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 江卿不负朕,朕亦不负卿!

小说屋推荐各位书友阅读:知否:我,小阁老,摄政天下 第一百九十九章 江卿不负朕,朕亦不负卿!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乘上丈许轿舆,班直禁军清道护驾,轿帘半卷,赵策英手持军报,一字一句的观读。

    【臣昭谨奏:

    西夏主李谅祚僭号十万,盘踞乐州。自十月朔,王师七万分道进讨。十一月拔大通,十二月克循化,斩级三千余,获粮秣辎重无算,残孽西遁,龟缩邈川。

    十二月丁酉,臣亲率六万众抵南堡寨,乘晦薄城。布阵如次:

    东门扼控峡道,布万人;

    西门扼陇硃黑隘,钤辖五千;

    南门深沟高垒,中军四万;

    北门伏平坦处,盖以诱敌,围三缺一,布五千。

    戊戌(初九)至癸卯(十四),贼数出犯,围而不攻,城中食尽。

    甲辰(十五)酉时,贼悉精锐突围:

    南门、东门伪攻万众,种谔、张鼎督军拒之。

    李谅祚率七千骑突北门,姚兕部燃火墙阻道,弩手以破鹞弩,攒射。

    流矢中谅祚,毙。

    余众溃,斩首万余级,降者万余,获马匹万余,甲仗器械万余。

    贼寇尽散,邈川遂平。

    伏乞圣鉴,臣江昭谨奏!

    治平四年庚子岁十二月廿五日奏!】

    一封军报奏疏,约莫千字。

    【流矢中谅祚,毙】!

    短短几个字,有着无穷魅力,让人心头不自主的酥麻。

    几次注目过去,赵策英胸涌万千,心潮澎湃,持着军报的手不禁微颤。

    阵斩西夏国主!

    新帝登基,西夏国主不服王化,横生动乱之心。

    不足半年,遭到阵斩!

    赵策英实在难以镇定,“嘶”了一声。

    这样的政绩,史书上也得大书一笔吧?

    攘外安内,威加四海?

    君权至上的时代,臣子立下的功劳就等于是君王君王立下的功劳。

    阵斩西夏国主,臣子有政绩,君王也有政绩。

    而且,这种政绩的含金量还一点都不低。

    阵斩敌国国主,乃是“天命所归”的象征!

    自古以来,君王御驾亲征者较少,也就导致遭到阵斩的国主鲜少存在。

    粗略一算,不足两手之数。

    汉武帝刘彻,阵斩越南王赵建德,史书将其纳为开疆拓土的重要政绩。

    汉和帝刘肇,阵斩北匈奴单于,史书将其纳为拱卫疆土的重要成果。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连杀胡夏两任君王,史书将其纳为统一北方的重要政绩。

    刘宋武帝刘裕,连斩恒楚、南燕、西蜀、后秦等国主,史书将其纳为政权合法性的重要支撑。

    唐太宗李世民,灭国无数,奠定了“天可汗”的无上威名。

    唐高宗李治,灭百济,史书将其纳为开疆拓土的重要战果。

    除此以外,偶尔有一些小型部落首领、短期政权的国主被阵斩,可忽略不计。

    也就是说,即便是算上五胡乱华、两晋南北朝、五代十国等道德沦丧、政权动荡的时代,真正有“阵斩敌国国主”政绩的皇帝,也不足十人。

    毕竟,君王有君王的死法。

    一般来说,落败的君王都是以投降、自缢为主。

    真正被阵斩的君王,还真就是少数。

    遍观史书,凡是有“阵斩敌国国主”政绩的皇帝,谥号、庙号,无一不是最顶级的存在。

    高宗、太宗、太祖,简直跟批发的一样。

    更重要的是,六中取二,足足有两位千古一帝有此功绩。

    反之,也就是说近乎三分之一的人成了千古一帝!

    一股难言的滋味涌上心头,赵策英下意识的坐正身子。

    世宗,千古一帝!

    朕,未必就不行!

    先帝平庸治政四十年,仅是一次开疆拓土,就成了“高宗皇帝”。

    朕要是励精图治几十年,灭了西夏、辽国,实现政权大一统,不得妥妥的千古一帝?

