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章 先前:赵朔辱我大宋太甚!现在:赵朔辱轻了!

小说屋推荐各位书友阅读:篡蒙:我岳父是成吉思汗 258章 先前:赵朔辱我大宋太甚!现在:赵朔辱轻了!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顿了顿,赵朔向贾似道看来,道:“怎么样?你敢把我的意思,带回宋国朝廷吗?”

    贾似道是聪明人,知道就这么回去禀报议和成果的话,肯定会被赵昀弄死。

    很简单的道理,赵朔赦免其他人只要赵昀的命,宋朝还有多少军民百姓愿意和赵朔死战?

    赵昀不杀了贾似道灭口,留着过年吗?

    但是,话说回来,贾似道年刚过二十,正是渴望建功立业的年纪。

    在历史记载中,更是为了揽权无所不用其及。

    他明白,现在如果不敢带着赵朔的旨意回宋国,那可就一辈子只能做个富家翁,混吃等死了,远非贾似道所愿。

    他稍一思索,就再次叩首,道:“敢!似道不但敢将王上的意思带回宋国,而且必让宋人人尽皆知。”

    “很好。”

    赵朔点头道:“你毕竟是贾氏的兄弟,算是自己人了。办好了这件事,日后朝堂上有你的位置。”

    “谢王上。”

    赵朔明白贾似道在历史上做的那些事,虽然毁誉参半吧,但还是很有些能力的。

    就连元世祖忽必烈都称赞说“吾安得如似道者用之。”“彼守城者只一士人贾制置,汝十万众不能胜,杀人数月不能拔,汝辈之罪也,岂士人之罪乎!”

    如果贾似道有功,赵朔也不吝提拔。

    但贾似道就想歪了。

    赵朔宫禁森严,对于他的姐姐贾美人是否得赵朔的宠,贾似道并不清楚。

    但今天赵朔说了“你毕竟是贾氏的兄弟,算是自己人了”,那就是他姐姐在赵朔面前有一定的面子喽?

    凭着姐姐的枕头风,还能愁日后的飞黄腾达?

    这是“姐夫”给他立功的机会啊!

    虽然贾似道不敢明面上称赵朔为姐夫,但心里再就叫了千万遍了,干活更加卖力。

    其实,此事对贾似道来说也不难。

    一来,他的老爹贾涉,曾任淮东制置使兼节制京东、河北兵马,算是朝堂上数得着的大佬之一。虽然贾涉已亡,但是亲朋故旧老部下相当不少。

    二来,谁不知道,贾似道的姐姐贾美人,入了赵朔的后宫了?有朝一日贾美人得宠,贾似道就是权倾天下也未可知。大宋也不是因为这个原因,才让贾似道为使者的吗?

    所以,不管和贾似道有没有交情,都愿意给贾似道几分面子。

    于是乎,贾似道光明正大的为使者到了江州,但从江州回去的时候却换了商旅的装扮。

    进入宋境之后,贾似道直接联系那些亲朋故旧,让他们把和议的内容散布开去。

    “其他人皆可赦,唯赵昀不赦!”

    这对除了赵昀之外的所有人来说,简直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在有心人的推波助澜之下,这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样,在浙江境内迅速传递。

    所以,贾似道还没到临安呢,临安城已经得到了消息。

    临安皇宫,福宁殿,一更天。

    “董公公,止步!”

    董宋臣手持一卷文书,迈着急促的步伐,来到福宁殿外时,被另外一个大宦官卢允升拦住了去路。

    “姓卢的,快让开!”

    作为赵昀最宠信的两个宦官,当然是有争竞的、

    董宋臣皱眉道:“我这里有紧急公文,得罪了官家的大事,你姓卢的担待得起吗?”

    卢允升却脖子一梗,针锋相对:“天大的事,也没有官家现在的事重要。冲撞了官家的好事,你担待得起吗?”

