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开历史倒车,私田制转入国家所有制

小说屋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明末:我崇祯摆烂怎么了?! 第189章 开历史倒车,私田制转入国家所有制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毛文龙害怕局势反复,建奴也怕会突然窜出来哪一路明军,毕竟他们在关内已经感受到了明军源源不断冒出来的恐怖。双方没有拖延,建奴答应了毛文龙的条件,双方交割物资,建奴北去,明军东返。

    得救的百姓恍如隔世,未得到释放的百姓哭声震天、撕心裂肺,更有甚者,父子兄弟分离,一步人间,一步地狱。太阳逐渐西去,落日的余晖将人影拉长。太阳下去了,人会害怕,是因为没有家了。

    战后,京畿一片狼藉,无数的百姓流离失所,而作为统治阶级一份子的朱由检却美美地睡了个好觉,这也是许多清流官员最看不惯皇帝的一个点:

    如今又不是太平盛世,外有强敌,内有阉党,地方上还有贪官污吏、豪强劣绅虐民,你这个皇帝是怎么睡得着觉的?

    这让想鼓吹皇帝是圣天子的大臣们十分的为难,翻遍史书,哪怕是参照文、景帝,他们也没办法捏着鼻子说皇帝做得对,私德有亏、懒政、荒淫。不过往好了想,皇帝懒是懒了点,至少不是桀、纣之君。

    朱由检自然知道自己无法讨好所有人,很多官员看不惯他,很多百姓会记恨他、指责他,但他不会因此而内耗,因为一个关键的点在于:这些人的苦难并不是他造成的啊!

    天灾是他造成的吗?!建奴兵灾是他引来的吗?!这些灾难本来就会发生,并没有因为他而消失,也没有因为他而加剧。许多人总觉得自己没有做好,肯定能做的更好,就是这种思维将自己累死。

    已成之事不能重来,做错了就改,能够补救便补救,不因为往事而内耗,这就是孔子说的“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又有人说了,在其位不谋其政,尸位素餐,难道不该死吗?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朱由检不觉得自己有多大的能耐,相比于他的脑子,其实他的壳子更值钱,他只要活着、活更久、吃好睡好、把自己养得白白胖胖的,就已经是对于这个国家最大的贡献了。

    他不重要,没有他很重要,他要是突然噶了,大明就会陷入四分五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也进入了灭亡倒计时。他不是完美皇帝,但接任者未必会好。

    战后事繁杂,因为朝廷线程有限,做事当有先后,到底是巩固阵线、防止敌人反扑优先,还是安顿民生、灾后重建,亦或者核准战功、战后抚恤优先,就有得说道了,说到底还是钱闹的。

    辽东那边,袁可立再三上奏请求朝廷拨款建城,因为建奴在关内吃瘪,势必会在辽南找回场子。辽南离朝廷远,离建奴近,建奴不仅可以骑兵突袭,还可以征发大量的民众协助攻城,是拥有一定的攻城略地的能力的。辽南想要维持住局面,压力极大。

    也正是考虑到这一点,当初皇太极才会毫不犹豫选择南侵,因为只要他想,辽南可以随时拿回来,当然,他们大军不可能一直驻守辽南,只要他们离开,明军也可以随时反扑。

    当这里成为双方战略拉锯的地点,就会被打成一片烂地,就别谈种田了,辽南的大片肥沃土地就要白白抛荒,届时东江军则退无可退,那几十万军民更是无从安置,因为京畿和山东等地本就人地矛盾尖锐,根本没办法容纳大量外来民。

    众所周知,皇帝对于修城这件事情是有极大的排斥的,加上局势转变,这群大臣喜欢抢功的毛病又来了。当辽东是个烂摊子的时候,一般人不愿意接手,眼看辽东就要盘活了,又有人想要去捞钱了。

    袁可立的奏疏引来了不少人冷嘲热讽,甚至不少人开始质疑起宁远城修筑的必要性,他们认为城池不长腿,又追不上建奴的战马,有这钱不如多攒点骑兵,多训练几个车营。

    他们更是拿出了当初皇太极潜越宁远、锦州,驻马山海关城下之事来反驳修城的合理性。

    朱由检看着廷下众臣议论纷纷,总感觉怪怪的,要说修城这件事情,这群官员不是最积极的吗?报价一百万两的城池,成本可以压缩到二十万以内,涉及部门又多,工部、兵部、户部、吏部都有钱赚。

    “难道他们是在迎合我吗?我的面子这么大了吗?!”朱由检心中不免有几分自得,“还是说,他们其实反对的不是修城,而是油盐不进、又手段老道的袁可立?!”

