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大、小家之分

小说屋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暮汉昭唐 第三百二十七章大、小家之分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陛下,依照食邑新制,国朝能省十万户食邑!”

    贾诩粗略计算了下,说道:“若再减免田租,变相节省三万余户。今依之前所度支赋税,概有八万五千余户。”

    张虞瞧着变迁数据,说道:“兵灭东南之后,食邑恐又会多上一二万户。但无论如何,较之前实封相比,采邑、缴租二制为国节省大笔开支。”

    最初,张虞其实没考虑过食邑改革,但随着他大手笔赏赐太多,他不得不为自己之前滥封而买单。如帐下文武所赐食邑虽不少,但却是追随自己打天下功臣,食邑纵达到十余万户并非不能接受。

    只是刘和、吕布、张鲁、张燕、马腾、刘协、陶商、臧霸、孙氏等降人就占有食邑七、八万户,考虑到士燮、公孙氏之流归降,岂不是为了招降敌寇就花费近十万食邑。

    如果不改革的话,关食邑支出将就占户籍的十分之一,这会严重拖累张唐财政。故出于节约食邑而考虑,张虞才会推行五等爵制,用更高爵位去拉拢原侯爵之人,并用省出来的食邑拉拢更多文武。

    将巾帛放下,张虞问道:“今二制施行,领邑文武可有议论?”

    “有所议论!”

    郭图说道:“但更多却是议论新爵制下,自家能领何爵。其中征南大将军命人送信,询问为何满宠得有陈国公,而他何时能领国公?”

    “你是如何作答?”

    张虞靠在凭几上,饶有兴趣问道。

    “臣答,满君灭蜀有大功,今收兵权归京,陛下特授爵位于他。及大将军平东南,岂会无国公称谓?”郭图答道。

    “嗯!”

    张虞满意点头,说道:“今务必让诸将明白,朕之所以封满宠为国公,乃是因他灭蜀之功,及上交兵权之事,朕念功绩之下,一并封赏之!”

    对张辽、徐晃、郦嵩、钟繇等开国功臣而言,他们所享食邑更多了。今所追求的荣誉,已经不再是县侯与食邑,而是希望富贵能由子嗣传承,及留名青史的愿望。

    今改革爵制,多出来国、郡、县三等爵,能够立宗庙,谥先人,礼制如王公,这对一众开国功臣而言,其吸引力巨大。

    至于推行田租入库,张虞算是取了个巧。

    对于勋贵而言,他们其实不缺粮食,他们更在意能流通的钱财。毕竟田租到他们手上,在路上往往有不少损耗,堆积在家中还需要仓库储存,大规模出售会降低粮价,从而减少收益。

    且在力役折钱制度之前,勋贵享受不到徭役的好处,因为徭役受州郡调配。在新制下,勋贵得到免役钱,抵去他们更不偏爱的田租,

    故简要概括食邑改革,无非是张虞用更高的爵位换取拥有属下手上的食邑,及用免税钱换田租充实国库。

    不仅于此,为了弥补勋贵们在食邑上的损失,张虞依照不同爵位赐与不等田亩。其数虽说不多,但却可视为张虞心意。

    “陛下之意恐诸将莫知!”郭图思索了下,说道:“故不如令使者巡诸军,阐明新爵之制,以鼓舞诸将士建功!”

    “公则从秘书监中拣选机敏之人出使!”张虞道。

    “诺!”

    贾诩沉吟了下,说道:“陛下,国中仅满君为国公,恐满君受领不安。而诸卿又渴求爵位,故不如于文吏中再择功臣封赏。”

    “若欲册封国公,文吏中除丞相外别无他者!”张虞道。

    若想进位国公,文吏中适合人选大概仅钟繇、庾嶷两人。钟繇不用多说,负责后勤,料理政务。庾嶷的话,一是追随张虞近二十年,二是统筹军资有功。另外若标准放低些,杜畿勉强能够入选。

    至于贾诩、荀攸、郭图三人,因常年追随张虞出征,属于是谋臣类别,尚有出谋划策军功在身侧。但即便如此,若想要进位国公,三人可以说是够呛。

    “丞相功勋卓著,陛下出征时,丞相调度辎重以供军需;陛下改制时,丞相调度国中政务。故计功勋至今,陛下欲封丞相,臣以为可行!”贾诩说道。

    “丞相为颍川人,颍川旧为大禹会诸侯于钧台之所在,今可拜封丞相为夏国公,享食邑七千户。”张虞指着赵咨,说道:“卿为朕拟诏,务必申明丞相功绩,令世人知之。”

    相比今下不好册封的诸将,文臣功绩基本明确了,尤其丞相钟繇。今先册封钟繇,后续等诸将南征灭曹之后,再依功绩一股脑册封文武。

    “遵命!”

