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赵有禄,经得起考验

小说屋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清妖 第65章 赵有禄,经得起考验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虽说没能扳倒王杰,也没能让朱珪彻底倒台,但成功将自己的“狗腿子”推上代理安徽巡抚宝座,这对和珅而言无疑是一次难得的胜利。

    前往京师送文件并将前往安徽宣旨的侍卫明安泰出发时,和珅特地召见明安泰,对其吩咐道:“到了安徽见到赵有禄便对他说,安徽的差事办好了,本中堂安排他进京陛见皇上。若安徽的差事办不好,让他把脑袋自个递到京里来。”

    “嗻!”

    明安泰应下之余有点羡慕这个赵有禄,因为进京陛见是地方巡抚面见皇帝的唯一机会。

    大清开国之初沿的明制,规定布政使与巡抚每三年进京一次,然圣祖康熙爷时因政务繁重便废除布政使进京陛见制度,只准巡抚进京。

    老太爷登基后,觉得这个陛见制度有点繁琐,近些地方还好,远些的地方巡抚一来一回得半年时间,极易耽误地方政事。

    所以规定除直隶、山西、山东、河南四省巡抚须每年进京面圣一次,其余省份的巡抚除非有旨意,否则不准进京陛见。

    出任巡抚的官员除京官须进宫陛辞外,异地调任的亦不用进京面君。

    这个规定就使得如今大清二分之一的巡抚老太爷都没见过。

    因此,能被老太爷召见不仅是这些巡抚的荣耀,也能让他们的官职更上一层楼,不乏就此步入中枢的。

    赵安以暂署布政代理巡抚仍是三品,本职依旧所兼的两个四品道台,所以和珅的意思很明显,只要赵安能把安徽的灾情和乱情解决,就让其进京陛见老太爷。

    老太爷一高兴,至少一个实任布政使,和珅这边再给加把劲,未必不能让赵安超越年羹尧成为大清最年轻的巡抚。

    但要是赵安没能把安徽的乱局理顺,那后果赵安自负,他和中堂已经仁至义尽,毕竟,到这会也不过才收你“赵有禄”八万两。

    明安泰离开承德后即快马加鞭赶往京师,目的地是吏部。

    接到明安泰送来的关于安徽巡抚朱珪交差卸任归京任礼部侍郎、安徽巡抚一职由暂署安徽布政使赵禄代理的相关文件后,负责大清组织人事的吏部一下炸开了锅。

    都觉不可思议,荒唐的很。

    朱珪救灾不利且隐瞒灾情被召回京师可以理解,可哪有刚代理布政使未过旬月就又代理巡抚的道理!

    文选司的几个满汉郎中只摇头,哪个心里不说皇上简直是胡来,这般随意任用官员叫吏部以后还怎么做事。

    吏部当家的满尚书是和珅的亲家苏凌阿,此人已经七十多岁,原先就是一昏庸之人,只因生了两个天姿国色的女儿这才父凭女贵,被和珅大力提拔出任吏部满尚书,直接控制了四品以下满汉官员的人事任免权。

    也就是说四品以下的官员是升还是降,都是和珅一句话的事。

    四品以上官员的任免虽然要报老太爷,但只要吏部控制在和珅手中,起码能影响到一半官员。

    吏部汉尚书之前由军机大臣孙士毅兼任,孙士毅就任两江后汉尚书人选并未任命。

    吏部左侍郎刘墉是接任汉尚书的大热门,不过也正因如此这个任命迟迟没有下来,外界传言是因为和珅不太喜欢刘墉的缘故,实际这件事跟和珅没有关系,是老太爷刻意压着,想看看刘墉明年主持会试时表现如何。

