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一章 流言又起

小说屋推荐各位书友阅读:世子稳重点 第八百零一章 流言又起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端王府。

    王府最近几日洋溢着欢快的气息,不过由于国丧期间,王府的属官和宦官们还是比较克制,尽量不露出喜意。

    但喜悦的气氛终究还是无法掩藏,王府内每个人的脸上挂着哀伤,眼里却荡漾着喜色,非常分裂。

    端王即将登基,对王府的属官下人们来说,自然是喜事。

    就算王府属官下人众多,赵佶登基后无法一一给他们加恩,但他们曾经在王府服侍端王,这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资历,到了任何地方,官员都会礼敬三分。

    潜邸之臣,从龙之功,主子摇身一变化为真龙,身边的鸡犬至少得升天吧。

    王府后院,赵佶的北厢房里。

    赵佶穿着一身黄袍,正站在铜镜前左顾右盼,神情露出稚嫩的威严,和少年难掩的得意。

    这身黄袍很合身,是赵佶吩咐属官偷偷置办的。

    还未登基称帝,穿黄袍本是大逆不道的事,而且黄袍理应由礼部官员和殿中省内侍筹办,在登基那天才能正式穿在赵佶身上。

    可赵佶实在等不及了,他等这一天已许多年。

    直到数日前太后和群臣议定由他承位的那天,赵佶当天就穿上了这身黄袍,当然,只敢在自己的卧房里穿,偷偷摸摸不敢示人,算是过一过干瘾。

    接下来几日,赵佶每天都要穿这身黄袍,每次穿上后,总会在铜镜前站一两个时辰,自我欣赏穿黄袍时的雄伟英姿,想象着自己站在大庆殿内,接受文武百官跪拜的画面。

    每次想到这里,赵佶总是忍不住浑身发抖,兴奋得打颤。

    此时的赵佶站在铜镜前,他又浑身发颤了。

    权力是男人的chun药,它比美色更令男人疯狂。

    王府长史周兴折此刻站在赵佶身后,一脸逢迎地看着赵佶,马屁汹涌如潮般送上。

    “这身黄袍天生合该穿在殿下身上,您看多合身,殿下穿上后多英伟,多威风,殿下简直就是天生的帝王,紫微星君下凡啊!”

    赵佶眼中露出得意之色,脸上却只是淡淡一笑:“莫乱说,本王穿这身黄袍还是太早,原本不该的,传出去会被人非议,我不过是提前试试,再让礼部和殿中省照着尺寸做几套。”

    周兴折道:“再过几日殿下就正式登基了,这黄袍早穿几日,晚穿几日,谁会在意?而且,殿下也该改一改自称了,以后可要习惯称‘朕’……”

    赵佶终于忍不住大笑起来,不得不说,周兴折这记马屁拍到了痒处,他很舒坦。

    “太史局测算的黄道吉日,距离殿下正式登基只有七日了,七日之后,殿下便是九五之尊,天下共主,臣这里提前恭贺殿下,啊不,提前恭贺官家了。”

    这会儿的周兴折,索性连脸皮都不要了,马屁要多肉麻就多肉麻。

    从龙拥戴之功近在咫尺,这时候要脸干啥?要功劳,要官爵,要恩典才是正经啊。

    赵佶看着铜镜里穿着黄袍的自己,刹那间仿佛陷入了另一个时空,在那个时空里,他已登上了九五龙椅,天下臣民跪拜景从。

    他遣良将北伐,很快灭亡了辽国西夏,统一了华夏,让大宋成为真正的大一统王朝,盛世自他治下开启,史书上为他大彰其功,流芳百世。

    赵佶还年轻,他还不到二十岁,他梦想中的这些画面,有生之年一定能做到。

    因为前人已经为他栽下了树,赵煦和赵孝骞操劳数年,大宋今非昔比,没有那么多内忧外患,军事上大宋更是兵锋甚锐,无可匹挡。

    就连赵佶自己都不得不承认,他摘了果子,摘了赵煦和赵孝骞的果子,即位就吃现成的。

    这感觉太爽了。

    想到这里,赵佶都有点不忍心登基后对赵颢赵孝骞父子动手了。

    要不要留这对父子一条命?贬为庶民或许亦可,毕竟刚登基就杀功臣,难免惹人非议。

    正在自我陶醉时,周兴折滔滔不绝的马屁拍完了,此刻却突然皱起了眉,低声道:“殿下是否感觉到,最近几日汴京的气氛有点诡异?”

    赵佶一愣:“本王这些日子没出门,对外面的事不甚了了,你为何觉得诡异?”

