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回:祭泸水汉相班师 伐中原武侯上表
小说屋推荐各位书友阅读:三国演义通俗正文 191回:祭泸水汉相班师 伐中原武侯上表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却说孔明率领大军班师回蜀,孟获带领大小洞主、酋长及各部落的人,排列跪拜,送别孔明。前军行至泸水,当时正是九月深秋,忽然阴云密布,狂风大作,军队无法渡江,回报给孔明。孔明便问孟获缘由,孟获说:“这泸水中有猖神作祸,往来的人必须祭祀它才行。”孔明问:“用什么东西祭祀?”孟获答道:“以前我国因为猖神作祟,要用七七四十九颗人头,再加上黑牛白羊作为祭品,祭祀后自然会风平浪静,还能连年丰收。”孔明说:“我如今战事已经平定,怎能随便杀人呢?”于是亲自到泸水岸边察看,果然见阴风阵阵,波涛汹涌,人马都惊恐不已。
孔明十分疑惑,立刻找来当地人询问。当地人告知:“自从丞相路过这里之后,夜夜都能听到水边有鬼魂哭泣、神灵号叫的声音,从黄昏一直持续到天亮,哭声不断。瘴气之中,有无数阴鬼。因此才兴风作浪,没人敢渡江。”孔明说:“这是我的罪过啊。之前马岱带领的一千多蜀兵,都死在了这水中;再加上杀死的南人,尸体都丢弃在这里。这些亡魂怨鬼得不到安抚,才导致这般景象。我今晚要亲自去祭祀。”当地人说:“必须按照旧例,杀四十九颗人头祭祀,那些怨鬼自然就会散去。”孔明说:“本来就是因为有人死去才变成怨鬼,怎能再杀活人呢?我自有办法。”于是叫来厨师宰杀牛马,又和面做成剂子,捏成人头的形状,里面用牛羊肉等代替,取名叫馒头。
当天夜里,在泸水岸边设置香案,摆上祭品,点燃四十九盏灯,挂起幡旗招魂,将馒头等祭品摆放在地上。三更时分,孔明头戴金冠,身披鹤氅,亲自前来祭祀,让董厥宣读祭文。祭文写道:“大汉建兴三年秋九月一日,武乡侯、领益州牧、丞相诸葛亮,恭敬地陈列祭祀礼仪,祭祀那些为国捐躯的蜀中将校以及南人死者的阴魂:我大汉皇帝,威严胜过春秋五霸,圣明继承夏商周三代君王。昔日远方异族侵犯边境,不同习俗的人起兵作乱,像毒虫般施展妖法,怀着狼子野心作乱。我奉君王之命,到这偏远之地讨伐有罪之人,率领大军,扫除这些蝼蚁般的狂寇。雄师聚集,狂寇如冰消融,刚听到势如破竹的进军声,敌人就已像猿猴失去依托般溃败。
“只是士兵们,都是九州的豪杰;官吏将校,都是四海的英雄。他们学习武艺,投身军旅,投靠明主,侍奉君主,没有不共同遵守军令,一起施展七擒之计的;都坚定着报效国家的忠诚,怀着效忠君主的志向。怎料你们偶然错失战机,落入敌人奸计:有的被流箭射中,魂魄坠入黄泉;有的被刀剑所伤,魂灵归于长夜。活着时有勇气,死了也成就英名。如今凯歌将要奏响,献上俘虏的时刻将至。你们的英灵还在,祈祷一定能听到:跟随我的旌旗,追随着我的队伍,一同回到中原,各自回到故乡,接受亲人的祭祀,领取家人的祭奠,不要做他乡的鬼魂,白白成为异域的孤魂。我会奏请天子,让你们各家都能得到朝廷的恩惠,每年供给衣粮,每月赐予俸禄。用这些来酬谢你们,以安慰你们的心灵。
“至于本地的土神,南方的亡鬼,都有固定的祭祀,不会离此地太远。活着的人既然敬畏天子的威严,死去的人也应归顺君王的教化,想来应该安宁,不要再来哭嚎。姑且表达我真诚的心意,恭敬地献上祭祀。唉,悲哀啊!希望能被享用!”
