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大王,未想……未想我竟也能一呼百应。

小说屋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水浒开局在阳谷县当都头 第351章 大王,未想……未想我竟也能一呼百应。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是啊,若是女真使节入京上表称臣了,朝廷罢战之圣旨连连在来,我等还不退兵,只怕当真天下哗然……”

    苏武竟也这么说,却更去看吴用。

    吴用脑瓜子转了转,便又开口:“大王,不若,派快马前去截杀那女真使节?”

    苏武摆了手:“怕是来不及啊,那女真之使节,岂能想不到这些,一旦获准南下入京,他们只怕日夜兼程去奔。”

    “是啊,即便他们不日夜兼程去奔,晚了这么些天,只怕也追不上!”吴用自己也摇头。

    却是吴用又说:“那……大王,要不要……”

    自是欲言又止,却又好似在等苏武应允什么……

    苏武只管再道:“说……”

    吴用立马开口:“那就不管这些了,咱们只管照着咱们的谋划来,管他什么圣旨不圣旨,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天子在汴京,也管不到咱们这里来……”

    “哼哼……”苏武微微有笑。

    “大王,军中军将,都是多战之辈,岂能不知此时战局之利弊得失?只要大王不撤,众多军将,自当拥护!”

    吴用对此,倒是笃定非常。

    “如此,我岂不成了一个无君无父悖逆之臣?天下人如何看我?”

    苏武如此来问,自不是真担忧这些,而是希望集思广益,想出一些应对的办法。

    吴用自又沉思去……

    苏武自己也在思索,便也是知道,这事吧,着手之处,在于一个舆论……

    程万里与刘延庆是搞不定天子的……

    武松,那更是在这种事上起不到一点作用。

    发动舆论……却有一人,许真能成事!

    便听吴用开口:“大王,下官一时,着实无计可施,想得许多,却都感觉并不起效……”

    苏武一语来:“你来倒水磨墨!”

    吴用只管照做,把清水倒入砚台里,拿墨条慢慢磨动。

    苏武提笔去舔,也摊开了信纸,慢慢来写。

    吴用在一旁,自也凑头来看,慢慢看得,自也是有惊讶在脸。

    苏武写给谁?写给御史中丞秦桧。

    写什么?先把女真之事分析一遍给秦桧去听,然后让秦桧去造势。

    联系各方,从京东高门,到东京王氏,乃至太学之人,自还有李纲等人……

    分析女真,自不复杂,大军一退,前功尽弃,女真战力依旧强横,自又扫荡草原。

    如此,匈奴突厥再归,契丹大辽又来……

    造势之事,苏武就不多言了,秦桧当有的是手段与人脉,他岳父家在东京,那也不是一般人家。

    苏武陡然也想到了李清照……李清照若是也下场来干,那自也事半功倍。

    说来说去,还是这一家子人……

    这一家子若是都干起来了,再加上程万里与刘延庆,天子势单力薄,许还真招架不住。

    这信倒也不需要比女真使节到得快,只要稍后能到,东京城的朝廷里,那就有得吵了。

    只待苏武信件写罢,在等墨干。

    吴用已然开口来问:“大王何以笃定御史中丞秦相公会不遗余力为大王奔走?”

    “你思索一二……”苏武反问。

    吴用也还是疑惑的语气:“倒是大王对他,颇有恩情,他乃……废太子昔日任命提拔之御史中丞,废太子失势了,他却还能安坐御史中丞之职,定是因为大王恩情使然!又想……许也还有东京王氏干系其中,还有那易安居士……”

    苏武直接点头:“然也!”

    吴用陡然好似明白了什么,又道:“大王,许天下之事……还真需要士人在其中,有士人,则万事皆易,若无士人,怕是纷乱不止,乃至需要格外血腥之手段,杀得个人头滚滚,打得个支离破碎,定要好好拉拢士人才是……”

    吴用说完这番话,立马心中紧张起来,担惊受怕一般看向苏武。

    便是以往吴用多言这些所谓……谋国之言,苏武定要发怒!

