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章南北争锋(二合一)
小说屋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暮汉昭唐 第三百三十章南北争锋(二合一)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神武五年,春。
自张虞在四年冬季颁布伐东南,今转至开春冰雪消融之际,唐军诸将便紧锣密鼓筹备南征事宜。
“荆州水师舟船几何,能否与南贼舟舸抗衡?”
张辽登上襄阳城楼,眺望樊城水师营寨,问道:“有多少甲士,又有多少存粮?”
自被张虞封为征南大将军,改督豫、荆、益三州军事,张辽便在今年初将帅府移至襄阳,以便更好主持南征战事。
“禀督帅,荆州兵马共五万,江陵、夏口有驻兵两万,余者兵马三万分屯于诸地。其中水师三万,大舟小船共三千多艘,由文聘、黄祖、黄忠、韩浩等将各领水卒。”
郝昭拱手说道:“而南寇荆州水师稍强我军,其部都督乃曹仁,大营筑于巴丘。”
“曹仁?”
张辽嗤笑了声,说道:“曹仁好勇寡谋,曹操令其为督帅,当真麾下无帅才可用!”
张辽在淮北与曹操麾下诸将或多或少有接触,今对曹氏宗将并无太高的评价。尤其曹仁脾性,张辽通过降人多有耳闻。如曹仁看似智勇双全,但用兵寡谋,凭血性之勇,遇见真正智勇双全将领,曹仁必会露馅。
郝昭迟疑了下,说道:“督帅,曹仁虽说好勇寡谋,但荆楚水卒慓悍,且驻守险要,我军兵卒无必胜之把握!”
张辽摆了摆手,说道:“长江汹涌虽为天堑,但荆楚人心浮动。及益州水师东出,荆汉兵卒分击,大江东西千余里,凭曹仁之智,岂能一一齐备?敌布置有失,稍施奇谋,或能渡江。”
“西陲守将如何?其城郭又如何?”张辽问道。
郝昭问道:“夷道守将乐进,为曹操麾下心腹,为人善武。旧为先登,遂被曹操器重。而夷道城郭高险,城西有重山峻岭,另有兵马驻守猇亭、荆门,故甚难夺取夷道。”
自鱼复被关羽夺取,曹操在西陲边防便退缩至夷道。为了加固夷道城,曹操征发徭役大规模修缮城池及山寨险要。
“伯道有何破城方略?”张辽问道。
郝昭沉吟少许,说道:“昭以为夷道易守难攻,不如先取武陵诸城,断夷道内外交通。及诸城宾服,夷道岂不自降!”
猇亭为夷道下辖的亭级单位,长江水从三峡流出,需经猇亭、夷道二地才能至江陵。因此南岸的夷道属于是南楚的西陲,与北岸的夷陵遥相呼应。
历史上,公孙述为了守住三峡,特意让田戎、任满进据荆门山、虎牙山两处要隘。刘秀西灭成蜀时,岑彭便率荆州水师逆击,以大火焚营,夺取荆门山、虎牙山,打开西进巴蜀的水路。
夷陵之战中,刘备与陆逊对峙,受阻于夷道与南岸荆门山险要。在不得东出的情况下,后续被陆逊使火攻所败。
今曹操为了固守西陲,依旧在荆门与夷道布置重兵,由乐进为郡守驻守,并让曹仁为都督接应。
因此,若想夺取夷道、荆门,最好的办法不是死磕,而是按郝昭所言,先夺取其他城池,反过来逼降夷道。
“伯道所言有理!”
张辽驻步望汉江上的水寨,说道:“将南征消息散布出去,言我将率二十万之众于今岁南征,招揽南楚五溪蛮,以此惊扰南楚兵民。”
郝昭迟疑问道:“大造南征声势,岂不令敌寇知我用兵方向?”
张辽笑了笑,说道:“陛下言曹操多疑,我军大造声势,曹操必忧淮北中国兵马,故他必不敢西进。”
“陛下远见!”