祭文读罢,孔明放声大哭,极其悲痛,情感打动了三军将士,没有不落泪的。孟获等人也都哭泣起来。只见愁云怨雾之中,隐约有数千鬼魂,都随着风散去了。于是孔明命令左右将祭品全部投到泸水中。
第二天,孔明率领大军来到泸水南岸,只见云散雾消,风平浪静。蜀兵安然渡过泸水,果然是鞭敲金镫响,人唱凯歌还。行进到永昌,孔明留下王伉、吕凯镇守四郡;打发孟获带领部众回去,嘱咐他要勤于政务,治理部下,好好安抚百姓,不要耽误农务。孟获痛哭流涕,拜别孔明离去。
孔明亲自率领大军返回成都。后主安排銮驾,到城外三十里迎接,下了车辇站在路边,等候孔明。孔明急忙下车,伏在地上说:“臣没能迅速平定南方,让主上担忧,这是臣的罪过。”后主扶起孔明,和他同乘一车返回,设置太平筵会,重赏三军。从此,远方的邦国前来进贡朝拜的有二百多处。孔明奏请后主,对那些为国捐躯的人的家属,一一给予优厚的抚恤。于是人心欢悦,朝廷内外清平稳定。
却说魏主曹丕,在位七年,也就是蜀汉建兴四年。曹丕先前娶了夫人甄氏,她是袁绍次子袁熙的妻子,是从前攻破邺城时得到的。后来甄氏生下一子,名叫曹睿,字元仲,自幼聪明,但曹丕不太喜欢他。后来曹丕又娶了安平广宗人郭永的女儿为贵妃,郭贵妃长得十分美丽,她的父亲曾经说:“我的女儿是女子中的君王。”所以郭贵妃被称作“女王”。自从曹丕娶了郭贵妃,甄夫人就失了宠,郭贵妃想要谋夺皇后之位,就和宠臣张韬商议。当时曹丕生病,张韬就谎称在甄夫人宫中掘出桐木做的偶人,上面写着天子的年月日时,是用来魇镇曹丕的。曹丕大怒,于是赐死甄夫人,立郭贵妃为皇后。郭皇后没有子嗣,就收养曹睿为自己的儿子。虽然很喜欢他,却不立他为继承人。
曹睿长到十五岁时,弓马娴熟。这年春天二月,曹丕带着曹睿出去打猎。行进到山坞之间,赶出一对母子鹿,曹丕一箭射倒母鹿,回头看见小鹿跑到曹睿的马前。曹丕大喊道:“我的儿子为什么不射它?”曹睿在马上哭着禀告:“陛下已经杀了它的母亲,臣怎忍心再杀它的儿子呢?”曹丕听了,把弓扔到地上说:“我的儿子真是仁德的君主啊!”于是就封曹睿为平原王。
夏天五月,曹丕感染风寒,医治无效,于是召中军大将军曹真、镇军大将军陈群、抚军大将军司马懿三人进入寝宫。曹丕叫曹睿到跟前,指着他对曹真等人说:“如今朕的病已经很重,不能再活了。这个孩子还年幼,你们三人要好好辅佐他,不要辜负朕的心意。”三人都禀告说:“陛下怎么说这种话?臣等愿意竭力侍奉陛下,直到千秋万岁。”曹丕说:“今年许昌城门无故自己崩塌,这是不祥的征兆,朕因此知道自己必定会死。”正说着,内侍奏报征东大将军曹休入宫问安。曹丕召他进来,对他说:“你们都是国家的柱石之臣,如果能同心辅佐朕的儿子,朕死也能瞑目了!”说完,落泪而亡。时年四十岁,在位七年。
于是曹真、陈群、司马懿、曹休等人,一边举办丧事,一边拥立曹睿为大魏皇帝。追谥父亲曹丕为文皇帝,追谥母亲甄氏为文昭皇后。封钟繇为太傅,曹真为大将军,曹休为大司马,华歆为太尉,王朗为司徒,陈群为司空,司马懿为骠骑大将军。其余文武官员,各自都有封赏。大赦天下。当时雍、凉二州缺少官员镇守,司马懿上表请求镇守西凉等地。曹睿同意了,于是封司马懿为提督雍、凉等处兵马,司马懿领诏前去赴任。
早有细作把消息飞快地报告到川中。孔明大惊道:“曹丕已死,年幼的曹睿即位,其他人都不值得忧虑,只有司马懿富有谋略,如今他统领雍、凉的兵马,倘若训练成军队,必定会成为蜀中的大患。不如先起兵讨伐他。”参军马谡说:“如今丞相平定南方回来,军马疲惫,只适合安抚体恤,怎么能再远征呢?我有一计,能让司马懿死在曹睿手里,不知丞相是否同意?”孔明问是什么计策,马谡说:“司马懿虽然是魏国大臣,但曹睿一向怀疑忌惮他。为什么不秘密派人到洛阳、邺郡等地,散布流言,说司马懿想要谋反;再伪造司马懿告示天下的榜文,贴满各处。让曹睿心生怀疑,必然会杀了他。”孔明听从了马谡的计策,立即派人秘密去施行。
却说邺城门上,忽然有一天贴出一道告示。守门的人揭下来,拿去奏报曹睿。曹睿一看,告示上写着:“骠骑大将军总领雍、凉等处兵马事司马懿,恭敬地以信义告示天下:从前太祖武皇帝创立基业,本想立陈思王曹植为国家的君主,不幸奸邪谗佞之人聚集,使陈思王长期不得志。皇孙曹睿,一向没有德行,却妄自尊大,辜负了太祖的遗愿。如今我顺应天命人心,近日起兵,以满足万民的期望。告示到达之日,各自应当归顺新君。如果不顺从,就会诛灭九族!在此预先告知,希望大家知晓。”