    人的行为都是要有驱动力的,做事可能是求财,可能是求权,可能是求名,不排除真的有舍己为人的圣人,但圣人不出世。孔圣,孔圣,大家都这样喊,但孔子真的是圣人吗?!

    当然,世界不是非黑即白,人的驱动力也不是单一性的,好人是有所求,也希望别人好,坏人是损人利己,仅此而已。

    朱由检不是圣人,他是个大俗人,他不指望成为圣天子,也不愿意让官员捧杀,把他捏造成为鎏金龙椅上的一座神像。他也不天真地指望百官既忠君、又爱民、有能力、还不要钱,大家凑活凑合着过,不要做得太过份,也不要太废物就好了。

    当然,这与理想主义者的理想国相去甚远,但他总不能革自己的命吧,就算他魔怔到自我阉割,难道就会得到想要的结果吗?不会的。

    从阶级划分,皇帝是最大的地主、最大的封建主、最大的剥削者,但在帝国游戏的实际运行之中,皇帝有时候又是和世家大族、官僚士绅对立,与百姓站队的。

    当然,要说皇帝是百姓的代言人,为民做主,这又难免美化了皇帝的这个角色,还需要具体人物具体分析。

    他是哪一款皇帝,只能由后人分说,朱由检觉得自己或许会被评为优秀的封建主义战士,但那又如何呢?尔曹身与名俱灭,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

    而只要这个世界还是由人组成,就会有暗面的存在。当然,仁者见仁,观测者的想法往往决定了观测到的结果,世界没有那么好,但也没有那么糟。

    如今太仓银还有不到二百万两,朱由检的小金库不足百万两,按照现在北京粮价高企,斗米三百钱来算,则两边凑凑,还能有一千多万两价值的粮食。

    当然,军饷发粮,军队会造反的,这其中的弯弯绕绕很多,比如粮食换成货币会有遭受二次盘剥,不换成银钱则没办法缴税和购买生活物资,其原理与百姓因一条鞭法遭受剥削是一样的,还有就是克扣、参假、难以保存等各种问题。

    比如现在的粮食价格上涨是因为战乱,战后大概会慢慢回落,如果按照三两一石的价格发粮食,粮食刚到手就变成了八钱一石,这样士兵就会感觉自己被坑骗了,会愤怒、会闹事,或者是摆烂。

    不过没钱就是没钱,朱由检也没办法凭空生出钱来,哪怕是知道发粮食会出问题,也不得不掺杂部分粮食下发,不然就填不上这个窟窿。

    大明朝廷运行的效率低到可怜,在北京城自己这个小圈子里还看不太出来,只要逼急了,还是可以推动事务的进行,放大到整个大明就不一样了,山高皇帝远,县令百里侯,朝廷的命令想要贯彻下去是真的困难。

    不过大明现在倒是还有一个高效群体可以用,那就是连年战争催生出来的这批军功新贵,很显然,军国制是古代帝国最高效率的一种国家制度,只是这种玩法很危险,玩好了就是远迈汉唐、威逼四夷。玩不好嘛,就是“朕,朕,狗脚朕”,天下大乱、率兽食人的人间惨剧了。

    由于官僚系统本身的低效,以及京畿地区的官吏被建奴杀了不少,虽然已经结束战争快半个月了,但是朝廷对于各地的损失情况,甚至对于斩首和战损的情况,也只得到了一个估计的数字。

