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听话,给你们官做

小说屋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清妖 第60章 听话,给你们官做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赵安没有选择回凤阳,也没有前往最近的绿营驻地,而是义无反顾进了宿州城。

    将自己直接置于烈火之上,漩涡之中。

    这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智慧。

    责任是对灾民的,勇气是对白莲教的,智慧是对老太爷的。

    所谓富贵险中求的道理。

    如果赵安选择回到凤阳观望,宿州真的爆发白莲起义的话,其在老太爷眼里肯定是要丢大分的。

    要知道遏必隆刀不光是让赵安用来清理安徽的贪官污吏,更是老太爷的一种“放权”和信任。

    权力给了,结果安徽还是闹出大乱子来,那这就是赵安的责任了。

    而起义一旦发生就逼的赵安不得不镇压,如此一来,死亡人数就会急剧增加。

    兵祸的可怕从来都不在天灾之下。

    活着的灾民已经够可怜了,几乎家家都有亲人死于这场大灾,好不容易撑到现在再摊上一场无枉兵祸,真就是一根救命稻草都不给,让灾民彻底没活路了。

    故唯有亲临一线,动用一切手段避免起义爆发,将损失降到最低,才是赵安的首选。

    现在宿州面临的军事压力比救灾压力更大,因为不仅亳州、蒙城方向有大量灾民向宿州迁移,本州境内灾民也蠢蠢欲动。

    种种情报显示,灾民往宿州的突然聚集同白莲教脱不开关系。

    驻守在宿州西边袁家集的一支绿营汛兵就向州城告急,说发现大股捻子已越过肥水东进,这些捻子人少时为灾民,人多时就为匪,骨干皆是亡命徒。

    目前进入宿州境内的捻子虽未与官军冲突,但明显有人接应,加之“劫莲将至、大明复兴”的谣言在宿州境内大量传播,民谣更是公然把大清称为“鞑子帮”,号召灾民团结起来推翻大清。

    这就让宿州知州李文愁的睡不着觉,担心灾民马上就要造反,便恳请暂署布政使的赵安关闭城门,不要再继续给灾民放粮施粥,集中所有力量确保州城不失。同时赶紧报请巡抚、总督向宿州火速调兵,以防万一。

    在赵安看来,所谓“捻子”就是白莲教在安徽的一种军事组织形式,或者说是白莲教与皖北地方力量相结合的一种起义军雏形。

    对于“捻子”,赵安再熟悉不过,因为再过几十年皖北的“捻子”就会发展为“捻军”——一支从太平军手中接过抗清大旗的强大汉人地方武装集团。

    这支汉人武装集团也是淮海创业园区最后的辉煌。

    捻军不仅全歼了清廷最后一支骑兵僧格林沁集团,其西路军甚至从陕西渡过黄河天险一直打到了京师卢沟桥,惊的清廷差点又要搬家。

    因此,说实话,“捻子”的突然出现令得赵安有些紧张。

    僧格林沁的骑兵都对付不了捻子,他拿什么对付?

    印象中捻军可是一支半机动部队,拥有大量代步的骡马。

    而他手中的能够节制的清军五十匹马都凑不出来,武器装备差,战斗力更差,披甲率不足百分之一。

    地方民团都不如。

    然而仔细梳理前世历史却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白莲大起义并未波及安徽,且是在嘉庆元年于湖北爆发,这说明白莲教在安徽的活动是被镇压了的,或者说白莲教在安徽地区的活动没有取得预期效果,这才转而在官府力量更为薄弱的湖北、四川、河南三省交界起事。

    之前得到的相关情报也表明白莲教于皖北活动猖獗,但一直是分散的,除了几起与官军冲突事件,白莲教并未组织教众攻城掠地,更未有计划的组织灾民向某一区域转进。

    看起来,白莲教的整体行事也是颇为低调的,估计是不想过早暴露。

    因此亳州、蒙城方向突然向宿州涌来大量灾民,且有大量白莲教组织的“捻子”活跃其中,而这些地区的官府和驻军也没有向赵安这个暂署藩台通报,加之赵安向朱珪请求的抚标兵被派往亳州,这就令得赵安有理由怀疑朱珪是在借刀杀人,想利用白莲教除掉他。

    如果朱珪真这么做,那他就是在玩火。

    因为,此举很有可能让安徽提前爆发白莲教大起义!

