省级的衙门基本上虚置,所谓一省的布政使、按察使,如果不加总督一省军政事务的总督头衔,就只是安置高级文官的过渡位置。
臬库主要也是一个统计部门,加上对下级衙门的经济指标考核工作,其实也没有多少银子。
所以实际上大明财政最重要的两级,就是户部掌握的朝廷国库,和府衙掌握的府库。
这也是巡抚这个职位重要的原因。
巡抚往往管理几个府的事务,掌握这些府的府库,也就是财政大权,再加上对府县级官员的监察考核权,大明的巡抚在地方事务上的话语权,是远远高于布政使的。
大明官场就有这样的话,“布政不争,无政可布。巡抚不巡,无事不抚。”
说的就是布政使这个职位虚无化,巡抚这个职位常态化和实权化,如今已经大明最高级的亲民官了。
这其中的原因,自然是大明朝堂不愿意出现一个同时掌握行政、财政和军事权力的省级行政单位,所以从明初以来就在不断削弱布政使衙门的权力。
但是大明朝廷也没办法直接管理所有的府县,别说是大明了,现代社会都做不到。
所以又要在府县上设置一个府或者几个府的巡抚。
嘉湖巡抚,是管理南直隶最富庶地区的嘉兴和湖州的巡抚,是除了王之桓这个淮抚,海瑞这个应天巡抚外,最重要的地方官员。
嘉湖地区也是大明积欠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苏泽直接询问闵清是清理了哪个库的积欠,听完张居正的回答,苏泽立刻明白了。
这不就是大明的天下第一巡抚?
好家伙,诺敏前世?
府库是巡抚衙门管辖的,也是巡抚衙门掌控的,他闵清清理了府库的积欠,不就是账目上的游戏吗?
这实在是太容易了,只要找点商人拆借银子,存放在府库中让上级检查一下,就算是完成追讨了。
但嘉湖两府拖欠的国库银子,以及拖欠皇帝内帑的银子,这这些都是要上缴的,所以闵清只完成了很少一部分。
现在是六月份,又不是粮食征收的时候,不用说这笔银子大概也是向当地大户摊派或者借来的,为的就是刷功劳。
苏泽说完,再看在场的五位阁老,他就知道五人都和自己的想法是一样的。
大家都是从科举这条路上卷出来的,又在人精遍地的大明官场卷到了顶点。
又怎么会不明白闵清这些小伎俩?
这让苏泽想了前世,很多地方会自己办皮包公司,然后互相贸易,就是为了虚报GDP。
还有地方上“借钱”给企业缴纳地方税,然后转一圈再回到地方手里,粉饰地方经济指标。
看来古往今来都是一样的手法。
苏泽明白闵清的把戏,阁老们也明白闵清的把戏,但是皇帝不明白啊。
张居正说道:
“陛下已经亲书圣旨嘉奖闵清了,还要封他是‘天下第一巡抚’,要让全大明的地方官员都向他学习。”
说完这些,在场的五位阁老们,脸上都露出痛苦的表情。
皇帝正在兴头上,这时候泼皇帝冷水,这就是在打皇帝的脸。
而且虽然大家都认为闵清有问题,但大明也要讲究证据的,手上没有证据,就是阁老也不能随便攻击一名巡抚一方的地方重臣。
五位阁臣的目光都落在苏泽身上。
苏泽一阵无语,好家伙,你们不愿意得罪皇帝,让我上是吧?
再说苏泽也没有证据啊。
这时候还是张居正说道:
“苏子霖,吾等也不是让你出头,只是让你想个办法出来,揭穿闵清,并不是要让你上书弹劾他。”
苏泽问道:
“不能将闵清调离吗?”
这时候高拱说道:
“闵清历任考核都是不错的,在地方上名声也不差。”
李春芳说道:
“言官御史也找过他的问题,但是这闵清似乎还真是个清官。”
苏泽摇头说道:
“闵清不是清官。”
“只不过这贪官中,有贪财,有贪色,这闵清是贪名。”
“这样的贪官,可以为了名作假,也可以为了完成自己的政绩去盘剥百姓,有时候这种贪官的危害要比普通贪官还要大。”
众阁老们也点头,苏泽说的没错,闵清这种官员确实更可怕,他们为了政绩是不择手段的。
苏泽继续说道:
“下官倒是有个办法。”
苏泽也不卖关子,直接说道:
“今年春夏多雨,朝廷也有兴修水利的决心。”
“可以由雷阁老下令,兴修太湖水利,由苏松常嘉湖五府的府库出资建造。”
“三府是应天巡抚海瑞治下,那这件事应该由海巡抚主持,朝廷可以下旨让嘉湖二府把府库的银子运送到应天巡抚的府库中去。”
几位阁老听完,张居正抚掌道;
“妙啊!”
苏泽这个提议一点都不突兀,朝廷设置雷礼这个专务大臣,就是用来负责水利事务的。
苏松常嘉湖五府是太湖沿岸的府,都是依靠太湖水利工程的,要修自然要一起修。
而这件事交给海瑞,朝廷重臣们自然放心。
最关键的,这等于变相要求闵清上缴嘉湖两府的府库存银。
如果这些银子真的是闵清借来的,那就算是闵清答应,那些借钱给闵清充政绩的人也不会同意。
人家只是帮着你完成指标,也不是真的要弥补府库亏空啊!
