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三章 势单力薄

小说屋推荐各位书友阅读:世子稳重点 第八百一十三章 势单力薄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即将登基的皇帝,被爆出谋害小皇子,那么这个登基大典还能继续办下去吗?

    对朝堂群臣来说,答案是非常明确的。

    一旦被捶实了,这种杀人凶手,而且是杀太子的凶手,是绝对不可能当皇帝的。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无论是仁是义,一个杀储君的人都是罪大恶极的。

    如果赵佶被捶实了,群臣还能当作什么都没发生,继续让赵佶登上皇位,大宋天家和朝堂臣子都将成为天下人的笑柄。

    天下的士子百姓无论如何都不会承认君臣的合法性,然后大宋各地的野心之辈将会借此谋反,社稷很快将陷入举国大乱,兵祸连年。

    问题很严重,这已不单单是件谋杀案了,它关乎大宋皇帝的合法性,今日朝堂内只有三千朝臣看着这一幕,但很快全天下的人都将知道今日发生的事。

    事情闹到这一步,其实不管赵佶有没有嫌疑,他的皇位都已摇摇欲坠了,哪怕他证明了自己的清白,事后也要花费漫长的时间来洗白。

    赵孝骞站在大庆殿内,冷眼看着陆长珅一步步将话题引到赵佶身上,字字诛心。

    这是一场有预谋的行动,今日登基大典上发生的事,是由赵孝骞,章惇以及一众政事堂的大佬们合谋,陆长珅不过是被推出来打头阵的先锋,真正的主谋如赵孝骞章惇等,此刻还一言未发。

    今日的赵孝骞,对这场闹剧的最终胜利颇有把握。

    早在数年前,赵孝骞便已看清了赵佶的弱点。

    赵佶最大的弱点,是没有根基。

    是的,赵佶在朝中的根基其实很弱,这些年尽管他有筹谋,也刻意拉拢过一些朝臣,但属于他的阵营太弱了,一阵小风小浪就能把他掀翻。

    不是赵佶不想在朝中发展势力,而是大宋的法度森严,宗亲子弟不得擅交外臣,赵佶拉拢一个两个没事,但他绝对不敢肆无忌惮地在朝堂上扩张势力。

    赵煦在世时,赵佶只是一位亲王,大宋的法度规定他什么都干不了,只能闭门读书,或是纵情风月,汴京那么多监察御史的眼睛,都在冷冰冰地盯着这些宗亲子弟。

    而赵孝骞,最初在朝堂上也没有根基,但他另辟蹊径,奉旨领兵抗击西夏和辽国,并且立下了盖世战功,甚至以一己之力扭转了大宋的国运。

    当一个人的功劳大到有些离谱,并且在朝野间拥有极大的威望之时,“根基”这东西,会主动向他靠近。

    因为精明且聪明的老狐狸们都知道了他的实力,也知道跟着他混不会差,更知道与他为敌是多么不明智的事,不如与他结盟,为了共同的利益诉求而站在同一条战壕里。

    根基太弱会有什么影响?

    对普通人来说毫无影响,吃喝照旧,日子照样过,每日为了生计继续奔波。

    但对一个即将登上皇位的皇帝来说,可就太要命了。

    比如此刻,如果赵佶在朝中有一批忠诚的铁杆亲信,那么当陆长珅破坏大殿礼仪,喊出第一句话的时候,他根本不会有机会说出第二句话,就会被忠于赵佶的朝臣们喷得体无完肤,然后被禁军班直拖下去清醒清醒。

    而不是像现在,陆长珅与赵佶在对喷,而其余的朝臣则一脸玩味和漠然,冷眼看着这位新君气急败坏地跟陆长身争辩。

    无论今日是什么结果,赵佶现在的模样,他的尊严和威信已荡然无存。

    此时此刻,就连赵佶最信任的端王府长史,未来的政事堂宰相周兴折也不敢出声了,躲在人群里努力地弯曲了膝盖,力求泯然于众人。

    周兴折不傻,从古至今,没人敢在皇帝的登基大典上闹事,今日既然有人敢闹,他就不可能天真地觉得这只是陆长珅个人的行为。

    这分明是一场群臣参与,密谋已久的大阴谋,今日在场的三千朝臣不说人人有份,但绝对与政事堂那些老狐狸脱不了干系,或许,赵颢赵孝骞父子也少不了。

    这些手握权柄的大佬们共同参与的阴谋,周兴折怎么敢出声?

    权力是一座山,它能轻易地将周兴折这种小蝼蚁碾成齑粉。

    同时周兴折看着今日的场面,心里已渐渐确定了一个事实,赵佶这个皇帝,怕是当不成了。

    就算他跳出来帮赵佶争辩,也根本起不了任何作用,反而会把他的性命搭进去,而他的行为,将是一种愚蠢的自我牺牲,除了在史书上徒留笑柄,没有任何意义。

    所以,周兴折此刻退缩了,趋吉避凶是人的本能,他不过是凡人,酒色财气,七情六欲他都有,当然,也和大部分普通人一样怕死。

    周兴折能想到的事,赵佶难道想不到?