曹睿看完,大惊失色,急忙询问群臣。太尉华歆奏道:“司马懿上表请求镇守雍、凉,正是为了这个啊。从前太祖武皇帝曾经对臣说:司马懿有鹰视狼顾之相,不能把兵权交给她,时间久了必定会成为国家的大祸。如今他谋反的迹象已经显露,可以迅速诛杀他。”王朗奏道:“司马懿深通韬略,熟悉兵法,一向有远大的志向,如果不趁早除掉他,时间久了必定会成为祸患。”曹睿于是降旨,想要起兵御驾亲征。
忽然班部中闪出大将军曹真奏道:“不可。文皇帝把后事托付给臣等几人,是知道司马懿没有二心的。如今事情还不知道真假,就仓促兴兵,是逼迫他谋反啊。或许是蜀、吴的奸细施行反间计,让我们君臣自相残杀,他们却趁机来攻打,也未可知。希望陛下明察。”曹睿说:“司马懿如果真的谋反,该怎么办?”曹真说:“如果陛下心里怀疑,可以效仿汉高祖伪游云梦的计策。御驾前往安邑,司马懿必然会来迎接,观察他的动静,在车驾前擒住他就行了。”曹睿听从了曹真的建议,于是命令曹真监国,亲自率领十万御林军,径直前往安邑。
司马懿不知道其中的缘故,想要让天子知道自己的威严,于是整顿兵马,率领几万披甲士兵前来迎接。近臣奏报说:“司马懿果然率领十多万兵马,前来抗拒,确实有谋反之心。”曹睿慌忙命令曹休先领兵迎击。司马懿见兵马前来,只怀疑是车驾亲至,就伏在路边迎接。曹休出来说:“仲达受先帝托孤的重任,为什么要谋反呢?”司马懿大惊失色,汗流浃背,于是问其中的缘故。曹休把前面的事情详细说了一遍。司马懿说:“这是吴、蜀奸细的反间计,想要让我们君臣自相残害,他们却趁机偷袭。我要亲自去见天子辩解。”于是急忙撤退了军马,到曹睿的车驾前俯伏哭泣奏道:“臣受先帝托孤的重任,怎敢有二心?这必然是吴、蜀的奸计。臣请求带领一支军队,先攻破蜀国,再讨伐吴国,报答先帝和陛下,以表明臣的心意。”
曹睿仍然疑虑不决。华歆奏道:“不能把兵权交给司马懿。可以立即罢免他的官职,让他回乡。”曹睿依照华歆的话,将司马懿削职回乡,命令曹休总督雍、凉军马。曹睿起驾回洛阳。
却说细作探知这件事,报告到川中。孔明听说后大喜道:“我想要讨伐魏国很久了,无奈有司马懿统领雍、凉的兵马。如今他中了计策被贬斥,我还有什么可忧虑的!”第二天,后主早朝,大会官僚,孔明出列,呈上《出师表》一道。表文写道:
“臣诸葛亮说:先帝开创大业还没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如今天下分为三国,益州贫困衰弱,这实在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刻啊。然而侍卫的大臣在朝廷内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外面舍生忘死,这都是追念先帝的特殊恩遇,想要报答给陛下啊。陛下实在应该广泛听取意见,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远大志向的人的志气,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从而堵塞了忠诚进谏的道路。
“皇宫中和朝廷里的大臣,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有所不同。如果有做奸邪事情、触犯科条法令和忠心做善事的人,都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受赏,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不应该有偏袒和私心,使宫内和朝廷刑赏之法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纯正,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我认为宫中的事情,无论大小,都拿来跟他们商量,然后施行,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得到更多的好处。
