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先天站在胜利者的阵营

小说屋推荐各位书友阅读:都重生了谁还做演员啊 第369章 先天站在胜利者的阵营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2009年1月21日。

    京城冬日的晨光透过拾光映画总部的落地窗,洛珞的办公室里正聊得热火朝天。

    温岚、洛珞的助理陆瑶、刘艺菲和她的助理,一个不少的齐聚在此,几人正询问着刘艺菲近期的演出情况,好不热闹。

    反倒是洛珞在另一边看着工作报表……看上去有点孤单的样子。

    孤单自然是不可能孤单的,他的边上还有张嘉文陪着。

    是的,今天连张嘉文都跑过来了。

    本来洛珞想的是他前天回京跟刘艺菲团聚……但投身话剧事业的小刘同志并没有他以为的那么清闲。

    正好他当时一门心思忙着物理场控的问题,那段时间两人的聊天变少,他看到女朋友的回信才知道……刘艺菲居然比他放假还晚。

    正好旁边的几人聊到了这最后一场演出,刘艺菲裹着条柔软的羊绒披肩,手里端着陆瑶送来的热茶,小口的喝着,时不时的回上一句。

    洛珞不禁摇头失笑,这丫头自从去了话剧团以后,虽然现在还没正式考进国家话剧院,但连备考带演出,简直比他还忙。

    尤其还是她前世从未涉及过的话剧领域,连前段时间的《深空防线》这种同样大制作的科幻剧,她都没时间回来参演,真的是走上了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

    当然了,说比洛珞还忙当然是玩笑,话剧团的演出再密集,跟沪上的基地比起来还是要轻松好几倍的。

    只是恰好刘艺菲有一场演出安排在了小年那天,这不,演出完今天才赶回了京城。

    其实洛珞是有想过跑去看她的最后一场演出的,正好在苏州,他从沪上过去也快。

    但看了看即便临近春节还依旧寸步不离跟在他边上的秦浩……算了,给老秦和那些负责他安保的同志们省点心吧,他还是不要乱跑的好。

    于是他便直接回了京城,在公司处理一下年终的事项,按照惯例他这时候本就该看下年终的报表,以及温岚的工作汇报了。

    只是这段时间一直太忙没顾得上。

    所以,刘艺菲一下飞机也就直接来了公司。

    至于张嘉文,他过来也是有公事的。

    跟对待拾光映画不同,洛珞对时光科技那叫一个放心,他要是不主动汇报……洛珞经常是问都不问,至于这种例行的查看报告,在他身上更是一次没发生过。

    不过洛珞可以不问,他不能不汇报,于是便带着下属一同跑了过来。

    当然了,也是跟洛珞太久没聚了,趁这个机会聚一下也挺好,难得今天人来的这么齐。

    洛珞先看的依旧是拾光映画的报告,毕竟内容少,他看的也快。

    而温岚在跟刘艺菲寒暄了一会儿后,也来到了洛珞的旁边,时刻准备回答他的问题。

    事实上拾光映画的年度报告一点都不少,作为国内目前规模最大,市值最高的影视传媒公司,拾光的体量毋庸置疑。

    只是洛珞关心的内容不多。

    譬如……

    “洛总,这是拾光映画2008年度经营全析。”

    温岚将三厘米厚的文件铺开在大理石台面:

    “截至上月,公司净资产突破42亿,艺人经纪事业部正式满编——连歌手带演员共137人,每天还有至少三十份简历投在艺人总监桌上。”

    像是艺人部的事,洛珞几乎就完全不过问,任由温岚和下面的人自行打理。

    他会审查的主要就是各个项目的进度和营收上了。

    他翻开报表,第一张图在光线下泛起阵阵溢彩:

    电影制作发行,总收入金额11.7亿,占比48%

    电视剧产销,总收入金额6.2亿,占比26%

    艺人经纪抽成,总收入金额3.8亿,占比16%

    版权运营,总收入金额2.3亿,占比10%

    ……

    跟正常经纪公司,广告代言占比极高不同,拾光映画可谓是货真价实的影视公司,大头全部集中在影视剧上。

    单是电影发行净收益就超过了十个亿,这在整个内地都是独树一帜的,尤其是这一年首播的所有剧和上映的电影都没有洛珞的参与,这就更是难得。

    是的,继2007年底的《白夜追凶》首播后,到现在已经一年多的时间了,洛珞愣是没有一部新作品问世,无论是主演还是客串都没有。

    而且他自己不演,连带着刘艺菲两口子一块玩失踪,都是一部新戏没有。

    好在粉丝后面渐渐发现了,刘艺菲转头去演了话剧,这让一部分粉丝找到了组织,无论之前爱不爱看吧,反正现在为了偶像高低是要去看看的。

    但洛珞可就是一点音讯都没有了。

    《白夜》之后他唯二参与的两部,《流浪地球》至今都还没有完成全部的后期制作,至于《深空防线》……目前还在拍摄中,预计今年四月份可以杀青。

    以至于今……去年下半年互联网上这事都快讨论的翻了天。

    各大门户网站的娱乐版块和新兴的影视论坛上,一个话题被反复顶起——“洛珞去哪儿了?”