    却是今日,苏武还真不怒了,点了点头:“是啊,士人之能,不在于士人有多少本事,而是在于蛊惑天下之人心。那些仗义之辈,忠义之人,却皆听士人之蛊惑,只看士人怎么蛊惑了……”

    吴用闻之,心中大喜,便是知道,来日他就有资格与苏武商议谈论这些事了……

    这是什么待遇?最心腹亲近,不过如此。

    那许贯忠、宗颖之辈,从今日起,好似已然远不及他!

    苏武在装信件,装好,便是一语:“速速送到东京去给秦桧!”

    “得令!”吴用心中欢呼雀跃,动作自也快捷非常。

    苏武刚才之语,说了一个什么道理?

    不是士人多牛逼,有多大能量,能拉起多么精锐的军队之类。

    而是在于岳飞、韩世忠等人,乃至已然绑在苏武船上的京东诸多高门……

    就好比那一时那一刻,天下之舆论,皆骂苏武是逆贼。

    岳飞心中之纠结,乃至岳飞接下来可能做的事,不言而喻。

    乃至那些已经绑在苏武船上的京东高门,不说什么背叛,人心之上,不免也有惶惶,担忧顾及自也无数。

    但若是天下之舆论反过来了,有那些“大儒”为苏武辨经了,把经辨好了……

    那岳飞之辈,自也会受影响,心中哪怕有什么顾虑,也有自我开解的渠道与方式。

    那些京东高门,自然而然,就少了那些心中纠结,会是辨经队伍里的中流砥柱。

    士人,士大夫,在死到临头之前,在身家性命受到威胁之前,他们那张嘴之威力,那是真不可小觑的。

    天下很大,那些仗义之辈,忠义之人,虽然是少数,但天下各州各府,加起来算,也可不会真少。

    苏武最不想的是,天下士大夫皆与苏武为敌,然后天下四处,皆是骂声。

    然后那些所谓仗义之辈、忠义之人,提刀而起就真要勤王。

    苏武就得杀得个尸山血海!

    那些出张嘴巴的士大夫自是提不起刀,提刀之人是何人?

    其实正是这个国家最后的中流砥柱。

    就好比历史上女真坐拥中原之时,别看投降之宋人到处都有,其实中原揭竿而起之兵,也满地皆是!

    史料上一笔一笔,虽然多是简单几语,容易被人忽略,但真看起来,很是动人……

    头前也说,连辛弃疾的父亲,一个读书人,在山东也揭竿而起了。

    也说这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只道立马就天下太平了?其实远远不是,宋立国之初,那也一样,有的是揭竿而起的义士。

    就好比四川境内,那更是乱如麻,杀得是尸山血海。

    导致宋人防备武人,防备到什么地步了?连民族脊梁都被抽去了大半。

    苏武难道往后也要这么防备武人?

    说王莽篡汉,王莽之篡,几乎就是教科书里最标准的篡位了,只待刘家大义一起,舆论风向一变,真说刘秀是位面之子能召唤陨石?所以能以些许乌合之众就败王莽几十万大军?

    那是有谈笑的成分在其中,刘秀之起,那是中原世家大族鼎力支持之缘故,这就是舆论风向,这就是所谓大义。

    也是司马篡魏,篡完就好了?天下立马就乱,大乱也在不远。

    还说曹老板,他生前不取,何也?皆因曹老板对汉还有念想?有忠义?

    岂能不也是想避免此时苏武眼前之事?

    那荀彧之辈,是汉臣还是曹魏之臣?天下人心,在汉还是在曹魏?蜀汉何以小国寡民还能频频北伐?

    自也要说满清,但凡名不正言不顺的时候,满清入关之后的屠刀何等狠厉?士大夫也辨经不少,但天下之乱可还少?