从地理上看,对江东而言的话,淮南的重要性与荆州不分上下,而今张辽移军至荆州,忽然大造南征声势,大部分人会疑虑唐军会主攻荆州。
然对曹操而言,他反而会更加担心淮南唐军,猜疑唐军声东击西,从而诱他西进,以便主力征讨淮南。毕竟寿春、合肥等城一旦失守,中国诸部将能饮马江水,与金陵隔江相望。
张辽在郝昭的陪同下,巡查水师至黄昏。侍从忽然上报,言侍郎潘勖奉命慰问于他,张辽急忙回大帐接见。
“潘天使奉陛下之命南巡,不知朝廷中有何见解?”张辽问道。
潘勖说道:“陛下言督帅外镇州郡数年,今下如能平灭东南,令天下归一,时陛下将车驾亲迎。而朝中诸卿却忧督帅用兵直突,恐使大军兵马受挫,会动摇兵马士气。”
张辽捋须而笑,说道:“诸卿知兵者少,你若归朝当告诉陛下,敌将曹仁好勇寡谋,败之不难。”
说着,张辽问道:“我闻满宠进位陈国公,丞相钟繇受封夏国公。不知我若灭南寇,陛下当赐何爵于我?”
潘勖恭敬说道:“督帅与陛下情谊深厚,非比常人。陛下已命人镌刻代国公印以候督帅,如督帅另立大功,当另有重赏!”
张辽年少成名,一直受张虞重视,因此没有尝过政治斗争的险恶。且张虞视张辽为弟,二者关系既是亲厚,那么张辽在处事上不像其他人小心谨慎。
如知满宠册封国公,张辽便命人前去询问情况。而张虞为让张辽安心南征,毫无隐瞒如实向张辽讲述其中情况,甚至明言代国公准备授封于他。
张辽满意而笑,问道:“不知郦伯松、徐公明何爵?”
潘勖迟疑了下,含糊说道:“督帅功绩显赫于朝,二将莫能与督帅相比。因此东南未平之下,仅督帅镌有印章,余者二将爵位暂且不知。”
闻言,张辽虚荣心得到满足,笑道:“二将追随陛下多年,如能灭东南,二将岂无开国之功!”
“功劳册封之事非仆所能知!”面对张辽的评判,潘勖可不敢随意回答。
说着,潘勖递上一份书信,说道:“陛下有信于督帅,另知东南气候炎热,特命人制作十领夏衣,以便督帅更换。”
张辽神情微肃,从潘勖手中接过书信。
张虞在信中没有过多询问江汉情况,而是与张辽聊张辽之长子张虎近况,并问候张辽是否习惯荆州气候与饮食,乘舟舸是否会晕船?
见张虞信中尽是问候之言,张辽内心不由暖流涌起,说道:““陛下关怀之心,劳卿代某回谢。此番南征东南,辽必克复,以报陛下器重、爱护之情!”
“诺!”
——
张辽移镇荆州,徐晃移镇徐州,郦嵩坐镇兖州的一系列变化,遂引起了曹军细作的注意,军情很快传至金陵城内的曹操手上。
见张虞遣三大名将出镇边郡,遂让曹操有些坐立不安,第一时间找到鲁肃,询问有关情报。
“子敬,张虞更任督将,令张辽移师荆州,徐晃督徐州,郦嵩镇兖州,可是张虞欲在今岁用兵?”曹操担忧道。
“荆州建造舟舸两岁,益州去岁大造楼船,徐州海滨建海船,依敌寇舟舸营造情形观之,或许今岁便会用兵。”
鲁肃沉吟少许,说道:“去岁起,唐军时常骚扰边境,欲令我国兵民疲惫。而今水师完备,兵粮充裕,疲师一岁,更任督帅,乃伐我之兆!”
曹操负手踱步,说道:“据荆州军报,张辽受命统兵二十万,都督豫、荆、益三州兵马,敌军大部或在荆州。而曹仁少略多勇,恐非张辽之敌。”
鲁肃推测说道:“实则虚之,虚则实之。今观唐军布置,张辽征荆州,郦嵩征淮西,徐晃征淮东。而淮南无淮河之险,盖仅寿春、广陵二城据敌。如敌寇渡淮水,丞相大军西至荆州,岂不令敌寇横破淮南?”
