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一章 无限未来【大结局】

小说屋推荐各位书友阅读:隋朝的棋局 第八百六十一章 无限未来【大结局】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光阴荏苒,一晃过去了十年。

    经过整整十年的休养生息,大隋人口已突破两千五百万户,总人口达八千七百万人,人口平均寿命也突破了六十岁。

    这也和大量高产农作物在大隋全面推广有关,南方的土豆、红薯和花生,北方的玉米、棉花和向日葵,产量较低的粟米渐渐被玉米取代了。

    当然木绵也没有放弃,它只要用作填充保暖,而棉花则是用来织布,棉布基本上取代了麻布,但麻布还存在,主要用在运输等行业,比如装粮食需要麻袋等等。

    人口增加,城市也越来越大,洛阳和长安都突破了三百万人口,大隋突破百万人口的城市也有八座之多。

    而且人口分布极广,北到黑龙水沿岸,南到琼郡和交趾郡、日南郡,东到流求郡五县,西到热海府六县。

    还有大量海外领地,海外领地分两种,一种是海外郡县,比如日本岛的九州郡和本州郡,还有南部吕公郡、南大陆的七个县以及太平洋深处南岛郡和北岛郡,也就是新西兰,隋朝时这里连土人都没有。

    另外还有北殷州西海岸的东安郡以及下面的三个县,已经有人口二十余万人。

    再一种海外领地就是附属国,像卢明月建立的卢国,李家建立的锡兰国,独孤家在骠国南部建立的独孤国,元家在南洋南部建立的魏国等等。

    由于大隋土地太多,以至于除了洛阳和长安外,其他各地的土地都十分便宜,投资土地收益太低,资本大量投向工商业,使大隋的工商业十分发明,各种发明层出不穷,海外贸易十分兴盛。

    在西方,大隋的丝绸、瓷器、茶叶、香料和烟草风靡整个西大陆,但对他们影响最大的却是土豆,大隋商人携带土豆在西方生根发芽,各国纷纷种植东方土豆,使西方人口也得以增长。

    天下七成的黄金和白银就流向大隋,各国留学生纷纷来长安和洛阳,光洛阳,留学生就达二十万之众。

    学习大隋的语言、文化、制度、各种技术。

    当然,流出去的也只是低端技术,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以及纺织、酿酒、榨油、造纸等等民生技术。

    大隋有极为严密的技术管控,真正高技术,比如造船、冶炼、火器、军器等等技术根本就无法学到。

    天子萧夏在三年前正式建立了大学士制度,建立玄英殿大学士和学士,作为天子的辅佐,负责草拟圣旨,区别于政令。

    圣旨只负责颁布法律,三品以上高官任免,重大军队调动,以及各种宣抚,简单说,圣旨负责顶层设计。

    政令就多了,各种政务令,以维持整个大隋的运行。

    政事堂目前是七相,增加了代表军方的枢密使和代表东宫的太子詹事,右相中书令是魏征,左相房玄龄,刘文静已经改任玄英殿大学士,崔弘舟、萧瑀都退下去,一批年富力强的高官被提拔起来。

    为了保证君相分权的制度运行,萧夏下令刻了君相分权的铁碑,矗立在太庙,保证子子孙孙都不得逾规。

    萧夏同时下旨,皇族只能为海外实封王,本土不得实封,这也是保证地方藩王等分裂势力不会出现。

    平康七年,也是萧夏登基的第十六个年头,今年萧夏有个重大计划,也是他盼了整整十年的计划,环太平洋航行。

    后宫延英殿内,太子杨俶跪下,恭恭敬敬向父亲和母亲磕了个头,“儿臣不能侍奉父母身边,是儿臣不孝!”

    萧夏摆摆手笑道:“孝有很多种方式,你善待百官和天下黎民,爱护弟妹,勤政监国,替父皇分忧,这就是最大的孝顺了,不需要你跟随在身边。”

    萧夏对这个长子非常满意,宽厚善良,严以律己,前年娶了御使大夫郑籍的女儿郑明儿为妻,夫妻恩爱,去年生下一子,萧夏起名杨珠,同时封为安德郡王。

    另外,萧夏长女杨君君嫁给了刘文静的小儿子刘亭,杨倩儿嫁给了魏征的儿子魏叔珍,两人都做了母亲。

    “这次父皇和母后要去多久?”

