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林黛玉:哼,讨厌

小说屋推荐各位书友阅读:红楼帝业 第197章 林黛玉:哼,讨厌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苏天士缓缓道:“尚有二三分生机。”

    姜念闻言,暗忖道:“二三分生机,便是七八分死路了。”思及此处,不由眉峰微蹙,指尖轻叩案几,复又问道:“先生既如此说,想必此症甚为凶险,不知究竟是何缘故?”

    苏天士捋须叹道:“林侍御此番沉疴,实乃积年之疾,非一朝一夕所致。其一,乃先天不足。此乃祖上遗泽不厚,气血亏虚,以致子嗣艰难,人丁稀薄。林侍御仅育有一儿一女,偏生那哥儿福薄早夭。如今只剩一位千金,听闻亦是娇袭一身之病,自襁褓中便药不离口。”

    姜念微微颔首,心道:“林如海、林黛玉体弱与遗传有关,这么说倒是合理。”

    苏天士又道:“其二,乃劳心过度。林侍御自幼勤学苦读,高中探花,入仕后更是兢兢业业。尤其……”言及此处,忽神色一滞,似有踌躇。

    姜念道:“先生但说无妨。”

    苏天士这才低声道:“尤其近年任两淮巡盐御史,盐务积弊甚深,官场倾轧尤烈。林侍御既要整顿盐政,又要周旋于各方势力之间,日夜忧思,心力交瘁,焉能不伤及根本?”

    姜念又微微颔首:“先生此言确有道理。”

    苏天士续道:“因先天不足,又兼长期劳顿,今冬偶感风寒,竟一发不可收拾,终成沉疴。如今元气大损,五脏皆虚,纵有良药,亦难速效。”

    姜念蹙眉问道:“果真仅有二三分生机?”

    苏天士肃然道:“非是老朽夸口,若换作寻常医者,只怕连一分生机也无。老朽行医数十载,对此症略有所得,且来得尚不算太迟,方能保得这二三分生机。若再迟几日,纵使华佗再世,扁鹊重生,亦无力回天矣。”其实,由他医治,林如海的生机并非仅有二三分,他故意往少了说,以免担责。

    姜念听罢,心中暗自庆幸:“亏得早早遣人请了这位苏天士来!”

    姜念起身拱手,恳切道:“先生医术高明,还望竭心尽力,救林侍御一命。若能转危为安,必有重谢。”

    苏天士亦起身还礼,道:“医者仁心,老朽自当尽力。只是此症凶险,须得内外兼调,药石之外,亦需静养心神。”

    姜念点头称是,心想此番林如海全身心静养是不成的,毕竟要协助他整顿盐政,但可尽量少让林如海耗费心神。

    ……

    ……

    姜念问罢林如海病症底细,心下已是了然,遂整了整衣冠,径往内室行去。掀开青缎软帘,但见林如海坐于黄花梨圈椅之上,面色青白,唇无血色,虽强打精神,终掩不住一身病骨支离之态。

    室内还坐着一个中年儒士,名叫文载璋,乃是林如海器重的幕友。

    姜念紧趋几步上前,拱手道:“林侍御,方才不是嘱咐你躺下歇息?怎的还强撑坐着?这般不顾惜身子,叫我如何心安?”

    林如海勉强扯出一丝笑意,声音虚弱却仍持着官场仪度:“姜大人体恤,我铭感五内。只是若卧榻与大人叙话,实在有失体统。”

    姜念见他如此,叹道:“论起亲谊,您原是我的姑丈;论起年齿,您更是长辈。如今病中,何必拘这些虚礼?不如且到床上靠着说话,既便宜又养神。若再推辞,少不得要僭越了。”

    林如海还要谦让,却见姜念已作势来扶,只得苦笑道:“如此……便依大人罢。”遂唤了下人来搀着,慢慢挪至楠木架子床前。却又不肯全躺下,只将两个靠枕垫在身后,半倚半坐着。

    此时窗外依然飘着细雨,那雨丝依然细若牛毛,沾在窗棂上不闻声响,唯见檐角滴水偶尔“嗒”地一声落在阶前。

    屋内炭火虽旺,却仍透着几分阴冷。

    幕友文载璋搬了一张椅子放在床前,请姜念落座。

    姜念方坐在床前,忽听林如海道:“适才接获密旨,知姜大人奉旨代摄两淮盐政,更将这盐院辟为钦差行辕。按例……我理当迁出才是。”

