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章 职业皇帝
小说屋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我和五个大美妞穿越到北宋 第三百二十章 职业皇帝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
赵俣有个很好的习惯,那就是,他从不迟到,不论他是在东京汴梁城自己的皇宫中,还是御驾亲征,十几年如一日。
也就是说,赵俣从来没有因为自己的私事耽误过公事。
赵俣还规定了,但凡有前线战报,无论何时,无论自己在干什么,哪怕是三更半夜,哪怕自己在床上冲刺,也必须第一时间叫自己看战报。
就像这次,前线来了战报之后,就第一时间禀报到后宫,一直传到了赵俣的女亲卫长梁红玉的手上。
知道赵俣习惯的梁红玉,第一时间就来叫醒了赵俣。
赵俣得知辽军遭到金军的伏击,损失极为惨重,立即起床,来到前殿和值班的蔡卞等人商议应对之策。
蔡卞认为,得给前线的刘法、童贯、宋江、宗泽等人下圣旨,让他们稳扎稳打,不能步辽军的后尘,不然之前那场大胜仗就白打了。
可赵俣却说:“将在外,君命可有所不受,要相信前线大将。”
赵俣并不是一个完美的皇帝,仅好女色这一件事,就能把赵俣打入昏君的行列,只因他的好色程度,不输历史上的大多数皇帝。
而且,赵俣还贪图享乐,有生活奢靡、铺张浪费的嫌疑,至少不够节俭。
甚至还能打赵俣好大喜功、目空一切等等。
但是,赵俣也同时拥有好皇帝的一切优点,像文韬武略,勤政爱民,赏罚分明,知人善任,敢于用人,敢于放权。
仅这最后一点,赵俣就已经非常的难能可贵了。
毕竟,皇帝从来都是不放心任何人,尤其是统兵的大将,而宋朝的皇帝尤甚。
自赵匡胤开始,宋朝就定下了重文抑武的基调,也就是,用财富换取兵权,用猜忌束缚武将,以文臣控制武将。
雍熙北伐时,赵光义给前线将领赐下“阵图”,规定进军路线与作战阵型,哪怕战场局势突变,将领也需按图行事。名将曹彬因未遵阵图兵败,被贬为庶人;潘美则因受监军王侁掣肘,导致杨业战死陈家谷,武人作战的灵活性被完全扼杀。
澶渊之战中,寇准力主亲征,宋军本已占据优势,辽军被迫求和。但宋真宗对武将权力极度敏感,不仅与辽国签订屈辱的“澶渊之盟”,还剥夺了主战将领的兵权,转而重用文臣掌控军务,甚至将“不得让武将干预朝政”写入祖训。
狄青拜枢密使当日,满朝文臣哗然。宰相欧阳修三次上书弹劾,说他“得士心”、“久掌兵权”,暗示其有谋反隐患;另一位重臣文彦博更直白地对宋仁宗说:“太祖亦是周世宗臣子。”
一句话戳中宋仁宗最敏感的神经——哪怕狄青在对西夏、侬智高的战役中屡建奇功,哪怕他平日里谨小慎微,甚至宋仁宗亲自为他辩解“狄青是忠臣”,文彦博仍冷冷回应:“太祖难道不是周世宗的忠臣吗?”