    大殿内隐隐约约,有让正常男女脸红心热的声音传来,董宋臣当然明白怎么回事。

    赵昀正在和唐赛赛、李安安胡天胡地呢。

    这二女并不是宫中的女子,而是临安城里著名的女妓。

    当初,赵昀好不容易看中一个谢美人,一个贾美人,结果却送给赵朔了。

    他欲求不满,将同批选出来的其他女子尽皆享用了一遍,犹不满足。

    下旨网罗天下绝色。

    再选上一批美人来,赵昀还是觉得不如谢美人和贾美人好,让卢允升和董宋臣再找。

    可是随着大宋的国势越发艰难,好人家的女儿谁愿意入宫啊?

    卢允升和董宋臣没办法,想起了徽宗时期李师师的故事,将临安城出名的女妓弄进了皇宫。

    还别说,赵昀还真吃这一套,最近和唐赛赛、李安安打的火热。

    要是往常,董宋臣打死都不敢打搅赵昀的兴致,但眼下这不是火烧眉毛了吗?

    “有什么啊?不就是两个女妓吗?那唐赛赛还是我给陛下找来的呢!”

    眼见卢允升不肯让路,董宋臣着急地高声道:“官家安歇了没有?有紧急军情,赵朔要打过来了啊!”

    “啊!”

    随着大殿内的一声惊呼,那脸红心热的声音戛然而止。

    过了一会儿,赵昀道:“外面可是董宋臣吗?快进来说话。”

    “是。”

    董宋臣急匆匆入殿,跪倒在地,道:“启禀官家,大事不好!刚刚得到消息,赵朔兵分两路,攻我大宋。一路由史天倪统领三个汉军万户,以及两淮降军组成的两个汉军万户,一个水军万户,攻打建康。另外一路,赵朔亲自领军,率领三十万大军,攻打安庆府!请官家早做定夺啊!”

    “啊!这……这怎么可能?我不是派去求和的使者了吗?赵朔怎么打过来了?还有,那贾似道,怎么还没回来?”

    “贾似道虽然没回来,但是,也是刚刚有消息了。赵朔拒绝了官家的请求,说大宋对不住武人的地方太多了,而官家您又害死了孟珙的母亲。其他人皆可赦,唯有您不可赦。贾似道可能是怕回来被您治罪,现在逗留在常州。”

    “什么?其他人皆可赦,唯独朕不可赦?这……这……赵朔真是欺人太甚啊!”

    赵昀现在,别提多郁闷了。

    他本来就是一个平民百姓,骤然间被史弥远看重,提携为大宋天子。

    生过两个儿子,又都夭折了。

    赵朔如此强大,如果能保他的荣华富贵的话,投了就投了呗。

    但赵昀做梦都没想到,赵朔竟然抓着他害死孟珙母亲的事不放,非杀了他不可。

    赵朔你讲不讲道理啊!

    君臣无狱的道理,你懂不懂?做臣子的,难道能和君王讲道理吗?别说杀了孟珙的母亲了,就是杀了他的全家,都不能说是朕的错!

    当初高宗皇帝冤杀了岳飞,也没人要高宗皇帝的不是啊,都是怪秦桧!

    你就是看着朕好欺负,是吧?

    现在的赵昀,心中充满了委屈和对赵朔的愤怒。

    当然了,赵昀一怒之下,也就是怒了一下而已。

    形势比人强,他麾下的大军不但打不过赵朔的八旗军,还争先恐后的投降,他能怎么办?

    就连赵昀想再续前缘,继续找唐赛赛和李安安发泄一翻,都做不到了。

    不知是刚才董宋臣那一嗓子的作用,还是被赵朔的宣言吓出了毛病,赵昀发现,他和高宗赵构一样,年纪轻轻地就不行了。

    又换了几个美人,还是不行!

    就这样,赵昀一夜没睡着,顶着一对通红的眼睛上了早朝。

    他仔细往朝堂上看去,越发傻眼。

    偌大的崇政殿内,稀稀落落,仅仅两成的朝臣们到了大殿上。

    很显然,朝臣们已经听说赵朔的条件了,并不想站在朝堂上。恐怕,今天城门开了,直接出城回老家的人都大有人在。

    现在来朝堂上干什么呢?