    姜念含笑道:“林侍御多虑了。这盐院甚大,添些人手也住得开。你如今病体沉重,若贸然迁居,反倒不妥。况且,圣上又特意嘱咐,要你感念天恩,以病躯襄助新臣。你我同住盐院,才便宜行事。”

    林如海也不勉强,暗自庆幸。他自知病势凶险,若真要挪动,只怕这病体更难支撑,且临时迁居也麻烦。

    顿了顿后,林如海强撑精神对姜念道:“虽蒙姜大人体恤,容我仍居盐院,然这四并堂乃内宅正房所在,理当让与大人起居才是。”

    四并堂,是两淮巡盐御史衙门的内宅正房,却并不位于中路,而是位于西路。江南的园林式建筑讲究曲径通幽,与神京城的荣国府、宁国府是有差异的,荣国府、宁国府的内宅正房都位于中路。

    北宋名臣韩琦曾创建四并堂,其典故源自南朝谢灵运提出的“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之说,其命名则体现了追求理想生活境界。

    姜念道:“倒也不必如此。”

    林如海见他执意推辞,又道:“大人既执意不肯居这四并堂,若不嫌弃,后院的桃花泉轩倒可暂住。”

    姜念见林如海说话有气无力,不欲因这种琐事让林如海多费力,便转而看向林如海的幕友文载璋:“你可知这桃花泉轩?”

    文载璋立即躬身向前,满脸堆笑着介绍了一番。

    原来,后院中有一口古井,叫桃花泉,其水清澈,用以泡茶,汤色清亮,滋味醇厚。桃花泉旁建有桃花泉轩,乃是林如海的内书房,他常在此邀幕友宾客,汲桃花泉煮茶。

    姜念若有所思,文载璋见状更加殷勤:“轩中陈设胜在别致,推窗可见假山曲水,后窗对一株老梅,如今正值梅花绽放时节,实在是难得的佳处。大人在此日常起居,再舒适不过的,也可见咱们林侍御对大人不怠慢的。”

    林如海微微颔首。

    姜念道:“林侍御且安心养病,待会儿我去瞧瞧那桃花泉轩再作定夺。”

    林如海又问姜念此番携了多少人来扬州,对这些人的住处皆做了安排。

    此事议完,林如海道:“圣上密旨命我协同姜大人办理盐务,凡所咨问,务须详尽禀告,不得推诿延误。姜大人若有咨问,但问无妨。”

    姜念微微一笑,道:“圣上虽命你协同办理盐务,但今日你已劳神太过。况且我方到扬州,诸事未明,且待安顿后再议盐政不迟。”

    林如海颔首,靠在枕上喘息。

    姜念忽想起一事,含笑道:“都中荣国府得知你染恙,特意安排令爱回扬州探望,由贾琏一路护送。他们与我同路而来,此刻已在盐院。不如唤来一见?父女久别重逢,也是一桩美事。”

    林如海眼中闪过一丝光彩,当即命下人去传唤贾琏、林黛玉,又让人回避,留姜念在内室相陪。

    不多时,只听环佩叮当,帘栊轻响。林黛玉扶着紫鹃的手缓步进来,一见父亲病骨支离的模样,眼泪便如断了线的珍珠,扑簌簌滚落下来。正待扑上前去,却听林如海轻咳一声道:“玉儿,钦差大人在此,论起来也是你的姐夫。此番你又蒙他一路照应,还不先见礼?”

    林黛玉一怔,偷眼瞧了瞧端坐一旁的姜念,心中暗忖:“这一路上他何曾照应过我?无非是远远见过几回罢了!”虽如此想,却不敢违逆父命,只得勉强对姜念福了一福,低声道:“见过大人,谢大人一路照拂。”声音细若蚊蝇,带着几分不情愿。

    姜念却似未察觉,含笑道:“林妹妹无须多礼。”

    这一声“林妹妹”叫得亲切,却让林黛玉心头一团小火窜起。她那两弯罥烟眉顿时蹙了起来,心中暗恼:“谁是你的林妹妹?哼,讨厌!”抬眸时,一双含露目含着三分嗔怒,朝姜念飞了个眼风。

    林黛玉一时也顾不得讨厌这位表姐夫,快步上前,跪在床边,望着父亲枯瘦青白的面容,泪落不止。

    姜念见状,起身道:“姑丈与表妹久别重逢,我就不打扰了,且去那桃花泉轩瞧瞧,若适宜便住下。”

    林黛玉听到这话儿,手中罗帕不觉攥紧,心下暗惊:“这……这位表姐夫竟要住到桃花泉轩去?”

