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他不会放弃这盛世

小说屋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第422章:他不会放弃这盛世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硝烟尚未散尽,玄武门的废墟在火光中勾勒出狰狞的轮廓。

    李承乾从高台上走了下来。

    骑上早就已经备好的白马。

    此刻,天边已经有曙光逐渐蔓延开来,黑暗正在飞快消散。

    骑在白马上的李承乾一尘不染,好似跟这血肉模糊的战场格格不入。

    身边,文忠从阴影里走出来,脚步轻得像一片落叶,他手里捧着的铜壶还冒着热气,却在靠近时被李承乾抬手止住。

    “殿下,该进些参汤了。”

    文忠的声音压得很低,眼角的皱纹里还嵌着烟灰。

    李承乾没接汤壶,目光依旧锁在玄武门的方向。

    火炮连射了两波就下令停止了,是李承乾下的令,在高台上拿着水晶望远镜早就看到,禁军的士气已经彻底崩溃。

    那就没有必要多做无谓的杀戮。

    这些禁军,以后也是他的兵。

    “文忠,你跟着我多少年了?”

    他忽然开口,声音被风刮得有些散。

    文忠一愣,连忙躬身:“回殿下,从开府那年算起,已是十三个年头了。”

    “十三年啊……”

    李承乾轻笑一声,指尖在冰冷的玉佩上划出弧线:“足够看着一个稚子长成少年,也足够看着……一座宫城换了主人。”

    文忠的喉结动了动,终究还是把那句“陛下尚未……”咽了回去。他捧紧汤壶,铜壁的温度烫得掌心发麻:“方才有消息来报,李靖的飞骑已经赶了过来,后面还有李勣的步兵。”

    “侯君集败了,如今皇城都在陛下掌控之中。”

    他顿了顿,声音里渗进一丝颤抖:“臣怕……怕陛下会走。”

    “走?”李承乾转过身,火光在他瞳孔里跳动:“走到哪里去?”

    “离开长安!”文忠急声道。

    “若陛下离开长安,这该如何是好。”

    “禁军虽退,可李靖城外还有二十万兵马,要是陛下一声令下,各州起兵挥师勤王……”

    “勤王?”李承乾突然打断他,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嘲弄:“你觉得,现在还有人敢勤王吗?”

    他抬手指向远处的火炮阵地,三百门火炮像蛰伏的巨兽,炮口的青烟在晚风中缓缓飘散:“文忠你看清楚,那些不是马槊,不是强弓,是能轰碎潼关城墙的火炮。”

    “哪个将领敢带着兵马过来?是想让麾下儿郎变成炮下的肉泥吗?”

    文忠的脸瞬间白了,他张了张嘴,想说些什么,却被李承乾的眼神压了回去。

    “你担心的不是各州起兵,是父皇会不会走,对吗?”

    李承乾接过汤壶,却没喝,只是任由温热的水汽拂过脸颊:“你怕父皇一走,这长安就成了空城,咱们破了玄武门也没用,反而成了天下人的靶子。”

    文忠扑通一声跪下,额头抵着冰冷的地面:“臣该死!可陛下毕竟是陛下,当年平定刘黑闼时,他曾率百骑冲阵,绝境里都能反败为胜……”

    “此一时彼一时。”

    李承乾的声音沉了下来,看着文忠颤抖的肩膀:“当年他冲阵,是为了打下大唐的江山。可现在,他若要走,就是要毁掉这江山。”

    喝完参汤,李承乾把汤壶递到文忠面前:“你在宫里当差十三年,该比谁都清楚,如今的长安是什么样。东西两市的胡商比十年前多了五成,洛阳的粮船三个月就能运抵太仓,就连岭南的荔枝,十日内也能送进太极宫。这不是武德年间的乱世了,文忠,这是贞观盛世。”

    文忠捧着汤壶,手指还在发颤:“可盛世也经不住战火啊!当年隋末乱世,不就是因为……”

    “所以父皇才不会走。”李承乾的语气斩钉截铁:“你以为他是舍不得这龙椅?他是舍不得这盛世。”

    骑在马上,李承乾看着玄武门方向,那边已经彻底的安静下来。

    “武德九年,父皇在玄武门杀了大伯和四叔,逼祖父退位。那时天下初定,若他不那么做,大唐可能还要再乱十年。可现在呢?”