    距离洛珞上次公开露面客串《深空防线》的小角色,已过去近四个月。

    除了开机仪式上那惊鸿一瞥的回答“会继续演戏,但角色挑剔”,再无半点消息。

    这对于习惯了洛珞每年至少一部爆款主演作品的观众和粉丝而言,无异于一场漫长的煎熬。

    “拾光映画官博底下日常打卡:今天洛导进组了吗?”

    ——论坛娱乐板块热帖置顶,回复盖了上千楼。

    “上次在怀柔基地开机见过一次,气场太强了!但之后就再没消息了,听说是有什么事?”

    一位自称群演的网友留言。

    “茜茜的话剧团巡演都跑好几站了,也没见洛总去探班啊?这对情侣一起玩消失?”

    粉丝群里既着急又担忧。

    “我看悬,从《流浪地球》拍完他就神隐,《深空防线》只是露个脸,拾光今年全靠老本撑着吧?离了洛珞,这公司还能行?”

    某知名娱乐博主的长文分析被疯狂转载,标题耸动:《一个人的神话落幕?拾光映画后洛珞时代的盈利迷思》。

    流言像长了翅膀,在电话拨号上网的滴答声和手机WAP页面的刷新中悄然传递。

    媒体开始暗讽拾光映画是“一个人的公司”,质疑其盈利持续性。

    甚至有声音猜测,洛珞是否因过度涉足商业领域,已无心演艺事业。

    然而这些议论的漩涡中心,拾光映画总部内,却是完全不同的气氛。

    截至2008财年,公司净资产突破42亿人民币,尤其是在几乎没有洛珞帮助的情况下,二十多亿的净收入,实在是狠狠打了一波那些人的脸。

    数据是最有力的反驳。

    这份亮眼的成绩单清晰地昭示着:拾光映画已悄然完成了从“巨星驱动”向“工业化制片+成熟艺人经纪+多元化版权运营”综合影视集团的转型。

    即使灵魂人物暂时隐身,这艘大船依旧能凭借完善的架构、优质的项目储备和专业的团队,稳健而高速地航行。

    所谓“一个人的公司”的标签,在铁一般的经营数据面前,正被公司上下用扎实的成绩一点点撕碎。

    “做的不错”

    当看到今天拾光电影方面内部制作新增6个项目,对外投资合作新增8个项目,电视剧也不下10个后,洛珞赞许的点了点头。

    这才是他成立这家公司的初衷,如今拾光也终于成长到了他理想中的样子。

    就如同上次的《深空防线》一样,即便是这种大型的科幻电影,当他有需要角色的时候,依旧可以在三个月时间内,快速启动开机。

    虽然肯定是有一定的巧合因素,《深空防线》正好编辑部手中的重点剧本之一,赶上最近国内电影的科幻热度,才能这么顺利的让他在短短两天时间拿到了两千多积分。

    但这就够了。

    他需要的就是这种,在他临时有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意的去客串一部戏。

    虽然对他来说无论去哪个剧组客串,人家都会挥舞着大把的钞票邀请,甚至不夸张的说,角色任选,剧情任改的也不在少数。

    但一方面是肥水不流外人田,他对自己的名气还是有点数的,便宜别人不如便宜自己,好歹是自家的买卖。

    更重要的是,就像这次在夸父工程的项目期间出来拍戏,还是自己公司的项目更方便一些。

    说实在的,要是没有那两千积分,恐怕他们现在还得卡在京城基地这边的材料上,对着那迟迟不达标的抗辐照数据愁眉苦脸呢,更别提解决沪上那边的场控问题了。

    “今年奖金给大家翻倍,温岚,你安排一下。”

    做好的自然要奖励,项目上的工程师们辛苦要加倍给年终奖,公司做的不好自然也要奖励。

    真要较起真来,按说给他们公司的奖金,都应该从项目上拨款,毕竟那两千多积分带来的效果,真要靠实验来取得,恐怕几亿的经费也未必挡得住。

    当然了,他也不差这点钱,从他口袋里出也无伤大雅。

    组织上对他的支持早已经潜移默化的体现在各个方面了,这他心里有数。

    否则抛开他的关系,拾光也没什么不可替代的地方,能吸引艺人们抢破头的往里进,编剧恨不得把稿子迭成飞机从窗户上飞进来。

    最重要的是,那么多项目,也不可能一点阻碍都没有的顺利上马,甚至中间别说阻碍了,连点波折都没有,这是哪家公司都没有的待遇。

    “谢谢洛总!”