    满清的皇帝,哪个不是战战兢兢,清朝初年,起义遍地。

    三藩之乱,其实也是一个道理,真去了解吴三桂之北伐之战,从结果看,吴三桂好似没什么,其实真在当时,真看史料,吴三桂之攻势凌厉非常,一度真有成功的可能。

    当时局势,只道真如电视剧里那么简单?一度吓得满清朝臣之中,有求和之意者,数不胜数。

    何以有文字狱?吓的,战战兢兢,草木皆兵,乃至还有什么天地会红花会之类,各种宗教作乱,从来不停,哪个不是要反清复明?

    整个满清那么多年,防汉人,那比什么都重要,多少代人过去了,重要性依旧不减。

    这些事,放在大历史里,多不起眼,只道是国一立,万事皆妥,就是四海升平,但在当世来看,那是何等的麻烦,日日焦头烂额,贯穿始终。

    苏武如今所为,多就是为了避免这些事,辨经,就是舆论,得有人来舆论……

    大宋发展到而今,人口,经济,冶金,手工,商业,农业……

    苏武不愿打个烂糟糟之后,再等两三代人去恢复……

    苏武更不愿对这个民族真正的脊梁去挥舞屠刀。

    难道真要与岳飞来个刀兵相向?

    那苏武做的这一切,哪里还有多少正当性?

    或者去忽悠岳飞?

    岳飞这般的人,能那般的死,这是何等的精神信仰之力量?

    被人说了千年的愚忠之辈,能是几言几语忽悠得住的?

    如果岳飞真是几言几语就忽悠得住之人,华夏这个民族与国家,就不足以真正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高处。

    苏武很是清醒!

    这也是在说一件很本质的事,为何岳飞得苏武想尽办法去顾虑?

    为何秦桧就可以直接被苏武所用?苏武不担心秦桧?

    岳飞与秦桧,其实就是这大宋朝的一体两面!

    一面是苏武需要去顾虑、顾及、顾忌的……

    一面是苏武只要有武力、势力、实力就可以解决的……

    当然有全凭武力、势力、实力解决一切的办法,只管遇到谁说一个“不”字,提刀就砍了去。

    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最后被逼无奈的办法。

    但凡还有一些其他的办法,苏武就要多做一做,来日就会少几分后遗症。

    再思,苏武自就思索眼前之战局了,怎么能接触到耶律余睹,这件事就是破局之关键……

    却是门外,室韦大王莫尔根正在请见。

    苏武召其入见。

    莫尔根满脸欢喜,拜见之后,立马来说:“大王,未想……未想我竟也能一呼百应。”

    这是在显摆功绩。

    苏武倒也配合:“哦?怎么说?是……契丹人之事?”

    室韦大王连连点头:“正是正是,大王高明,头前我不是派人去征召契丹人来支援吗?只待我人派去不久,就在北边,不过二三百里,也是草原边缘之处,就碰上了一部契丹,只待使者说清楚缘由,那一部之契丹,个个义愤填膺,青壮之辈,拿起兵刃,一刻不等就要赶来……”

    苏武自也惊喜,就问:“来了吗?”

    室韦大王连连点头:“来了来了,使者派快骑先来报了一番,怕引起大王军中游骑误会,还请大王之令,派人前去迎接,来得极快,许明日就到了!”

    “来了多少?”苏武着实也没想到,这件事起初没太当回事,未想见效这么快。

    也是这契丹人,岂能不恨女真?而苏武与契丹,还真没结什么仇怨,大义名分里说,他苏武这个宋人,自也真是契丹的兄弟。

    辽宋之好,那已历经百年考验!百年不战,好几代人了,岂不是情比金坚!

    还有室韦大王这个契丹女婿,更也是契丹人最好的兄弟之邦。

    一呼百应,还真有那么一点合理。

    “来了至少七八百号!”室韦大王说着,看了看苏武,又怕苏武嫌少,又道:“那部落里的领头人与老人,也还说……说此事定要鼎力,还当亲自往其他契丹部落去说项招揽,当把消息传遍周遭各处契丹部落里去!”