    赵安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却不得不防朱珪在玩火,“党争”这玩意有时候是不讲任何道理,也不讲任何是非的。

    前明东林党人不是没有道德高尚之人,不是没有天下称颂的大儒贤士,然而一旦涉及党争,再高尚的人都会做一些令人不耻的事,再如何心怀天下的人也会漠视无数生命逝去。

    党争,可谓是士大夫集团永远无法抹去的阴影。

    嘉庆杀和珅,本质就是党争。

    不过是皇帝亲自下场操刀而已。

    不管此事背后是不是朱珪在操盘,赵安也准备借刀杀人。

    被关押在凤阳府城的白莲教徒洪宝曾经招供白莲教要推选的领袖“牛八”二字,合起来就是朱字。

    要奉朱六太子之后光复明朝。

    起义那天便是所谓的“劫莲”降下之日。

    赵安懒得去查朱六太子是怎么回事,他只知道朱珪也姓朱。

    有点巧。

    这个联系明显牵强,说出来都没人信,因为朱珪跟他哥哥朱筠都是乾隆朝名士,以“二朱”并称学界。

    如果朱珪兄弟二人是朱明后人,怎么可能身居高位呢。

    朱珪又怎么可能被生性多疑、防汉防到疯狂的老太爷指定为辅佐储君的重臣呢。

    但赵安也没说朱珪就是“牛八”,只是告诉老太爷白莲教现在皖北闹的很凶,早在去年就开始在安徽全面铺开,而之前不管是安徽灾情还是白莲教活动情况,朱珪都没有如实向朝廷奏报。

    属于刻意瞒报。

    为什么要瞒报?

    为什么“牛八”突然就要现世,为什么大明就要复兴,为什么朱珪突然要在安徽搞团练,为何赵安向他请求调兵到宿州,结果兵却被派到了亳州,为什么灾民之中出现大量有武装的捻子.

    赵安不做任何主观认定和个人推测,只如实将发生的事情告诉老太爷。

    老太爷怎么看,不关他的事。

    哪怕老太爷依旧不怀疑朱珪的忠诚,但朱珪的能力势必要打个对折。

    安徽现在这团乱麻溯源的话,可不就是朱珪这个巡抚无能么。

    折子发出去后,赵安也没有闲着,接连给两江总督衙门发去两封告急文书,请求总督府调派精兵入驻宿州,同时以所兼的徽庆池太道身份调这几个府州的绿营兵北上。

    又命凤阳本地驻防的绿营兵向宿州集结,命令发出后已经有两营三标兵奉命进驻宿州城,兵员1200余人,加上宿州城中的绿营守兵400人,总兵力不到1700人。

    知州李文虽然也动员三班壮役进入“战时”状态,能用的壮役也就1000人左右,总共不到三千人的兵力面对几十万灾民无疑杯水车薪。

    徐霖部也收到了命令,但最快也得六七天才能赶到宿州,而且只能来一千人,因为必须要留一半兵力确保粮道通畅。

    故李文一再请求赵安下令关闭城门,然而赵安并没有采纳李文的意见,仍是命人每日准时于城外几座赈灾营放粮施粥,确保灾民有一口活命粥入肚。

    真放任不管那就是激化矛盾,彻底将灾民推给白莲教。

    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灾民潮,一拨又一拨快马拿着赵安的亲笔信、批示、条子飞奔各地。

    只为一样东西——粮食!

    同时赵安也命李文这个知州派出大量差役混入灾民群体,追踪谣言传播源头以及监控灾民内部的“组织”倾向。

    为了确保灾民不被白莲教“争取”去,赵安推行“大队法”,即将同一个地区的灾民编成大队,下面再设中队、小队,任命灾民中德高望重者、辈份较高者担任大小队长,并给予大队长直接同官府面对面接触的待遇。

    即小队有事找大队,大队有事找知州,知州有事找藩台。

    又于各处赈灾营广贴告示,鼓励灾民揭发内部活动的“奸小”,凡揭发者都可得十斤小米。

    十斤小米在平常不算什么奖励,眼下却是比人命还宝贵的东西。

    灾情最重时三斤小米就能买一个黄花大闺女!

