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未来视界】的再次预见
小说屋推荐各位书友阅读:都重生了谁还做演员啊 第320章 【未来视界】的再次预见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2007年10月8日。
怀柔基地三号摄影棚内弥漫着液氮的寒雾,人造雪屑在顶光灯下碎银般倾泻。
“各部门抓紧时间!”
场务的大喊响彻整个基地。
虽然在秋天人工制造这种冰天雪地的景象并不难,但也要看规模多大。
以他们剧组的布景规模,每一天单是维持布景,消耗的金钱都是一大笔开销。
距离冬天还有很长一段时间,这对于整部戏都围绕着冰雪、黑暗的《流浪地球》来说,人工制造是唯一的办法。
而且即便是来到了冬天,正常室外的降雪量和外景,也完全没有办法满足剧组的需求,只能说拍摄难度和人工造景的难度会降低很多。
所以剧组秋天开机,争取在明年夏天到来之前拍摄结束,以当前的拍摄进度来说,任务还是非常紧张的,毕竟这种科幻大片涉及到的远不只是演员的表演了,布景和道具的制作同样也是影响剧组拍摄进度很大的原因。
布景组负责人裹着厚羽绒服匆匆跑来,递过一份刚打印的温度监测报告,哈出的白气瞬间凝结:
“洛导,外部气温这几天不降反升,维持零下二十五度的液氮消耗比预估高了40%…财务那边问要不要削减造雪机组的启动时长?”
洛珞没接报告,目光穿透漫天飞雪,仿佛看向某个遥远的虚空。
温岚正指挥着群演在“倒塌的高架桥”模型下铺设防滑垫,每一次呼吸都带着霜。
“维持不变,只许加大投入,场景的布置一点折扣都不能打。”
洛珞的语气十分坚定。
“洛导!实景‘运载车驾驶舱’液压系统调试好了,随时可以试拍车上的颠簸戏份!”
道具组也来汇报道。
跟特效组一样,他们的开销同样巨大。
尽管在此之前,布景和道具组都曾经问过洛珞,既然都搞出来了那么好的3D特效,怎么还对场地和道具那么严格。
前者消耗的金钱动辄数以百万计,后者更是通过委托航天集团代工,才完成了初期的制造。
“现实能做的好一点,特效组的压力就减轻一分。”
洛珞如此回答道。
相比于布景的资金投入,特效的花费还要更大,很多时候真的很难说清楚,到底是现实把东西做出来更简单,还是通过后期制作完成更省时省力。
只不过,毕竟拍摄在前,如果拍摄没拍好,可以通过特效来弥补。
但如果特效不理想,他们这部戏想要补拍,难度可就登天一样了。
“所以,能在拍戏时自己做到最好,就不要把后背都交给别人,我相信你们。”
“我们明白了,洛导。”
两个组长听完都是一副备受鼓舞的样子,力求要在自己分内做到最好,不让洛导失望。
“嗯,去吧。”
洛珞点了点头,看着两人离去的背影陷入了沉思。
其实他刚才并没有说实话,他说的原因客观存在,但绝不是他真正对道具和布景做了如此严苛要求的原因。
究其根本,其实是源自一年前的一次【未来视界】的技能呈现。
当时的他刚刚回国不久,一边参与着“尘埃之怒”的后续工作,一边规划着下部科幻剧本……也就是下一次触发任务和研究的方向。
其实他当时是有点迷茫的,本想着随便找一个科技浓度高一些的剧本拍,能触发S级的任务就可以了,毕竟任务的方向丝毫不以他的意志,甚至剧本的意志为转移。
就像《源代码》这种,满满都是量子物理,量子态意识,时空穿梭等高难度科幻内容的电影,最终居然给了他一个搞炸弹的任务。
结果一部电影拍下来,量子物理仅仅是发了一篇至今还没得到论文通过消息的稿子,以及在拓扑学上稍微有了些灵感。
除此之外,所有的收获都集中在那个“尘埃之怒”的炸弹上面了。
妈的,这谁能想到啊。
当然了,他也想过。
即便时空穿梭这种高维度的科技真的存在,系统也确实可以参与进去,但他恐怕也不具备完成任务的能力。
或者说,那样的理论,即便他把全部的积分都扔进去,也如同沧海一粟,起不到任何的作用。
所以,最大的概率,就是任务失败,一无所获。
这么想来,还是系统更智能一些,每次任务都不会完全超出他的能力范围。
只是,这样一来,任务的发展方向他就很难拿捏了。
实验室空调的嗡鸣声像某种永不疲倦的金属昆虫。
纸张边缘被他无意识地捏得发皱,上面是几份经过初步整理的科幻剧本纲要:
一份来自某新锐编剧,灵感源于近期发现的奇特脉冲星信号,构想了人类与“沉默者文明”通过数学语言跨越星海沟通的《深空回响》——立意很高,但怎么看都像是放大版《接触》。
系统会怎么扭曲它?万一触发个“破译外星数学语言”的S级任务,他拿什么去解?