退一万步,闵清如果真的能上缴这笔银子,那也确实是大功劳一件,那皇帝嘉奖就嘉奖了。
苏泽继续说道:
“嘉湖出现这样的事情,民间肯定也要有议论,朝廷可以让人去调查嘉湖的情况,了解闵清为官的真实情况。”
众阁老们点头,高拱问道:
“委派谁去呢?如果委派官员前往,会不会太扎眼了?”
苏泽说道:
“帅嘉谟。”
高拱过了一会儿,才想起来帅嘉谟是什么人。
他不就是之前徽州府丝绢案中,一直上诉的那个读书人吗?
也正是因为这件事,才让隆庆皇帝下定决心编纂《会计录》。
事后为了嘉奖帅嘉谟为一县百姓出声,隆庆皇帝赏赐他举人出身。
后来帅嘉谟在海瑞的举荐下出仕,担任南直隶的学政官。
苏泽说道:“帅嘉谟是查账的好手,他能从府县架阁库中查出丝绢案的问题,那一定能查嘉湖的府库追缴问题。”
高拱立刻明白了苏泽的意思。
闵清是巡抚,这种事情不可能他一个人办成,必须要手下的知府知县配合,整个嘉湖二府的官员齐心协力才行。
高拱说道:“那明日老夫就让吏部下文,调帅嘉谟去嘉湖二府下当个县丞。”
苏泽连忙说道:
“高阁老高见。”
高拱确实是人事高手,如果让帅嘉谟直接当知县,那就算是越级提拔,而且知县是一方父母官,必然会引起闵清的怀疑。
但是提拔帅嘉谟做个县丞就不一样了,作为两府的巡抚,闵清也不会注意到一个小小的县丞。
而县丞又是县衙的二把手,可以接触到县衙的所有文档资料,也能方便帅嘉谟去查案子。
苏泽三言两语之间,又帮着阁老们解决了一个难题。
李春芳说道:
“不过这兴修太湖水利的事情,还是由子霖你上疏比较好。”
接着李春芳又说道:
“内阁承你一个人情。”
听到这里,苏泽立刻答应下来。
内阁的人情,这可不是普通的人情。
李春芳当众说出来,这就是给了苏泽政治许诺了,其他阁臣没有反对,那就是内阁集体的人情。
这可不是某一位阁老的人情那么简单。
但是苏泽出完了主意,却没有立刻离开。
众阁老疑惑的看着他。
苏泽说道:
“诸位阁老,其实嘉湖的事情,是我大明财政积弊的问题,就算是处理了一个闵清,日后还是有这样的问题。”
张居正看向苏泽道:
“苏子霖有什么要说的?”
苏泽说道:
“我大明财政,冠冕堂皇的说永不加赋,田税确实收的很低。”
“但是地方上的亏空,固然有官吏贪污所导致的,可同样有很多地方的亏空,是维持地方官府正常开支,但是大明财政根本就没有给地方衙门财政空间,但是上有所命下官又要执行,最后地方官府衙门只有两条路。”
“要么巧立名目,向民间征收苛捐杂税,用来维持县衙运行。”
“要么就四处拆借,截留拖欠府库国库的银子。”
张居正微微点头,苏泽说的问题,其实他也是思考过。
实际上,所谓“永不加赋”的承诺,不仅仅是地方,朝廷也会经常打破。
比如成祖朱棣征讨草原,在“永不加赋”的祖制下,是通过大量发行宝钞,再加上超额发放盐引等手段筹措的军饷。
再比如说土木堡之后的京师保卫战期间,京师朝廷也用过助捐的手段,向京师的权贵富商捐钱,开了国子监捐生的先河。
所谓永不加赋,不加的只是正税。
嘉靖皇帝兴修三大殿,征收的木料钱和助捐钱,可都是向地方摊派的。
但是朝廷有办法合法的打破“永不加赋”的承诺,地方官府就只能用黑色灰色手段来筹款了。
朝廷和地方财政上的激烈矛盾,地方承担了大量的基层事务,却没有得到足够的财政,从明清到民国,甚至苏泽穿越前,这问题都没有解决过。
可给地方太多的财权,其后果苏泽穿越前也已经暴雷了。
地方官府短视的刷政绩行为,又会让财政体系在崩溃的路上一路狂奔,反正政绩都是现任官员的,债务都是继任者的。
如果真的给地方更多的财权,闵清这样的官员只会更多不会更少。
“一管就死,一放就乱”。
很显然,张居正也已经思考到了这个问题。
在其位谋其政,苏泽决定还是将这个难题交给张居正去操心。
但是他说道:
“诸位阁老,下官还是以为,在开征商税后,要给地方官府多留存一部分,最好商议一个确定的分成比例,这样地方也有征收商税的动力,也能利用本地商税来发展。”
“但府县一级也不能擅自花钱,重要的项目还要上报审批才行。”
张居正微微点头,也承认苏泽的办法稳妥。
山西商税已经进入筹备阶段,就等吏科班的人才到位,山西就要开始试点征收了。
也正如苏泽所说的那样,商税要征多少,地方和朝廷各自分多少,商税征收怎么考核,这些具体问题就是张居正要处理的了。
而苏泽也是提醒张居正,在厘清了《会计录》之后,接下来的财政改革也要给地方财政留有余量,这也是一个朝廷和地方官府博弈的过程。
这种博弈,并不是说地方官府可以给朝廷造反。
而是地方没钱,可以对朝廷的政策消极对抗,或者自动退出地方事务。
大明的基层官府,这近百年就是这么做的。
朝廷要做事,保证地方行政效率,也要让渡一部分权力给地方官府。
【叮!新主线任务完成!】
【所有内阁成员的关系达到亲密。】
【任务奖励:道具抽奖机会*1】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