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八章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小说屋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复山河 第四百五十八章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不妥!”
“向安南都护府输送移民,本官没有意见。
从海上运粮,却是大大的不妥!
海上天气多变,各种恶劣气候层出不穷,稍有不慎就是船毁人亡。
事关前线数十万大军的生计,粮草运输必须以稳妥为上。
万一在海上发生点儿变故,我们可没有能力,短时间内再筹集第二批粮草来。
与其冒险一搏,不如抓紧时间疏通运河河道。”
工部尚书乐向松果断否决道。
“百万漕工衣食所系”,在大虞朝的含金量不言而喻,废漕改海断然不许。
哪怕是特殊时期,那也不能开这个先例。
当初的税制改革,就是最好的例子。
说好的临时加征,结果战争结束后,尝到了甜头的朝廷根本舍不得放弃这笔财税,直接变成了正常征收。
有了前车之鉴,大家对“临时性应急”,已经不再买账。
一旦废漕改海,不光漕运产业链上的人利益受损,工部同样是大输家。
有了更廉价便捷的海运,朝廷投入运河航线的维护经费,势必会大幅度削减。
工程项目少了,工部官员的收益,自然也会缩水。
见有人带头,从漕运产业链上牟利的官员,纷纷站出来反对。
转瞬的功夫,反对者和支持者,围绕着废漕改海的议题吵作一团。
没有权臣的弊端,在此时暴露了出来。
朝堂分成两大阵营,一时间谁也说服不了谁。
如果皇帝年长一点,还能让皇帝裁决,可此时新君才五岁。
估摸着连百官争吵的是啥,都搞不清楚。
……
草原联军大营。
“虞朝就是一群垃圾!”
“蠢货!”
……
抛出了谈判意向,迟迟不见虞朝给出回应,呼格吉勒忍不住破口大骂。
持续的战争,大虞受不了,他们同样受不了。
有了围歼右路军的损兵折将,意识到敌军不好对付,草原联军也没有之前的傲气。
看似在战场上占据主导权,到了在具体战役中,联军根本不敢把虞军逼急了。
别看现在大家是盟友,实际上一众草原部落之间,还是彼此视对方为最大威胁。
到了战场上,不光要小心虞军的反扑,还要防备自己人落井下石。
打顺风仗的时候,大家还能合作。
遇上逆风局,提防多过联合。
偏偏战争进行到现在,虞军大都龟缩到了城池中。
想要消灭敌军,就必须攻城。
收降的虞军炮灰,根本不够用。
为了获得更多的炮灰,联军在四处抓壮丁。
即便是如此,虞军的龟缩战术,还是让他们头疼。
跟着他们一起过来的鬼方人,现在已经不那么听话。
一个二个四处劫掠,对围歼虞军的事,完全没有兴趣。
鞑靼一族内部,反对的声音,也是一浪高过一浪。
随着损失的持续增加,鞑靼高层在南下夺取中原的战略上,产生了严重分歧。
“大单于息怒!”
“虞朝高层尽是一群鼠辈,一个个都是自私自利之辈,根本不关心国事。
有我们的压力,他们还能勉强联合。
一旦外敌压力没了,这些家伙就会陷入内斗中,自己把自己给玩死。”
额尔德硬着头皮劝说道。
虞朝擅长内斗不假,可这一次人家歪打正着。
按照正常节奏,运河中断之后,虞军坚持不了多久,就要饿肚皮了。
架不住前期折损了大量的人马,相当于一半的兵马,吃给全军准备的粮草。
加上北方各省提供的补给,原本该断粮的虞军,现在还能坚持几个月。
理论上来说,只要战争再持续半年时间,大部分虞朝官兵都会被困死饿死。
问题在于草原上的局势,不容许他们拖下去。
趁着他们主力外出,一直按兵不动的辽东镇,试探性的收复了两座边界城池。
倘若一直在这里耗着,让辽东镇趁机端了他们的老窝,那就亏大发了。
到时候就算覆灭虞军主力,也于事无补。
一起给他们施加压力的,不光辽东镇,还有南边过来的大虞水师。
这些人没有辽东镇的顾虑,不担心遭到他们报复,下起手来更狠。
沿海地区的鞑靼百姓,直接被屠戮一空。
如果不是缺少骑兵,搞不好这帮家伙,还会深入内陆搞事情。
现在打出了成功,大虞朝廷很有可能从其他地区,抽调一支骑兵配合水师作战。
一支骑兵在后方肆虐,谁也无法安心。
选择和谈,实际上也是被逼无奈。
怎奈内斗严重的大虞官员,知道此时谈判占不到优势,容易背负骂名。
为了自己的名声,根本不买他们的账,连开启谈判的机会都不给。
“你的意思是我们现在就撤军?”