    “甚好!”苏武已然起身了,心中自也激动,他的激动,不是因为来了多少契丹人助阵。

    而是……

    好似接触耶律余睹之事,有了办法……

    至少有了一个眉目。

    这事得谋,就从契丹人身上谋。

    契丹人能来投效苏武,岂能没有契丹人愿意去投降耶律余睹求个荣华富贵?

    这里的人,或者说这里的契丹人,那着实不好冒充,一开口一说话,乃至一看模样气质,闻一闻身上的气味,就可辨别真伪。

    所以,苏武军中那些人,就是有再大的本事,也难以在金人极为严格的管控之下见到耶律余睹。

    但从山林里出来的契丹人,要投效耶律余睹换个富贵安定的生活,这件事太合理不过。

    如此……只要从契丹人里选个人出来,接触耶律余睹的事情,好似就不难了……

    这个人的身份,还不能高,高了女真人就会警觉,就得是正儿八经山林里的底层契丹百姓。

    这个人还得聪明……又身份不能太低,得有一批契丹人听他的……

    想来,时不时有那不少活不下去的契丹人去寻耶律余睹庇护,这件事,当是寻常之事……

    苏武看了看一脸高兴的室韦大王,这件事,该与室韦大王和盘托出了,室韦大王在这件事里,当是个很重要的角色,他得帮着操作。

    “莫尔根大王,我要与你商议一件秘密之事……”苏武思路清晰之后,要着手干了。

    室韦大王自是躬身一礼:“大王吩咐就是!”

    “好,你随我来,寻个无人之处!”苏武起身了,往外去走!

    室韦大王自也跟随在后。

    两人前去密谈……

    ……

    却说大同,东京来的圣旨,倒是比预计的慢来了一拍,也是八日才到,但这是日夜兼程的快骑走了一个来回,还加上天子定夺的时间。

    这件事在东京,自也好定夺,不论是谁,程万里也好,刘延庆也罢,女真上表称臣,无有不允的道理。

    历朝历代,也嫌少有不允的事,且也不是要直接决定应允与否,只是让使节入京,那更没有什么值得讨论争吵的地方。

    圣旨一来,张孝纯自是大喜,连忙把王黼叫来,王禀也来。

    张孝纯只管与王禀说:“快去准备快骑,护卫使团入京去,不可出得任何差错。”

    王禀回头就去忙,心中欣喜比较多,担忧并不多,虽然也想过可能是女真所谓缓兵之计之类,但这件事没什么,一边让使团入京就是,一边燕王那里也去了消息,燕王自有分辨。

    只待燕王之分辨回来了,是真是假,都还来得及。

    这是王禀视角里的这件事,便是视角上有局限,更也紧迫另外一件事,燕王殿下最好赶快带着大军安然回来,万万不能王黼之计得逞,一定要避免同室操戈之局。

    再怎么样,不能真与大宋的数万精锐骑兵开战,若是不能避免,那真是家国社稷倾覆之危!

    唯有王黼见此圣旨,心中还有担忧。

    却见张孝纯拿出一物来:“王相公,这里还有陛下写给你的信,你自拿去看看!”

    王黼连忙接来,先看信件之外的火漆与印鉴,再把信件周身反复看了一圈,才去猜信。

    便也生怕有人提前看过。

    张孝纯自也看到了王黼的动作,心中嗤之以鼻,这是将他张孝纯看成什么人了?

    天子亲笔信件,又岂敢私自窥探?

    王黼自是在看信,一会儿看得皱眉,一会儿又看得舒展……

    一会儿是屏气凝神,一会儿又大气一松。

    内容着实不短,说清道明了一件事,上表请降这件事,利弊虽多,但利远大于弊。

    不外乎几样,第一样,上表请降,此大宋天子之功绩也!