另一份更实际,是他自己琢磨的《地心长城》——设定在近未来,地核冷却危机下,人类倾全球之力在近地轨道建造环带粒子炮,持续轰击地核维持其运转。
大场面有了,科技浓度看着也不低。
但科技核心是什么?轨道炮?能源传输?哪个领域他玩得转?
《源代码》的教训犹在眼前——明明披着量子态意识的外衣,硬核任务却落在了微末的纳米炸弹上!这该死的系统,奖励丰厚是真,可任务发布的方向根本是开盲盒。
当时的洛珞看着实验室里那些运行的机器,忙碌的实验人员,每一道流程都是他在《源代码》里那个任务的成果。
不得不承认,“尘埃之怒”确实很厉害也很有用,但他可不是奥本海默,不可能围绕这一方向进行研究,要是再搞出个什么“深空之怒”的轨道大炮,他可就无奈了。
他烦躁地把这两份纲要推到一边。
“难道真要再拍一次《源代码》式的套娃?”
虽然当时这部戏还没有上映,但他有很强烈的信心,肯定没问题,所以拍个续集也不是不行。
但这个念头依旧让他下意识皱眉。
剧本游戏里循环爆炸的场景,还有那个差点掏空他积分、逼得他在控制室和行李舱来回冲刺的S级纳米炸弹任务,现在想起来还头皮发麻。
那次任务最终完成的侥幸成分太大不说,即便拍第二部系统也没可能给他一个真正量子物理和量子态意识体或者“源代码系统”那样的任务奖励。
搞不好又会把任务集中在他搞出来的支线剧情上,那……要不要考虑一下在支线上多做点文章呢。
如果整部剧本的科技树全放在我需要的地方……
洛珞不断沉思着……
他需要一个足够“硬核”、科技含量极高的新剧本,一个能容纳庞杂科技树的舞台,一个让系统发布任务时更容易被“诱导”向可控方向的道具——而不是像上次那样,看似在讨论时空,结果任务落到炸药这种物理上极其危险的东西上。
他闭上眼睛,感受着烙印在意识深处那些强大的技能:【剧本文档】、【头脑风暴】、【未来视界】……每一样都是突破人类极限的钥匙。
下一次S级任务的诱惑,像黑洞一样拉扯着他。
视野范围内最后一份大纲标题让他目光微凝:《星穹彼岸》。
这是从好莱坞流传过来的一个想法雏形,一份关于建造“恒星环”充分利用恒星能源建造完美乌托邦的故事。
想法很宏大,恒星级别的工程。
可是那宏大的科技理念与未知的风险在脑中激烈交锋。
这个剧本里科技树如摩天大楼般高耸,尤其是其核心——星环这么高端的东西……毫无疑问不是现在的他和外界的科技可以染指的。
但细数下来的科技分支又太多了,系统的任务盲盒会开向何方?
如果能触发与恒星聚变能源相关的任务……哪怕只是一点点的优化也……
想到这里,洛珞不禁心头大热。
如果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那能源就是阻碍人类发展的核心问题,以目前来看,恒星的聚变能源几乎可以理解为无尽,但凡能在这一领域前进一步……
就在他手指悬在那份《星穹彼岸》的标题上,反复权衡投入产出比和系统可能“挖坑”方向的巨大风险时——
嗡!
大脑深处猛然传来一阵熟悉的眩晕和撕裂感,仿佛电路过载的尖锐嗡鸣!
眼前实验室的景象——窗外城市的灯火、桌面散乱的图纸、屏幕闪烁的微光——如同被强光曝照的劣质底片,瞬间褪色、崩解!
意识被硬生生拖拽进一片绝对的视域。
没有声音,没有温度,没有气味,只有纯粹的画面强行灌入眼帘,如同断裂的胶片。
这熟悉的感觉——毫无疑问,是【未来视界】第三次被动触发了。
这一技能从到手之后一共就触发过两次,每一次都无比重要。
一次,让他预见了长三的漏洞,及时制止了它的仓促升空,将一场惨痛的失败扼杀到了无形之中。
第二次,让他在国际数学家大会的报告台上,预见了N-S方程的证明思路。
如今,这是第三次,会给他带来什么呢?
第一个画面是一片死寂的冰原。
巨大的摄影棚顶棚,隐约可见的绿幕边缘和高架网格结构,构成了压抑的“天穹”。
棚内的一切被染成一片没有生命的苍白。
深绿色的幕布并非天空,而是覆盖了视野所及的所有背景,营造出无边无际的冰封荒野。
人造的雪屑,如同细微的碎银,在几盏顶光灯强光柱的照射下,纷纷扬扬地飘落。
布景的地面覆盖着厚厚的、纹理清晰的假雪层,踩踏的痕迹几乎被新雪覆盖。
突然,死寂的画面中心,一道凝练到极致的幽蓝色光柱悍然爆发!