    没人知道,赵佶此刻的心情已陷入了绝望。

    最初陆长珅骤然发难,赵佶以为只是他的个人行为,可是当他与陆长珅争辩越久,别的朝臣却仍一言不发,如同局外人看戏似的,好笑又冷漠地看着这一切时,赵佶就已陷入了绝望。

    诚如周兴折所猜测的那样,今日的登基大典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阴谋。

    阴谋的目的,就是让他这个原本合理合法的皇帝变成不合法,甚至捶实他是谋害小皇子的杀人凶手。

    此时的赵佶瞋目裂眦,人已处在崩溃的边缘。

    诘责发难,猝不及防,他根本没有丝毫准备,而这件事不交代清楚,今日的登基大典也不可能继续。

    赵佶双目赤红,举目四顾,孤立无援,于是情不自禁地扭头望向一旁的向太后。

    骤然看到向太后的表情,赵佶的心又凉了半截。

    向太后表情冷漠,端坐垂睑,手里拨弄着一串盘了多年的念珠,拨弄念珠的节奏不疾不徐,一如她此刻的心境。

    如此严重的事态下,她居然还能保持如此平静的心境,面对臣子诘责发难新君,她坐了半天却毫无表示,这已经说明了答案。

    赵佶喘着粗气,不敢置信地看着她,悲怆地道:“太后,连您也,也……”

    向太后仍然端坐不动,垂睑拨弄念珠。

    大殿中央,今日是陆长珅的高光时刻。

    只见他往前踏了一步,加重了语气道:“端王殿下何必回避,冲献太子的事,是必须要有一个交代的,否则端王殿下即位名不正,言不顺,天家皇权的威信也将大大折损,大宋社稷危矣!”

    赵佶怨毒地盯着陆长珅,咬牙道:“陆长珅,你口口声声要查案,每句话都暗示朕是谋害小皇子的凶手,今日是朕的登基大典,却被你无凭无据污蔑,朕岂能容你!”

    “殿前禁军班直何在?进来!”赵佶暴喝道。

    站在殿门外值守的十几名班直走进殿,朝赵佶抱拳行礼。

    赵佶指着陆长珅,手指颤抖个不停:“拿,拿下他!宫门杖毙!”

    班直不假思索便上前,正要反扣陆长珅的胳膊,然而还没碰到他的衣角,宰相章惇终于站了出来,朝十几名班直狠狠一挥袍袖。

    “住手!尔等退下!”

    十几名班直一愣,下意识环视四周,发现周围的朝臣们都没说话,只是眼神冰冷地注视着他们。

    一股夹杂着权势的浓浓的威压,铺天盖地朝班直们压下,大殿内莫名充斥着一种窒息感。

    班直们一凛,这时终于看清了形势。

    这形势怎么说呢,六大派围攻光明顶时,明教都没赵佶这般孤立。

    群虎伺龙的绝境之局!

    班直们终于意识到自己草率了,贱不贱呐,叫你进来就进来。

    这分明是神仙打架的局面,他们这些连炮灰都没资格当的人,瞎凑什么热闹。

    后背渗出一层冷汗,班直们迟疑地环视一圈,终于,为首一名都头突然一挥手,朝赵佶躬身抱拳后,沉默地退下。

    赵佶心神俱裂,看着班直们退出了大殿,此刻他的心已一片冰凉。

    没有势力,没有阵营,没有权柄,也没有兵将,他一个光溜溜的新君此刻站在大殿内,几乎已成千夫所指,却无一人相救。

    这就是他心心念念想要的吗?

    权力还没到手,眼看已快被人掀翻下去了。

    面色苍白的赵佶,突然无声地惨笑起来。

    章惇喝退班直后,面朝赵佶缓缓道:“端王殿下,事不辩不明,既然陆御史提起了这桩旧事,而天下人的眼睛此刻都盯着殿下,臣知殿下向来是光明磊落之人,没做过的事何必怕人构陷污蔑?”

    “臣建议今日不妨当着三千朝臣的面说清楚,如若殿下最后能证明清白,不仅陆长珅要被重重治罪,而且殿下的声望,天家的皇威,都将在朝野间达到鼎盛,从此天下归心,对殿下即位心服口服。”

    “百利而无一害,殿下何不欣然为之?”

    人群中,赵孝骞突然扯了扯嘴角。

    神特么“欣然为之”,章惇这老货说话是真的阴损。

    看看现在赵佶快疯了的模样,有半点“欣然”的样子么?

    事情一旦捅开,便是万劫不复。

    果然,章惇一席话后,赵佶的身躯摇摇欲坠,脸色愈发苍白,眼神里透出浓浓的绝望之色。

    小皇子是不是被他谋害的,他比谁都清楚。

    当初的事情做完后,善后根本没处理干净,几个关键人物莫名失踪,赵佶本来抱着侥幸心理,只要赵煦驾崩,这件事就永远湮没于历史中,不会有人发现。

    可他万万没想到,这件事不会湮没,只是给今日的自己埋下了一个巨大的雷,现在即将引爆。

    大殿正中,陆长珅凛然向前又踏了一步,昂然道:“章相公所言甚是,事不辩不明,那么今日便当着诸公的面辩个清楚明白。”

    说着陆长珅突然朝章惇躬身一礼,道:“下官请示,传人证物证!”

    章惇却不发一语,默默地退了回去,对陆长珅的请示仿佛根本没听到。

    正在看好戏的群臣又愣了,这已经到关键时刻,章相公咋不出声了?

    一阵诡异的沉默后,章惇突然道:“你应该请示太后,而非老夫。”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世子稳重点》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世子稳重点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世子稳重点》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