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文教鼎盛传南北

小说屋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将北伐进行到底 第二十二章 文教鼎盛传南北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陆游的离去在汉军内部掀起了一片波澜,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这番风波竟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

    一来,能与经略使这种等级沾上边的高端人士心中都有数,随着汉军打下来的地盘不断扩大,早晚要与宋国翻脸。

    就算宋国忍者神龟附体,搞鸵鸟政策,汉军也是要主动翻脸的。

    不为别的,统一天下就是最大的政治正确,也是最好的宣战借口,上史书都不怕的那种。

    甚至再直白一些,刘淮都可以用赵宋官家老祖宗赵匡胤的那句‘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来噎死宋国。

    在这种情况下,陆游的离开属实是意料之外倒也算是情理之中了。

    二来,刘淮立即在归德府任命张孝祥为河北两路转运使,相当于重新为宋国派系立了一个山头,用于安抚由于陆游南归而心神动荡的原宋国官员。

    陆游归宋乃是个人行为,与节度府无关,参与北伐的还是一家人,还是会被节度府放心任用的。

    而张孝祥也不负刘淮的期望,没有做出任何激烈表态,立即来到大名府上任。

    身为公认的宋国宰执种子,张孝祥还是在这一刻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三来则是,新晋大儒林凡容此时聚集了北地士大夫所有的目光。

    这厮为了验证自己所说的‘质量不同,落地时间相同’的理论,不仅仅在《格物报》上长篇大论,更是广邀英雄帖,说是要在六月于济南府的城头上做一个完完整整的实验,以实践求真知,还望诸位贤达能共襄盛举。

    说句实话,林凡容的文章一开始发出来的时候,莫说普通学者与百姓,就连《格物报》的新任主编朱熹也觉得有些离谱。

    因为这件事实在是过于反常识了。

    相同高度,一枚石子与一片羽毛谁落得更快,这不是理所当然,三岁稚童都能知道的事情吗?

    还用你做实验?

    当即就有许多在济南府的士人向报社写信作辩驳,朱熹挑选了几篇言之有物的,放在了报纸末版。

    霎时间,新晋大儒林凡容大有被批倒批臭的架势。

    不过关键时刻,有一名笔名古怪,唤作‘伽利略居士’的学者送来书信,提出了一个心理实验的概念。

    假设两颗铁球,一大一小,按照常识,下落之时应当一快一慢。

    可若是将这两个铁球用铁链连起来,小球应该就会拖慢大球,这个整体下落速度应该介于单独的大球小球之间。

    但是逐渐将铁链缩短,直至两个铁球融为一个之时,新铁球的重量当为两个铁球的总和,下落速度应该比两个铁球要快的多。

    那么到底为什么会出现绝对相反的结论呢?

    是不是一开始那个理所当然的常识就是错误的呢?

    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遵守《格物论》中实践出真知的准则,真正上手实验一次才行呢?

    这次前所未有的思想实验的确是震撼了北地大儒,也让林凡容的实验顺利筹措了起来。

    不过由于刘淮还在归德府处理事务,有些小心思的林凡容将实验一拖再拖,直到刘淮回到济南府后,方才正式开始。

    这时候时间已经来到了六月底,林凡容选了个大中午,顶着炎炎烈日从城头箭楼临时搭建出来的平台上,同时扔下了数枚大小不一的石球。

    伴随着整齐划一的沉闷咚声,围观的无论是官吏还是学者,又或者是贩夫走卒普通百姓,全都惊呼起来。

    一些济南府本地的士人在错愕半晌之后,心中甚至有些嫉妒起来。

    这林凡容痴长这么多年岁,没想到竟然能老树开花,还能做出此等学术成果?

    在这整齐划一的声音之后,林大儒的名声也该誉满天下了吧?!

    谁料林凡容的实验还没完,很快,又有几块篮球大小的圆形石块被搬上城头,不同的乃是其上裹着由大到小的数个包袱皮。

    节度使华盖之下,刘淮直接乐出声来。

    他没想到林凡容脑子竟然如此活泛,竟然举一反三察觉到了空气阻力的存在。

    很快,石头又被同时从城头平台上推下,只不过这次由于降落伞充当缓冲,所以有快有慢。

    因为这年头并没有扩音装置,林凡容也明显不是有内力加持的武林高手,所以也无法从城头喊话,让这么多人听见。

    不过他倒也是早有准备,他派遣亲信子侄雇佣闲汉,在实验结束之后,向着围观人群发放传单。

    “汉王郎君。”