    温岚闻言开心的应道。

    虽然她作为总经理,大头早就是拿整体分红的时候了,但他也是有自己基础工资和奖金的,即便她不差这一点,但总归是个彩头和开心的事。

    其实如果单纯按正常影视公司的商业模式运作,拾光的收益远不止此,净利润都不止翻一番。

    究其原因还是在洛珞要求下的独特运营模式——全力搞影视作品。

    为此甚至可以不那么计算成本。

    远的不说,就是《深空防线》目前的拍摄成本包括道具布景和人工,就已经超过了三个亿,这还是因为拾光一向喜欢用“自己人”,片酬可谓是业内最低的情况。

    别看其他电影打着什么几亿投资的幌子,把主演的片酬拿出去,投资少一半都不止,但拾光可没有这种情况。

    无论放在哪家公司,这么大的投资要是没有大老板,带着整个团队考察个把月,然后再一顿综合评估,是绝对不可能上马的。

    但放在拾光……要不是当时洛珞恰好要客串,这部戏甚至可以完全不过问他,直接筹备,就是这么夸张。

    这也就导致了他们的剧成本普遍不低,像是《流浪地球》一部电影直接十多个亿的投资,想要单靠票房赚回来简直是痴人说梦。

    这种项目抛开附加价值的话,纯粹就是赔钱,但他们依旧要做。

    在这样的基础上,还能保证二十多个亿的盈利,已经是格外难得了。

    当然了,洛珞也不是放任他们胡来,钱可以花,甚至可以大手大脚的花,但片子的质量必须保证。

    抛开自家的招牌不谈,最关键的还是那件事,要保证他随时有需要都可以去客串角色。

    而根据系统一惯的调性,剧本越合理,场景道具越真实,剧情越精彩,它的任务可能也就越好。

    跟系统的奖励相比,那点预算自然无关紧要了。

    “《流浪地球》后期进展如何?”

    洛珞忽然抬眼,问题突兀的切入了喧闹的闲聊。

    张嘉文与温岚迅速交换眼神,这个工作就是两人共同完成的了,拾光映画的后期制作团队,时光科技的特效团队。

    张继文对此也是早有准备,抽出随身文件夹展开:

    “模型渲染和物理特效完成85%,IMAX胶片转制月底收尾,按目前团队的进度……”

    他指尖划过进度表,到来之前就已经开会确定过预计时间了:

    “三月中旬交付成片,完全赶得上暑期档。”

    “年后这几个月,国内影院怕是要翻天。”

    温岚接过话茬,镜片后精光闪动,她示意助理调出投影,瞬间办公室白墙铺满数据瀑布:

    「2008.09《地心历险记》内地票房7286万」

    「截至2009.1全国新增3D银幕213块」

    「华艺《太极侠》、光线《敦煌劫》宣布转制3D」

    ……

    她轻叩其中一条标红的数据:

    “中影刚立项六部伪3D奇幻片,博纳也打算搞一部3D的《龙门飞甲》出来。”

    她摇头时耳坠微晃:

    “但全是仓促上马的转制项目,连双机拍摄的基础设备都没有。”

    这一连串的数据全都是有根据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去年九月首次上映的一部美国“大片”——《地心历险记》。

    这部电影不仅在华国取得了七千万票房的成绩,在全球更是豪取了两亿多美金的高票房。

    然而这一切跟他的电影质量……不能说完全没关系吧,但总归是关系不大。

    这部片子温岚特意去电影院看了,剧情虽然不能说很烂,但她跟随洛珞已久,连带着眼界和要求也提升了太多,要是以洛总的要求来看,这剧情也确实算得上漏洞百出。

    但它依旧能取得如此傲人的成绩,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它是部3D电影。

    谁也没有想到,在这个3D电影刚冒头的时候,第一部进驻的美国大片,居然就取得了这么好的成绩。

    她现在还记得,两年前《流浪地球》刚上马开始筹备时的情况,当时看不懂洛总操作的岂止那些同行,就连公司内部也全是非议。

    当项目初步方案摊开在核心会议上,“IMAX实景拍摄”这个刺眼的词一出来,会议室里几乎是鸦雀无声了几秒,随即便是难以掩饰的骚动。

    “IMAX?这成本……是不是太超前了?”

    “国内院线根本没几块像样的IMAX银幕啊!观众认吗?”