    第二样,天下太平,再无战端,自是百姓思安,士卒思归。

    换句话说,军中,哪里人回哪里,再也不必如此聚兵一处,聚在一人之手。

    如此强军可散,苏武所倚仗就不是那么多了。

    来日可用于对抗苏武的力量,反而多了起来。

    第三样,可以名正言顺让苏武入京了,苏武若是不入京,便是割据一方,自也天下哗然,口诛笔伐,自是天下人心!

    苏武若是入京,那就好说许多,离了心腹之军,虽然苏武依旧势大,但在东京城里,苏武再如何势大,那也是臣子。

    臣子,就得恪守臣子之道,若是不恪守臣子之道,不免也是言官口诛笔伐,也是天下人心!

    苏武再如何,也不过燕云与京东,天子所有是天下,是万万之民。

    天下的官员,依旧是天子殿前点出来的,是从天下各地来的。

    枢密院的军将,那也是天下各地之军将,不是独独京东之军将。

    如此势力对比,苏武岂能比得上天子?差的是十万八千里。

    王黼读来信件,心中大气已然松了无数,心中也念,天子圣明!

    转而,也是欣喜,往张孝纯去看,笑道:“张相公实乃国之栋梁也!”

    张孝纯却愣了愣,只到王黼这是哪根筋搭错了,不过到也有礼一语:“皆是分内之事!”

    “那就赶紧护送使团出发,如何?”王黼就问。

    “那是自然!”张孝纯点点头,却又心中起了机警,这王黼不会是把主意打到使团身上了吧?

    那私下里得再叮嘱王禀去,让王禀派的人一定要把使团护好,也要多派。

    许还要私下叮嘱一下女真使节,那个会说汉话的,也能写汉子的,名叫完颜希尹之人。

    路上一定要小心王黼,此人许包藏祸心。

    想到这里,张孝纯一语去:“那王相公当也赶紧去准备准备,许一会儿真就出发了!”

    赶紧把王黼支走,如此好见完颜希尹。

    王黼点头真也就去了。

    张孝纯连忙派人去招完颜希尹。

    此时之完颜希尹,真是目光内敛,姿态谦逊,连气质都显出不少谦虚柔和。

    好似与战阵上的那个完颜希尹完全不是一个人。

    此完颜希尹高明之处。

    张孝纯自是一番话语,说得完颜希尹还露出了几分震惊与惊惧,还问:“张相公,这一路去,那位王相公一直随行,又是在大宋境内,我又如何防备的住啊……”

    张孝纯只管一言来:“无妨,身边之护卫,皆是可信,定保你们安全,此去……嗯……当快,免得夜长梦多,那王黼是个手无缚鸡之力之辈,你们当是惯于打马,那就只管飞奔,护卫们也跟得住,那王黼就不一定跟得住了,再说,他若真有什么祸心,也当是联络他人去做,只要你们走得快,他当也来不及……”

    完颜希尹惊惧之间,点头了:“哦,如此就好,拜谢张相公,张相公真乃大宋忠义之臣啊!”

    张孝纯摆摆手去:“只愿此番上表之后,你们女真人从此安心过日子,莫要再生事端!”

    “那是自然,此番一败,才知天朝兵威之盛,也知我等实乃小国寡民,数十万之国,何以与万万之国争锋?昔日着实大错特错,此番当向天子当面请罪!以求天子宽恕!”

    完颜希尹,岂能做不好这忍辱负重之事?

    “甚好,甚好啊……”张孝纯唏嘘不已,竟真是看到这一日了,党项也亡,契丹也灭,女真俯首。

    大宋,名正言顺之天朝上国!

    “去吧,准备一下,今日就走!”张孝纯摆手去。

    “再拜再谢!”完颜希尹恭敬非常。

    (兄弟们,有人说我思路不清晰,我想说思路清晰非常,后面的剧情,理得很清楚的……这个剧情的发展,必然就是苏武要面对岳飞所面对的情况,此时的宋,就该有这么一个“岳飞的故事”去亡。)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水浒开局在阳谷县当都头》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水浒开局在阳谷县当都头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水浒开局在阳谷县当都头》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