呼格吉勒皱着眉头问道。
事实证明,大虞不是大宋。
指望通过谈判,逼迫对方割地赔款,根本没有希望。
“大单于,虞朝那边刚废立完皇帝,正是需要稳定局势的时候。
无论哪一个派系,都不敢轻易和我们谈判。
就算发动晋商的关系,勉强让他们推动谈判,也很难拿到我们想要的结果。
归根结底,还是虞朝士绅不愿意接纳我们。
倘若王庭效仿前元旧事,在汉地与士绅共治天下,这种抵触就会大部分降低。”
额尔德顺势献策道。
这个计策,不是他的首创。
投降过来的大虞官员,早早就献上了平虞策。
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和士绅共治天下,在地方上实施包税制度,给予世家大族最大自治权。
有了大元的成功案例,鞑靼内部有不少人都动了心,额尔德更是这一策略的鼓吹者。
“不妥!”
“现在我们面临的局势,同前元不一样。
若是向士绅大族妥协,前期固然能够顺利推进,但也会造成诸侯割据。
前元入主中原前,先后征服多个国家,带甲控弦之士足有数十万之多。
实力远强于我们,才能够压制这些势力。
若是我们盲目效仿,一旦入主中原,很容易陷入泥潭中!
何况蒙元虽然靠这一政策夺取了天下,同样也因为这一政策,导致江山基业迅速被颠覆。
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力几乎为零,简直就是滋生叛军的温床。
大虞不是大宋,他们内部还有一帮军事贵族。
不把这些人斩杀干净,我们夺取了天下,也坐不稳江山!”
萨日娜果断反对道。
遇上什么对手,采取什么措施。
大虞内部有一帮硬骨头,不把这些人的骨头敲碎,南下夺取天下就是在做梦。
或许士绅大族为了自身利益,会选择和他们合作。
可那帮军功贵族,利益和大虞捆绑的太死,他们不可能开出更丰厚的条件出来收买。
何况现在他们的优势并不明显,大虞也没有到必须改朝换代的时候。
大虞只要能维系下去,既得利益集团们,就不会轻易抛弃大虞。
毕竟,改朝换代意味着重新洗牌,里面的不确定性因素太多。
天下士绅众多,很难达成共识。
参考历史经验,各地士绅都会支持自认为的真龙下注。
一旦选错了轻则元气大伤,重则九族消消乐。
越是家大业大的主,在这方面越谨慎。
谁也无法保证,在新一轮的权力洗牌中,自家能够拿到更多利益。
只要日子过的下去,没有几个世家大族,愿意冒险折腾。
纵使开出了条件,短时间内愿意和他们合作的,还是那帮利益捆绑严重的晋商。
“好了,你们两个不要吵啦!”
“此事,容我思量一番后,再做决定。
既然虞朝不愿意谈判,那么我们也无需客气。
传令下去,绕过敌人重兵把守的城池,尽可能的从地方上掠夺财富。
这一次不光要抢钱抢粮,还要把青壮男女一并给我带回辽东。
虞朝不是欺我族人少么,那就掠夺他们的人口,充实我们的根基!”
