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五章 猛志常在,渊默雷声
小说屋推荐各位书友阅读:蜀山镇世地仙 第三百三十五章 猛志常在,渊默雷声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太上洞渊神咒经——卷之十三——龙王品」。
程心瞻看着这几个字,心头一震。
《太上洞渊神咒经》,全书二十卷、二十品,非一时一人所撰,乃是两晋之时的数十位高功大德合编而成。
此术为道门至高法典之一,旁人莫说看过,就是听过的也是少之又少。而程心瞻之所以知道,是因为三清山开派祖师葛洪葛仙翁正是此经的编纂人之一,这件事,也是他常常去找掌教谈心,有那么一次从掌教嘴里听来的。
两晋前后,正是自先秦、东汉之后的第三个道门大兴之世,如今存世的显赫仙宗,诸如上清句曲山、万法三清山、灵宝阁皂山、净明散原山等,多位天师真仙均是在此时期开山立教。另外,还有寇天师、贞白先生、简寂先生这种或是清整一教、或是发扬一教甚至是统合数教之人。
在那段时期,道门各家各派交流频繁,开讲论道,诞生了许多教义经典、斋醮科仪以及种种玄奇的法术。其中,便有《太上洞渊神咒经》,为太上大道君灵宝天尊法统法术的集大成之作,由葛玄葛天师起头,召集当时身怀灵宝天尊法统的数十位高人所创,是祈神召灵之术的至高道书。
葛洪仙翁三清法统俱修,也参与了编法,创卷四、卷五,为「杀鬼」、「禁鬼」二品。
不过,当时的高人们创法是一时兴起而为之,各自成法成卷后再互相传阅参详,评点借鉴,但并未合成一书,所以知道全本的就只有当时参与创法的那些高人们。
而且这些高人道法天成,私德也极高,在本门传承中也只把自身所创的道术传了下去,并未泄露他人所创,所以时至今日,当世早已无人知晓全本,甚至连听过的也少了。
更让人感到可惜的是,当时参与编法的,并非只有传教宗师,还有一些隐逸游仙、闲云野鹤,当这些人飞升或逝世后,其所创的分卷更是无人继承,从而绝世。
程心瞻万万没想到,自己竟然会在这里看到一本存世的《太上洞渊神咒经》分卷!
但此经是道家神术,龙君怎么会有?
对了,他脑中思绪电光石火,立即想起来龙君曾在希夷先生座下听法,学的正是道家正统法术!
而希夷先生是隐仙派的高道,师从麻衣子,法脉源流可上溯至文始先生。如果是这一脉,那当初有人参与《太上洞渊神咒经》的编篡就不奇怪了。另外,相传希夷先生的母亲生希夷先生前,曾梦青龙入怀,而且希夷先生作《易龙图》,又收火龙真人为弟子,另外还传法当时还在淮渎行雨的龙君,种种迹象表明希夷先生与龙族有不解之缘,这也或可解释「龙王品」的来缘。
难不成在两晋之时,隐仙派中还有一位龙族出身的高道?
程心瞻平复了一下心情,盖上了金函,想着今日思绪激荡,不宜阅经,而且或许到时候还有什么异象发生,等过些时日布好禁制,在静室中焚香细阅不迟。
另外,此事还得跟掌教说一声,这可是欠下一个大人情了。
程心瞻将金函慎重收入虚界,随即打开了第三份礼品,一个玉盒,这是倪殿帅送的礼。
他打开一看,绿绸内胆里放着一对虎兕镇纸。
这对镇纸都是长条形底座,一个上面有猛虎呈现昂首咆哮之态,张牙舞爪,线条分明,看着似黄铜制成。一个上面有角兕低头,仿佛在悠闲饮水,体态圆润饱满,看着应该是白玉质地。
程心瞻见猎心喜,这对镇纸分明含有阴阳之意,而且动虎静兕的神态雕刻的惟妙惟肖,他伸手要拿起把玩,但那沉重的份量却是让他感到些许意外。他稍加用力,才把金虎提起,仔细端详,越看越喜欢,另外,这仔细一看,才发现底座侧边还有铭款,上面写着五个字,曰:
「猛志固常在」。
于是他放下金虎,又去拿玉兕,果然看见了另一半铭款,曰:
「渊默而雷声」。
程心瞻郑重收好了镇纸,有些感叹,怎么今日大家送的礼都如此契合自己的心意,得友如此,是自己的幸事。
第四份礼是顾逸的礼,一个巴掌大的青囊。
他解开青囊的系口,对着手心,把里面的东西倒了出来。
灵光一闪,里面的东西迎风便长,竟然化作了一把古琴横躺在手心!
