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求索之心
小说屋推荐各位书友阅读:破冰 第六章 求索之心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好奇不仅能害死猫,还会把人“折磨”到彻夜难眠。
次日天才蒙蒙亮,赵阳就已经穿戴整齐,背着相机在招待所门前的小院里“假惺惺”地做起了拉伸运动。
“小赵,起挺早啊,昨天没睡好?怎么眼圈黑黑的?”
所幸郭坤和严奇也是典型的科学家作息,没让赵阳的翘首以盼持续多久,三人搭车从市区一路向北,先到吴淞码头,然后坐上当日的首班渡轮,迎着舒适的江风航行大约一个小时,就能抵达长兴岛。
这是赵阳第一次到规模化的大型造船厂采访,哪里都是那么新鲜,可刚拿起相机打算拍照留影,却被一名穿着军装的士兵“厉声”制止。
“同志,这里是军事保密区,不允许拍照,请让我检查你的相机。”
赵阳和大部分中国老百姓一样,天生就对军人抱着敬畏和崇拜的感觉,这次被抓了“现行”,老脸立马一红,乖乖配合交出了底片并把相机直接收进了包里。
“不仅不能拍照,今天你看的一切都不能说出去,待会还会签一份保密协议,所以知道为啥我和老郭昨天三缄其口了吧。”
严奇的语气里多少有些“幸灾乐祸”,赵阳深度怀疑他和郭坤其实早就知道造船厂的规矩,故意不说就是为了让自己眼见为实。
从造船厂的大门走进来,一位戴着安全帽的女技术人员立马就迎了上来,因为事先已经联系过,所以大家略微寒暄了几句便直入正题。
“向阳红10号船的维修和改装进度超出预期,有望在月底前交付,另外海军的J121船昨天也进港了,我们会根据制定好的方案加紧作业,朱书记已经交代过了,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上海造船厂都会保证完成任务。”
女技术员的业务水平极高,在带着三人前往科考船的路上几乎把两百多个船舶改造项目讲了个遍,由于保密原因不能记录的赵阳反而难得闲下了上手,一双眼睛到处打量,很快就被前方两艘通体雪白的巨轮所吸引。
“之前你不是问没破冰船和抗冰船我们怎么登陆南极吗?这就是答案,左边这艘是向阳红10号,我们国家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艘万吨级远洋科学考察船,虽然无法抗冰破冰,但能够抗住12级的大风。右边这艘隶属海军北海舰队青岛基地的J121打捞救生船,同样是万吨级。”
郭坤本来就是海洋局的编制,对于向阳红10号船那是再熟悉不过,但J121船几人都是第一次见到真家伙,为了一次科学考察而派出海军现役军舰,这不但超出了赵阳的认知,就算放在整个中国科考史上也是头一遭。
“这两艘经过改造的主舰会带着考你们越过大洋抵达南极区域,但由于万吨级的船舶很难直接靠岸,为了将各类物资、施工机械设备安全转运到地面上,我们造船厂特地抽调了技术尖兵,设计和建造了两艘八吨级的小艇,同样会在月底前完工,再配合舰载直升机,相信就能满足考察队的需要。”
女技术员适时的补充,脸上的表情里是满满的自豪。
可想而知在没有破冰船和抗冰船的情况下,一定有很多人付出了难以想象的努力才形成了如今的方案。
虽然还不完美,但以国内如今的技术水平和物质条件,无疑已经做到了极致。
站在高耸的船沿之下,赵阳心里某种别样的情绪骤然爆发。
他的学生时代并不太平,整个社会都在经历一段复杂而动荡的阵痛期,想要读书,想要读好书是需要付出极大的毅力和承担一定风险的。
所幸赵阳遇到了几位特别好的老师,这才帮助他熬到了高考恢复并进入了人大继续求学。
一个普通学生尚且如此,更不要说像郭坤他们这样一心搞研究的科学家了,这一路的颠沛流离常人难以想象,却能在短短几年后就重振旗鼓,带着一众勇士剑指南极。
这是何等的豪情壮志,这是何等的英雄气概。
之后的几个小时里,赵阳跟着郭坤又和造船厂的技术人员探讨了很多船舶改造上的细节,虽然不能拍照,也没办法用文字记录成文,但那份众志成城的决心还是感染了他,恨不得多听多看一些。
“郭主任,严老师,小伙子,时间也不早了,要不吃完午饭再走吧,我们食堂有北方和川渝来的大师傅,保证能让你们吃到家乡味道。”
讨论临近尾声,时间也早过了饭点,造船厂办公室的同志盛情相邀,但郭坤却委婉拒绝。
倒不是因为几人不饿,相反早上那点食物已经消耗殆尽,刚才精神专注所以没觉得,现在放松下来反而饥饿感汹涌而来。
“我们下午还约了要去纺织科学研究院,那边的同志还在等着我们,实在没时间吃饭了,等我们胜利凯旋,请你们来一起庆功。”
返程的客轮上依然江风徐徐,但赵阳的心境却和来时截然不同,他手里拿着郭琨早上就藏在包里的馒头和矿泉水,这便是几人一整天的口粮。
对于老一辈的中国野外科学工作者来说,风餐露宿早就习以为常。
看着把馒头吃得津津有味的严奇,赵阳第一次意识到去南极开展科研考察绝不是“过家家”,要面对的困难恐怕远远超乎他的想象。
下午的行程被郭坤安排得特别紧凑,三人接连又与上海纺织科学研究院、上海羽绒厂的技术人员会面,落实了羽绒服等装备的研制和生产进度。
这些衣服看起来普普通通,但为了能够应对南极恶劣的环境且不影响队员们正常开展工作,必须做到保暖、穿着宽松轻便、外不透风、内不逸气等特点,对于面料和工艺的要求其实非常之高。
原本郭坤还特别担心服装的问题,甚至已经做好了牺牲灵活性来保证安全性的备用方案。
但这次拜访却听到了好消息,研究院的同志经过无数次的反复试验,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研制出了特殊面料,其质量甚至超过了日本的同类产品。
而羽绒厂也已经在加班加点赶制,要不了多久,上千套极低羽绒服和夏考服就能够交付到考察队的手上。
等回到招待所的时候已经是夜里,这个点若是在赵阳出生的小县城早就应该静悄悄了,但无论是四旁的小巷还是外面的大马路,完全一副人头攒动、霓虹闪烁的热闹景象。
短短几年的改革开放就赋予了这颗东方明珠崭新的气象,国家的发展成为了老百姓们能够安居乐业的最大底气。
为什么要费尽力气组织考察队冒着生命危险远赴南极?
是因为虚名?还是为了抢夺资源?又或单纯是被欺压多年的中国人民不甘人后的倔强?
赵阳现在还分辨不清,但那求索的欲望已然在他的内心深处熊熊燃烧。
“小赵,咋发呆呢?今天走累啦?让郭主任去给你弄泡面吃,这家伙箱子里偷偷藏了两大包,整天搞得跟个宝贝一样,今天必须让他出出血……”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