    聊了半响,忽见侍从趋步入殿禀报。

    “陛下,皇后在外求见!”侍从道。

    “召!”

    见王霁在殿外寻见,郭图、贾诩、赵咨几人识趣告退,以便留下空间于张虞。

    少许,王霁披锦戴金,容貌雍容,身姿华贵,细步进殿。

    “殊岚忽来求见,不知有何事务需禀?”张虞问道。

    王霁趋步坐至张虞身侧,犹豫了半响,说道:“陛下近来更改爵制,先有满宠受封国公,而今是否欲重封诸卿?”

    “然也!”

    张虞隐约知道王霁来意,问道:“不知夫人之意?”

    王霁犹豫了下,说道:“兄长任大理,小弟在南中任职,不知陛下能否关照一二?”

    张虞神情不变,问道:“夫人欲令兄长为国公?”

    “嗯!”

    王霁不敢直视张虞,说道:“兄长追随陛下多年,鞠躬尽瘁,今如能为国公便好!”

    张虞沉吟少许,说道:“兄长功绩稍弱,今为国公恐有所不足。”

    之前张虞虽不满王霁干预政事,但今希望照顾王晨的请求开并未让张虞不满。毕竟照顾亲眷乃人之常情,尤其王晨行事勤勉,并未依仗外戚身份为非作歹,仅是王晨功绩太少了。

    “那以陛下之意是?”王霁问道。

    张虞考虑半响,说道:“兄长非将校,无显赫战功,今为国公难成!”

    王霁渐有不满,说道:“夫君为白衣时,兄长在洛阳收容夫君。今为天子,莫非不能行一诏令乎?”

    张虞心平气和,说道:“我能赐千金于兄长报旧时恩德,而今为帝却不能妄封食邑。”

    “我兄岂能与外臣同?”

    王霁说道:“其为外戚,太子娘舅,理应受爵。莫非陛下在眼中,我兄无功否?”

    “有功,然功有大有小。”

    张虞笑道:“兄长功绩虽弱,但如皇后所言,追随朕多年,今又为太子娘舅,授封郡公何如?”

    王霁蹙眉说道:“郦伯松武略不及诸大将,今却能拜大将军,无非天子一令?今兄长文采非凡,修律有道,为何不如郦伯松?”

    张虞神情渐冷,说道:“皇后居宫中,岂会晓得用兵之事?郦伯松乃国中大将,夫人为皇后不宜妄议。况兄长功绩,朕岂会不知?”

    “然凡拜国公者,无不需有灭国之功。而丞相钟繇能为国公,便是他有坐镇中枢之功。”

    王晨作为文吏虽有功绩,但却无法与武将比较。如果封王晨为国公,那国公的档次会被拉低。今让王晨出拜郡公,便已是张虞所能操作的上限。

    王霁默然不语,对张虞不能答应自己要求而感到不开心,然却也知张虞所说道理。

    “莫非是王公之意?”张虞忽而问道。

    “非父亲之意!”王霁说道。

    张虞无意和王霁吵架,略退步说道:“小弟自幼随朕出征,其拜将以来颇有功绩。今如能在南中建功,王氏日后必能再得一公。若功绩显赫,不亚满伯宁、郦伯松等将,朕必拜他为国公。”

    “兄长不可?”

    “不可!”

    见张虞斩钉截铁,王霁暗叹张虞无情,遂拜别道:“既然如此,妾先告退,以免打扰陛下理政!”

    望着王霁的背影,张虞颇感头疼。王霁在创业时期,他尚能与之沟通,觉得王霁聪慧。然今随着身份的转变,可王霁依旧维持原有观念,这让他渐渐难以与之沟通。

    比如张虞今为皇帝,他不仅有小家,更有广泛的大家。他不能只考虑小家,而是需要考虑到大家。因此在张虞观念里,小家的特殊化需要在大家框架内,而不能超越大家。

    而王霁虽母仪天下,然对她而言的话,小家优先于大家。大家的规则适用于除小家外的所有人,而小家有不同于大家的规矩。

    因此,二者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导致了张虞与王霁观念时常出现分歧。

    今王晨封爵的争议便是典型的观念冲突,张虞在大家的框架内只允许封王晨为郡公,然在王霁小家优于大家的观念里,王晨功绩不够,但他却是外戚,能够以此而封国公。

    ps:今天腰还有些疼,暂时三更不了。三更等腰恢复了,我找机会补上。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暮汉昭唐》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暮汉昭唐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暮汉昭唐》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