    李承乾的声音里带着一种奇异的平静:“他若带着残部逃立离长安,关中必然大乱,河北的兵马来了,山东的世家反了,西域的都护府自顾不暇,吐蕃和突厥旧部会趁机南下……这盛世,不出三年就会变成人间炼狱。”

    文忠猛地抬头,眼里满是震惊:“陛下他……他会顾及这些?”

    “他是李世民啊。”李承乾轻笑一声,笑声里带着几分复杂:“他或许狠辣,或许多疑,但他首先是个帝王。”

    “你以为他最看重的是皇权?”

    “不,是他亲手缔造的这一切。就像匠人爱惜自己的作品,农夫珍惜自己的庄稼,他不会眼睁睁看着贞观盛世毁在自己手里。”

    他低头看着文忠,目光锐利如刀:“你忘了当年蝗灾,父皇生吃蝗虫?忘了他为了让百姓休养生息,下令裁撤三百个驿站?忘了他对房玄龄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他不是隋炀帝。”

    李承乾的声音缓了下来:“杨广会为了苟活逃往江都,可李世民不会。他这一生,都在跟‘亡国之君’这四个字较劲。要是他真的逃离长安,就成了他最鄙夷的那种人。”

    文忠忽然想起什么,又道:“可陛下身边还有长孙司徒和房相啊!他们会不会劝陛下……”

    “长孙无忌?”李承乾冷笑一声,“他比谁都清楚,一旦离开长安,关陇世家的根基就没了。房玄龄更不会同意,他主持修订的《贞观律》,要的就是天下安定。”

    “当然,他们或许会劝,但父皇不会同意。”

    李承乾说到这里,语气里添了几分感慨:“其实父皇心里比谁都明白,今日之事,早已不是父子之争,是新旧之替。他用玄甲军打下的天下,终究要输给火炮和霹雳火。这不是他的错,也不是我的错,是时势如此。”

    文忠捧着参汤的手终于稳了下来,他看着李承乾年轻却异常沉稳的侧脸,突然想起多年前,这位太子还在东宫读书时,曾指着《史记》里“商汤灭夏”的篇章问:“为什么夏朝会亡?”

    那时的先生答:“因为桀无道。”

    可太子却摇头:“不是,是因为商汤有了更锋利的青铜剑。”

    原来从那时起,这位太子就看清了胜负的关键。

    “那……陛下会如何?”文忠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李承乾望着远方的天穹,隐约中大日将出。

    良久,忽然轻轻叹了口气:“他会像当年的太上皇一样,坐在太极殿里,看着我登基。”

    “或许会冷着脸,或许会一言不发,但他不会走。”

    “因为他是李世民,是贞观之治的开创者。他可以输给自己的儿子,但不能输给这盛世。”

    风里的火药味渐渐淡了,取而代之的是黎明前的清冷。

    文忠知道,有些事情,从玄武门的烟尘升起时,就已经尘埃落定。

    ——

    西内苑东门。

    李靖的飞骑已经赶到,借着散开的天光,能大致看清玄武门的情况。

    可原本的喧嚣,此刻只剩下一片死寂。

    在他的面前,挡着的是赵节,还有两三千辽东精锐,以及上百绑着霹雳火的死士。

    骑在马上的李靖,甚至能看到塌陷的玄武门。

    “卫公?”

    旁边的副将有些迟疑,因为李靖迟迟没有下令冲击。

    李靖看着不远处的赵节,神色复杂。

    “已经迟了。”

    他心里很清楚,当火炮停止了动静,意味着什么。

    是太子的火炮没有火药了吗?

    如果是这样,陛下的禁军已经冲出玄武门了。

    既然不是,那就只有一种可能.

    “去问问,看看陛下可有诏敕过来。”

    李靖神色平静的吩咐道。

    这样的情况,没必要多做挣扎了。

    ——

    玄武门内。

    在火炮停止后,禁军们已经稳定下来。

    只是这个时候的他们,哪怕是密密麻麻的数目,可谁还有什么胆气。

    尽皆是垂手低头。

    再是无畏,在火炮面前,也没有意义。

    数万大军,安静的站着。

    “房卿,去把青雀和雉奴给朕叫来。”

    李世民突然开口,声音被震得有些发飘,却异常坚定。

    房玄龄一愣:“陛下,这个时候.”