    依据估算,关内关外有效首功大致为三万级,按照一颗头六十两来算,就需要一百八十万两赏钱。

    抚恤方面,精锐力量上,明军损失是要比建奴少的,所以才将这场战争定性为大捷,但要是把各地下沉到县一级的卫所兵、地方官员招募来守城的乡勇、健卒也算上,这个数字高达五万。

    大明抚恤就没有那么大方了,一条人命只值十两银子,就这还是朱由检争取过的结果,大明的抚恤向来没有定额,甚至能拖就拖、能不发就不发。

    当然,除了十两银子,还有价值十几两银子一年的配套免税政策,可惜比较地狱的一点是,这五十万两的抚恤大概率还发不下去,因为很多阵亡士兵的父母妻儿都没了,至于旁系,朝廷还没有这大方要把抚恤交给这些人。

    这又是一个致命点,负责发放抚恤的官吏可以谎称烈士家属还活着骗朝廷的钱,也可以直接拿走,少发或者不发烈士遗孀的银子,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就算朝廷放话伸手者死,也还是会有人悍不畏死的。

    仅仅抚恤和人头悬赏就要了二百多万两银子,这些钱就算掏空了国库也拿不出来,况且除了普通的人头,还有值钱的人头呢,除了斩首功,还有夺旗功、破阵功、野战胜功、守城功、保境功、协同功、全军胜功等各种军功类型,加起来支出不比斩首功少。

    搞钱很难,或许抄家是个不错的选择,但大战过后,国家更需要的是安定,外部的混乱迫使内部矛盾缓和,内部的矛盾的爆发又会给外敌以可乘之机,引发外部压力的加剧。

    官僚士绅对于中央核心权力并不是强硬夺取,而是数以百年计的一步步蚕食,是抓住每一个机会,比如皇帝易代、天灾人祸、外敌入侵等中央皇权的虚弱时机实施自己的计谋,而朱由检决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他也不想用暴烈的手段与帝国庞大的权贵阶级争权夺利,因为他很怂,他决定温水煮青蛙,一点点蚕食,一点点试探官员、勋贵、士绅的底线,这群人既然可以匍匐在建奴的脚下献媚,那底线想必也不会比底裤的裤腿高多少。

    朱由检与毕自严一拍即合,决定借口京畿遭受建奴入侵,一片狼藉,许多地方百姓十不存一,无主之地遍及四野,大片土地荒废为由,重新厘定北直隶八府一百一十六县的田亩情况,凡是拿不出地契,地契属人非本人的田地,一律收归朝廷。

    这件事由六府巡按卢象升负责,如果地方上的官吏、士绅有意见、不愿意配合,或者阳奉阴违、刻意阻挠的,就由他手上的这数千勤王军去说服并批评教育。

    朱由检故意放出消息说要把这些田收归皇庄,遭到了包括孙传庭、朱燮元、毕自严甚至是卢象升在内的大部分官员的强烈反对,谏书足够宫里做一顿早餐。

    第二天,朱由检又在朝堂上提出用这些田赏赐给将士,恢复军功授田,这下有人反对,有人赞同,吵作一团。

    军方大佬朱燮元和财政部长毕自严都不赞成这个做法,朱燮元是觉得耕战体系已经落后了,不过就是另一种卫所制,培养出来的士兵战斗力太差了,精兵就该专门打仗,本应该种地,要种让卫所去种好了,可是卫所又拿不到军功,所以这里就卡死了。

    而毕自严的理由是,北直隶是朝廷重要的税收地区,如果军功授田要不要免税,不免税、减税的军功田没什么吸引力,如果免税,北京城甚至会没饭吃。就算不考虑这些问题,军队随时要打仗,一打仗田地就荒废了,粮食安全不能保证。

    在两个提议都被否决之后,朱由检终于拿出了他真正想要实行的方案,土地归大明所有,不属于皇帝,也不属于某一个群体,这些田租赁给失地农民耕种,不许任何形式的挪用、买卖!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明末:我崇祯摆烂怎么了?!》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明末:我崇祯摆烂怎么了?!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明末:我崇祯摆烂怎么了?!》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