程心瞻看着古琴,连呼吸都变轻了。
这是一把怎样的琴呢?
法伏羲之式,通长四尺一寸,肩广六寸八分,尾宽五寸。
琴首穹隆,项垂而舒,腰敛若月,尾阔微扬,龈托稳秀,古韵苍然。
漆色青碧清透,若雨过天青,又似深海浮光。纹如蛟腹,间以水波之理。漆层迭润,明处如春波映日,暗处似古井潜蛟。
一眼万年。
琴背镌有四字篆书,曰:「碧海潮生」。
程心瞻轻轻把手按了上去。
“泠——”
泠泠然若雪涧泻水。
他又快速弹拨几下,便听琴音清越彻海,如浪如潮,隐隐有龙吟。
与此同时,铁槎山脚下,忽生浪潮,拍岸飞雪,一波又一波,似乎是在为琴声做和。
程心瞻停下了弹拨,改为轻轻的抚摸,如痴如醉的看着,无疑,这是一把上上等之琴,在程心瞻弹奏过的琴中,除了「天风松雪」,再无任何一把法琴能与之相媲美。
道士喜琴,但自从弹过「天风松雪」之后,他便少有弹琴,确实相差太大,入耳不适。
但没想到,今日竟然会得到这样一把琴。
「碧海潮生」,是没听过的名字,是古琴还是新琴?谁人制的琴,雷仙去后,世间竟然还有仙匠?
这时,青囊里滑落一张便笺,掉在脚边,程心瞻弯腰拾起,便见便笺上写着这么几行字,
「闻夫雅者悦琴,智者乐水,而君兼之。故某手斫桐丝以献,望君不弃。此琴散音浑若沧海,如君之量;泛音清如明月,似君之操;按音远若深潮,契君之思。故名:碧海潮生。
君恩似海,非物能报,仅借开府之喜,聊表寸心。
顾逸谨志。」
道士读完,一时无言。
随后,程心瞻将宝琴收于水府,将便笺放回青囊,然后收入虚界。
然后,他打开了心舒送的布囊,里面是一个卷轴,他打开一看,便会心一笑,这是一本琴谱,名为:「沧海龙吟」。
他还是放回布囊里收好。
冯济虎送了一张太虚符宝,程心瞻有些好奇他是准备了多少东西才需要用一张符宝来装,便探念进去看,于是便见到了一堆贴着签帖的瓶瓶罐罐。
沉香、檀香、柏子、甘松、降真、艾草、菖蒲……
程心瞻一看就笑了,这些都是制香的原料,难为道兄还记得自己制香的手艺,这是要自己放松修行,多花时间调香吗?
说来也是巧了,茶、镇纸、琴、谱、香,除了龙君送的经书,别的送的全都是和修行无关的东西。
蒲济萱送的是一匹云锦、一匹霞帛,程心瞻也很喜欢,这正合他的意。不过他倒不是想着要裁衣作裳,而是想着以此为基,炼一件丝帕法器。
先前在锁妖塔,他为了遮掩身份、防止探看并迷惑对手,便把从坎离山采来的五色毒云瘴和云堂罡气、重云罡气以及烂桃煞气混在一起用,效果颇好。后来又在塔中新得了同样有迷障变化之效的「霓衣风马罡」和「空山烟树煞」,混合一起后在埋伏无量山魔头时也颇为得力。
如此多的罡煞毒瘴,就不光是只做遮掩用了,拿来困敌杀敌,等闲金丹也摆脱不得。那时,他便想着干脆把这些罡煞毒瘴合炼成一件介于虚实之间的法宝,就如同叶元敬的那一道「五岳锦云帕」一样,收放自如,既免得罡气煞气放出逸散浪费,对敌也更方便一些。
不过炼制此类法宝,需要修行织云之术,或者以现成的云锦之类的灵材为基料,程心瞻两者皆无,又有其他的事要忙,此事便被搁置了。如今,有了送上门的云锦霞帛,就刚好可以趁渡劫前夕把这件事给做了,到时还能融进铁槎山阵法里,拿来用以遮掩劫云。
再看看三妹所赠。
是一盒炭。
其形色绝类雪球,入手亦是冰凉,但极沉,表面光滑,无孔无隙,密实如银,以指轻叩,铮然作金石声。
难得一见的极品银炭,此炭拿来取暖、煮茶、温酒,都是极好的。
更为有趣的是,每个银炭上都印着一个小小的猫爪,似乎是在提醒程心瞻,这是猫儿自己做的。
而庸良跟狮子似乎是和三妹串通好了。前者送了一个紫砂壶,上面刻着一个「咬钱鼠」的形象,寓意摇钱树。而后者则是送了一个石质的火钵,上面同样刻着一个线条简约粗犷的狮子头。
刚好成套。
程心瞻笑的很开心,虽说离渡劫还有十六个月,但他知道,接下来的日子不会无趣了,烧茶、阅经、抚琴、制香、织云,似乎每一样都很令人期待。
