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一章 散播
小说屋推荐各位书友阅读:从下乡支医开始重走人生路 第六百三十一章 散播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李言诚将金智海送到了大门外,看着吉普车尾灯消失在胡同里,他没有着急回院子,而是站在那里又给自己点了根烟。
他在脑海中不停的回忆着案情,直到确定自己判断的应该没问题后,这才长出一口气。
从那天召开案情分析会看到现场照片时,他就觉得那个一号死者死的地方有些怪异。
其实他挺希望自己判断错误的,那个一号死者如果不是凶手的同伙,那好歹还能落一个因公殉职,甭管国家到底能给多少钱,最起码日后他的孩子们能挺胸抬头的做人。
可要是他真的是凶手的同伙……
那他孩子的人生都跟着被毁了。
还有动机,这是他迄今为止没想明白的。
只要不是突然之间的激情作案,每个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行为的时候都会有动机。
那就是他为什么要做这事儿。
按照先前的调查结果来看,一号死者不管是家庭还是生活和工作,都称得上还不错,属于典型的比上不足,但比下绝对有余的情况。
他本人为人处世比较圆滑,和同事以及街坊邻居的关系处的都很好。
理论上来说,这种人是不大可能去干犯罪的事情的,尤其是这种杀人盗窃钱财的行为。
李言诚很清楚,如果找不到犯罪动机,那将来就算抓到凶手,凶手也指认一号死者是他的同伙,说出去其他人也是难以信服的。
他相信,如果真的像他判断的这样,一号死者就是那个同伙,那么此人一定有这样做的原因。
只是他们暂时还没查到这个原因,不过他觉得金智海一定可以查到。
“呦,大诚,你一人站这儿想啥呢?”
“蔡大妈,我这儿刚送走一朋友,您这是……”
这会儿已经是晚上八点多快九点了,外边的气温在零下十度左右,李言诚在这里站了有十分钟,胡同里连个鬼影子都没有,大家都嫌冷,这个点除非是有不得已的事情,否则没人愿意出门。
说话的蔡大妈住在二十二号院,她并不是刚从她们院子里出来,而是从前边不远处另一条南北向的胡同口拐出来的。
“我刚去了趟那边老沈家,老沈的小儿子不是准备结婚了么,我是他们小两口的媒人。”
“蔡大妈,您这是又做了件好事儿啊,绝对值得表扬。”听到蔡大妈说她又促成了一对,李言诚咧着嘴笑着说道。
胡同里很多上了年纪的大妈,亦或者是那些四五十岁的女人,都热衷于给单身男女介绍对象,这也是件好事儿。
这位蔡大妈同样不例外,经她手已经促成了好几对,小日子过得还都挺不错,在姻缘这方面也算是小有功德。
“呵呵,是吧。”
蔡大妈今年已经七十了,老伴前两年过世,儿子女儿都有自己的家,孙子孙女也都大了,不需要她帮忙照顾,平时就自己一个人住在这边,闲来无事就喜欢做说媒的事情。
看着那些单身小年轻在自己的帮助下有了家,而且日子过的还不错,她就跟着也高兴。
“大诚,你的亲生母亲和爷爷,他们是以后都打算住在你这里了吗?你的亲生父亲呢?”
这段时间,胡同里谈论最多的就是李言诚家的事情。
他找到亲生家庭的事情,胡同里这些老人也为他感到高兴,但该打听的八卦当然也不会少了。
程家解放前因为大本营在津市的缘故,生活在京市的人了解的并不多,可傅淑怡的娘家就不同了。
这条胡同里有很多老人以前就在傅家旗下讨生活,所以对傅家知之甚深。
当年如果不是收养原主的那位老爷子刻意隐瞒,他可能早就被找到了。
听到蔡大妈这样问,李言诚笑着解释道:“肯定不会一直住在我这里,人家还有自己的家呢,他们这次过来主要就是找我治病,等治疗的差不多了就会离开。”
“哦,这样啊,我也忘了白天是听谁说的,说他们过来主要就是治病,我以为是咱街坊随便乱说的,还真是这样啊。
哎,大诚,你的亲生父母他们解放前就跑到国外去了是不?”
