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五章 谁还敢说老百姓穷

小说屋推荐各位书友阅读:重生70:大搞集体生产,打造天下第一村 第六百七十五章 谁还敢说老百姓穷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中国的老百姓穷吗?

    现在确实还有很多地方没能解决温饱问题。

    别说电冰箱这样的大件儿,平时家里添置个针头线脑都要琢磨琢磨。

    但是像海城这样的大城市,基本上家家户户手头都不缺积蓄。

    中国人爱攒钱是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是……

    手里有钱都花不出去,只要是市面上有的,都需要相应的票据。

    尤其是家里添置个大件儿,攒工业券就要攒上一年半载的。

    于是,手里的钱越攒越多,可花钱的地方却没多少。

    再加上前些年一直在宣传,越穷越光荣,手里有钱都不敢往外露,家里吃顿肉都要偷偷摸摸的。

    如今政策不一样了,手里的钱也渐渐有了用武之地。

    动画广告播放的同时,《海城日报》上也开始了宣传造势,老百姓们惊喜的发展,报纸上特别注明了,购买电冰箱不需要专用票据,甚至连工业券都不用。

    这也是市委和商贸局特批的,当时也有人提出了反对意见。

    认为这是在扰乱市场秩序,提出这个的人正是刚刚把名字改成张卫平的张卫青同志。

    只不过他的意见,被杜树平自动忽略了。

    一个来海城养老,等着退休的三类干部,上面下力气清理的时候,没把他给清理掉就不错了,这样还不老实,整天上蹿下跳的,谁看了不心烦。

    9月20日,4200台海城海尔电冰箱,经由海城物资局输送到了市里的四家百货商店。

    已经通过《海城日报》得知了消息的人们早早的就来等着了。

    “同志,真不要票啊?也不要工业券?”

    “我是第一个,开票,我要一台。”

    “同志,这电冰箱要是出问题,管修理吗?”

    睡莲电风扇一直到现在依然执行着一个月免费退货,一年内保修的制度。

    “一个月内,质量出现问题包退,一年内保修。”

    海尔电冰箱上市之前,每一个百货商店的电器柜台售货员,全都经过了培训。

    接待每一名顾客,必须做到热情、耐心、周到。

    柜台上面就放着意见簿,谁被顾客投诉,当月的奖金全免。

    尽管再怎么不耐烦,这些售货员也只能强打起精神应付着。

    不光是为了奖金,电冰箱厂承诺了,只要没有被投诉,每一名售货员都能通过内部价购买一台电冰箱。

    剩下的钱都够她们一个半月的工资了。

    可以说,李天明为了电冰箱的销量,已经把能想到的全都想到了。

    “我要一台!”

    “我也要一台!”

    电器专柜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这一幕,被前来视察的马援朝看见,不由得暗暗心惊。

    国内的老百姓真的都这么有钱了吗?

    925块钱一台的电冰箱,居然都能吸引这么多顾客。

    “马局,所以我从一开始就说了,不要小看人民群众的购买力,以前是有钱没处花。”

    买啥都要专用票据,买包火柴都要票,可每个月能拿到的票据就那么一点点,老百姓不把钱存起来,也没地方用。

    归根结底,还是国内的生产能力无法满足老百姓的需求。

    “照这样下去,你们那4200台电冰箱,单在海城,差不多就能给消化掉!”

    要是这样的话……

    “天明,你和我说实话,厂里现在最大的产能,能达到多少?”

    “4000台,这大概是极限了,不过电冰箱不是消耗品,产能维持那么高,没有太大的必要,关键还是要开拓外地市场。”

    “而且,人们的购买欲望不可能永远这么高,等过段时间,您再想看到这场面,可就难了!”

    马援朝听了,也意识到是自己太想当然了。

    电冰箱毕竟是大件儿,整个海城有能力购买的人还是只占了很少的一部分。

    至于李天明说的要开拓外地市场,这就要看商贸局卢源的能耐了。

    计划经济朝着市场经济转型的当下,各地都明里暗里的存在着地方保护政策。

    毕竟,要发展当地经济,首先要保住当地的企业,企业都经营不下去了,老百姓没了工作,没了收入,还谈什么经济发展。

    海尔电冰箱想要打入外地市场,这事恐怕不容易。

    睡莲电风扇当初是占了先机,各地没有电风扇的生产厂,才趁机占领了不少城市的市场。

    最近这两年,睡莲电风扇在海城以外的销售量明显下降了不少。

    各地都在忙着搞建设,甭管技术达不达得到,各种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建了起来。

    以前有国家调控,各地根据自身的特点,在产业发展上面,还能形成互补,现在一下子放开了,没有了限制,都在急着发展自身的工业。

    要不是还有海外市场托着,大柳镇刚扩建的车间怕是都启动不起来。

    “这事你和卢局商量过吗?”

    “商量什么?”

    马援朝见李天明装糊涂,急道:“海城的市场能有多大?一旦饱和,往后电冰箱厂怎么办?”

    “马局,咱们不用急,市场是会优胜劣汰的,一些高耗能,低产出的工厂,迟早会被市场淘汰,咱们只要做好品质,老百姓自然知道该怎么选。”

    上一世改开初期,就曾经历过这样一场工业大发展,但是在最初的狂热之后,大量的工厂因为经营不善倒闭,这是经济发展的规律,也是国家工业崛起前必须要经历的阵痛期。

    只有经得起市场考验的,才能笑到最后。

    “所以你一直在强调品质?”

    “没错,品牌、质量,这才是企业生存的关键,现在可不是大跃进那时候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发展工业靠的是技术,还有对市场走向的把握。”

    看着李天明信心满满的样子,马援朝也放心了,他知道,李天明从来不会打无把握之战。

    “马局,看!”

    李天明朝着电器专柜示意了一下。

    马援朝也看了过去,竖在电器专柜前的大牌子,上面原本写的“100”,此刻已经变成了“42”,只这么一会儿的功夫,就卖出去了58台。

    群众的购买能力还真的是……

    够吓人的啊!

    不需要专用票据,也不用工业券,有钱就能往家里抬一个大件儿,机会这么难得,但凡家里有些积蓄的都不想错过。

    就在这时,姜红英也带着助手到了。

    “请问,您是来买冰箱的吗?”

    正在排队的一个中年人见有人靠近,先是一愣,看到姜红英脖子上挂的工作证,这才反应过来,对方是记者。

    “是啊!这冰箱不用票,有钱就能买,正好手里有点儿富裕钱,也给家里改善一下!”

    “购买电冰箱,会不会对您家未来一段时间的经济状况造成压力?”

    “不会,不会,我和我爱人是双职工,一台电冰箱900多块钱,我们家的积蓄完全可以负担得起!”

    “您觉得电冰箱算是生活必需品吗?”

    “这个不好说,但现在政策好了,大家的日子也变好了,生活质量也要适当地提高一下!”

    得到了想要的点,姜红英接着又去找了下一个采访对象。

    在连着采访了几位顾客之后,姜红英走到了李天明的面前。

    “李天明同志,能采访你几个问题吗?”

    咔!

    跟在姜红英身后的助手,按动快门,拍下了一张照片。

    “可以!”

    要是放在几年前,李天明躲都来不及,姜红英这个挖坑小能手总会在他不经意间,将他推进坑里,再填点儿土。

    但今天不一样,这也是李天明安排好的。

    “请问电冰箱标价925元,事先考虑过群众的消费能力吗?”

    呃……

    老姜,这个问题不是事先安排好的啊!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重生70:大搞集体生产,打造天下第一村》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重生70:大搞集体生产,打造天下第一村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重生70:大搞集体生产,打造天下第一村》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