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六章 X3项目首飞

小说屋推荐各位书友阅读:重生08:从山寨机开始崛起 第五百九十六章 X3项目首飞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在海湾科技里,徐申学先是视察了第六代超导量子芯片的核心制造装备:第四代量子对准机。

    随后又看了其他几种制造量子芯片所需要的核心设备!

    整个超导量子芯片制造环节里,对工业体系的顶级要求,丝毫不亚于先进工艺的半导体电子芯片的制造要求,都是属于人类当下最顶级的微观制造技术巅峰。

    为了打造整个制造链条,研发各种顶级的生产设备以及耗材,仙女山控股过去几年里也是投入了巨资以及大量研发的人员进行开发,如此才能够把整个制造链条给打通。

    而这个先进工艺的量子芯片产业链,全球第一份,别无分号!

    当然,这说的是顶级工艺,可操控量子比特达到好几万以上的的量子芯片……如果只是目前其他企业研发的一些量子比特只有区区几十个,撑死了几百个的量子芯片,这个倒是没啥难度,利用现有的一些设备也能够搞出来,甚至部分量子芯片都可以通过现有的半导体设备去做。

    但是,只有区区几十个、几百个量子比特的量子芯片用处极为有限,只能在极少数特定领域里发挥一些作用,是不可能和智云集团这样直接把量子计算机当成人工智能的核心算力使用的。

    十万量子比特和数百量子比特,这就是智云集团和其他其他在量子计算机领域里的巨大技术差距。

    这种技术差距,也是支撑智云集团在人工智能领域里继续大幅度领跑全球的核心力量。

    搞人工智能嘛,除了算法就是比拼算力了。

    在算力这一块上,超导量子计算机的优势可就太大了……更别说现在智云集团已经搞出来了神经拟态计算系统,如果把这方面的技术优势也再加入进去,那么未来的算力优势就更多了。

    算法和算力双重巨大领先,这就是智云集团能够在人工智能领域里获得如此大的技术优势,并且把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在诸多领域的核心因素。

    超导量子计算机关乎集团的算力规模,关乎人工智能技术的领先,徐申学还是相当重视的。

    在海湾科技里看过了多种量子芯片的核心装备的研发、生产情况后,徐申学在海湾科技里的会议室里,顺势开了一个量子芯片设备以及耗材研讨会。

    参加会议的除了海湾科技这种顶级设备系统整合厂商外,还有仙女山控股旗下的二十多家量子芯片设备以及耗材领域里的核心子系统或材料研发或供应商。

    一共二十多家旗下各子公司的高级别核心技术管理层,在研讨会里针对第六代量子芯片制造所需要的一系列设备、耗材的研发以及生产情况进行讨论。

    针对各子公司在研发或生产上遇到的一些难题,徐申学是能当场解决的就当场解决,当成无法解决的则是及侠侣,然后想办法解决。

    一场持续几个小时的研讨会后,徐申学也对第六代量子芯片的制造计划有了一个大体上的预期。

    明年春天大概就能够把一些零碎的技术问题彻底给解决,然后建成第一条第六代量子芯片产线,然后开始各种流片、测试……如果流片顺利的话,预计明年秋天开始,第六代量子计算机就能够进入量产阶段!

    主要是第六代量子计算机的核心,尤其是第六代量子芯片的制造领域的多项的主要核心技术问题都已经陆续得到了解决。

    如核心装备第四代量子对准机已经研发成功,哪怕这种设备本身还存在着诸多技术问题。

    这个第四代量子对准机,如期说是生产设备,更不说是专门搞出来的科研设备,其中好几种核心零部件的可使用时命非常短!

    其中的一种承载超高温离子束的耐高温材料的安全使用寿命只有区区一百二十个小时,超过这个安全使用时间就会严重影响加工精度,继续强行加工会导致量子芯片的良品率暴跌……

    这本来用这设备加工第六代量子芯片的良品率就已经只有那么二十几个百分点了。

    再继续暴跌下去只剩下几个百分点,那高昂的制造成本连智云集团也无法承受了。

    但是第六代量子芯片的核心3D结构的加工又异常复杂,加工精度又非常高,导致需要大量的时间。

    最终,单台第四代量子对准机的年产量,估计也就一千片左右……这可是年产量,不是说日产量!