    总不能劝赵昀别碍大家的荣华富贵,砍了自己的脑袋,投降赵朔吧?

    但是,不劝赵昀投降,难道豁出全家性命去,和赵朔抵抗到底不成?

    不好意思,大家对赵昀对大宋,都没那么忠心。

    良久,赵昀才长叹一声,道:“看来,大家都知道了啊!赵朔不但调兵遣将,两路伐宋。而且,拒绝了朝廷的求和,其他人皆赦,唯独不赦免朕。你们说,朕现在应该怎么做呢?”

    吏部侍郎范钟道:“赵朔的八旗军太过强大,朝廷万不可力敌。依微臣之见,不如迁都,迁到福建或者广南东路去。岭南湿热,赵朔的大军未必受得了。”

    “不可!圣驾离京,何等的兴师动众?一日能行三十里就不错了、赵朔的大军衔尾追杀,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祖宗陵寝在此,陛下怎能轻弃?”

    “万万不可啊!臣从未听说过,迁到两广地区者,有能复兴天下的。此计不过苟延残喘而已,断不可为!”

    ……

    范钟此言一出,很多人出言反对。

    很简单的道理,迁都不仅是要迁皇帝本人,还要迁大臣,迁财物,迁皇帝、大臣乃至于天子亲军的家眷。

    别说这时候了,就是太平时节都不是容易事。

    在历史上,蒙古大军攻来,有人建议迁都离杭州不远的海宁,就是这个原因。不是不想远远的迁都,而是做不到,或者说即便做到了也得付出极为惨痛的代价,恐怕得不偿失。

    迁都广东,开什么玩笑呢?

    几千里的道路,会发生多少变故?

    即便强行迁都成功,也得留下大部分的财物和家眷,不过是苟延残喘罢了。

    大理司直丁大全道:“如果迁都不可行的话,依微臣之见,不如陛下带着数百忠臣,以及无数金银细软,避居东海的小岛之上。只要注意保密,天大地大,赵朔还能找得着陛下?”

    “此言有理!”

    “看来,也只能如此了。”

    “此为万全之计!”

    “不可啊!荒僻的小岛上,驻扎数百人,需要大量的给养,如何能够保密?肯定会被赵朔发现的。”

    “时间久了,怎能保证那些人的忠心?”

    ……

    群臣议论纷纷,有的赞成,有的反对。

    赞成的人非常容易理解,那就是希望赵昀快走,别耽误大家投降赵朔。

    反对的人,则是出于忠君爱国的理念,确实为赵昀着想了。

    不过,当朝首相郑清之听了这些议论之后,却是勃然大怒。

    他高声道:“怎么?有建议迁都的,有建议避居小岛的。我大宋养士近三百年,难道就没有愿意和赵朔决一死战的吗?”

    杜范不以为然地道:“大家当然想要和赵朔决一死战,但是,这不是打不过吗?难道要白白送死不成?”

    “白白送死又怎么样?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义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郑清之深吸一口气,道:“我承认,赵朔堪称一代明君。他来统领华夏,再建新朝,很可能会比我大宋更好。”

    “但是,赵朔实在是辱我大宋太甚!他在《告江南军民百姓书》里面对我大宋的士大夫充满鄙视,就差没指着鼻子说大宋士大夫都该死了。他对于我大宋皇帝,更是毫无敬意。其他人皆可赦,唯陛下不赦!”

    “为了大宋的荣耀,难道我们不该和赵朔周旋到底?”

    “现在,我们在临安城池内,还有十万大军。殿前禁军世受国恩,对大宋忠心耿耿。甚至有女真人组建的巴鲁营,他们和赵朔仇恨似海,势必不会妥协。还有各路勤王兵马,虽然不多,也足见对大宋的忠心。临安百姓,动员二十万壮丁守城,并非难事。”

    “我们依靠临安坚城,难懂不能让赵朔付出足够的代价?”

