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记忆的逆流与囚笼的裂痕
小说屋推荐各位书友阅读:都重生了谁还做演员啊 第295章 记忆的逆流与囚笼的裂痕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冰冷的抽离感如同退潮般消逝,温暖的阳光混合着车厢的喧嚣瞬间包裹了陆星衍,他再次回到了那个列车上。
“我决定了,还是去牛津大学。”
眼前的景象清晰起来,对面依旧坐着那位知性的女子,还是一样的对话,区别在于,他这次知道了对方的名字——时佳雪。
而且,对方似乎是这趟列车上,唯一对他身份有所了解的人。
只是……
“方欣…任务…炸弹…”
陆星衍的脑中快速闪过控制室里的指令。
八分钟!他必须立刻行动!
是的,关于他的身份和记忆,只要拆掉炸弹他有的是时间去探索,当务之急是要保证不会爆炸,破解掉八分钟的束缚。
尽管他以最快的速度适应了一切,但不代表他就完全听信了那两个人的话,什么过去的无法改变,先制止爆炸才是最重要的,那是他唯一活命的机会。
他强压下残留的恐慌和那挥之不去的身份模糊感,目光如雷达般扫过车厢。
他飞快的起身,无视时佳雪投来的困惑目光,直接冲向车厢连接处的公共盥洗室和储物区域。
快速检查门后、天花板通风口、灭火器箱下方——没有可疑包裹。
心跳在加速,时间无声地流逝。
他又冲向车厢中部,目光锐利地扫过乘客:
打瞌睡的中年男人公文包放在脚边,查看行程图的年轻情侣背着双肩包,一位商务人士正查看平板电脑……
接下来的过程就是正常的寻找炸弹和可疑的犯罪分子了。
一个个怀疑,又一点点排除嫌疑……
期间也发生了不少有趣的事情,从不小心被磕到腿,到熟练的躲开餐车和洒落的咖啡,每次重新循环都会发生点不一样的趣事。
这一点虽然剧情不同,但本质跟《开端》是如出一辙的,不过老瓶装新酒,大家看的依旧津津有味。
除了不少人曾经一度期待过,陆星衍把时佳雪也带进循环里,然后把她彻底救出去的桥段并未发生。
循环里依旧是陆星衍孤军奋战,时佳雪依旧是每次刷新的“NPC”。
这个过程持续了足足半个多小时,加上开头的第117次循环和解释,几乎占据了影片一半的内容。
这一点其实比很多人想象的要快。
跟《开端》不一样的是,陆星衍比肖鹤云和李诗情加起来还要聪明,找到炸弹和犯罪嫌疑人的效率十分的高。
而且,洛珞这次没有搞什么群像戏,列车上的乘客们真的就是无关痛痒的“路人甲”,没有什么详细的故事。
这也大大节省了剧情推进的时间。
冰冷的循环像永无止境的钟摆,每一次振荡都带来爆炸的灼热和死亡的虚无,此时,已经是陆星衍记忆中的第7次循环了。
再次醒来的他,没有惊慌,没有茫然四顾。
站起身,陆星衍没有半分多余动作,如同潜入数据的幽灵,贴着车厢壁快速穿行。
他对每一位乘客只投去瞬息的一瞥:姿势、行李、眼神方向、手指的小动作。
信息碎片被飞速摄入、处理。
很快,他接近了车厢尽头。
这里人员明显稀疏。
一个半封闭的行李储存间就嵌在通往下一节车厢的控制室门外。
那扇不起眼的门紧闭着,门上印着“非工作人员勿入”的标准标识。
陆星衍停下脚步,屏息倾听。
之前捕捉到的那股微弱蜂鸣在此处变得清晰可辨,且夹杂着一丝高频的、不自然的金属粒子碰撞音——像是密集而稳定的微电流在作用。
他瞬间警觉:这绝非正常列车设备的声响。
……
第九次循环,他注意到了一个身影:
一名身穿深灰色连帽衫、身材中等的男性乘客,似乎因车厢拥挤而被迫靠在这段通道的角落。
他没有大件行李,只有一个巴掌大的皮夹随意搭在肩上。
但他的姿势太过刻意——背对着行李间门,身体紧绷,手指在袖口下方极其轻微地、有节奏地弹动。
那不是紧张,更像是在模拟调试某种小型输入装置。
而且,他的“视线落点”看似窗外,但眼角的余光如同一道无形的扫描线,从未真正离开过那扇紧闭的行李间门。
结论几乎瞬间达成:眼前此人高度匹配核心嫌疑人特征。
随即在陆星衍的观察下,对方在爆炸前唯一的一次经停站下了车。
又经过一次循环的验证,他成功确定了对方就是安放炸弹的犯罪分子,只是,他却并没有急着将这个消息报告给方欣和许博士。
因为还有另一个让他十分怀疑的问题,在困扰着他,在他这十次循环中,不可避免的跟时佳雪交流了很多次,而那些对话的内容,不由让他对自己的身份产生了强烈的怀疑。
第十一次循环,无声地在幽绿代码流深处闪过。
“我决定了,还是去牛津大学。”
对面,时佳雪的声音一如既往的清晰温和。
然而这一次,陆星衍没有立刻扑向可疑区域。
在前面的几次循环中,他已经成功确定了炸弹和犯罪分子,所以这次他不用再着急,可以暂时搁置本能的恐慌,转而凝视眼前这位据说与他“同专业的博士生校友”——时佳雪。
爆炸的死亡预感依旧炽热,但另一种更隐秘的渴求在他意识深处滋生——关于“我是谁”的谜团,如同一根顽固的刺,抵在混乱记忆的废墟上。
他开始引导对话。
“量子物理…弗尼·波特教授…”
他尝试着接过她话中的关键词,声音带着刻意的迟疑:
“量子比特耦合的最新进展…现在学术界的主流观点还是基于KLM协议吗?”