    周兴折叹了口气,道:“下官也说不上来,就是觉得自从确立殿下为新君后,朝臣们的反应有些平淡了……”

    赵佶想了想,哂然一笑:“国丧期间,难道要他们欢天喜地敲锣打鼓么?平淡就对了,他们若表现得太高兴,就坏规矩了。”

    周兴折摇头:“非也,下官的意思是,汴京朝臣的反应,其实说不上平淡,就是……安静,嗯,对!就是安静,安静得可怕。”

    “尤其是当初最反对您的宰相章惇,他也很安静,没说过半句话,每日照常进政事堂办差,还有赵孝骞,每天待在楚王府里,不知做什么,下官只是觉得,这一切看似正常,又好像不正常……”

    赵佶怔忪片刻,随即轻松笑道:“你多虑了,本王被确立为新君,是太后和朝臣们在大庆殿内定下的,政事堂都已布告天下了,怎么可能有变数?”

    “一旦本王登基,皇权在手,首先就收拾章惇这些人,轮不到他们给本王制造变数,我就是他们的变数。”赵佶冷笑道。

    二人正说着,一名王府属官匆匆跑来,站在门外声音焦急地道:“殿下,殿下在否?”

    赵佶沉下脸,动作飞快地将黄袍脱下藏好,只穿了一身白色里衣,示意周兴折打开房门。

    “何事慌张?”赵佶冷着脸道。

    属官一脸惶恐,垂头低声道:“殿下,下官刚刚从汴京市井坊间听到一些流言,流言说得不好听,下官觉得殿下有必要知道。”

    “你说。”赵佶平静地道。

    属官艰难地吞了口口水,迟疑地道:“下官听坊间流言,说天家昏聩,新君不应立长嫡,而应立贤,端王若即,恐丧大宋国威,失大宋国土,辜负先帝和成王殿下打下的大好局面……”

    赵佶呆怔片刻,接着勃然大怒:“何人如此大胆,竟敢妄议朝政国事!这些无君无父之言,到底是谁传出来的?”

    “查!必须严查!本王还没登基,就有人心怀叵测,坏我大事,本王焉能不究!”

    赵佶气得两眼通红,当即便瞪着周兴折,恶狠狠地道:“你去查,查清楚到底是什么人居心不良,妖言惑众,查出来本王要他死!”

    周兴折也颇为气愤,但脸上却露出几分难色:“殿下,下官……手下无人脉,无线索,实在查不了,不如让开封府查一查?”

    赵佶冷哼道:“开封府只是纠查治安和简单的案子,这种事能指望他们吗?”

    “周兴折,你拿本王的名帖去找赵孝骞,让他动用皇城司的人手去查,时至今日,本王应该有权调动皇城司了,赵孝骞想必也不会不识趣。”

    周兴折急忙应是,匆匆出门。

    …………

    流言的散播速度很恐怖,短短一日内,便已传得汴京满城皆知。

    街头巷尾无数百姓在窃窃议论,神情带着几许疑惑。

    流言的威力确实不小,它直接道明了端王从小坐享富贵,没经历风浪,没参与过朝政,他只是天家皇族豢养的宗亲子弟,没有半点治国的经验,只不过多读了几本圣贤书而已。

    这样的人,能指望他治理好这个国家?

    先帝无子嗣,继位者本就不存在什么“嫡长”,既然如此,为何非要从“嫡长”里面选新君?为何不能立贤?

    如今的大宋正是大好的局面,可以说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等关键的时节,所谓的“嫡长”真的那么重要吗?为何不能选一个德才出众的人出来当皇帝,让他带领大宋走向更辉煌的盛世。

    流言大致就是这个意思,语言很直白,所有的百姓都听得懂,而且听懂后都能引发思考。

    这一思考,市井坊间的议论声顿时压不下去了。

    一个皇帝的好坏,是直接与百姓未来的生计息息相关的,百姓们不能不关注,而流言说的道理也十分具有说服力,说的都是正理,没人能反驳。

    这个流言对臣民来说,不过是窃窃议论的谈资,但对赵佶的杀伤力实在太大了。

    人都还没登基,已经有人对他的即位产生了质疑,换了谁不得发疯?

    也难怪赵佶气急败坏,竟以亲王的身份直接调动皇城司了。

    赵佶的名帖由周兴折亲自送到楚王府。

    赵孝骞出面接见了周兴折,接过赵佶的名帖,听周兴折将市井坊间的流言说了一遍,最后周兴折重点强调,这是端王殿下的意思,希望成王殿下马上调用皇城司,将妖言惑众的祸首揪出来严惩。

    赵孝骞皮笑肉不笑地接下了名帖,然后信誓旦旦地保证,皇城司对这种造谣生事的歹人绝不姑息,绝不枉纵,一定尽全力追查,给未来的大宋官家一个满意的答复。

    态度很端正,尤其是誓言发得令人很舒坦,周兴折满意了,于是心满意足地离去,走路的姿势都带着几分狐假虎威的气质。

    赵孝骞坐在王府银安殿内,淡淡地瞥了一眼手里的名帖,抬手就将它撕成无数碎片,随手一扬,如同扬走了赵佶的骨灰。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世子稳重点》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世子稳重点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世子稳重点》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