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超导磁体热失控的新挑战
小说屋推荐各位书友阅读:都重生了谁还做演员啊 第366章 超导磁体热失控的新挑战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沪上基地的空气里飘荡着细微的尘埃,那是高强度辐照实验留下的痕迹,却也像是庆祝“龙鳞-G1”闯关成功的无形彩屑。
持续三天的磁体-材料耦合测试数据最终定格在令人心安的绿色区间,洛珞站在监测台前,紧绷的神经终于获得了一丝喘息的空间。
他眼中没有得意,只有如释重负的沉静,仿佛这只是漫长登山途中越过了一个预期的垭口。
“洛总,京城基地这边总算能喘口气了!”
王启明教授走上前,这么重要的时刻,不仅是洛珞亲自过来,他同样也和“龙鳞-G1”一起跟来了沪上的基地参与实验。
此刻他因为接连熬夜的缘故,眼下的乌青清晰可见,但精神头依旧十足。
显然实验的成功比睡上一天一夜还来的管用。
这位国内材料界的泰斗,早已彻底收起了最初的质疑,此刻看向洛珞的目光满是钦佩和感慨。
他递过来一个不锈钢保温杯:
“熬了不少夜,刚让食堂熬的参汤,一块补补气。”
洛珞道了声谢,接过温热的杯子,盖子拧开,一股微苦而醇厚的气息弥漫开来。
王启明思索了一下,还是没忍住心中的赞叹,尽量压低声音:
“说实话,‘龙鳞-G1’的突破路径……真的匪夷所思,您的脑子,到底是怎么长的?不过,成功就太好了!这给后面打了针强心剂。”
他指了指不远处还在盯着屏幕复核的年轻研究员们:
“小伙子们士气正高。”
“是大家的功劳,王老。”
洛珞轻轻啜了一口参汤,热流顺着喉咙滑了下去,驱散了实验室里的微寒:
“没有你们团队的执行力和理解力,蓝图画得再好也只是图纸。”
他抬眼环视了一圈灯火通明的实验室,看到工程师们脸上压抑不住的兴奋和疲惫。
“让大家好好休息一天吧,紧绷太久,弦是会断的。”
这边的实验室里,除了超导磁体系统工程中心的基础员工来配合材料试验,大部分还都是他们从京城带过来的人,已经连续加班快一个月了。
如今最核心的照辐问题已经解决,剩下的不过是些小问题,就跟成都基地解决了强磁场流体失稳的问题后,基本只要按部就班的完成全部试验就好了。
最艰难的地方已经度过,剩下的都是一马平川了。
不过……也只是两个基地的问题解决了,可以适当休息,但他还不行,目前他还有另外两个大问题横在眼前。
……
次日临近中午,沪上基地超导磁体系统工程中心。
空气里有种特有的味道——大型制冷剂的冷冽、金属加工后细微的粉尘感,还有高强度工作后咖啡和方便面混合的气息。
洛珞刚踏入中心大厅,就看到李卫国教授正叉着腰,对着几个蹲在地上研究一堆扭曲零件的年轻工程师咆哮:
“……测不准点在哪是吗?拆!从头拆!一个螺丝钉一个线圈地给我过!上次没烧焦你们算运气好!下次呢?你们这组记录给我最详细,敢漏一点细节我……”
老教授中气十足,花白的头发有点凌乱,西装外套被随意地甩在旁边的椅子上,衬衫袖口蹭上了不知是油还是碳粉的黑印。
吼到一半,余光瞥见洛珞进来,李卫国愣了一下,脸上瞬间交织焦虑和一种“终于来了”的复杂情绪。
他冲年轻人挥挥手示意继续工作,快步迎向洛珞:
“洛总!怎么这么快就来了?那边的材料……”
“材料初步问题解决了,王启明老师在善后。”
洛珞简洁回答,目光扫过李卫国布满血丝的眼睛和略显憔悴的脸:
“您这边情况简报我看了,现场情况怎么样?”