“将军向宠,性情品行善良公正,熟悉军事,从前试用他的时候,先帝称赞他有才能,因此大家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营中的事情,都拿来跟他商量,就一定能使军队团结和睦,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人都能得到恰当的安排。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之所以兴隆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之所以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和我谈论起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叹息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正直、有气节的大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室的兴隆,就指日可待了。
“我本来是平民,在南阳亲自耕种,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有名望。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庐中来拜访我,向我询问当代的事情,我因此十分感动振奋,就答应先帝为他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难的时候奉行使命,从那时以来已经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做事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担心托付给我的事情不能完成,从而损害先帝的英明,所以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不长草木的地方。如今南方已经平定,兵器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恢复汉室的基业,回到旧日的都城。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
“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恢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效,就请治我的罪,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如果没有振兴圣德的建议,就责备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该自己思虑,询问治国的好道理,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的遗诏。我受恩深重,非常感激。如今就要远离陛下了,面对这篇表文,我泪流满面,不知道说了些什么。”
后主看完表文说:“相父南征,长途跋涉,历经艰难,刚回到都城,还没坐稳,如今又想要北征,恐怕会劳神费心。”孔明说:“臣受先帝托孤的重任,早晚都不敢懈怠。如今南方已经平定,没有了后顾之忧,不趁这个时候讨伐奸贼,恢复中原,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呢?”忽然班部中太史谯周出列奏道:“臣夜里观察天象,北方的旺气正盛,星象格外明亮,不可以图谋啊。”又回头对孔明说:“丞相深通天文,为什么要强行出兵呢?”孔明说:“天道变化不定,怎么能拘泥不变呢?我如今暂且把军队驻扎在汉中,观察形势的变化再行动。”谯周苦苦劝谏,孔明不听。