    “关键是,3D?我们主流特效才刚起步,技术储备够支撑这个级别的3D实拍吗?”

    “《源代码》是成功了,但那是剧情取巧,科幻大场面和这个是两码事!洛导,步子太大了吧……”

    “现在上马这种项目,时机真的成熟吗?是不是太心急了点?”

    类似的疑问像细密的针,不断扎向她。

    业内不知情的人,听到风声后更是嗤之以鼻。

    有人私下议论洛珞是“被《源代码》的成功冲昏了头”,“年轻导演太贪功冒进”,“玩特效把自己玩魔怔了”,“拿投资人的钱填无底洞”。

    温岚清晰地记得,在一次酒会上,某位资深制片人就曾毫不掩饰地对她说:

    “温总,你们洛导……唉,这次怕是真昏了头了,3D电影?好莱坞现在都还是小打小闹呢!”

    作为职业经理人,温岚深知这其中的风险有多大。

    巨额的硬件投入、稀少的放映渠道、技术成熟度存疑、观众接受度未知……每一个环节都像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她内心深处也深深的忧虑过,无数次担心着项目的失控。

    她在洛珞提出战略方向时也是那个最审慎的质疑者。

    但是,看着洛珞那双笃定的眼睛,听着他条分缕析地阐述着他对好莱坞动态和电影工业趋势的判断——

    那些关于“好莱坞巨头因DVD下滑困局而将3D视为救命稻草”、“北美数字影院升级大势”、“即将到来的3D观影革命”的预言。

    温岚选择了沉默,执行。

    毕竟洛珞的气场,和他过往那些看似不可能却最终成功的决策,让她选择把质疑咽下,全力以赴地支持他。

    她和张嘉文开始一同协调资源,筹备那个在外界看来如同“烧钱深渊”的项目。

    然后,仿佛是为了给洛珞的超前判断做一个响亮的注脚,《地心历险记》就在中国上映了。

    这部带着新奇3D效果的影片,票房如同一道惊雷炸响了整个华语电影圈。

    它所掀起的观影狂潮,所创造的票房奇迹,瞬间让所有曾经对3D嗤之以鼻的人闭上了嘴,同样的一张电影票,3D荧幕能卖出高达三倍的价格。

    几乎一夜之间,风向彻底变了!

    温岚办公室里电话再次成了热线,但不是嘲讽的,而是探听消息的、寻求合作的、甚至直接就是想模仿的!

    之前那些对《流浪地球》IMAX实拍计划冷嘲热讽的同行,此刻仿佛集体患上了失忆症,话锋一转就成了:

    “温总!还是你们拾光映画有远见啊!”

    “3D果然是未来!《流浪地球》什么时候上?一定要给我们留个好档期啊!”

    “温经理,关于那个IMAX拍摄技术……咱们能不能交流交流?”

    “我们公司也想做个3D项目,温总您的团队能不能推荐一下?”

    温岚冷眼旁观着这场戏剧性的转变,看着各家影视公司手忙脚乱地开始“仓促上马转制3D项目”,心中百味杂陈。

    有尘埃落定的松弛,有对洛珞先见之明的深深敬畏,更有一股难以言喻的优越感——这种优越感并非来自傲慢,而是来自于他们比别人更早承受了质疑的煎熬,更早开始了艰难的布局。

    当那些声音急切地询问哪里能找到“快速转制3D”的捷径时,温岚内心忍不住一声轻笑。

    “晚了!”

    当那些人还在犹豫和嘲笑时,洛导已经确定了偏振光与主动快门式并行研发的技术路线,他们的光学实验室在开发3D眼镜,核心团队在重构河图引擎攻克3D渲染难题,温岚自己更是在为IMAX摄影机和配套硬件设备全球奔走。

    拾光映画要做的,不是技术门槛较低的“转制”,而是洛珞要求的、能带来“震撼人心现实”的真正沉浸式3D体验,这中间的差距,岂止是“晚了一步”?

    市场终于开始向洛珞预言的未来狂奔,而这一次,拾光映画,已经站在了跑道的最前端,遥遥领先。

    那些曾经的“嗤之以鼻”,最终都成了证明洛珞“高瞻远瞩”的背景噪音。

    这场仗,虽然开头艰难,但洛珞又一次赌对了,而她,又一次的站在了胜利者的一方,坚定不移地执行着这“昏了头”的计划。

    不……不是她站在了胜利者的一方,是洛总在哪里,哪里就是胜利的一方。

    而作为坚定不移执行洛总计划的人,她先天就站在胜利的阵营里。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都重生了谁还做演员啊》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都重生了谁还做演员啊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都重生了谁还做演员啊》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