此话一出李卫国当即一喜,要知道在此之前难度最大的两个问题,一个是激光点火,一个就是材料的难以承受那么久的照辐。
如今这两大难题总算解决了一个。
不过欣喜之余随之而来的就是更深的惭愧,连材料问题都解决了,反倒是他这边本不是那么难的地方却迟迟卡住。
他哪里知道,材料那边的问题是洛珞专门筹备了一部科幻电影,为此去客串了个重要配角,才拿到了足够的积分,开挂解决的。
反倒是他这边,洛珞觉得不用这么麻烦,根据现有的思路和实验数据,估计可以直接解决。
“唉!”
想到这里李卫国重重叹了口气,搓了把脸,也不多做解释,而是直接带着洛珞走向被隔离起来的试验区。
巨大的原型机外壳被部分揭开,露出里面焦黑的线路和变形金属组件,现场弥漫着一股刺鼻的臭氧烧蚀味。
“让您看笑话了,设计实验时想得太美,觉得微型化和强场能硬挤出来,结果……高温超导材料在极限压缩时的磁通钉扎突然失稳。”
“然后……就那么一点点畸变,漏出的磁能,瞬间感应出涡流,把旁边的冷却管和激光束定位基板接头都点着了……简直是火烧连营!”
老教授指着原型机的“惨状”,声音都带着挫败和心痛,这些都是他团队几个月的结晶。
“饭点到了,先吃饭,边吃边谈。”
洛珞闻言没有着急回答,也没有任何指责,而是看了看手表,语气透着不容分说:
“磨刀不误砍柴工,再急也不能饿着肚子犯糊涂。”
他强硬地拽着还想立刻俯身检查焦黑部件细节的李卫国,朝中心内部食堂走去。
沪上基地的食堂不大,但还算干净,洛珞也不是头一次来了,打饭也是轻车熟路。
正值午饭高峰,人头攒动,制服各异的研究员、工程师们排着队打饭。
即便李卫国是研究所的首席科学家,洛珞更是整个项目的总师,不过两人也没有开什么小灶,照例跟着大家一块排队。
轮到他们,洛珞本不是太饿,想着少吃一点。
奈何李卫国熟练地要了两份简餐,几荤几素,还特意加了个炸鸡腿塞到洛珞盘子里:
“年轻人多吃点,熬得住!别学那些小姑娘节食!”
端着盘子在角落坐下,食堂的喧嚣瞬间包裹过来,基地的食堂跟任何地方都不一样,哪怕是吃饭的时候都充斥着独有的浓郁氛围……。
往常倒也不会这么严肃认真,午饭和下班后大都是有说有笑的。
但随着实验遇上难题,气氛立马就不一样了,这一点在吃饭的时候都能凸显出来。
邻桌在激烈讨论线圈浸渍工艺的材料选择,另一桌在抱怨某个供应商的交期又延误了。
近期两个月的时间,整个基地都是这样的氛围,着急的显然不止李卫国自己。
旁边几个小组讨论的很是认真,李卫国也没闲着,先是狼吞虎咽了几口米饭,然后就开始边吃边详细介绍沪上问题的细节,语气依旧沉重:
“……材料过关确实给了我们空间,但我们的微型化和‘紧凑’本身就是双刃剑。”
“磁、热、力、甚至旁边要耦合的激光、流控都在狭小空间里跳舞,毫秒级的时间窗口,容错率太低,设计时忽略了多物理场的动态边界效应……”
他看着年轻的洛珞:
“洛总,老实说,这问题比我们最初想象的要缠人得多,这块要是稳不住……”
“李教授”
洛珞放下筷子,认真看着他:
“您团队在超导磁体方面的研究本身是顶级的,只是我们之前对‘场协同’和‘动态干扰隔离’的复杂度预估不足。”
他指了指餐盘里粘在一起的米饭:
“就像这碗饭,粒粒分明时很好,一旦挤压变形粘连了,结构和性质就变了,我们需要在约束压缩的同时,找到让不同‘场’既能共同发力又互不干扰打架的那个完美姿态。”
说着似乎还怕对方不放心,又继续补充道:
“饭吃完了下午就开工吧,这段时间我留下来。”
李卫国愣了一下,随即狠狠扒拉了几口饭:
“好!”