    “我们要让他明白,我大宋也有独到之处,不是他想象中那么不堪,不容他如此轻辱!我大宋有愿意死节士大夫,也有愿意死社稷的君王!

    “如果我大宋还有天命在,临安保卫战定能成功。纵然我大宋失了天命,临安城破,吾等君臣也将千古流芳!”

    “当初,金虏面临国破族亡之境,尚且死守边汴梁,不惜一战。我大宋尚且不如北虏蛮夷乎?”

    顿了顿,他向着赵昀微微躬身,道:“请陛下下旨:从现在开始,谁再敢言迁都,或者陛下迁居海岛者,斩首!”

    这是郑清之的心里话。

    如果说,面对异族,朝廷迁都广东,还有那么一星半点的机会的话。那么,面对同族还姓赵的赵朔,迁都是半点机会都没有的。

    既然赵朔对大宋一点体面都不给,非要杀大宋的皇帝不可。

    那么,就战吧!

    就算要死,也要死个轰轰烈烈!

    乔行简微微躬身道:“臣附议!

    “……”

    史嵩之告病,魏了翁死在襄阳,真德秀随着余玠投降了赵朔,如今大宋朝堂上硕果仅存的两位宰相达成了一致意见,说的又是正理,积威之下,谁敢反对?群臣一片鸦雀无声。

    “呃……”

    赵昀想了一下,道:“两位相公所言甚是。传旨,加封郑相公为魏王,加封乔相公为鄂王,全权负责临安城防之事,与赵朔周旋到底。”

    “遵旨!”

    群臣齐声答应。

    接下来的日子里,郑清之和乔行简励精图治,动员民夫竭力加强着临安的城防,将无数金银财帛和甲胄兵器发下去加强着军士们的战力和士气。

    虽然有很多百姓和基层官员、军士在背地里阴阳他们,说他们是如同王安石一样祸国殃民的“拗相公”,但二人尽皆不以为意。

    大宋是和士大夫共天下,又不是和百姓共天下。

    他们要为大宋的士大夫们,为大宋的朝廷争上一口气!

    赵昀似乎对郑清之和乔行简的表现,也非常满意。

    七日后,特意宣召他们入宫,赐御宴犒劳。

    二人喝了几杯酒后,就沉沉睡去,直到第三天的早上才醒。

    然后,郑清之和乔行简就发现天塌了。

    皇帝走了,带着几个宠妃走了,将绝大多数嫔妃留在了临安。

    女真人组成的巴鲁营,也跟着皇帝走了。

    殿前禁军也带着他们的家眷,随着皇帝走了。

    前来勤王的精兵猛将,更不用提。

    他们这两个对大宋赤胆忠心的士大夫,被赵昀耍了个心眼,完全抛弃!

    甚至,绝大多数士大夫也是赵昀的共谋。要不然,赵昀绝无可能在没有宰相附属的情况下,有如此巨大的动员能力!

    乔行简面色苦涩地向郑清之看来:“郑相公,你以为现在的情况如何?”

    “什么现在的情况啊?这大宋……一直都是这样烂。它若不完,简直没有天理……哇!”

    郑清之再也受不了了,一口鲜血狂喷而出!

    无耻的皇帝!

    无耻的士大夫!

    原来,郑清之觉得,赵朔辱大宋过甚。

    现在他觉得,这大宋就该辱!

    赵朔还辱轻了!

    皇帝没有决战的勇气,只有逃亡的决心,毫无廉耻。士大夫们受尽了高官厚禄,有的愿意投降,不愿意投降的也只敢逃走不敢和敌人一战,同样无耻。

    近三百年来,华夏就是这样被他们败坏的!

    今天,不过是故事重演罢了。

    不狠狠的羞辱这个朝代,不狠狠的羞辱大宋天子,简直对不住那些冤死的武将,对不起煌煌华夏!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篡蒙:我岳父是成吉思汗》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篡蒙:我岳父是成吉思汗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篡蒙:我岳父是成吉思汗》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