    平稳的呼吸,渐渐沉重起来。

    江卿,真是“传家宝”啊!

    半响,赵策英长呼一口气。

    自十月以来,不少文官心怀鬼胎,皆是质疑边疆军政。

    边疆添将、外戚入边的奏疏,一封又一封。

    就连发妻高氏,也是屡屡劝谏,不到黄河不死心。

    宫廷内外,都是劝谏胁迫。

    幸好,他抗住了压力!

    朕抗住了!

    百官皆疑而朕不疑!

    百官皆谤而朕不谤!

    赵策英紧紧握拳,目光微凝。

    边疆大胜,阵斩西夏国主,大扬国威。

    江卿,没有辜负朕的信任!

    阵斩西夏国主,证明了朕是对的。

    认定一人,就不能心疑。

    朕没有愧对先帝,没有愧对太祖皇帝,列祖列宗。

    一旦朕实现了大一统,中兴江山社稷,便能逾胜太祖、太宗皇帝,位列千古一帝,享万世称颂供奉。

    世宗皇帝,千古一帝,未必不能拭入手中!

    紧紧握着军报,赵策英暗自沉住气,微闭双目。

    卿不负朕,朕亦不负卿!

    先帝如此,朕亦如此!

    金明池。

    文武百官,有序列席。

    不时有人举杯走动,劝酒敬酒。

    腊日节,没有君王与会,自是少了些雍容气象,缺了点普天同庆的尊崇意味。

    好在,官家没有与会,但三司主官、六部尚书、左右侍郎、五监祭酒、九寺寺卿、台谏主官、翰林学士等三十余位紫袍大员,却是并未缺席。

    少了些普天同庆的意味,但好歹也是百官御宴,规格不低。

    一时间,气氛倒也不算低迷。

    举目望去,文武百官或多或少都有小圈子。

    以内阁六位阁老为核心,算是最大的大圈子。

    大圈子底下,有着更小的圈子。

    亦或是劝酒,亦或是敬酒。

    其中,三品以上没有劝酒一说,几乎都是敬酒。

    你给我面子,我也给你面子。

    要么是三品大员间的相互敬酒,要么是四、五品红袍官员向三品以上的大员敬酒。

    至于几位内阁大学士,除了紫袍大员有资格敬酒以外,鲜少有四、五品的官员上前敬酒。

    三品与四、五品的差距,已然是重如山石。

    然而,三品以上与内阁大学士又有不小的差距。

    这一来,三品以下与内阁大学士的差距,自是犹如天堑。

    内阁大学士,甚至都能批量制造地方五品官。

    差距太大,自是没有敬酒的资格。

    三品以下,足足三四百人,小圈子几十上百,敬酒、劝酒兼而有之。

    要么是以政坛新贵为核心,敬酒谈笑,一如大理寺卿王安石、吏部郎中韩嘉彦、刑部员外郎吕慧卿。

    要么是以潜力不俗的“政坛天骄”为核心,相互恭维,一如新科三鼎甲的许安世、黄裳、刘挚。

    要么是以背景通天的老油条为核心,一如礼部郎中盛纮。

    亦或者干脆就是皇亲国戚,一如曹佾、高遵裕、沈从兴。

    反正,有权有势的人,注定是重点受到敬酒、劝酒的对象,根本不缺关注。

    戌时,百官饮酒正酣。

    “陛下驾到!”

    一声尖锐长呼,百官齐震。

    霎时,金明池一寂。

    不少离开了席位的官员连忙跑回去。

    一些面色通红,微醺微醉的官员心头大震,一下子就清醒不少。

    文武百官,齐齐起身。

    约莫二十息,一人着龙袍,手持帛书,昂首挺胸,阔步走进。

    “臣等恭迎陛下!”

    百官躬身,齐齐一拜。

    赵策英负手,闲庭信步。

    自从得知江昭大胜,他心头就有了股莫名的底气。

    步伐走动,自然而然的有种轻盈感。

    目光之下,金明池的花花草草越发鲜艳。

    就连呼吸,也仿若成了一种享受。

    总之,赵策英心头极度舒爽。

    ……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知否:我,小阁老,摄政天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知否:我,小阁老,摄政天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知否:我,小阁老,摄政天下》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