曹操蹙眉说道:“子敬之意,莫非唐军行声东击西之策,张辽击荆州为偏军,郦嵩、徐晃二部为主力?”
鲁肃摇头说道:“肃不敢断言,如敌寇将大部安排至荆州,如能横渡长江,则荆楚无天险,我与敌同饮江水。荆州为扬州之上游,以上游之力东出,江东岌岌可危!”
曹操目前的地理形势太恶劣,在唐军不出兵的情况下,他不好判断唐军主力。依照周瑜之前的规划,曹操统率主力部队,迎击唐军大部。只要击败唐军主力,余部兵马将会一一退却。
顿了顿,鲁肃说道:“以肃之见,不如令荆州守之,出兵击犯淮之敌。郦嵩兵略不及张、徐二将,乃是易取之敌。故丞相不妨先击取郦嵩。”
曹操蹙眉而思,说道:“郦嵩兵略虽说不及张、徐二将,但观上次用兵,实乃勇略之辈,不可轻取之。”
“嗯~”
鲁肃沉吟少许,拱手说道:“肃智计短浅,丞相欲问方略,不如招周护军问计。”
“有理!”
曹操惊醒了下,随手点了下侍从,催促说道:“速传护军至相府。”
周瑜虽加入曹操集团时间不长,但却凭出色战略、军事能力赢得曹操信任。因此凡有大事,曹操必找周瑜策对。
“诺!”
侍从小步快跑,急忙去寻周瑜,生怕动作慢了,会惹曹操不满。
未过多久,在军营练兵的周瑜得知曹操有事咨询,来不及更换甲胄,便在侍从的引路下,赶至丞相府拜见曹操。
“仆拜见丞相,甲胄在身多有不便!”
不待周瑜行礼,曹操便急忙扶起周瑜,亲热道:“今下无外人,卿不必多礼!”
“多谢丞相!”
周瑜问道:“丞相急召在下,不知所为何事?”
曹操引周瑜至舆图前,说道:“今有军情送至,疑似敌寇南征前兆?”
鲁肃识趣上前介绍,说道:“张辽从豫州改镇荆州,徐晃出任徐州大将,另有郦嵩……”
在鲁肃的一番介绍下,周瑜渐知今下情形,问道:“丞相所疑之事,可是不知先守淮南,还是先守荆州?”
“正是!”
见周瑜抓住主要矛盾,曹操露出赞赏之色,问道:“不知公瑾有何见解?”
周瑜凝眉注视舆图,果断说道:“丞相当先守荆州,次守淮南。荆州之敌如退,淮南之敌自退!”
“嗯?”
见周瑜欲专守荆州,遂引起鲁肃疑惑,问道:“公瑾,淮南为江东屏障,淮南如若有失,敌寇岂不饮马长江,隔江能望金陵?荆州虽为上游,但下关尚有柴桑可守!”
曹操同样投以疑惑眼光看向周瑜,好像在问周瑜为何这么看重荆州?
见二人疑虑,周瑜无意卖关子,直接说道:“东南用兵在于水道,淮南纵使被唐人所有,但能有寿春、淮阴二城,我国便能恢复淮南。”
说着,周瑜指点长江舆图,说道:“水道在于舟舸转运,故丞相能以水师袭荆州。今唐军饮马长江,但因淮水河网密布,骑卒难以施展。而寿春、淮阴挡其辎重之道,北粮转运不便。”
“及我水师出东海,逆行向北,转入淮河,便能呼应寿春,断唐军归路,逼唐军弃淮南所得郡土。纵寿春失守,但因巢湖难越,敌亦将受挫于大江。故淮南虽为江东屏障,但江东之险在于大江。”
周瑜越讲越兴奋,侃侃而谈道:“而观荆州则不然,其为扬州上游。唐军如若据有,朝发夏口,暮至柴桑。我军将饱受荆州之害,国旦夕有危。久持之下,必被唐人所灭。而如能先退荆州之敌,还能再谋南郡,复夷陵之险。”
欲问江汉与淮南对扬州而言,哪个更重要?