他的提问并非完全空泛。
在无数次循环中寻找炸弹时,他被迫“扫描”过车厢里的每一处细节、听过乘客的闲谈、甚至扫过时佳雪放在桌上的柔性电子卷轴屏幕边缘——一些复杂的数学符号和公式曾短暂映入他模糊的感知区。
时佳雪扶了扶无框眼镜,眼中闪过一丝微讶:
“KLM协议?那是上世纪的基础理论了,秦海,你……你不是也在研究量子算法吗?现在方向更多集中在误差校正和环境变量的动态耦合上,尤其是非欧几里得空间的量子纠缠应用。”
“秦海”?
这个被强行赋予的名字再次响起,带来的不是认同,而是更深的疏离感。
尤其是时佳雪提及“非欧几里得空间的量子纠缠”时,一些奇异的东西在他意识深处……共鸣了。
仿佛一扇尘封的巨门被无形的钥匙轻轻触动。
不是具体的记忆,而是一种感觉——一种极度熟悉的感觉,一种对这些艰深概念无需思索的本能掌控感。
与此同时,大量破碎的记忆在荧幕上还是闪烁。
当列车某处设备发出特定频率的微弱电流噪音时,陆星衍能下意识地在脑中构建出其可能的电子线路模型,并对噪声源进行精确定位的画面。
一个穿着实验服的身影正站在一个巨大的量子计算阵列前,屏幕上流淌的复杂波形,与“源代码”程序里用于稳定他量子意识的编码模式……惊人地同源!
方欣在安抚陆星衍时,有些固定的说辞模式,仿佛在背诵一本厚厚的“面对实验体V型”的操作手册。
当陆星衍在一次循环结束后,故意用一句极其拗口、关于量子退相干补偿算法的专业句子描述自己的挫败感时,方欣虽然努力维持平静,但眼神里有一闪而过的茫然和一丝……程式化之外的无措。
于是,在接下来的几次循环里,陆星衍利用全部时间开始寻找自己身份的秘密。
而剧情真正的转折,发生在第十三次循环里,失败的炸弹破解过程中。
是的,相比于八分钟的爆炸限时,如果能先一步拆解炸弹,是不是就会有更多乃至无限的时间来让他查明真相呢?
于是从第十一次循环开始,他将炸弹的事告诉了时佳雪,希望集两人之力共同破解炸弹。
这还是洛珞在【剧本游戏】出来后获得的灵感,临时修改的剧本,现在看来效果意外的不错。
那是佳雪根据陆星衍提供的精确物理参数,在巨大的压力下推导出了一个简化但极具突破性的耦合算法框架。
“我们需要将高频电磁脉冲叠加到一个特定相位的引力波背景扰动点上,才能暂时冻结核心力场的自我迭代……”
时佳雪急促地说,用尽了她全部的智慧和灵感:
“但这个相位点难以精确同步锁定!”
就在这句话落下的瞬间,炸弹核心力场的混乱数据通过陆星衍临时组装的简陋传感器汹涌冲入陆星衍的感知。
如同闪电撕裂长夜!
一个词,一个无比精准、甚至带着一丝自负的术语,毫无征兆、无比清晰地砸进了陆星衍的意识核心——“环境变量诱导式量子退相干屏障生成器”
EV-Quant Decoherence Barrier Generator!
今天六更呈上,写了将近两万字,我可不可以求-月-票!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