于是孔明留下郭攸之、董允、费祎等人为侍中,总管宫中事务;又留下向宠为大将,总督御林军马;蒋琬为参军;张裔为长史,掌管丞相府的事务;杜琼为谏议大夫;杜微、杨洪为尚书;孟光、来敏为祭酒;尹默、李譔为博士;郤正、费诗为秘书;谯周为太史。内外文武官僚一百多人,共同治理蜀中事务。
孔明接受诏书回到府中,召集众将听令:前督部——镇北将军、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都亭侯魏延;前军都督——领扶风太守张翼;牙门将——裨将军王平;后军领兵使——安汉将军、领建宁太守李恢,副将——定远将军、领汉中太守吕义;兼管运粮左军领兵使——平北将军、陈仓侯马岱,副将——飞卫将军廖化;右军领兵使——奋威将军、博阳亭侯马忠,抚戎将军、关内侯张嶷;行中军师——车骑大将军、都乡侯刘琰;中监军——扬武将军邓芝;中参军——安远将军马谡;前将军——都亭侯袁綝;左将军——高阳侯吴懿;右将军——玄都侯高翔;后将军——安乐侯吴班;领长史——绥军将军杨仪;前将军——征南将军刘巴;前护军——偏将军、汉城亭侯许允;左护军——笃信中郎将丁咸;右护军——偏将军刘敏;后护军——典军中郎将官雝;行参军——昭武中郎将胡济;行参军——谏议将军阎晏;行参军——偏将军爨习;行参军——裨将军杜义,武略中郎将杜祺,绥戎都尉盛勃;从事——武略中郎将樊岐;典军书记——樊建;丞相令史——董厥;帐前左护卫使——龙骧将军关兴;右护卫使——虎翼将军张苞。以上所有官员,都跟随平北大都督、丞相、武乡侯、领益州牧、知内外事诸葛亮。
分拨完毕,又传檄文给李严等人,让他们镇守川口,以抵御东吴。选定建兴五年春三月丙寅日,出师讨伐魏国。
忽然帐下有一位老将,厉声进言说:“我虽然年纪大了,但还有廉颇的勇猛,马援的雄威。这两位古人都不服老,为什么不用我呢?”众人一看,是赵云。孔明说:“我自从平定南方回到都城,马超已经病逝,我非常痛惜,如同失去了一只手臂。如今将军年纪已大,倘若有什么闪失,会动摇一生的英名,削减蜀中的锐气。”赵云厉声说:“我自从跟随先帝以来,临阵不退,遇到敌人就冲锋在前。大丈夫能死在疆场上,是幸运的事,我有什么可遗憾的?愿做前部先锋!”孔明再三苦苦劝阻,赵云都不听。赵云说:“如果不让我做先锋,我就撞死在台阶下!”孔明说:“将军既然一定要做先锋,必须得有一个人跟你同去。”话还没说完,一个人应声道:“我虽然没什么才能,愿意辅助老将军先带领一支军队前去破敌。”孔明一看,是邓芝。孔明大喜,立即调拨五千精兵,十员副将,跟随赵云、邓芝前去。
孔明出师,后主带领百官送到北门外十里处。孔明辞别后主,军队旌旗遮蔽原野,戈戟像树林一样多,率军向汉中进发。却说边境的官吏探知这件事,报告到洛阳。当天曹睿上朝,近臣奏道:“边境官员报告:诸葛亮率领三十多万大军,驻扎在汉中,命令赵云、邓芝为前部先锋,率领军队进入我国境内。”曹睿大惊,问群臣:“谁能担任将领,来击退蜀兵?”忽然一个人应声而出说:“臣的父亲死于汉中,我对蜀兵的切齿之恨,还没能报仇。如今蜀兵侵犯边境,臣愿意带领本部的猛将,再请求陛下赐予关西的兵马,前去攻破蜀兵,上为国家效力,下为父亲报仇,臣万死不辞!”众人一看,是夏侯渊的儿子夏侯楙。
夏侯楙字子休,他性情最急躁,又最吝啬,自幼过继给夏侯惇为子。后来夏侯渊被黄忠斩杀,曹操怜惜夏侯楙,把女儿清河公主嫁给夏侯楙为妻,因此朝中大臣都敬重他。他虽然掌握兵权,却从未亲临战场。当时他自请出征,曹睿立即任命他为大都督,调动关西各路军马前去迎敌。司徒王朗劝谏说:“不可。夏侯驸马一向没有经历过战事,如今把重任托付给他,不合适。再加上诸葛亮足智多谋,深通谋略,不可以轻视。”夏侯楙呵斥道:“司徒难道勾结诸葛亮,想要做内应吗?我自幼跟随父亲学习韬略,深通兵法。你为什么欺负我年轻?我如果不能生擒诸葛亮,誓不回见天子!”王朗等人都不敢再说话。夏侯楙辞别魏主,连夜赶到长安,调动关西各路军马二十多万,来抵挡孔明。正是:欲秉白旄摩将士,却教黄吻掌兵权。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