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1章 马嵬坡之变

小说屋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李世民假死?那朕就威服四海了!第一卷:默认 第921章 马嵬坡之变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龙旗在朔风中抖得猎猎作响,如同一面残破的招魂幡。

    李隆基勒住“照夜白”的缰绳,掌心的汗浸湿了鎏金鞍桥,却仍要挺直脊背,让玄色龙袍在暮色里绷出天子的威仪。

    身后的六军将士沉默如铁,手中长枪的寒芒映着西天残阳,将马嵬驿的土墙染成一片凝血般的暗红。

    “陛下!杨国忠通敌叛国,已伏诛!”

    陈玄礼的声音打破死寂,他战袍上溅着新鲜的血渍,单膝跪地时甲胄碰撞的脆响,像极了当年潼关失守时城头坠落的铜铃。

    李隆基喉结滚动,目光越过陈玄礼的肩,落在驿馆外那具被踏得面目全非的尸体上——那曾是他亲手提拔的宰相,是他为玉环撑起的“娘家人”,如今却成了将士们口中的“国贼”。

    “放肆!”高力士在一旁厉声喝止,却被李隆基抬手按住。

    老皇帝的手指冰凉,连带着声音都透着一股不真切的缥缈:“陈将军,朕信你。”

    “国忠若真谋逆,诛之是正国法。”

    他说这话时,眼角的余光掠过驿馆雕花窗户,隐约看见一抹鹅黄身影在窗后瑟缩,心尖猛地一抽,却又被更深的寒意压了下去。

    陈玄礼并未起身,反而将手中佩剑往地上又压了三分,剑尖刺入土中半寸,扬起的尘土粘在他染血的鬓角:“陛下明鉴!杨国忠虽死,祸根未除。”

    “六军将士言,‘贼本尚在’,请陛下赐死杨玉环!”

    “你说什么?”

    李隆基的声音陡然拔高,龙袍下的身躯却在微微颤抖。

    他死死盯着陈玄礼,试图用天子的威严压垮眼前的将领,可当他扫过身后将士们眼中的戾气时,那点威严如同被狂风卷走的残烛,瞬间熄灭了。

    高力士急忙上前,在他耳边低声道:“陛下,将士哗变,若不顺应,恐有不测啊!”

    “不测?”李隆基惨然一笑,笑声里满是自嘲。他想起开元年间,自己御驾亲征,旌旗蔽日,将士们山呼万岁的模样。

    想起泰山封禅时,文武百官簇拥着他,说他是超越贞观的圣主。

    想起长安城里的上元灯节,他与玉环并肩站在城楼上,看万家灯火如星河般璀璨。

    那时的他,是何等意气风发,何曾受过这般胁迫?

    他知道陈玄礼是为了保全自己,可是,天子的颜面何存?

    如今,潼关丢了,长安陷了,他成了逃亡的皇帝,连护着心爱的女人都做不到。

    驿馆的窗户“吱呀”一声被风吹开,杨玉环的哭声顺着风飘了出来,细碎而绝望,像一把钝刀,反复割着他的心。

    他猛地攥紧拳头,指甲深深嵌入掌心,血腥味在口腔里弥漫开来——疼,却能让他保持清醒。

    “陛下,将士们已在驿馆外跪了半个时辰了。”

    高力士的声音带着哭腔,“再拖下去,怕是……”

    李隆基闭上眼,深吸一口气,再睁开时,眼中的挣扎已然消失,只剩下一种近乎冷酷的平静。

    他缓缓走下马来,龙袍拖在地上,沾了不少尘土,却依旧端着天子的架子。“高力士,”他的声音异常沉稳,“去,传朕的旨意,赐杨玉环白绫一条,让她……自缢吧。”

    “陛下!”高力士大惊失色,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娘娘她是无辜的啊!您怎能……”

    “无辜?”李隆基打断他,语气骤然变冷,“若不是她兄长专权,若不是她恃宠而骄,怎会引得天下大乱?如今六军不发,皆因她而起。她不死,何以安军心?何以安天下?”

    他说这话时,刻意提高了音量,让驿馆外的将士们都能听见。

    将士们的骚动果然小了些,陈玄礼也微微松了口气,再次叩首:“陛下圣明!”

    李隆基没有理会他,转身走向驿馆。

    推开门的瞬间,杨玉环扑了上来,紧紧抓住他的衣袖,泪水打湿了他的衣襟:“圣人,他们说要杀我,您快救我啊!我不要死,我要跟您回长安,回兴庆宫……”

    看着杨玉环梨花带雨的模样,李隆基的心像是被狠狠揪住,几乎要脱口而出“朕带你走”。

    可他脑海里突然闪过将士们举着长枪的模样,闪过长安沦陷的惨状,闪过自己逃亡途中的狼狈。

    他猛地推开杨玉环,后退一步,脸上露出痛心疾首的表情:“玉环,事到如今,你还不明白吗?”