其实答案不难回答,无疑是江汉之地的荆州更重要。东南通行靠船,那么长江上的水师便至关重要。曹操凭舟舸能突袭荆州,反之荆州凭舟舸同样能偷袭扬州。
长江作为兵力投送的渠道,比陆路快多了。争夺荆州主要在于长江,依靠水师作战。水师属于是江东的优势,凡能水师守住荆州,便能确保荆州与江东无碍。
而观淮南的话,情况则是不同。
淮南对江东而言,属于是跳板与缓冲区的存在,利用淮南气候、地理,阻击中原兵马直达长江。而且守淮南的意义不是说将敌人抵御在淮水以北,准确说阻止中原势力进入长江。
尤其寿春枢纽不失,中原势力即便在淮南肆虐,通过水师走海道入淮水,照样能逼退南征北军。
历史上,东吴、南宋二国例子无疑说明了这点。
东吴不依靠淮水阻敌,而是在淮南阻止中原势力越巢湖进入长江。南宋的话,金人时常入侵淮南,但南宋依靠阻止金人势力出现在长江上,便与之长期拉锯。
东吴、南宋的灭亡无不是上游被中原政权所占据,如西晋灭东吴,先是上游荆州失守,王浚楼船下金陵;亦或是蒙元灭宋,襄阳失守,元朝水师从荆州浩浩荡荡南下,最终灭亡了南宋。
反观汉末三国割据的基础,乃是因为周瑜在荆州击败了曹操水师,将曹魏势力赶出长江,方才有三分天下的基础。
历史上东吴背盟夺蜀汉之荆州,除了在淮南扩张受挫外,与荆州对东南的重要性不无关系。
江汉、淮南、江东三者关系可以概括为,欲固东南者,必争江汉;欲窥中原者,必得淮泗。有江汉而无淮泗,国必弱;有淮泗而无江汉之上游,国必危。
周瑜作为汉末少有的战略家,一眼便看到荆州的危险性,方劝曹操先争荆州,再退淮南之兵。而周瑜之所以认为曹操能够割据东南,便是建立在争夺荆州的基础上。
之前周瑜屡次劝曹操夺刘备基业,便是考虑到荆州对江东的关键性作用。
今在周瑜的长篇大论下,作为军事家的曹操立刻明白其中关键。
“如依公瑾所言,孤可遣军西进荆州,以备张辽南下!”曹操说道。
周瑜沉吟了下,笑道:“唐人多道并进,今张辽号称二十万之众南下,故丞相不如先令兵马屯柴桑。及张辽率兵渡江,丞相率水师急驰荆州,以挫唐军水卒。”
“水师受挫,北人无法渡江,则荆州便无危险。时令淮阴、寿春二城固守,纵唐军横行淮南,及丞相回师,亦不得不撤军!”
“善!”
曹操脸上扬起笑容,说道:“公瑾有国士之谋,如能击退唐人,实乃公瑾谋划之功!”
“不敢!”
周瑜谦虚道:“如能退敌,乃丞相用兵有方!”
鲁肃沉吟片刻,说道:“据肃所知,除中原厉兵秣马外,今交岭士燮反复。其遣使联络张虞,并进贡厚礼,为旧时应盟告罪。不仅于此,士燮遣质子至长安,并答应出兵桂阳。”
曹操不禁冷笑了下,说道:“蜀中告破,刘备受擒,士燮大为惶恐。今丧胆之下,竟向万里之外张虞乞降。待孤击退唐人,必遣大将南征交岭。时聚三州之力,凭长江之险,未必不能屡退唐卒。”
“嗯!”
周瑜微微颔首,说道:“士燮乃跳梁小丑,交岭为夷瘴之地。今出兵呼应唐军,不过是敷衍张虞罢了。”
“遣良将扼灵渠,便足以退交州之兵!”曹操不以为然道。
鲁肃说道:“交州兵马难为大患,但以肃之见,丞相不如遣使慰问士燮,令士燮两不相帮。”
“可!”
曹操说道:“让荀令君遣使南下!”
“诺!”
曹操虽说不把士燮放在眼中,但在生死大战前夕,却不敢不考虑士燮出兵所带来的影响。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