    作为对比,目前海湾科技里主力出货的顶级机型HEUV-300C光刻机,其每个小时的单次曝光产能就能达到一百八十片硅晶圆,而且每一片硅晶圆还能切割出来数十枚GPU核心呢。

    从这个产能就能够看得出来,智云集团搞出来的第六代超导量子芯片,可比什么半导体电子芯片贵多了……每一枚第六代量子芯片的制造成本,那都是天价,差一千多万呢。

    而昂贵的也不仅仅是第六代超导量子芯片的本身,超导量子计算机大量使用的核心材料:MMK34常温常压超导体,这个也非常昂贵。

    目前为止,智云集团下属的秘密超导材料工厂,也只能勉强做到小规模生产MMK34材料,整个生产流程其实都和实验室生产区别都不大,只是规模要更大一些……纯粹是力大飞砖,强行通过规模来提升产能。

    而廉价工业化量产,目前依旧没能解决,智云集团牵头,国内一堆顶级专家参与的‘MMK34大规模量产计划’项目也展开了好几年了,但是目前依旧没能获得什么太大的技术突破。

    对于MMK34这种处于人类技术巅峰水平的,甚至超越目前大量常规材料学认知的顶级材料而言,想要把产能做到几万吨甚至几十万吨,把价格做到类似铜等普通材料的价格,这可太难了。

    因为MMK34材料暂时无法做到大规模廉价工业化量产,这导致MMK34材料的制造成本极为昂贵,而这种昂贵成本,最终又会反馈到超导量子计算机上。

    量子芯片成本昂贵,MMK34材料昂贵,再加上其他一大堆新技术的成本也贵……最后,整个超导量子计算机产业链的超高研发成本也要摊进去,最后就导致了智云集团旗下的超导量子计算机,哪怕是内部采购价都得好几亿一台!

    但是,虽然其价格昂贵,但是性能足够牛逼,搭配APO显卡一起使用,组建的算力中心,在训练以及运行人工智能的综合算力成本是要比单纯APO显卡组成的算力成本便宜好几倍的。

    更重要的是,功耗的大幅度降低,意味着有限的供电的情况下能够获得更多的算力……这也是非常重要的,毕竟算力太耗电了。

    如果不使用超导量子计算机,使用传统GPU核心的话,想要大规模提升算力,对电量供应的要求就更大了……这个更难解决。

    按照智云集团的那超大规模的算力中心建设来说,如果不使用超导量子计算机省电,那么要不了几年,国内的电网都得先崩溃。

    毕竟智云集团的这些算力中心需要的电量那可是相当恐怖的。

    按照智云集团的三年两千EFLPOS的算力建设目标,大规模采用第六代超导量子计算机、五纳米工艺的APO6000/160显卡的基础上,预计耗电约五千亿千瓦时……

    这已经是非常乐观的情况了,而且还需要淘汰大量落后APO显卡,如APO3000、APO4000等落后高耗能显卡。

    如此才能够勉强把耗电量控制在五千亿千瓦时!

    而国内搞人工智能的企业也不是只有智云集团一家,其他国内的顶级高科技企业也都在搞,虽然规模没有这么大,但是一个个也是需要耗费大量的电力。

    为了给国内如从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的各大算力中心供电,国内的电力部门可是开足马力,在全国各地搞电力基建呢,各种新建设的发电站日夜开工争取早日投产供电。

    但是这种重要基建需要时间的!

    未来好几年内,智云集团都会面临电力供应紧缺的问题……尤其是智云集团的算力中心建设脚步不会停止,现在规划的是两千EFLPOS,但是未来还会搞上马更大规模的算力中心,搞五千EFLPOS,甚至一万EFLPOS。

    到那个时候,供电紧缺问题就更加明显了……智云集团这边跟电力机构那边沟通的时候,明确提出过:

    三年后智云集团的数据中心电力需求量将会达到五千亿千瓦时。

    五年后,预计会达到一万亿千瓦时……嗯,大概也就相当于整个日本的年发电量!