这不是特效渲染的星舰尾焰,而是布景核心处真实存在的、强力工业级舞台激光器模拟出的喷射效果。
它粗暴地撕裂了纷扬的人造雪幕,穿透顶棚投下的光束范围,笔直射向高处被绿色幕布覆盖的棚顶。
光柱的来源处,一座由钢铁龙骨、高强度复合板材以及覆盖着仿金属漆面装甲构建的巨型引擎基座若隐若现。
引擎的主体结构庞大到足以占据摄影棚相当的空间,其底部布满了厚重的黑色橡胶缓冲垫和大型液压升降基座——这是支撑它的必要现实结构。
靠近中心区域的外壳,是由一块块刻有精密的,虽是道具但也力求真实的蜂巢网格状的金属板拼接而成。
此刻,网格之下,安装的无数盏功率极大的暖红色舞台射灯正从内部透射出熔炉般炽烈的、稳定的红光。
这红光与中央那破坏性极强的蓝色光柱形成了极端而冰冷的工业美学对比。
第二个画面强行拉近,聚焦在引擎主体结构的中段。
钢材的真实冰冷质感在红蓝交织的戏剧性灯光下异常清晰。
巨大的钢管和H型钢焊接而成的合金骨架如同建筑的承重主梁,向上延伸。
细节清晰可见:焊接点的弧纹、螺栓固定的钢板接缝、部分覆盖有模仿耐热涂层的斑驳痕迹。
围绕着主光柱源头,是一圈结构更为清晰、由数量众多的小型喷口模型组成的环形阵列。
这些喷口由厚重的工业塑料或玻璃钢制成,呈短圆柱状或喇叭状,内嵌有高亮度的蓝色LED灯带,此刻正模拟喷射出密集的、模拟高能粒子的束状蓝光,与中央的主光柱平行。
引擎主体上,密密麻麻地附着、缠绕着粗壮的绝缘电缆、锈迹处理过的钢管、包裹着黑色防火护套的线束以及便于演员和技术人员走动的金属网格平台和焊接固定的攀爬梯。
这些布景细节构成了一张庞大而功能明确的“工业静脉网”。
第三个画面短暂地聚焦在引擎最底部、隐藏在复杂支架平台之下的核心喷射口区域。
那里是光污染最强的区域,一片刺眼的白色光源打底。
中心有一个隐约可见的、由多层不锈钢或铝合金环嵌套而成的环形结构轮廓在疯狂闪烁——这是道具组精心制作的约束力场发生器模型的核心视觉表现。
这些亮银色或哑光黑色的圆环交错层叠,固定在一个高强度支架上。
圆环的中心区域,数盏超高亮度的白色频闪灯和蓝色LED灯珠以极高频率交替点亮、闪烁、旋转,模拟出沸腾的等离子涡流状态,并在环形结构的内壁上形成狂暴跳动的光影纹路。
无数细密的光点在圆环结构的边缘和支架跳跃、迸射,呈现出这“约束力场”在能量冲击下激烈振荡的视觉效果——这便是支撑那整座巨大引擎结构向上喷射出恐怖能量的“核心入口”。
画面戛然而止。
实验室的嗡鸣瞬间把洛珞拉回现实。
洛珞站在原地,手指无意识地收紧,指节泛白。
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不是因为热,而是被那冰冷、巨大、充满了真实工业质感和人工创造痕迹的未来场景所带来的纯粹视觉震撼攫住了心神。
那巨大的引擎基座、密集的蜂巢结构内红光、喷薄的蓝光阵列、以及底部核心那模拟沸腾能量的约束环场画面,清晰地烙印在他视网膜上。
那不是《星穹彼岸》缥缈的恒星环带。
那个画面虽然是发生在未来,但他却丝毫不感到陌生,在几年前他曾经在电影院里亲眼看到过。
那是《流浪地球》的行星发动机!
【未来视界】呈现的是他以后会拍摄这部电影的现场画面!
这一发现让洛珞愣在了当场。
这个电影曾经一度被誉为国产科幻之光,也是他重生这一世几乎必定会拍的一个作品,这点毫无疑问。
没有谁能拒绝《流浪地球》那宏大的末日世界,更没有哪个导演和演员能拒绝亲自把他呈现出来。
但……为什么会是在【未来视界】了?
这是洛珞最大的疑问。
过往的两次经验,无不告诉了他【未来视界】的重要性,两次都会在他在决定或者思索某件事的时候,给他一道关键的指引。
【未来视界(被动)无等级:在宿主某些关键抉择时刻,可能触发技能效果,在视网膜上闪过未来的碎片化画面,但无法预判完整事件链条。】
这甚至是写在技能的官方介绍里面的东西。
所以……他刚才的关键抉择和思考内容?
当然是拍什么电影,以及……
“卧槽!”
洛珞不禁惊呼出声,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他似乎不用纠结了,下一部电影就拍《流浪地球》了!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