    “是你,是你和你兄长毁了大唐的盛世!朕若保你,便是置天下苍生于不顾,置列祖列宗于不顾!”

    杨玉环愣住了,脸上的泪水僵住,难以置信地看着他:“陛下,您怎么能这么说?我什么时候毁了大唐?是兄长他……我从未干预朝政啊!”

    “你没干预?”李隆基冷笑一声,语气里满是刻意营造的愤怒,“若不是你天天在朕耳边吹枕边风,朕怎会纵容杨国忠专权?若不是你爱吃荔枝,劳民伤财,怎会引得百姓怨声载道?”

    “如今安禄山叛乱,天下大乱,这一切的罪责,都在你身上!”

    他越说越激动,仿佛自己真的相信了这番话,仿佛将所有的过错推到杨玉环身上,就能减轻自己的罪责。

    杨玉环怔怔地看着他,眼神从震惊到失望,再到彻底的绝望。

    她凄然一笑,泪水再次汹涌而出:“圣人,原来在你心里,我竟是这样的人。你忘了,当年在长生殿,你说要与我‘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你忘了,我为你舞《霓裳羽衣曲》,你说我是天仙下凡。”

    “你忘了,多少个夜晚,我们一起看星星,你说要陪我到老……这些,你都忘了吗?”

    李隆基的心脏像是被针狠狠扎了一下,疼得他几乎喘不过气。

    他别过脸,不敢看杨玉环的眼睛,怕自己会忍不住反悔。

    “此一时,彼一时。”他硬起心肠,声音干涩,“朕是大唐的天子,江山社稷为重。你……安心去吧,朕会记住你的。”

    说完,他不再看杨玉环,转身快步走出驿馆。

    高力士捧着白绫,跟在他身后,脚步沉重得像灌了铅。

    驿馆外,将士们看到高力士手中的白绫,顿时爆发出一阵欢呼,山呼万岁的声音此起彼伏,震得李隆基耳膜生疼。

    他站在人群中央,脸上挤出一副悲痛欲绝的表情,抬手擦了擦眼角——那里确实有泪,一半是愧疚,一半是解脱。

    “玉环,是朕对不起你。”

    他喃喃自语,声音低得只有自己能听见,“但朕是天子,朕不能死,大唐不能没有朕。”

    没过多久,驿馆里传来一声凄厉的哭喊声,随后便归于沉寂。

    高力士跌跌撞撞地跑出来,跪在李隆基面前,泣不成声:“陛下,娘娘……娘娘去了。”

    李隆基身子一晃,险些栽倒,高力士急忙扶住他。

    他顺势靠在高力士身上,放声大哭,哭声悲痛欲绝,仿佛真的失去了此生挚爱。

    将士们看着皇帝痛哭的模样,心中的怨气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丝愧疚和敬畏——陛下为了江山社稷,忍痛赐死爱妃,真是难得的圣主啊!

    陈玄礼带领众将士再次叩首,声音哽咽:“陛下节哀!臣等愿誓死追随陛下,收复长安,重振大唐!”

    李隆基哭了许久,才渐渐止住哭声。他扶着高力士的手,缓缓站直身体,脸上依旧带着泪痕,眼神却变得异常坚定。

    “众将士平身。”他的声音带着哭腔,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如今国难当头,朕定要带领大家,杀回长安,剿灭叛贼,重现开元盛世!”

    “陛下万岁!”

    将士们的欢呼声再次响起,比之前更加热烈。

    李隆基站在欢呼声中,微微抬起头,望着远方的天空。

    夕阳已经落下,夜幕开始降临,只有几颗疏星在黑暗中闪烁。

    他知道,杨玉环死了,用她的命换来了将士的军心,换来了自己的安全。

    他可以继续做他的皇帝,继续沉浸在“开元天子”的美梦里,继续被人称为“圣人”。

    至于那些错误——潼关失守是因为将领无能,长安沦陷是因为杨国忠祸国,马嵬坡的悲剧是因为杨玉环红颜祸水,与他李隆基有什么关系?

    他只是一个被奸臣蒙蔽、被命运捉弄的可怜天子罢了。

    当晚,马嵬坡下起了小雨,淅淅沥沥的雨声像是在为杨玉环哭泣。

    李隆基住在临时搭建的营帐里,桌上摆着杨玉环生前最爱吃的荔枝蜜,却一口也没动。高力士站在一旁,看着皇帝对着空无一人的营帐发呆,欲言又止。

    “高力士,”李隆基突然开口,声音低沉,“你说,朕是不是做错了?”