    有亲卫接过一张传单,递到了刘淮身前。

    因为考虑到普通百姓的学术水平,所以传单的内容倒也不甚复杂,一来是得出了下落速度与物质重量没有关系的结论。

    二是怀疑‘气’乃是看不见摸不着,却确实存在的东西。

    林凡容不仅仅用了刚刚绑了简易降落伞的石球举例,更是用乘坐奔马时劲风扑面的感受来论证。

    其实这已经算是在向道学开战了,因为道学中‘气’是一种很玄学的东西,也是很多理论的基础。

    不过在场士人毕竟是经历过一年多《格物论》的洗礼,即便有些道学家,却也没有立即发难,只是想着再做一个实验来驳斥林凡容,以论证自己的学术。

    刘淮看着手中传单,对周围笑道:“看来林员外果真本事惊人,微时见卓著,格物而至知,堪称一时楷模。”

    说罢,刘淮就当先开始鼓掌喝彩。

    早有准备的亲卫也对身后军士打了个呼哨,随后就敲响了随身携带的小鼓,并且随之鼓掌喝彩。

    在刘淮的带动下,一时间锣鼓喧天,欢呼四震,哪怕那些只是看热闹,至今没搞明白到底发生了何事的百姓也都顺势开始鼓掌喝彩。

    站在城头上的林凡容完全没有想到会有如此轰动成果,当即脸色酡红,犹如精神焕发,又如饮酒十斤,骨头都轻了三分。

    在一片欢腾的氛围中,此次实验圆满结束。

    《格物报》自然要在头版头条对此事进行报道。

    而令人意外的则是,在次版中,主编朱熹专门发了一篇道歉信,说报社没有坚持客观立场,在实验之前就仓促否定了林凡容之前的理论,当真是有失公正云云。

    最后,朱熹做出了保证,此番错误《格物报》报社绝不再犯。

    新一份《格物报》一经出售就被抢购一空,哪怕那些对于格物不太明白的平头百姓有些人也会花上一文钱买一份,看看其中有没有被聪明人新发现的大道理。

    由于这个时代道路与信息传递的限制,所以除了济南府可以在第一日买到新鲜出炉的报纸之外,其余地方都得等着信使将板式带过去方才能就地印刷。

    这个时间往往会向后错三到五日。

    而那些高门大户士族豪强则没那么多顾忌,有些人甚至专门派人在济南府守着,就是要在第一时间买到《邸报》与《格物报》,随后快马飞奔送到主家手中,好让他们最快知道中枢大略。

    《格物报》刚刚新办,倒也不用多说,而《邸报》则已经办了近一年了,因此自然引起了某些外人的注意。

    就在这封格物报新鲜出炉的时候,就有人加价买来,用油布里三层外三层的包好,随后交于信使,飞奔向南。

    一路上人马轮换,以八百里加急的姿态,不过六日就抵达了临安府,出现在了左相虞允文的案头。

    虞允文见到油布包后,干脆放下了手中所有工作,亲自打开,然后迫不及待的阅读起来。

    半个时辰之后,虞允文方才长叹一声说道:“格物致知,啧,竟然还真的让朱元晦做成了,千载之后,说不得他会与孔孟合祭的。看来以后万物皆有理,人人皆圣贤已经不远了。”

    “朝闻道夕死可矣,这些道理都是摆在眼前的,为何之前竟然没有人发现呢?真是奇了怪哉。”

    虞允文感叹完毕后,看向了偌大厅堂中的另一人:“陆相公,刘大郎在北地除了征战,文教也做的有模有样,果真是天下奇才。”

    陆游板着一张脸,闻言嗤笑以对:“刘大郎是天下奇才这事,还用得着虞相公说?”

    虞允文闻言却也不恼,只是失笑,片刻之后方才摇头叹道:“北地局势,真的已经到了陆相公都只能南奔的程度了吗?”

    陆游皱着眉头:“如今山东河北中原都已经自发的称呼刘大郎为汉王,虽然他依旧以节度使自居,可这称号已经无法禁绝。此外……”

    陆游说到这里,言语艰难起来:“此外,刘大郎做出一副世界舆图,并指着中国之外的土地,如大理、如高丽、如倭国、如西辽,说要给麾下将领以实封国王。”

    虽然表面上来看,称王是大逆不道,而分割中国之外的土地与宋国没关系。但是要论严重性,后者要比前者严重的多。

    因为在宋国体制之内,是有过异姓王的先例的,尤其是现在刘淮还没有正式称王,即便会引起宋国猜忌,也不会彻底翻脸。

    而在周围传统藩属国上分封诸王,那就相当于重新建立朝贡体系,相当于执掌华夏体统的牛耳,是绝对不能被宋国容忍的。

    这也就无怪陆游彻底绝望,随即南下归宋了。

    虞允文也只能叹气点头:“回来也好,我这里正是缺人之际,陆相公可以主持一方军政。”

    陆游心中一动:“虞相公可有大政计划?”

    虞允文微微点头:“有的,而且思量许久,已经有了一些验证。”

    陆游闻言精神一振,挺直了身子。

    奔波多日,现在终于听到个好消息了。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将北伐进行到底》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将北伐进行到底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将北伐进行到底》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