“对啊。”
李言诚大大方方的承认了,这没什么好隐瞒的,现在又不像前些年,那时候谁敢有个海外关系那可了不得,不死也得脱层皮。
现在情况不一样了,尤其从今年四月份开始,国家针对外宾、华侨发行了外汇券之后,凭借外汇券在指定商店,例如友谊商店,购物是不用那些专用票的。
不但购物不用专用票,还能买到很多在其他商店根本买不到的东西。
这个时期的国内,虽然物资匮乏,不管是买粮食还是买副食,或者其他的如布匹、棉花之类的都需要专用票,人均工资看上去也不高,大多都是几十块钱一个月,能上百都是高工资。
可也正是因为如此,老百姓经常都是拿着钱都花不出去。
其他需要花钱的地方也不多,像住房,公家分配的,也有需要按月缴纳租金的,但每个月的租金也就块八毛。
看病,只要有工作单位的,医疗费这方面都会实报实销,也几乎不用花钱。
两个花钱大头去掉后,剩下需要花钱的就是衣、食、行。
衣服,那时候的人最喜欢说的话就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不是不想买新衣服,而是布票凑不够,最多就是过年前扯点布,想办法给孩子做一身,家里孩子如果多的那就没招了。
食,也就是吃的,粮食、食用油、盐、酱油、醋、菜、肉、蛋、瓜子、花生、糖等等,差不多所有吃的东西,都是要专用票的,没有票?那不好意思,你就是买不到,或者可以去鬼市买。
最后就是行了,这时候人们出行,主要靠的还是自行车,再辅以公交车,哦,京市还有地铁。
买自行车也需要票,这玩意儿现在虽然不能说是奢侈品,可无论是对哪个家庭来说,也都是个大件物品。
结婚的时候三转一响七十二条腿,其中的一转就是指的自行车,剩下两转分别是缝纫机和手表,那一响则是收音机。
至于七十二条腿,代表的是家具,每样家具四条腿,凑吧。
当然,这种说法是最理想的状态,事实上,现在结婚的年轻男女,很少会有人提这么过分的要求,让把所有东西都凑齐。
有的时候并不是钱不够,而是没有票。
可如果谁能有个海外关系,给弄点外币过来兑换成外汇券,拿着外汇券去友谊商店里买东西,那可是绝对有面子的事情。
改开两年,虽然变化还不明显,但很多人心里的想法跟以前相比却已经有所不同了。
就像现在住在李言诚家里的程家老爷子和傅淑怡,这要是放到前几年那还了得,早就有人找上门来了,别说你是罗老的女婿,谁的都不好使。
现在嘛,胡同里的这些街坊邻居只会羡慕李言诚不但找到了亲生家庭,同时还是海外关系,啧啧,好事儿怎么全让一个人摊上了。
既当了级别不低的领导,又有这种让人羡慕的亲戚。
其实李言诚都听说了,胡同里现在传他的小话可不少,嘴长在别人身上,只要不是说的太过分,他也懒得去理会。
今天刚好碰到蔡大妈,他也有心想借着这位的嘴,将一些事情传出去,免得那些人再乱说什么。
“蔡大妈,他们这次过来,一方面是认亲,一方面是我给我那个亲生母亲治病,还有一方面,就是他们家准备响应国家号召,回国投资建厂。
怎么说呢,人家回来是好心,想将国外的一些先进技术带回来,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
还有就是,我没打算跟他们出国,欢声和笑语也不可能跟他们出去,别人可能不清楚,蔡大妈您应该知道,我之前在社会局工作,小敏现在虽然去上学了,但档案还在社会局,就是属于社会局的人,我们两个的身份根本不可能出国。
我也听到咱们胡同里最近流传的一些流言蜚语,还要拜托蔡大妈您帮我解释解释,这种谣言传的多了,不管是对我还是对我们家都会产生影响,真到了那时候,我肯定要想办法将传这些谣言的人揪出来,维护我自身的利益。
大家都是老街坊了,我也不想将事情真的做到那一步,所以,麻烦您了。”
蔡大妈之前是有工作的,而且她还有级别,虽然仅仅只是一个科级干部,但因为是在报社这种宣传部门工作,平时接触的,知道的,懂的,比普通老百姓要多得多。
她非常清楚社会局是一家什么样的单位,当她得知李言诚认亲了,并且知道了那边的身份后,马上就知道他为什么会从社会局调出来到公安局上班。
现在听到李言诚这样说,她毫不犹豫的就点了点头:“大诚你就是不说我也已经踅摸着准备这两天找你聊聊呢。
你说的那什么谣言我也听说了,传的确实有些不像话,你放心大诚,我肯定会帮你把那些谣言给压下去的,不能再让他们那样瞎传了。”
“谢谢您了蔡大妈。”
“不客气,你是我看着长大的,就是咱们胡同的孩子,咱自家的孩子,肯定不能让人欺负。
对了,你刚才说,你亲生父母他们还准备回国投资建厂?”
“没错,已经在南方那边开始考察了,只要能找到合适的地方,各方面条件又不错的话,他们就会投资。”
“那他们在国内建厂,厂子是国家的,还是他们自己的?”
“当然是他们自己的。”
“那……那不是又走回到解放前的老路上了么?怎么可能会有人愿意去他们建的厂上班。”
“肯定会有人愿意去的,其他地方都不说了,就咱们胡同,蔡大妈您也应该清楚有多少人到现在都没工作,每天就是瞎溜达。
他们建的厂虽然是私人的,可每个月的工资他们肯定会一分不少的发放,如果是您,在没工作挣不到钱和去那种厂上班,这两样中选择,您会怎么选?”
“呃……”
在现在这个年代的人们眼中,只有给公家干,那才叫工作,干个体户,都是实在没办法的选择,至于给私人干?那不就是被剥削么。
当然啦,现在除了已经落地正在建设中的很少的几个港商投资的企业外,还没有其他私营企业,所以暂时也还谈不上给私人打工这一说。
京市就有一家正在建设的服装厂,是一个港商投资的,规模不大,属于试水,因为还处于建设当中没有开工,所以也还没有开始招工。
每天去那个正在建设的服装厂门口张望的人不少,大家都议论纷纷,回头等这个厂子开始招工的时候,还不知道会是什么样呢。
反正李言诚敢肯定,一定会有人主动去,因为待业青年实在是太多了,大家都想等国家给安排工作,可僧多粥少也是事实。
有的人家庭条件稍微好点,就算多等两年也没问题,可有的人就不行了,家里可能拢共就一个人上班,挣的钱得好几口子人一起用,说句不好听的,能不能吃饱肚子都成问题,真有一个工作岗位摆在他面前,别管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了,能挣到钱才是真的。
不管怎么说,总比饿肚子强吧。
但是,会有人主动去,也一定会有人只是观望,第一次招工,绝对招不满,到最后是肯定需要政府出面帮助,才能解决用工问题。
而当第一批吃螃蟹的人拿到工资了,那么下一次再有这种招工的事情发生,基本上就不用愁招不满这种情况发生了。
蔡大妈已经算是见多识广的了,都会有这种想法,其他普通老百姓当然也不会例外,人们根深蒂固的思想得慢慢扭转。
就像再过些年的国企改革,当大家手中端着的所谓“铁饭碗”被砸烂后大家才会明白很多道理。
跟蔡大妈又聊了几句,李言诚才回到了院子里。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