内心深处,呼格吉勒已经下定决心,要尽快壮大鞑靼一族。
自家的族人不够,那就吸收外族加入。
不然往后遇上虞军主力,他都不敢放开手脚去打。
若是鞑靼一族的青壮数量增加三倍,他绝不介意一口吞下北方大地,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畏首畏尾。
唯恐和虞军打的太激烈,折损了宝贵的兵力,无力维系草原霸主的地位。
……
安南都护府。
守孝期间,侯府清净了许多。
许多攀关系的人,都默契的停下了步伐。
一应人情往来的宴会,请帖也消失在了李牧的案牍上。
亲朋故旧之间的联系,也主要变成了书信。
除了日常处理政务,旧部回来述职偶尔见一面外,李牧基本上不见外客。
总之,各方对他守孝,给予了足够的尊重。
“侯爷,荷兰人、西班牙人、葡萄牙人一起派出特使,抗议我们在南洋的军事行动。
使团在驿站暂住,您看是否见一下?”
兰林杰上前汇报道。
大虞朝作为礼仪之邦,在处理对外问题上可以强势,但绝不能失礼。
双方不是交战国,对方既然派来了特使,按照礼节他是应该接待的。
“本侯在孝期,不便接待外使,你替我接待好了。
礼仪规格,按照普通藩国使臣即可。
先搞清楚他们的来意,再决定如何应对。”
李牧平静的说道。
对殖民帝国来说,只有遇上忌惮的对手,才会使用“抗议”。
弱鸡的对手,都成了殖民帝国中的一员。
双方相隔上万里的路途,对这些殖民帝国,他并没有放在心上。
以礼相待,那是因为西方诸国是大虞最重要的贸易伙伴。
每年都会从大虞购买大量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奢侈品,能够给大虞贡献大量的财政收入。
如果不是顾忌海外贸易带来的收入,南洋攻略上也不会这么收敛。
不过随着虞军打到马六甲海峡,触及到了殖民帝国的利益,这些家伙再也坐不住了。
原本相互斗争的三国,为了自己的利益,选择了站在一起。
企图靠三国联盟的力量,向都护府施加压力。
“侯爷,从搜集到的情报来看,这三国在海上的力量都不弱。
光在南洋地区,就有数十艘千吨级别的风帆战舰,战斗力怕是不比我们水师弱多少。
这只是三国海上力量的一小部分,如果再加上其他地区的部队,怕是不好对付。”
兰林杰委婉的提醒道。
都护府衙门最近几年,加大了对水师的投入,甚至搞出了“铁甲舰”。
可这铁疙瘩,不开蒸汽机动力,航行速度就是属蜗牛的。
蒸汽机技术才刚刚起步,每次开动几个时辰,就需要进行大修。
并且开动时间没有规律,有时候能跑三四个时辰,有时候只能一两个时辰。
这种充满不确定性的铁疙瘩,防御力固然彪悍,但实战能力着实难以预测。
除了制造出一艘实验舰外,水师的主流军舰,战斗力上并没有多少优势。
如果不是战场近在家门口,安南都护府根本没有硬刚海军强国的实力。
“放心好了,三国没有那么容易联盟。
为了争夺殖民地,他们私底下就没少捅刀子。
就算想要联合,也不是殖民地这些官员能够做主的,必须上报国内抉择。
一来二去的,没有一两年时间搞不定。
到时候我们占领马六甲,都成了既定事实。
再想干涉,就是对大虞的宣战。
在这些殖民地官员眼中,本侯只是大虞朝的一名总督。
我们在南洋地区展示的实力,肯定会影响他们对朝廷军事实力的误判。
你只需狐假虎威,表现的强势一些,暂时唬住他们即可。”
李牧平静的说道。
在没有电报的时代,通讯是制约殖民帝国发展的最大难题。
欧洲各国在对外开拓时,只能给殖民官员放权。
为了降低统治成本,很多殖民地机构名义上是国家的,实际上早就外包给了商人。
哪怕到了一战时期,许多国家的驻外公使,依旧是商人兼任。
别看一个个名头十分响亮,实际上这些买来的职位,并不能代表身后的母国做决策。
向大虞朝这种庞然大物开战,没有国内的批准,他们可无权调动其他地区的军队参战。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