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寻求买家(3/4)

小说屋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叫谁偶像,我是艺术家 第113章 寻求买家(3/4)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北美时间,8月8号…《寂静之地2》两周票房超过1.4亿美元。

    成功续写了系列片票房奇迹。

    第一部成本2800万美元;第二部成本了3200万美元…

    而且第三部已经立项!

    也就是说,除了《人类清除计划》,A24新增了另一座金矿!

    加上年初的《分裂》1.17亿美元,《一个叫欧威的男人决定去死》,北美票房1.57亿美元…

    A24今年已经有三部北美票房破亿的电影了!

    还有一部《遗传厄运》,北美票房7400万美元…

    发行的《关灯后》,北美票房6784万美元…

    市场份额排名第四,比派拉蒙、索尼都要高…

    这些电影都是按照独立电影立项的,或者独立发行的。

    毫无疑问,A24已经成为北美独立电影的标杆。

    下一步怎么办?

    进军发行业务?

    组建自己的发行网络…

    这个有点难,但也不是不可能!

    北美独立电影公司想进军发行业务,现在是最好的时机。

    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传统发行的市场份额在持续下降,媒体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Netflix、亚马逊、Facebook以及Google等科技巨头改变了媒体内容消费的方式,并主宰了线上发行渠道。

    好莱坞六大垄断的发行方式,开始不再受欢迎!

    主流院线越过主流片商,与独立制片人直接签订协议的方案即将开启…

    而且A24也具备签约条件——年产量扩大到15部以上就行!

    但是…A24每年最多制作两三部主流商业片,大部分都是小众的独立电影…

    这个是院线方面的顾虑…

    A24的发行通常选择洛杉矶、纽约两座城市前期点映,之所以会选择这种发行方式,要的就是这两大都会的观众能起到带动观影浪潮的作用。

    小众电影先在纽约和洛杉矶小规模放映,取得高上座率和口碑效应,随后再逐步推向北美各大城市,票房成绩也就跟着来了!

    基本上每一部都会跟院线签署发行合同…

    也习惯了这么干…

    Daniel Katz不太想跟主流院线签署发行合同,他担心这么干,会让公司变质!

    David Fenkel的态度无所谓,他现在更多负责燎原工作室的业务,虽然保留A24差不多10%的股份,但他几乎不参与公司的日常运营、管理…

    另一位创始人John Hodges则想着拥抱主流!

    David Fenkel干脆询问了公司大股东沈言的想法,后者听完,果断摇头:“神经病啊,拥抱主流…拥抱主流,我当时为什么不直接投资主流电影公司?我投资A24,就是看中公司的独特性…你跟Daniel说,我支持他!”

    David Fenkel则道:“但John Hodges的想法也有道理,如果一直坚持独立、小众,我们的电影不可能在中国上映,失去了世界上最大的市场!”

    “…那你问问他,凭什么觉得A24做主流商业电影,能够跟大厂争夺市场?明星资源、剧本资源包括跟政府的关系…”、

    “OK,我懂了!”

    David Fenkel转移话题:“亚马逊那边开价6.35亿美元…奈飞那边,涨到了8亿美元…”

    “还是那个条件?”

    “对!”

    沈言想出手自己在A24的股份,很多公司感兴趣…

    其中最有兴趣的是奈飞还有亚马逊!

    但奈飞的收购条件是:一旦完成收购,A24的业务要尽可能转移到线上…

    对的,就是网络电影…

    “…奈飞也太霸道了,你放心,我虽然要清空手里的股份,但我肯定尊重Daniel的理念…”

    David则道:“安纳布尔纳影业也有兴趣!”

    “安纳布尔纳?还没破产?”

    “…暂时还没,毕竟背后有大金主!”

    “梅根.埃里森的经营理念…我不是很认同,”顿了顿,沈言来了一句:“不过,她如果开价跟奈飞差不多,我会优先考虑…”

    “好的,我会继续跟进!”

    ……

    哦,沈言决定出手自己在A24的股份了!

    原因很简单——是时候了。

    独立电影公司这玩意不好玩…

    一部亏损的电影就能让它处于倒闭的边缘!

    而且,线上才是未来。

    有数据显示,2020年之后,电影的上线方式已经大幅向流媒体转移,目前美国的影视剧也收入中院线电影仅占7%左右。

    其余大部分都是通过Netflix这样的线上媒体获得的收入。

    但A24是一家以院线发行为终端的传统电影公司…

    现阶段,势头正浓。

    不卖了它,再等几年,就要砸自己手里了!

    不过,不能盲目的卖,要制造一种待价而沽的姿态,最好拖到颁奖季——A24今年四部电影剑指颁奖季《海边的曼彻斯特》、《月光男孩》、《房间》还有一部《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

    基本可以确定,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都会被收入囊中!

    那…到时候沈言手里A24的股份肯定更值钱。

    为什么这么笃定?

    因为最大的对手哈维·韦恩斯坦即将在9月份迎来人生转折点,然后Me too运动爆发…

    沈言自己其实有点舍不得…

    毕竟是自己一点一点‘经营’出来的局面…

    不过,卖给梅根.埃里森,也是一件好事,毕竟梅根.埃里森的安纳布尔纳半死不活…

    梅根.埃里森肯定能买得起沈言手里的股份,毕竟她是顶级富二代,她的父亲叫拉里·埃里森,甲骨文创始人,福布斯富豪榜常年排名前十!

    2024年福布斯富豪榜,拉里·埃里森以1410亿美金的身价排名第五…

    梅根.埃里森跟她哥哥一样,热爱电影!

    她哥哥叫大卫·埃里森,偏向大制作商业片,天空之舞传媒股公司,后来收购了派拉蒙…

    梅根.埃里森则更理想主义一点,安纳布尔纳做了不少好电影《美国骗局》《她》,并同詹姆斯·卡梅隆前妻凯瑟琳·毕格罗长期合作,推出过《猎杀本·拉登》《底特律》等女性主创的硬核电影。

    但最近几年,安纳布尔纳各种亏损,举个例子,《希斯特斯兄弟》制作成本3800万美元,北美票房仅100万美元;《希斯特斯兄弟》3000万美元成本,全球票房仅1300万,北美票房314万…

    不过,沈言倒是不担心她没钱…

    毕竟有资金雄厚的父亲支撑!

    而且A24运营良好…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叫谁偶像,我是艺术家》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叫谁偶像,我是艺术家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叫谁偶像,我是艺术家》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