    种种措施以及每日都能活命的粥,一定程度安抚住了本地灾民,虽然谣言传播还是未能有效遏制,但只要还能有口吃的,大部分灾民还是不敢跟着白莲教造反的。

    针对白莲教活动的举报奖励开始有了成效,州衙一天就根据揭发抓了六十多名在灾民中活动的白莲教徒。

    赵安给知州李文的指示是深挖。

    挖上线,挖下线,将白莲教在灾民中的组织体系挖出来加以斩断。

    为让灾民坚信官府不会放弃他们,赵安不顾知州李文劝说将藩台临时驻地设在城南赈灾营,每日放粥时必定出现在灾民视线中,每日傍晚也必定带人巡视各营,对灾民极尽嘘寒问暖。

    灾民们已经不止一次看到堂堂藩台大人背着生病的孩子紧急赶往设在赈灾营边上的医所。

    赵安做的另一件事则更让灾民触动,就是下令各地官府统一调查灾民卖儿卖女情况,统一登记后由藩库动用资金遣人赎回。

    虽然此举不可能真赎回所有被卖的妇女儿童,却让赵安的青天之名在皖北大地彻底打响。

    这日赵安在营中接待几个年老的“大队长”时,忽被告知绿营逮住一条大鱼。

    一个叫刘宝的人被外出巡视的一队营兵抓获,此人操着的是外地口音,身上竟携有七千两银票,又说不出来宿州做什么,故被第一时间送到了赵安处。

    这刘宝一开始嘴很硬,坚称自己只是商人,可又说不出做的什么生意,赵安审了半个时辰便没了耐心,知这种人不上大记忆恢复术是不行的。

    因而换庆遥等人用刑。

    别说,这刘宝还真是一条汉子,任凭庆遥等人如何折磨就是不吐一字。

    百里云龙在边上见了拿匕首走到这刘宝面前,一下将其裤子拽到底,将匕首直接抵在其要命处,冷冷说道:“最后一次机会,不招的话便叫你小子断子绝孙。”

    刘宝终不是可以为了白莲教信仰付出一切的硬汉,在匕首即将用力斩下时招供其是三阳教的人,奉掌教师尊刘之协之命来凤阳联络盐匪谢鸿仪、杨彪,其身上那七千两银票就是谢、杨二人给教里的资金支持。

    杨彪也是刘之协在凤阳招收的弟子,其与谢鸿仪手下有三千多号人,都是贩私盐的亡命徒。

    先前凤阳官府曾派兵围剿过二人,结果被二人伏击大败。

    两江总督衙门获报后再次组织兵马围剿,但因二贼收到风声转移潜逃作罢。

    又供认刘之协等三阳教骨干可能已经转移到宿州地区,因为亳州那边官兵围剿力度很大。

    但未提及其师刘之协与官府有什么勾结,只说刘之协是去年潜回安徽的,之前做过什么他不清楚,因为他是年初才被刘之协招为弟子的,在教中担任的是“交通员”角色。

    听完刘宝的供词,赵安好奇询问对方:“你与杨彪、谢鸿仪是如何联络的?二人现在何方?”

    刘宝不敢隐瞒如实说出,并供出教内接头用的秘语。

    “带下去。”

    赵安让庆遥等人将刘宝带下去好生关押,之后于案桌沉思,继而看向百里云龙:“云龙,敢不敢去会会谢、杨二人?”

    闻言,百里云龙毫不犹豫道:“云龙就是拼着一死也要为少君剿灭二贼!”

    “不是让你带兵去剿灭他们,而是让你去说服他们。”

    赵安摇了摇头,起身走到百里云龙面前,“你去跟谢、杨二人说,只要他们带人投奔我,他们之前犯的事不仅一笔勾销,以后皖北地区的盐由我这个藩台做主都归他们卖,另外我再向朝廷保举他二人一个当守备、一个当千总,手下的弟兄单立一营,就叫淮字营。”

    说到这,顿了下,“若二人不愿投效于我,只要我任安徽藩台一日,便叫二人一日不得安宁。”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清妖》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清妖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清妖》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