    表现好,就让刘墉升任尚书,表现不好继续压着磨一磨,七十岁的刘墉在老太爷眼里还是属于年轻人的。

    不过刘墉这些年办差也的确不上心,大错没有,小毛病一堆,惹得老太爷很不高兴,要不是看在他爹刘统勋份上,早让刘墉回家了。

    按相关程序,军机处在将皇帝旨意拟成谕旨且皇帝朱批同意用印后,这份谕旨就成为正式用人“文件”,须第一时间送吏部办理。

    吏部人事这块,虽说满汉尚书并行,但满尚书起主导作用,八旗及满蒙官员的选拔、考核,武官转文官的调任都由满尚书负责。

    汉官的铨选、考绩,科举进士的官职分配则由汉尚书负责,但重大事务必须满尚书签署才能生效。

    包衣这块的人事任免也由汉尚书负责。

    因此收到明安泰打承德送来的文件后,笔帖式们就将文件送到了实际代行汉尚书职权的侍郎刘墉处。

    看完文件,刘墉有点纳闷,本朝若巡抚因故离任而职位空缺时,惯例由本省布政使或按察使暂代职务,这叫“护理巡抚”,就是临时顶替的意思。

    第二种是署理巡抚,即短期代理,通常有半年到一年的试用期,此类代理需经吏部核准。试用期内代理人没有犯事,即能转正。

    第三种是由总督兼任,或邻省巡抚跨省兼任,这种情况不常见,多见于特殊时期。

    但军机处发来的文件既没有说让赵有禄护理巡抚,也没有说让此人署理巡抚,就是一个“暂代”二字。

    这到底是按护理巡抚办理手续,还是按署理巡抚办理呢?

    刘墉拿不定主意,只得拿着文件去了满尚书苏凌阿的办公室请示。

    到地就见满侍郎文孚也在尚书大人的办公室,不过正在发着牢骚,很是不满道:“赵有禄不过是个监生,去年还只是个九品学官,今年就给超擢到三品道台暂署布政使,提就提吧,可哪有刚暂署藩台就又代巡抚事的道理。”

    文孚是满洲镶黄旗出身,乾隆四十六年由监生考取内阁中书,去年升内阁学士,年初到吏部任左侍郎,虽是旗人,但性格耿直,为人颇为清廉,遇事敢直言。

    “文大人,那赵有禄不是监生,他是皇上特赐的同进士出身,有此超擢待遇虽说有违本朝用人制度,但不是没有先例,如前朝李卫公嘛。再说,暂署布政代巡抚事前朝也有过,没什么大惊小怪的。”

    苏凌阿笑着端起茶碗,他是和珅弟弟和琳的亲家公,是和珅身边的亲信之一,怎么可能不知道赵有禄是和珅提拔树立起来的典型。

    就冲和珅的面子他也不能表示异议,何况这还是皇上用印同意的任命,他这个吏部满尚书在相关文件上签字就行。

    有什么牢骚可发的。

    文孚知道苏凌阿同和家兄弟的关系,就是实在想不通,闷声道:“再怎么说赵有禄一个汉人骤升如此高位也是不妥。”

    苏凌阿闻言不禁笑着纠正道:“文大人错了,这赵有禄不是汉人,乃是内务府公中包衣出身,文大人要不信自个看便是。”

    说话间,将文选司送来的赵有禄档案袋递到文孚面前。

    文孚接过打开档案袋,发现里面果然有内务府盖章用过印的一份“户籍更改”表格。

    这张户籍更改表证明赵有禄的确不是汉人,因此晋升这块不能简单等同汉官。

    苏凌阿抬头发现刘墉在外面,忙抬手招呼刘墉进来。

    刘墉笑着点头,将军机处的文件交到苏凌阿手中,询问道:“是按护理巡抚办,还是按署理巡抚办?”

    苏凌阿扫了眼文件,斟酌片刻道:“先按护理巡抚办。”

    “好。”

    刘墉点了点头,一点没有对赵有禄被老太爷如此超擢任用不满,因为老太爷当他面说过赵有禄为官清廉不下于国初四大廉吏,此老太爷之福,大清之福,百姓之福。

    有这“三福”评价在,又是和珅用的人,刘墉吃了熊心豹子胆也不敢质疑,更别说反对了。

    文孚哪知道“三福”的事,见刘墉一点意见没有,不禁道:“难道刘大人不觉这事有些过份?有一个赵有禄就有第二个赵有禄,以后官员若都这般违规任用,还要咱们吏部干什么?我看还是得上折子才行,刘大人可愿与我联名?”