    十年后智云集团的数据中心的电力需求有可能达到两万亿千瓦时,大概相当于美国发电量的一半。

    这个时间表和庞大的耗电需求,把很多人都给整无语了……你们智云集团的人真当电力是大白菜啊,想要就有啊!

    电力问题,已经成为限制智云集团在人工智能领域进一步发展的因素之一了。

    要不然,智云集团也不会费那么大劲搞超导量子计算机,就是为了在有限供电的情况下,尽可能的获得更大的算力。

    如果不是使用超导量子计算机,那么这个电力需求还得再往上翻好几倍……

    同时也是智云集团投入巨资研发神经拟态计算机系统的原因……一开始的出发点其实也是为了省电!

    超导量子计算机项目以及神经拟态计算机项目,这都关乎了智云集团未来人工智能领域的继续发展,徐申学是非常重视的。

    ————

    在海湾科技这边召开了研讨会之后,徐申学得到了通知,临时跑去一个特殊机场观看了X3项目的首飞。

    X项目,这是智云集团目前参与保密级别最高,也是关乎未来战略的核心项目。

    整个项目从13年正式启动,历经多年研发以及持续的技术迭代,在17年的时候成功首飞了X1原型机,随后X1项目进入持续的实验飞行阶段,年初的时候正式秘密定型,并开始生产首批量产良好并服役。

    X1无人战斗机,因为试飞频繁也逐渐被外界所知,国内偶尔公开透露的消息,也只是说这是一款隐身无人机,使用的编号也是具有一定的迷惑性:攻击-18,并不是使用战斗机的歼击机前缀。

    之前就有传统隐身无人攻击机使用‘攻击-X’的编号,现在X1项目使用攻击18的编号,习惯性思维下,人们还以为这只是普通的遥控型攻击无人机呢,只是大了点,最大起飞重量二十几吨……。

    当然,很多人也都怀疑这是一款人工智能战斗机,但也只是怀疑,找不到什么证据……他们又不能把X1拆开来看到里面的计算中心!

    如今的X1隐身无人战斗机,已经开始小规模服役,成为了重量的空中力量,而之前被否决并回炉重造的X3项目,也是有了最新的进展:迎来了首飞!

    X3项目被回炉后,重新设计,被定位于‘下一代无人战斗机’,其技术性能指标比X1项目更高,更全面,相对应的也应用了更多黑科技。

    如今,回炉过后的X3项目也终于是有了结果……终于迎来了原型机首飞的时刻。

    作为供了最为核心的‘X3机载人工智能系统’的智云集团也是深度参与其中,徐申学也因此获得邀请观看首次试飞!

    看着机库里的全新设计的X3项目,徐申学也是有些震惊:这个X3无人机,太大了!

    X1无人机,在无人机领域里已经算是很大的了,足足有二十六吨的最大起飞重量。

    但是眼前的这个X3无人机更大,一旁的工作人员介绍的时候,说这个X3无人机的最大起飞重量都达到了四十吨。

    这个起飞重量,比一大堆四代机,五代机的重型双发战斗机都要更重了。

    如F22,公开资料一般认为这款飞机的最大起飞重量是三十六吨到三十八吨之间。

    F15E公开说法一般是三十六吨,苏35是三十四点五吨。

    但是这个X3无人战斗机,最大起飞重量直接达到了四十吨。

    而且体型要更大,这个X3无人机也是典型的菱形无垂尾布局,扁平设计下机体更大一些。

    而且听介绍说,这飞机飞的还特别快,可以超音速巡航,最大速度都能达到两点三马赫!

    重、大、快!

    这是X3无人机和X1无人机最明显的区别,除了这些机体性能的巨大差异外,更大的差距其实在看不见的内部。

    X3无人机的机载人工智能系统,从性能上来说,对比X1无人机,甚至都形成了代差!

    从算力到传感器性能,都是全方位的差距!

    当然,成本也是全方位的差距!

    X3无人机,贵的很!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重生08:从山寨机开始崛起》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重生08:从山寨机开始崛起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重生08:从山寨机开始崛起》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