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1章 内地大学投资计划

小说屋推荐各位书友阅读: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 第841章 内地大学投资计划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何国元回道:“如果只是做一些传统的家电,内地的供应商还是可以的,他们自己也能生产一些家电,虽然底子差了点;

    但涉及到集成电路的,那就是完全不行了,甚至很多燕京的大公司高层都不知道集成电路是什么,还在全力的造晶体管,这也是目前国内电器出口很差的原因,几乎就是没有,跟不上时代了。”

    “嗯,是啊,现在就算是收音机,都开始使用小型集成电路了。”杨文东点点头说道。

    在60年代,荣耀电子刚刚诞生的时候,最开始的业务并不是什么电器,而是生产晶体管,那个时候的电器,小到收音机大到彩电,都需要晶体管;

    而十几年后的今天,随着硅谷那边的迭代式发展,摩尔定律的存在,使得集成电路开始成为主流,且成本也一再降低,逐步取代了晶体管只有一些价值很低的简单电子品还在使用晶体管,比如电子表,但未来也有可能改成小型集成电路。

    何国元道:“我也曾经向一些内地国企的老大建议过,他们应该尝试转型,但大部分都不听我的,因为在内地,晶体管还是有市场的。”

    “哈哈,整个内地的电子产业还在用晶体管,你想让他们转型那肯定很难。”杨文东笑了笑,又问道:“你说大部分,那就是还有小部分是愿意的了?”

    何国元点头道:“对,有部分是了解国际情况的,但想转型首先得有钱,您也知道国内国企的管理是政府统一负责的,不是他们说的算的,而且这还需要引入海外设备,需要外汇的,这就更难了。”

    “国内的国企的确是政府管理,但很多事情他们自己也是可以申请的。”杨文东想了想道:“这样,你跟其中几家联系一下,看看能不能与我们合资,外汇方面我们搞定,我们投资他们公司,然后引进集成电路设备与技术,看看他们能不能发展起来。”

    何国元道:“好,那我去试试?就是按照内地的法律,即使是合资,我们的权限也是很低的,之前周生那边的非常可乐以及方便面投资,在权限方面都很扯皮;

    电子产业在战略意义上来说肯定比食品更高级,那我们即使投资,恐怕也很难获得足够的管理权,至少需要谈判很久。”

    “那件事我也知道,但跟你这个不一样。”杨文东摇摇头道:“那边是有准确的项目与目标,你这边没有;

    我对于这个投资,其实本意上就不准备参与其中管理,只要监控好财务就行了,让国内多家企业被我们投资,然后他们自己发展,只要其中几家能够做成功,我们就有足够回报了。”

    其实在纯技术管理这一块,自己集团也不是很强,荣耀电子能够发展的好,主要还是靠着大量的游戏版权,使得规模上不低于索尼这类企业,但在技术储备、管理经验、人才数量方面还是比不过的.这不仅仅是杨文东的限制,还有香港这个城市的限制。

    这次撒网式的投资国内,其实就是等于养蛊,看看能不能养出一两个蛊王,本身就是从有意愿发展集成电路企业中挑选出来的,这些企业管理层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上进的,成功一个,不仅仅自己经济层面受益,未来荣耀的供应商也能多个选择;

    实在运气太差,一个也没有成功,那也不会亏损,因为这个时代的国企,基本上都是在一些城市的中心位置,甚至基本上聚集在北上广,这些地方的投资,哪怕未来工厂烂了,下方的土地也是血赚的。

    当然,内地地产市场的机会多的是,他投资的本身目的还是为了养蛊,实在养不出来那就也指望着地产可以给与其他方面的回报。

    “这就是类似于硅谷的风投了?”何国元明白了过来。

    杨文东笑道:“对,差不多,我未来对于内地的很多投资,就会属于风投性质,出现一家苹果,那就赚翻了。”

    对于未来他知晓的内地品牌,那自然是可以准确投资,跟美国的耐克、沃尔玛、英特尔一样;