    高力士心中一动,刚想说话,却见李隆基摇了摇头,自己回答道:“不,朕没错。朕是为了大唐,为了天下苍生。”

    “若玉环泉下有知,定会明白朕的苦心。”

    他拿起桌上的荔枝蜜,倒了一些在酒杯里,对着空气举杯:“玉环,这杯酒,朕敬你。来世,你莫要再入宫门,朕也莫要再做天子,咱们做一对寻常夫妻,好不好?”

    说完,他将酒一饮而尽,泪水再次滑落。可这泪水里,究竟有多少是愧疚,多少是伪装,恐怕连他自己都分不清了。

    几天后,队伍继续西行。

    李隆基坐在马背上,依旧穿着玄色龙袍,身姿挺拔。

    他偶尔会回头望向马嵬坡的方向,脸上露出悲伤的表情,引得随行的官员和将士们纷纷感叹皇帝重情重义。

    只有高力士知道,在那悲伤的面具下,藏着一颗多么自私、多么怯懦的心。

    走到一处驿站时,有人呈上了一份奏折,说是前方将领传来的战报,安禄山的军队已经占领了长安,正在四处搜捕皇室宗亲。

    李隆基看完奏折,脸色苍白,双手微微颤抖。

    他猛地将奏折扔在地上,怒声骂道:“都是杨国忠的错!都是杨玉环的错!若不是他们,朕怎会落到这般田地!”

    高力士默默地捡起奏折,不敢作声。他知道,皇帝又在推卸责任了。

    他宁愿将所有的罪责都推到死去的人身上,也不愿承认自己当年的昏庸——是他沉迷美色,荒废朝政。

    是他听信谗言,错杀忠臣;是他指挥不当,导致潼关失守。

    可这些,他都不敢面对。他只能沉浸在“开元天子”的光环里,做着重振大唐的美梦,却忘了,那个意气风发的圣主,早就死在了长安的繁华里,死在了他自己的私欲里。

    夜晚,李隆基躺在驿馆的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他想起了开元年间的朝堂,姚崇、宋璟等贤臣环绕在他身边,为他出谋划策。

    想起了那时的大唐,四海升平,万国来朝;想起了自己颁布的一道道政令,如何让百姓安居乐业,如何让大唐走向鼎盛。

    那些记忆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他如今灰暗的人生,也让他更加不敢面对现实。

    “朕是开元天子,朕是圣人。”

    他喃喃自语,像是在给自己打气,“朕一定能收复长安,一定能重现开元盛世。”

    “到时候,所有人都会记得朕的丰功伟绩,都会忘记马嵬坡的事……”

    他就这样沉浸在自己编织的美梦里,直到天快亮时才沉沉睡去。

    梦中,他又回到了兴庆宫,杨玉环穿着《霓裳羽衣曲》的舞衣,在梨花树下为他起舞,笑容明媚得如同春日的阳光。他伸出手,想要抓住她,可她却像泡沫一样,渐渐消散在空气中。

    他大喊着杨玉环的名字,从梦中惊醒,额头上满是冷汗。

    窗外,天已经亮了。

    高力士端着洗漱用品走进来,见他脸色苍白,关切地问道:“圣人,您昨晚没睡好吗?”

    李隆基揉了揉太阳穴,摆了摆手:“没事,继续赶路。”

    他起身下床,走到铜镜前。

    镜中的男人,头发已经花白,眼角布满了皱纹,再也没有了当年的意气风发。

    可他还是挺直了脊背,整理了一下龙袍,努力挤出一副威严的表情。

    “朕是大唐的天子,”他对着镜子里的自己说,“朕不能倒下。”

    队伍再次出发,龙旗依旧在风中飘扬,只是那旗帜上的龙纹,似乎比之前更加暗淡了。

    李隆基骑在马背上,目光坚定地望着前方,仿佛真的能看到长安的城楼,看到大唐的未来。

    可只有他自己知道,在那坚定的目光深处,藏着多少恐惧和逃避。

    他不敢回头,不敢面对马嵬坡下的那抔黄土,不敢面对自己犯下的错误,更不敢面对那个早已不是“圣人”的自己。

    他就这样,带着一身的伪装和自欺,继续走在逃亡的路上,走向一个未知的未来。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李世民假死?那朕就威服四海了!》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李世民假死?那朕就威服四海了!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李世民假死?那朕就威服四海了!》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