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章 广播电台
小说屋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我是最大总裁正文 第四百五十章 广播电台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这天溜达到了京城外码头,带着的这些人一下子眉开眼笑了,因为这里水系联通团江,航道已经被大规模清理过了,种植海水稻的地方自成体系。
船只停泊的码头对面,肉眼就能看到鱼群在水面上打漂。
“哎呀,这要是有船有网了,打快网马上就能看到钱了,我打算现在就去看看有没有人卖船和网具,如果都有的话,明天就能拿个破盆子敲起来?”
“肯定是有的,你看看,码头上有人穿着防水衣在边上下网啊?”
他们群情激动,马上就要打听这些,想尽快的打快网来钱。
打快网就是一种打鱼的手段,找没有太大流速的水域,把网成圆弧状圈一个上百米或者更大的地方,渔网下好了,船就进入到了圆圈的里面,在中心部位开始敲盆子。
被围住的鱼,听到了乒乒乓乓的声音吓得仓皇逃窜,慌不择路就撞到了网上被丝线缠住了,打鱼人看差不多了,就开始收网了,运气好的话一次就能收获不少的鱼。
因为下网以后就敲盆子,然后就起网,速度快,把船划到玲珑岸边,因为鱼特别的新鲜,有人买就卖掉换钱,来钱快,这就叫做打快网了。
他们祖上都有打鱼的技能,虽然最近几代不靠水边居住了,可打鱼是骨子里就有的基因。
他们不光是会打快网,其他的跑趟子钩,插迷魂阵都精通。
他们顺着岸边溜达,一直的走了很远,又发现了其他品种的鱼虾,对打鱼摸虾就更有信心了。
其实他们从团江坐船来的时候,就见过城外面码头的,只是那天大家有些晕船,迷迷糊糊的都是在船舱里歇息,等到停靠了码头他们下船,当天有雾就没有看真切。
有些人家,家里还有祖传下来的渔具,如果购置了小船,就能在团江联通的各河道驰骋。
一个月之内,愿意种地的有了土地,愿意打鱼的有了船和网具,愿意经商的也开始行动了起了。
那些西族的孩子们,愿意入学的就进入学府,杰西卡和安斯玉按说也在入学的年龄里,但她俩有过失身的经历,也是介于大人孩子中间的,就不去学府了,去了歌舞团唱歌。
这个是有便利条件的,歌舞团的成员也认可她们的才艺,有了西族的姑娘们,歌舞团的年轻观众也会增加。
其余四十几个孩子都是十五岁以下的,在南羌国的时候在族人居住地,会汉羌大陆语言,聚居地有他们自己的私塾,高薪聘来的一对男女先生,教授他们汉羌文化。
他们都有汉羌文化基础了,年龄也合适上学,就进入了学府插班学习。
太小的孩子,比如到了六岁的,学前班也对她们开放。
只有杭而爱少数的几个比他们文化水平高,插班进入了学府二年级,比其他普通孩子高一个年级。
有几个男女是成年了还有文化的,可以在学府当西语的教师,在阿福面试过了以后,留下了四个人。他们能教学,给学府缓解了西语师资的紧张。
西族小区有了院墙和大门,族人自己安排人打更,这样,一个小区都是西族的,闲杂人等就不能随便进入。
门卫就是一个大门,旁边有门房,晚上亮着电灯照明,谁出去进来一眼能看到。
………………
韩金来和刘湘有了收录机,连着研究了两天,录音机放上录音带,按下播放键就能唱歌,还有乐器伴奏,一看就知道歌舞团表演的歌曲,都是在录音机上学习的。
女皇把录音机给了他们,就不用给什么线路图和说明书了,两人基本上能看得懂。
有些地方看不明白的,反而对两个专业人才人有益,因为那个元器件,是他们此前没有见识过的,可以用逆向思维破解。
他俩小心翼翼的拆解了收录机,弄明白了哪些线路和元器件是录放功用的,哪些是收音系统单独功用的,哪些元器件是共同合用的。
录音机的磁头和录音带先放一边,两人先不破解,只是破解收音机。
这个收录机,是他们见过的半导体电器里面,最前沿的科技产品了。如果全部破解了,大德国的半导体行业先进程度,可以领先这个世界所有已知的国家。
两人如饥似渴,吸取这个收录机带来的科技知识,形成了逆向思维,慢慢破解录音机的原理。
收录机和收发报机有共通之处,发报都是经过按触键通电断电,发出长短和不同时长的震频信号,电流通过天线产生磁场,以光速对外传播,形成了无线电波。