之前洛珞确实来过这边的基地几次,但都是例行巡查,最多也不会待超过一周,基本上三天左右就会离开。
不过看这个情况,洛总此言应该是打算在这待住了,甚至直到问题解决了才会离开。
虽然他不知道洛珞在王启明那边开了挂,但他可十分清楚,之前老王那边的问题卡的比他严重的多,一个多月前他们所有负责人去中心开会时,老王还一筹莫展的。
结果现在一个多月过去,问题居然迎刃而解了,这期间唯一的区别……就是洛总去了一趟,并在那里待了许久。
他哪里还能不明白,这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随即在简单休整后,洛珞便在李卫国安排的一个靠窗、能眺望中心花园角落的办公室里安顿下来。
接下来的日子,他完全融入了沪上超导磁体系统工程中心这个大家庭的节奏。
他的“办公室”很快堆满了各类图纸、热工水力分析报告、多物理场耦合的仿真结果。
窗外那点可怜的花园景致,远没有图纸上复杂的磁场线和应力云图有吸引力。
他每天早早地出现在中心,深夜才离开。
不过情况其实远没有李卫国表现出来的那么艰难……至少在洛珞看来是这样。
这边的问题要比京城基地和合肥基地要面对的,简单的多。
所以……洛珞驻扎后的生活其实倒也没有那么苦,最能证明这一点的就是,他上次剩下的大几百的积分,完全没动一丝一毫。
如果真的困难,他怎么也不会吝啬这么点积分。
而事实上在他看来,只依靠【记忆沙漏】中的经验,以及【拯救者勋章】带来的限时加成就足够了。
虽然【记忆沙漏】深处封存的并非答案,而是《流浪地球》剧本世界里,那些同样与狂暴等离子和极端磁场搏斗的工程师们,无数次失败、推演、再冲击留下的数据残影与记忆碎片。
那是一种对物理本相的深层敬畏,一种对能量如何在不同路径中奔涌的肌理认知。
而那枚无形的【拯救者勋章】,虽然也不是万能钥匙,但有着对「未来科技造物」或「精密工业系统」的逆向工程效率+200%的效果。
即便只有8分钟的限时,但也是他拆解那些未来科研学者记忆的最佳武器。
只是用了几次之后,他便发现这两样道具和勋章,简直就是绝配。
要是没有【拯救者勋章】对工业系统的逆向解析效率加成,他即便拿到那些未来的记忆,恐怕也很难理解。
这对他来说简直是指向复杂系统核心的强力罗盘,一种在无数工程迷宫中锤炼而出的、直抵关键的透视能力——借此他甚至能“看”到那纠缠的电磁、热、力的复杂网络里,致命的不稳定性到底在哪里滋生,哪个环节的改变能撬动整个链条!
因此,沪上基地的实验,从洛珞到来后一下子变得顺利了许多。
而洛珞也没有让自己完全沉浸在复杂的实验里,闲暇之余他会看到中心的老工程师们傍晚在休息室泡上浓茶下象棋,听到他们为一步棋争得面红耳赤,又或者在茶水间交流哪个牌子的咖啡最提神解乏。
他见过李卫国在车间里蹲了半天和几个高级技师一起打磨某个关键曲面模具的边缘,汗水浸透了后背,完事后拍着技师的肩膀用带着乡音的沪语说:
“老阿哥,手艺还是你最灵光!”