    “朕说,去把他们找来。”李世民打断他,再次说道。

    长孙无忌突然明白了什么,声音发颤:“陛下是想……”

    “朕输了。”

    李世民平静地说,仿佛在说别人的事。

    他望着那三百门不断喷吐火舌的火炮,火炮破空的尖啸里,他听见的不是死亡的召唤,而是权力交替的号角。

    “当年朕在玄武门赢了建成,今日承乾在玄武门赢了朕,这本就是大唐的轮回。”

    李世民深吸一口气,神情中带着极其复杂的色彩。

    “但朕不能让这轮回断了根。”

    “无忌,你去一趟,见太子。”

    “告诉他,朕可以禅位,做他的太上皇,就像当年父皇对朕那样。”

    房玄龄的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下来:“陛下!”

    “陛下是开创贞观之治的天子,怎能……”

    李世民笑了笑,眼角的皱纹里积着烟尘:“天子?天子也得认天命!”

    “无忌,告诉承乾,朕只要保魏青雀和雉奴性命,其余的,他要什么,朕都给。”

    长孙无忌的手在颤抖:“若是……若是太子不允呢?”

    他不敢想那个后果,当年建成元吉的五子皆被赐死,皇家的刀刃从来锋利。

    李世民望着玄武门的方向,隐约中有一队人马缓慢前行。

    李承乾的身影隐约可见。

    “他会允的。”

    “他学朕的玄武门之变,自然也要学朕的‘仁厚’。杀了朕,他就是弑父的逆贼。”

    “留着朕做太上皇,他才是天命所归的新君。”

    “至于青雀和雉奴……他若连这点体面都不给.”

    “呵,他清楚的,青雀稚奴,不可能是他的对手。”

    “从前不是,现在更不是。”

    ——

    皇城外街道。

    房玄龄骑马赶上了李勣的队伍。

    李勣迎了上来。

    看到房玄龄独自过来,已然是明白了什么。

    “陛下诏敕,召魏王,晋王,即刻前往玄武门。”

    李治猛的一抖:“父皇……父皇在玄武门?”

    房玄龄点头:“陛下就在门楼废墟前等着。”

    李泰惶恐不已:“去玄武门?李承乾的人就在那里!父皇是不是想……””

    说到这里,李泰整个都人害怕得颤抖起来:“父皇是不是要把我们交给i太子?”

    房玄龄叹了口气:“魏王莫慌,陛下自然不是为了让太子处置。”

    “恰恰相反,陛下是要救下魏王跟晋王。”

    李治突然抓住李泰的手腕,少年的指尖冰凉:“四哥,去看看吧。父皇若要杀我们,不必费这般周折。”

    他看向房玄龄:“房相,我斗胆问一句,此刻的玄武门……是不是已经平静了?”

    房玄龄的喉结动了动:“太子的火炮已经停了。”

    “那就去。”李治挺直脊背:“若真是父皇的意思,我们逃到天涯海角也没用。若不是……”

    若不是,便就听从太子处置吧。

    现在风浪已过,他们两个不过是杂鱼,能翻起什么浪花来。

    李泰被他拽着往外走,喊道:“稚奴,你疯了?”

    “那里是玄武门,全是李承乾的人,说不定他都已经准备好砍我们的头了。”

    李治看了眼抖动不已的四哥,叹息道:“砍我们的头,不必在玄武门。”

    “那里是父皇当年登基的地方,也是……也是他选定的终点。”

    李治此刻心情忽然就平静了下来,他理解了父皇召他们过去的意义。

    这是要让太子承诺,保下他们的性命。

    相对来说,李治心里比较轻松。

    因为他很明白,他跟李泰,不是当年的李建成跟李元吉。

    或者说,他们两个从来就不被太子放在眼里。

    如果太子想要踩着他们人头塌上那九五之尊的帝位,哪有现在的他们完好的站在这里。

    说来可笑,李治现在才想通。

    当年太子离开长安城的那一天,他跟李泰就已经失去了跟太子博弈的资格。

    跟太子对弈的,从来都是父皇。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