    竟是想让刘墉跟他联名上奏老太爷反对赵有禄的人事任命。

    刘墉头大,老太爷本就对他一肚子意见,这会哪敢跟文孚联名上书,正吱唔着,苏凌阿却是放下茶碗不快道:“赵有禄忠君体国之心不在你我之下,各地学宫‘生入文华殿,死入紫光阁’的学训便是赵有禄所提,皇上对此大为赞誉,称赵有禄忠孝无双,如此忠君之人理当破格任用,没什么过份的。”

    苏部堂这话若赵安在场翻译的话,应该叫“政治上成熟,官性原则强”。

    进一步拓展就是政治站位高,紧跟朝廷,有大局观。

    “另外,赵有禄为官以来吏才治术也是上佳,江苏巡抚福崧给此人的年底大计考核乃上上,其任职府学教授期间扬州举业也是明显提高,去年童试扬州生员录取名额为省内第二,任巡漕御史期间更是查办漕帮谋逆大案.”

    苏凌阿说的这些都是有据可查的,赵安的人事档案袋中都有相关部门和相关领导的评语。

    其中评价最高的就是江苏巡抚福崧。

    按理巡抚不管学官,但谁让福崧也临时代理了江苏学政呢。

    当时兼任江苏委员的赵安考绩就归福崧打分。

    翻译一下的话,就是苏部堂认为赵有禄统筹驾驭全局能力很强,在重大事项中从不含糊,班子凝聚力高,业务功底也厚,处理问题思路非常清晰,且十分果断,典型的干吏。

    “再说赵有禄的官箴操守更是上佳,两江总督孙士毅赞其为两江第一能吏,百姓更称其为豆腐青天.”

    苏凌阿不是信口开河,随手就从赵安的档袋中抽出一份密折副本。

    是翰林学士曹振镛和御前侍卫谟尔赓额奉旨去江宁密访后给朝廷的专折,主本由军机处整理送国史馆保存,抄录一份副本归吏部存档。

    这份专折除证明赵安确是清廉无比,也证明其深入基层一线,主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不仅在官场口碑优良,于百姓当中的口碑更是胜过万座金杯。

    只要这份专折不被抽出档案袋,那今后吏部乃至部议赵安时都会拿出来做为参考依据。

    甚至可作为“八议”免罪参考。

    文孚没吭声,只是在仔细看那份专折副本。

    刘墉则面带微笑,不时点头附和苏部堂,完了也是一脸感慨道:“这赵有禄既任职过教授,又任职过委员,还任过御史,粮道,如今暂署布政,虽任期皆不长,但于任上皆有成绩可观,难得风评上佳,眼下安徽又全省大灾,皇上破格重用此人不无道理,依我看,如赵有禄这等官员正是我大清急需的。”

    翻译一下就是赵有禄基层履历丰富,有教育系统的工作经验,有粮食系统工作经验,还有过打击黑恶的巡漕经验,年轻有为却不自傲,如今更身处救灾一线,是个敢拼敢干的好苗子。

    对这种好苗子,吏部必须好生扶持才是。

    那边文孚看完专折,轻出一口气,点头道:“若赵有禄真是个难得好官,皇上超擢任用于他也无不妥。”

    态度完全转变,主要就是曹振镛给老太爷的折子写的太感人,太客观,也太全面。

    赵有禄哪里是什么传言的和珅狗腿子,分明就是大清朝出的又一廉吏能臣。

    “就是嘛,”

    见文孚不再有异议,苏凌阿哈哈一笑,随手拿起毛笔便在军机处发来的文件上签上自己的大名,“叭叭”盖上吏部大印。

    随后叫来笔帖式将军机处的文件誊抄两份副本,一份由文选司保存,一份归入赵有禄的档案。

    相关手续移交前往安徽宣旨的侍卫明安泰,吏部另外派一员郎中同明安泰一起前往安徽,代表吏部督促卸任巡抚朱珪与赵有禄交接巡抚关防大印。

    交接完毕朱珪应随明安泰一起回京。

    只这会朱珪浑然不知自己巡抚之职已被革去,正于蒙城左右为难。

    数日前,嘉亲王派人给老师送了封密信,信中言“朱归”之说甚嚣尘上,有心之人谓“朱明来归”之谶,因朱珪之名暗合“朱归”,因而嘉亲王为防老师被人构陷,请老师主动上书请辞,以避锋芒。

    这封密信让朱珪胸口如被大石压住般难受。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清妖》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清妖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清妖》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