————
秋风刮着刮着,把大地刮出了白霜,随后又开始掺杂一些白沫子,当黄海北岸开始结冰的时候,白沫子已经变成了鹅毛般大的雪,隆冬便也到了。
漫天大雪中,程心瞻的云光洞却很暖和,茶香四溢。
他看了看天色,日头快落下去,知道时辰要到了,便收起了手中经书,然后从火钵上取下了茶壶,随后又把钵里的碳球夹了出来。此炭仍在燃烧着,发出青色的火焰,却没有任何的烟,反而有种淡淡的木香。
他不舍得浪费这「猫爪炭」——他自己取的名,此炭球一枚可燃一月之久,眼前这枚才烧了不到十日,他把碳球放到一个陶罐里,盖上盖子,炭便灭了,等下次取出点燃,便可继续使用。
礼盒他早已备好,拿上便走。
今夜崂东王府要摆宴,为世子加冕,他也受邀参加了。
虽然程心瞻更喜小聚清谈,不喜大宴礼仪,但是毕竟自己开府的时候崂东王是亲自登门的,而且相约为友邻,如主人相邀而不应,那就太失礼了。
他来到山脚,踏入海中,身上火光一闪,便融了冰,步入海中。
黄海九路,除了一个京畿路外,其余都是以方位为名,简单易懂,海域划分比东海好认多了。
以淮河入海口为界,划分了淮南路、淮北路;以济州岛为界,划分了济东路、济西路;以成山角为界,划分了成北路、成南路。在京畿之北、齐鲁半岛之南的这片海域,因为在崂山以东,便取名崂东路。在京畿之东、乐浪半岛之西的这片海域,即为乐西路。
所谓上行下效,东海的两位大圣喜欢在海岛上面住,所以手下一应妖王头领都住在海岛上。而黄海龙君喜欢住海底,所以黄海的各路镇王都是把王府建在海底。
程心瞻入海后,一路往西南走,不多时,便见到前方出现了一座灯火通明的海底巨城。
这还是他第一次来此,上次渡劫时随倪文钰入海,是往东南走,一路直达京畿龙宫,刚好错过了崂东路治所。海底极大,不像路上,是真正的地广人稀,方向差一点,终点就千差万别了。
临近巨城,便见路边有巨石,上书「昌荣府城」四个大字。他继续向前,来到城门之前,在这座北城门上写着「拱辰门」三个字。
这里已经是熙熙攘攘,车水马龙了。
崂东王肯定是打过招呼了,门前有许多迎客的小厮,其中一个一眼就望到了只身前来的年轻道士,连忙来迎,远远就开始行礼,
“敢问可是经师仙驾?”
程心瞻笑着点点头。
那小厮连道,
“经师请,我家王爷早已盼君多时。”
“有劳。”
那小厮要传辇,程心瞻固辞不必,小厮没法,又不敢耽误时间,只好道了声得罪,便带着程心瞻往城中飞去。
这昌荣府虽比不得龙宫,但也是一等一的繁华,比之陆上大城有过之而无不及。
很快,两人便来到一处富丽堂皇的宅邸前,大门匾额上写着:崂东王府。
小厮领着程心瞻从中门进,一路直至王府正堂。
此时,正堂里已经有七八人,正说说笑笑着,见程心瞻来了,崂东王燕正阳便往门口走,出门相迎。
“经师来了!”
燕正阳高声笑道。
程心瞻递上礼物,笑道,
“贺喜镇王,世子加冕,祝惟麟趾呈祥,克绍弓裘之业;龙光锡羡,永固磐石之宗。”
燕正阳大笑,
“哈哈哈!多谢经师吉言!”
燕正阳伸手接过礼物,再转手交给跟在一旁的典仪官,然后侧身展臂请程心瞻进门,
“经师,请。”
“请。”
此时,正堂几人也都看向这位需要被镇王出门迎接的年轻道士,而程心瞻也同时把目光投向堂中之人。
这里面竟有两个熟人。
一个正是顾逸,这自不必多说,顾郡王受封于乐平,虽地处淮北,但是与崂东路相邻,对于这位忽然降临黄海的国舅与新封郡王,燕正阳不可能不请。
第二个熟人就很让程心瞻感到意外了,并非心舒,也不是倪殿帅,而是一个同样很年轻的道士,早在几十年前曾与自己有过一面之缘。
崂山弟子,薛立行。
而这个道士同样第一眼就认出了程心瞻,眼中同样诧异。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