收音机或者收报机机器接收了电磁波,经过调谐电路,音频处理,就还原成了声音。
电台和收发报机一样,可以把声音由电信号变成电磁波对外发射,分成短波中波不同波段对外散发,收音机接收了无线电波的音频信号,在扬声器外放就是声音。
这个过程融合了电磁学,电子学,声学。电波变成音频,还涉及检波,滤波,放大信号。
他俩都是这方面的人才,两个月就用现有的元器件,制成了简化版小型广播电台,在元器件工厂实验室对外试着广播,南窑口和万家镇能正常接收。
携带收音机坐船出海,最远到了大胃国皇家港口,信号才变得衰弱了。
发射无线电波用的是中波,因为附近国家没有广播电台,这个电台的音质特棒,也没有什么干扰源,至于信号覆盖的范围,功率决定发射接收的距离和信号强弱。
这个是试验品,起验证的作用,一旦验证完成,就可以制作大功率的广播电台了。
马佳听了报告也欣喜,如果大功率广播电台和家用收音机研发成功了,电台就取代了原打算设立报社发行的报纸。新招募的记者一样出去采访,采访编辑稿件给电台供稿。
就此《大德新闻社》开始运转,在内测的频率上开播了。
新闻,最主要就是皇家的动态,可皇家的女皇人口再简单不过了,就一个人和一个娘亲。
那些记者也不敢编排女皇和她娘亲的花边新闻,那可是犯大忌的,除非你愿意找死。
新闻有关大德国各方面的多,万家镇方面的占了很大一部分。
虽然听收音机看不到人,可人们对收音机趋之若鹜,可预见的是,只需要三五个月,电台收音机就能投入使用,收音机会逐渐遍布千家万户。
她这个总裁或者女皇的政令,就可以对全民广播。
电台可以接通收录机,录音带可以提前录制节目轮番播出,新闻不必每次都是播音员实时播放。那些歌曲,也可以在原声带上接入电台播放,也可以把歌舞团的歌声录制了以后播放。
现在,试验广播电台开通了,是中波频道,每天固定三小时播音。
广播涉及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国内外新闻,工业新产品,农业病虫害,医药和流行病防治,文学短文和古诗词解析,还有一个最新鲜的,是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部门是最近独立出去的,分属电台衙门管理,下面十个外派小组各自携带电台外出。
他们是在国内两个小组,一个小组就两个人,出去大德国外围的是按方位分配的五个,龙珠岛一个,西陲郡一个,黑水郡一个,白巾国一个,春江城一个。
那里天气有变化,比如刮大风了,下大雨了,就通报给天气预报部门,看风力方向,大雨云层运动的方向做出预报。
虽然这办法准确率只有百分之八十多,也能给人以警告。
比如电台常说的一句话是:“龙珠岛忽然刮起了六级大风,雷雨云紧随,方向是团江沿线,沿线各郡县意防风防雨。”
歌曲,好像是最热门的,台式收音机是家庭用的,属于一个家庭的大件了,和私家的马车同样重要,富裕家庭花钱买一台没什么难度,只有少数的家庭买不起。
女皇在一次大朝的时候说:“以后,车船也应该装上收音机,实时接收天气预报……”
赵怀远笑着回答:“陛下,基地新出厂的车船,已经在装收音机了,收音机不光是接收天气预报,其余许多方面都能了解。比如黑水郡在传播瘟疫,国人就减少了去黑水郡。”
“只是西语的广播我们不需要,能不能不要,每天两小时播放,也没有人听得懂啊?”
“赵怀远你是不懂,西语广播,是让讲西语的人或者想学习西语的人听得,你没有看到,西环国的客商在加紧采购收音机吗,每天生产五十台,就这,订单还排到下个月去了。”
“西环国人愿意收听我们的节目,对于传播我国的大名很重要。”
“哦,是这么回事啊。”
“你不愿意听西语的节目也没什么,西语马上就要改换频率了,那就是专门的西语频道。大德国的广播频道还是原来的,也要加长播出时间,用来介绍外国的见闻。”
双语广播,即有利于国人,也有利于其他国家的人了解大德国。
是的,来万家镇的外商现在已经采购了几千台大德国制造的收音机了,估计西环国皇家,南詹国皇家也有了,北国大胃国南羌国肯定也不少,连黑水国的商人也来黑水郡购买收音机了。
这很重要,是他们外国了解大德国的一个渠道。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