    桃花泉轩位于后院,而林黛玉就住在后院一处名为“芙蓉馆”的住所。

    姜念见林妹妹又蹙起了两弯罥烟眉,似笑非笑地看了林妹妹一眼,方才施施然离去。

    待姜念离去,林黛玉觉得室内空气都似清爽了几分,于是伏在父亲床前,细细诉说父女重逢的悲喜。

    贾琏在一旁有些不耐烦,终是按捺不住,问道:“姑老爷这病,医生怎么说?”

    林如海叹道:“我这症候,寻常医者来治,是一分生机也无的。幸得姜大人遣人从苏州请来了一位姓苏的神医,才说有二三分生机。”

    话音未落,林黛玉又已泪如雨下,暗叹:“父亲他……他竟只有二三分生机了!”

    贾琏听罢,心中却生郁结。他此番南下,原是盘算着带走林如海家产的,且预计林如海必死无疑了。如今听说竟有二三分生机,好比一碗冷水浇头,面上则强作关切道:“既如此,更要好生将养才是。”

    贾琏又忍不住问道:“竟是姜妹夫遣人请来的神医?”

    林如海遂将此事进一步细说。

    林黛玉听完,低头暗忖:“此事倒是要谢他的。”却忽抬头道:“父亲要那姜……姜姐夫住在桃花泉轩?”

    林如海点了点头。

    不待林如海解释缘故,林黛玉便忙道:“女儿依旧住在芙蓉馆,他若住在桃花泉轩,岂非……岂非……”

    话未说完,已是羞得低下头去。

    林如海会意,伸出枯瘦的手,轻抚女儿的发丝,温声道:“玉儿有所不知。按圣旨,姜大人以盐院为钦差行辕,为父本该迁出。如今他体恤为父病重,不仅容我留住,连四并堂都未让出。这盐院内,最好的住所便是四并堂与桃花泉轩。桃花泉轩虽在后院,与芙蓉馆尚有距离。况且他是你表姐夫,又是朝廷钦差,公务繁忙,岂会无故去你居所?”

    林黛玉低头不语,心中似打翻了五味瓶,暗想:“若是宝玉住在那儿,我巴不得,偏生是这个不曾亲近的表姐夫……”

    林如海又道:“你既回来,为父的病就好了一半。只是盐院住了钦差,你要谨守规矩,不可任性。”

    林黛玉低眉顺目地应了,心中却对那位表姐夫更添不喜。手中帕子绞了又绞,绞出几道褶皱来。

    哼,讨厌!

    ……

    ……

    细雨如烟似雾,绵绵不绝。

    文载璋撑着一柄油纸伞,半躬着身子引路,姜念也撑伞而行。

    二人沿着青石小径,穿过月洞门,来至后院。

    后院本就景致宜人,细雨之中,又别有一番韵味。假山石上雨水潺潺,如挂珠帘;曲水回廊间雨丝氤氲,似蒙轻纱。

    转过了一道竹篱,忽见一口古井静卧其中,井栏上“桃花泉”三字已被岁月磨得圆润。

    文载璋忙道:“大人请看,这便是闻名扬州的桃花泉了,此泉水烹茶最妙。”

    姜念走近细观,只见井水澄澈如镜,井边几株桃树虽未着花,枝条却被雨水洗得发亮。

    文载璋又引姜念走向泉边轩馆。这轩馆三楹开阔,青瓦白墙,檐下悬着“桃花泉轩”匾额,笔力遒劲。

    轩内陈设一张紫檀书案,上设文房四宝,皆是上品。案头一尊青玉山子,雕着松下问童子之景。靠墙一排书架,摆满各类书籍。又设着茶案,一套钧窑茶具莹润如玉。窗下摆着棋枰,两旁各设一个蒲团。壁上还挂着几幅字画,其中一幅《烟雨江南图》尤为精妙。

    文载璋忙去推开窗,道:“大人请看。”

    但见窗外假山玲珑,曲水环绕,雨中更显清幽。

    又开后窗,一株老梅虬枝盘曲,虽在雨中,却是开满了鲜艳的梅花。

    文载璋谄笑道:“林侍御最爱在此读书会友。夏日纳凉,冬日赏梅,最是雅致。不敢欺瞒大人,这轩虽比不得四并堂富丽,却是盐院中最有韵味的所在。”

    姜念心里甚是满意,于是道:“就住这里罢。”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红楼帝业》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红楼帝业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红楼帝业》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