最终,狄青被罢去枢密使,外放陈州。
即便远离中枢,狄青仍被朝廷“每月两遣中使抚问”——名为慰问,实为监视。
不到半年,这位曾身披铜甲、出入敌阵如入无人之境的名将,就在无尽的猜忌与忧愤中病逝,年仅四十九岁。
狄青的遭遇,完美印证了宋朝武人的宿命:战功越盛,猜忌越深;权力越高,结局越惨。
到了宋神宗与宋哲宗时期,扩张背后,仍是“重文抑武”的底色。他们对外拓边,本质上仍是文臣主导下的军事行动,武将只是执行命令的工具,功劳归朝廷与文臣,过错则由武将承担。哪怕打了胜仗,武人也休想获得与文臣平等的地位。
在赵俣以前的宋朝皇帝的逻辑始终如一:武将可用来打仗,却不可赋予信任。他们用文臣监军、用阵图捆住武将的手脚、用频繁调动防止武将专权,甚至不惜自毁长城。这种深入骨髓的猜忌,让宋朝在对外战争中屡屡被动,最终沦为“积贫积弱”的代名词。
如今,赵俣能说出“将在外,君命可有所不受”这句话,简直就是对整个宋朝帝王心术的颠覆。
在场的蔡卞等人无不心想,刘法他们能得到赵俣这样的信任,可以说是死而无憾了,他们也是有宋以来最幸运的武将。
而且,赵俣不只是说说而已,他真下圣旨,让人给前线准备了极为充足的粮草辎重,运送粮草辎重的民夫拿的酬劳全都是高于市价三成,他还授予刘法临机专断之权,不必事事写奏章请示自己。
当然,赵俣敢这么干,也是因为他有这样的底气。
一来,赵俣手上有三支特务机构,谁都瞒不了赵俣。
二来,其它朝代基本上都是太祖太宗也就是前一两位皇帝还能做到文武双全,后边的皇帝,都是长自深宫妇人之手,属于黄鼠狼下耗子,是一窝不如一窝,宋朝其实要好一点,不说赵俣,赵俣之前的赵煦也有点水平,但再往前的宋朝皇帝在武功方面就真不怎么样了,而赵俣则已经充分证明过自己在武功方面有着极高的水准,加上赵俣登基以后,大改崇文抑武,实行文武分治,大大提高了军人的社会地位,这让赵俣在军人当中有着无比崇高的地位,所以,他不怕军人造自己的反,才敢这么信任前线大将。
决定好的事情,先由蔡卞写个草稿,写完之后,赵俣亲自批改,定稿之后,再由蔡卞誊写出正式的圣旨。
这次圣旨的内容非常长,书写很费时间。
可赵俣就坐在蔡卞身旁耐心的等,一点都没有催促蔡卞,让蔡卞耐心写完,赵俣好盖章。
见此,文臣也明白,赵俣并不是盲目的信任武将,同样的,赵俣也重视他们这些文臣。
圣旨写好了之后,赵俣派人快马加鞭送到前线,交给刘法。
刘法看到赵俣给他的圣旨上,只是说“刘法爱卿当审时度势,相机而动,粮草辎重已备足,不日便会送到前线,朕予爱卿临机专断之权,勿负朕望”,一点都没有插手具体指挥的意思,而且赵俣还明确了他刘法拥有前线的最高指挥权。
刘法知道,这对于一个宋朝武将来说,是多么大的信任。
刘法二话没说,就冲燕京方向大礼参拜:“臣刘法领旨谢恩!!!”
随着王厚、郭成、折可适、种朴、王鄯、王愍等将过世,大宋方面有“时论名将,必以刘法为首”之说。
盛名之下无虚士。
刘法从军之后,对抗西夏,屡立功勋,历任鄜延路第三主将、鄜延路钤辖、侍卫亲军马军司都虞候,尤其是积石军之战,对大宋进击河湟起到重要作用,累迁熙河路经略使。
历史上,童贯求胜心切,逼迫刘法出兵攻击西夏统安城,刘法力战而死,统安之战后童贯又指责刘法违反其节制,让刘法承担了败军丧师之罪,成了中国古代军事战争史上的千古冤案,李纲特意撰写《吊国殇文》祭奠刘法和为刘法鸣冤。
此时,刘法的名声远大于历史上闻名天下的种师道、种师中兄弟。
历史上,刘法的名声之所以不显,那是因为他的儿子刘正彦当时任护卫东宫太子的将领,却伙同护卫赵构的将领苗傅发动了“苗刘兵变”,以清君侧为名诛杀了赵构宠幸的权臣及宦官,并逼赵构将皇位禅让给其子赵旉,后事败被处以极刑。也因此,已经为国战死的刘法也受到了影响,其战功和事迹变得默默无闻。
赵俣穿越过来以后,虽然也重用童贯,但与此同时,他更重用王厚、郭成、折可适、种朴、王鄯、王愍、刘法等一大堆武将,让他们全都能展示出来自己的能力。
人人都说,赵俣这一朝将星熠熠。
但明眼人全都能看出来,这只是因为赵俣善于用人、敢于用人,他这朝的名将,实际上大多都是前朝留下的将领,有些还是前朝被埋没的。