    “朕也不知道,估计至少半年吧!朕还要去巡视南集铁矿,还要再去北岛郡视察,还要访问南殷州的几个小国,总之,朕不是第一次出门,你还是按照惯例监国!”

    监国的权力和天子权力不一样,首先没有吏权,监国不能任免从三品以上官员,其次没有军权,如果有重大事件需要动兵,需要得到政事堂的一致同意,且最高动用兵力不得超过一万人。

    还有就是监国不能动用内库的钱财,内库有钱财约一千万贯,这是天子的财权,主要用于皇室开支和有功之臣的赏赐。

    萧夏将玉玺和朱笔交给了太子,杨俶磕了三个头,恭恭敬敬从父亲手中接过了玉玺和朱笔。

    两天后,萧夏的五万石坐船从龙池出发了,这次一共有五十艘两万石大船同行,有萧夏的皇后和数十名嫔妃,还有七个皇子和公主通行,还有五百名宫女及女侍卫,另外有军队两千人护卫。

    “呜——”

    汽笛声发出一声长鸣,烟囱升起黑烟,精钢轮桨转动,大船启动了。

    五十艘大船都是清一色的蒸汽船,蒸汽机是五年前被匠作监的一群工匠捣腾出来,经过五年的磨合,技术已经非常成熟,目前主要用于远洋航行。

    七年前就建立了到南大陆以及到南殷州的航线,包括南殷州的好几个小国国王也来过大隋朝觐,贸易船只往来很多,凭借大隋的各种优质产品,在南殷州赚取了大量黄金白银。

    望着岸上太子杨俶和依依惜别的百官,皇后崔羽叹息一声,忧心问道:“陛下,俶儿为人实在太宽厚善良,他能治理住天下吗?”

    萧夏微微笑道:“朕心里明白,所以朕制定的是一套制度,靠制度来治国,不是靠个人治国,不管是性格宽厚善良也好,还是残暴不仁也好,如果所作所为和制度不符,制度会来纠正他,所以用朕新年致辞的话,制度才是皇帝,朕和相国一样,都是维护并不断改进这套制度的人,朕不允许任何一个凌驾于制度上的人,包括朕。”

    一旁张乔笑道:“陛下刚才提到了残暴不仁,但我记得陛下给我说过,不会有残暴君主出现!”

    萧夏点点头,“这就要设计一种制度了,比如太子是由天子提名四到五人,然后由五品以上百官投票决定,这样的好处就是天子依然是朕的子孙,但百官可以从中选择一个最好的,这样就能避免残暴君王的出现。”

    崔羽和妹妹崔眉对望一眼,几个妃子异口同声道:“我们明白了!”

    船队从长江入海,在南海郡进行一次补给后,开始驶向南洋,萧夏先后巡视了流求县和吕公县,一个月后抵达马来半岛最南端的南洋宣慰使司,在这里休息三天,并慰问了三千驻军,船队同时进行第二次补给。

    船队在礼炮声中启程,随即穿过了南洋群岛,向南大陆驶去。

    半个月后,船队沿着南大陆的东海岸线航行,这天上午,萧夏看见海边的海港和巨大仓库群,大隋最大的铁矿南集铁矿到了,二十万天竺劳工在这里开采铁矿,这也是天下最好的铁矿,含铁量高达百分之七十。

    大隋在这里建立南集县,有汉民约五万人,主要从事冶炼,但西海岸和两千里外的南北岛人口稍多一些,都超过了二十万汉民。

    “呜——”

    汽笛声鸣响,海岸上一面巨大赤底黄龙旗在迎风招展。

    这是一片我们祖先早应发现却没有发现的土地。

    或许早已发现却没有把它收入囊中,使他们的子孙饱尝了几百年的屈辱和痛苦。

    这一刻,自己在祖先之前就把它收入囊中了。

    萧夏心中涌起难以言述的自豪,他仿佛看见了大隋帝国的无限未来。【全书完】

    =======

    【这本书成绩不好,一开始就扑街了,如果没有大家支持,老高肯定坚持不下来,正是得到各位书友的大力支持,老高才终于咬牙写完了,再次鞠躬感谢各位书友,你们是老高的衣食父母。

    但老高并没有半点轻松,因为还有另一本书再等老高更新,新书《虎枭》老高还是很有想法,三国演义老高准备写成四国演义,不多说了,大家搬起小板凳换场子去,老高在新书恭迎大家,暂定每天三更。】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隋朝的棋局》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隋朝的棋局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隋朝的棋局》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