    而对于很多非民用行业,熟悉度不强的,那就采取硅谷模式,撒网式投资,能够捕捉到几条大鱼,其他即使亏了也是赚了.再说,通过地产市场,其他亏了的最终还是会赚。

    何国元点点头道:“我明白了,那我这就准备与内地一方接触。”

    “行,优先选择大城市的,那里人才也多。”杨文东想了想,道:“说到人才,我们也需要充分利用内地的这一点,如果你们团队发现有能力的人,也可以适当的在内地重点培养、或者带到香港来也行,我们公司缺人才啊。”

    香港毕竟是个城市,加上地产金融更赚钱,使得制造业极端缺人才.这也正常,如果杨文东穿越在80年代,他即使做制造业也会去内地,在香港本土搞金融地产就行了。

    大型科技公司,最重要的就是人才,很多杨文东的好创意,就是需要人才来实现,不然再好的创意也是白搭;

    之前红白机的制作,技术不到位,还是请的沃兹来解决问题,但长期来看,这样也是不行的,自己集团的计算机做不好,跟人才不足也有很大的关系;

    毕竟竞争对手都是硅谷的顶级公司,那边的人才太多了,完全是成百上千倍的差距;而日本那边,即使比不过硅谷,也比香港强多了。

    何国元道:“内地那么多的人口基数,肯定有人才,只是他们封闭了那么久,即使是聪明人,恐怕也不清楚现代的技术啊。”

    “这是个问题,他们跟不上时代。”杨文东眉头微皱;

    其实现代人并不比古代人聪明,甚至不比原始人聪明,只不过从小就接触了系统化的教学,知道的东西比较多罢了。

    内地那边的人再聪明,可没接触过现代电子技术,那也是白搭。

    何国元道:“要不,我就先找一些聪明的学生,然后送到香港来上大学,等毕业后再进入我们公司,只是这样做的话,时间成本太高了。”

    “这其实也是个方法,虽然解决不了眼前问题,但对未来有益,只是先不说成本不低,就香港的大学,也没几个学电子的位置,香港大学又不缺人。”杨文东摇摇头道。

    其实早年他也说服过港督增加电子产业的大学学科人数,只是毕竟香港只有两所大学,又能有多少人?

    还有一点,也是面临跟未来美国一样的问题,好的理科天才,被银行与金融机构挖走了,他们一样需要这种人,长兴集团虽然家大业大,但也比不过全港的那么多地产公司与金融公司加起来。

    何国元道:“那就是无解了。”

    “也不是。”杨文东想了想,道:“其实还有一个方法,在国内建一所专门性的针对西方电子科技学习的大学。”

    “杨生,您是准备在内地建一所大学?”何国元先是一阵惊讶,但后来想想也正常;

    欧美的超级富豪,也经常性的捐赠巨款给学校,少数还自己投资建学校;

    以杨文东今时今日的财力,建一所大学,也没什么,在内地,人工成本够低,那费用会比欧美小很多很多。

    “有这个想法,这件事越早越好。”杨文东点点头说道。

    大学城的建造也是需要以年为单位的,然后第一批人的培养也需要几年,所以越早越好,快的话,说不定85年左右就能够出现第一批人才了;要是再晚几年,那真的要等到90年代了,对于时间宝贵的电子行业来说,也是一种巨大损失。

    反正投资学校,虽然是捐赠,但收益绝对可观。

    一方面,自己捐赠一个大学,那绝对可以登入史册,因为是改开之后、全国范围内的第一所港资捐赠的大学。

    第二就是现在的投入,在未来必然有回报,原先历史上李嘉成与包玉冈都在内地捐赠一所大学;

    前者在90年代后也获得了丰厚的其他方面回报,十倍百倍于大学的投入,后者其实本来应该也有类似回报的,只不过包玉冈去世后,继承人吴家犯了傻,平白浪费了包玉冈留下的巨大人脉.