可在赵俣这一朝,根本就没有一朝天子一朝臣的说法。他一点都没嫌弃赵煦,赵煦留下的人,他全都用了,并且是大用特用。
而事实证明,赵俣确实会用人。
就比如刘法。
刘法率大军北上了之后,一点都没有着急行军,而是很有章法地将宋军分为前后左右中五军,让这五军相互为援,令金军不敢偷袭宋军,同时刘法广派哨探去前面探路,不给金军任何可乘之机。
与此同时,为了震慑金军,刘法让人砍了一千棵圆木,伪装成李琳炮,“招摇过市”。
这让完颜阿骨打不敢像伏击辽军那样伏击宋军。
不仅如此,刘法还接应到了耶律淳所率领的辽军残部。
经过收敛溃兵,耶律淳手下又有了两万多人马。
两军合并到了一处,无惊也无险地来到了辽中京城下。
其实,早在来辽中京的路上,刘法就已经收到了童贯送来的求援信。
童贯告诉刘法,他同意赵棣率领五百宋军轻骑兵伪装成金国溃兵诈开了辽中京的城门,一举攻占下了辽中京城,并生擒活捉了完颜阿骨打的皇后钦宪皇后纥石烈氏、德妃仆散氏、元妃乌古论氏、崇妃萧氏、娘子独奴可等,完颜斜也和完颜阇母的所有妃嫔和嫔御,完颜宗峻、完颜宗干、完颜宗望、完颜宗辅、完颜宗隽等人的太子妃和嫔御,还有完颜昌、完颜宗翰、完颜希尹、完颜娄室、完颜银术可、完颜宗贤等人的妻妾,总之就是,这次南征的金人的家眷被童贯他们给一网打尽了。
现在童贯正率领宋辽联军在固守辽中京城,请刘法赶紧率援军前来增援。
虽然童贯等人取得的战果不小,要援军要得也急切,但刘法还是稳扎稳打地来到了辽中京城下。
结果证明,刘法是对的,童贯他们的七万大军守住辽中京城一段时间还是没问题的。
刘法到了辽中京城下,立即下令,将“李琳炮”一字排开,做出要轰击金军的架势。
金军吓得立即后退了二十里,重新安营扎寨。
童贯见此,亲自带着一众宋将、以及辽将萧干、耶律大石等出城来迎接刘法、耶律淳等人。
出来后,童贯就开始埋怨刘法为什么不轰金军丫的,还说要是他统兵,有这么多门李琳炮,上来就轰金军,非得让金军再尝尝之前的大败不可。
从童贯的话中,不难看出,一来,他这几天没少吃金军的苦,估计也是好不容易才守住的辽中京城;二来,他对赵俣任命刘法为统帅,没任命他为统帅,还是有点耿耿于怀,才暗讽刘法怯战。
刘法没废话,亲自掀开了一门“李琳炮”上的“红衣”让童贯一看。
童贯定睛一看,立马就明白了刘法这是在虚张声势,实际上手上根本就没有李琳炮。
想想也是,李琳炮每门都重千斤以上,带着它们怎么可能这么快赶到这里?
童贯立马就把嘴给闭上了。
金人应该是在宋军或者辽军中有奸细。
没几天,金人就知道了,宋军中的“李琳炮”是假的。
因为大意而丢了辽上京城的完颜阇母,主动请缨,来夜袭宋军军营。
结果,完颜阇母连着接了两座宋军军营,全是空营,到了第三座宋军军营,完颜阇母等人就看见宋军已经列好阵在等他们。
旋即,李琳炮、李琳铳、神臂弓、虎蹲炮、轰天雷齐射,一下子就把完颜阇母部的死士给炸蒙了。
完颜阇母当场就被李琳炮给轰成了肉泥,他带来的死士也大多都留在了宋军军营中。只有一百多死士仗着勇猛、马快和幸运,杀了出去。
负责接应的完颜宗望和完颜娄室听见熟悉的炮声,再通过千里镜看到完颜阇母部死士的遭遇,愣是没敢前来救援,同时,他们疑惑不解,宋军中的李琳炮不是假的?怎么又变成真的了?
不只金将不解,童贯也不解,他跑来质问刘法,怎么连他也骗?
刘法将赵樘请来,对童贯说:“十四皇子刚送来二十门大炮,就教金军给遇上了,这不是巧了嘛。”
童贯有些不信:“只二十门?”
不想,刘法却笑而不语。
转天,刘法又将那上千门“李琳炮”给一字排开,并做出要平推了金军的架势。
金军吓得又后退了二十里。
适时,一阵大风吹过,“李琳炮”上的“红衣”被吹开,不少圆木又露了出来。
看到这一幕,童贯看了看刘法,心想,‘早我怎么没看出来刘法如此鬼道?虚则实之,实则虚之,玩这么好!’
童贯又一想,有刘法在这,自己估计也没什么表现的机会了。
加上,童贯这次也捞到了不少大鱼。
于是,童贯给赵俣上奏章,请求回去献俘。
没几天,赵俣的回复就到了辽中京城:“准……”
……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