他也会在下午三点多,食堂的大师傅推着小车给各实验室送加餐点心时,分到一个温热的生煎馒头或蟹壳黄,酥脆的香气暂时打断繁复的思考。
他注意到中心那个很文静的女研究员,总是第一个跑去领,然后小心翼翼地包好带回去,后来才知道她在哺乳期,这是难得的能量补充。
当然了,深夜加班也是常态。
有一次连续熬了二十多个小时后,洛珞也在办公室的临时床上小憩了一次。
迷糊间,感觉有人轻轻进来放下什么东西又走了。
睁开眼一看,窗边的小桌上放着食堂打包来的小米粥和一小碟酱菜。
李卫国的声音在门外低声响起:
“……让洛总继续休息,谁都不许进去吵醒他!”
正是这些细碎的生活片段,构成了高强度科研攻关的背景音。
……
时间不知不觉中便又过去了一个月。
沪上超导工程中心的液氦白雾中,示波器上跳跃的曲线已经收敛的数据,十分喜人。
李卫国看着第42次实验数据,指尖划过屏幕:
“临界电流密度提升300%,但瞬态应力峰值仍会撕裂5%的晶界。”
——这是洛珞抵达沪上基地第整整30天的战报。
洛珞正俯身在全息工作台前,纳米级YBCO带材结构在蓝光中流转。
“磁通涡旋突破的是这些天然缺陷”
他圈出晶格间的随机空位群,【记忆沙漏】中的档案显示,未来人类用离子束雕刻人工钉扎阵列。
“可离子束轰击会破坏超导相!”
负责镀膜的工程师有些疑惑道。
“所以我们用飞秒激光诱导自组装。”
洛珞调出昨夜的模拟数据:皮秒级激光脉冲轰击氧化铪靶材,在YBCO薄膜上生长出间距20纳米的柱状森林。
李卫国闻言立马拍案布置下去:
“第三小组!立刻测试B-7样品的钉扎能垒!”
当夜,低温实验室传来捷报——植入纳米柱的样本在35T场强下纹丝不动,但在40T测试中,金属基底突然有了新动静。
“问题不在超导层,在基底与涂层的热膨胀系数差。”
材料组组长指着电子显微镜照片:基底受洛伦兹力形变时,超导薄膜像干燥的陶釉般剥落——这是洛珞驻场的第35天。
“放弃刚型基板!改用形状记忆合金编织柔性衬底!”
洛珞的笔尖在哈氏合金性能表上急停,【拯救者勋章】的工业直觉让他闪电转向。
“立刻调用西安所开发的NT-2型镍钛基合金!”
三天后,首批曲面衬底送入沉积炉,PLD激光将超导原子“缝“进金属织物的经纬。
强度测试台上,柔性磁体如活物般抵抗着千吨级洛伦兹力。当应力曲线逼近临界点时,数据洪流在“星火“超算中奔涌,生成的分形支撑结构让应力峰衰减如退潮。
第43天清晨,硬币大小的磁体核心悬浮在杜瓦瓶深蓝液氦中。
李卫国喉结滚动着按下启动钮,40T磁场如超新星爆发般挤压空间——
“毫秒级压缩响应完成!”
“应变值0.17%!”
“磁通钉扎曲线锁定!”
这个数据一出,欢呼声顿时打破了整个恒温车间的寂静。
李卫国摩挲着磁体银灰色表面,上面细密的分形凹槽还残留着铣刀的温度:
“微型化磁笼……就这么成了?只用了43天.我们就走完了传统路线三年的路。”
洛珞却转向窗外红光闪烁的激光实验室,他们现在只是赢了一半。
磁体边缘溢出的杂散磁力线,已悄然扭曲了96路激光的传输路径……偏转0.7毫弧。
高强微型超导磁体工程中的微型化极限挑战已经完成,他们实现了毫秒级磁压缩需高场强、极紧凑磁体。
但多物理场干扰,尤其是磁体与激光、流体系统集成时可能出现磁漏和热失控,依旧横在他们面前。
——那是等待他去征服的下一个战场。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