    第三则是,自己未来需要打造一个全球性的电子集团、甚至汽车集团,这根基必然需要建在内地,香港是不可能的,那这样的大公司,附近也得有一个顶级的大学,这样才能不停的获得优质人才与新鲜血脉。

    任何一个强势的科技型国家,必然有着顶级的大学,甚至连城市也是一样,要想科技型产业落地,那本城市就必须要有对应的顶级大学。

    何国元道:“那您准备在哪个城市?”

    “还没想好,再等等吧,这件事,你通知一下新华社那边,让他们把消息传到内地。”杨文东道:“这种事,没个几个月是不会批下来的,批下来之后还要谈判很多细节,跟之前投资一样,到时候再决定选哪个城市吧。”

    其实他最希望的还是在深海市,这里离香港近,未来深海也能成为顶级城市;

    但现在么,深海刚刚成立一年,还不是特区,经济发展也很一般,自己这个时候提出来,那内地肯定不同意,它们必然要求在北上广、最差也要在省会级城市;

    现在提出来要捐赠大学,然后让内地审批,花个几个月时间,正好赶到8月份深海市成为特区,自己再顺势提出落户深海,那阻力就会小很多了。

    “好,那我这就去通知张社长。”何国元也开心说道。

    其实在荣耀这一年里,他也感觉到了很多人才奇缺的问题,一些他制定的方案,总是缺乏对应的人才去执行;

    固然内部也有着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但荣耀电子的发展速度太快了,游戏产业更是指数级增长,其他家电产业也慢不了多少,毕竟老板在海外的零售终端产业做的越来越成功,带动香港本土电子产业的爆发式发展;

    这个时候,香港几百万人口的区域,就出现了人才短缺的状况。

    这些年,集团花费大成本从欧美、日本、湾湾挖人才,才勉强满足了需求,但这也终归不是长久之计;

    在国内建一所大学,那倒是一个不错的方案,虽然一次性投入不小,可自己这些年不停在海外挖人,也是一样慢刀子割肉,总花钱也不少的。

    当天下午,何国元便招来了几个心腹,商讨这件事,然后安排人去海外调查西方富豪捐赠学校时会提出的要求、后来的一些经验总结等等;

    在没有准备好之前,他不会贸然告知内地一方;

    直到一周之后,一些资料准备好了,何国元便来到了新华社的所在地,见到了社长张光斗。

    “什么,杨生要在国内捐赠一所大学?”张光斗听到这个消息后,被吓了一跳;

    一所大学啊?那建起来就要花不少钱了,国内其实也知道自己教育不行,可没钱啊,各个地方都要外汇;

    且即使教育部门内部,如何花钱也是很有争议的,小学、中学、高中、大学都要钱,哪个都重要;

    大学固然能够培养顶级人才,可国家要综合性发展,那也要培养全民识字,破除文盲率的问题,那小学可能更重要了。

    为了这些事,国内教育部门也是争的很厉害,国家高层都为此头疼,其实没有谁对谁错,大家都是为了国家,核心问题就是缺钱有钱的话就什么学校都建了。

    何国元纠正道:“是一所现代化大学,跟西方大学一样,会有很多现代化设备,不过,我们集团也有自己的要求,那就是重点要培养电子科技方面的人才,或者数学系的人才,且这些人毕业之后,优先被我们集团录取,而不是内地分配。”

    荣耀电子钱再多,也不可能花钱办一所文科大学,且所办的理科大学,也必须优先自己录用。

    “这”张光斗一听这个条件顿时有些为难了:“何生,国内的大学生,可都是宝贵的,一般都是国内教育部门统一分配的,您这个要求,恐怕会引起不小的争议。”

    “所以啊,这就是前提,不然我们集团也不至于这么做了,”何国元笑道:“反过来想,如果我们不建大学,那你们也不会有这些大学生,现在多了一所大学,让学生给我们集团工作,对贵国教育部,也没损失吧?”

    “这么想倒也是,那贵方还有什么要求,一次性说出来,我这边整理好资料,然后上报上去。”张光斗道。

    PS:求月票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