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8章 《赤脚医生手册》

小说屋推荐各位书友阅读: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 第898章 《赤脚医生手册》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真实的数据,是全国共有行政村64万个,自然村约330万个,基数能吓死人。

    在一个地区新建一所传染医院都没办法完成的前提下,一下子要在全国新建几百万个村卫生室,想想也是让人头皮发麻的事情。

    李部长有顾忌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就怕有人要放卫星。

    林三七赶紧摆手,进一步解释道:

    “我们不需要特意建造卫生室,这个治病的场所可以多样性,不局限于医院等正规场所。

    比如赤脚医生私人家里就可以办卫生室,也可以随便找一个祠堂、寺庙,或者无人居住的房子就行,要求不高。”

    李部长微微点头,又问道:

    “那病人治病费用怎么计算?或者说赤脚医生的收入怎么办?想让地方财政承担,恐怕你这乡村医生计划还是没办法推广。”

    林三七想也不想道:

    “看病肯定要收费,比如医院挂号费是2角到5角之间,那么赤脚医生挂号费只收5分,收来的挂号费归赤脚医生个人所有。

    另外,允许药品加价15%销售,这部份利润也交给赤脚医生。

    为了防止地方政府不配合,这个政策就是不用地方出钱,赤脚医生的收入完全靠自己赚出来。

    赚多赚少靠本事,这样反而能提高赤脚医生的工作积极性和服务态度。

    另外,各个地区条件不同,政策也可以灵活些。

    比如有些地区富裕些,病人多,赤脚医生完全可以脱产,专业当医生。

    但有些地方穷,或者村民少,难以靠当医生维持生计,那么赤脚医生完全可以不脱产,平时还可以参加村里劳动拿工分,相当于是半农半医,这样就有两笔收入。”

    林三七这个办法,是在结合国情的前提下,融合了两个地代的乡村医疗政策。

    比如改开之前,农村实行的是农村医疗合作社,社员每年交多少钱,这样除挂号费外,拿药几乎是不要钱。

    这样做的好处是极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让他们有病敢于上卫生室去治,而不是小病治,大病拖。

    但这个政策有一个最大的弊端,就是为了节约成本,提供的药物都是最差最便宜的,疗效堪忧。

    而改开之后,农村医疗合作社取消,乡村医疗市场进入野蛮化自由发展阶段。

    乡镇卫生院,各村卫生室都可以自由向医药公司批发药品,然后随意加价出售给病人,赚多少就看你医生本事。

    这个政策有一个好处,就是只要你有钱,想要什么样的好药都有。

    同时,财政也没有负担,因为卫生院和赤脚医生们都是自负盈亏,自主经营,不需要上级拨款。

    但这个政策也有一个大弊端。

    那就是乡村医生为了赚钱不择手段,药物滥用情况比比皆是,农民的药费因为没有地方报销,导致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相当突出。

    林三七的办法就是将两种乡村医疗政策融合一下,取一个折中方案。

    不完美,但短期够用。

    像临童县西杨村那个皮肤感染的小男孩,一个小小擦伤差点丧命,这种悲剧不要再发生。

    李部长沉思了半天,越来越觉得林三七提出的赤脚医生计划是有可操作性的。

    女人嘛,比较细心,于是老太太又问道:

    “那赤脚医生的药品来源怎么解决?现在的运输非常不容易,偏远地区可能进趟城都要走上几天,这些地区的赤脚医生如何能拿到药品?”

    林三七想了一下,又结合几十年后的经验回道:

    “这个也好办,我们要改变供销社采购、销售药品的模式,供销社太忙了,当年我在首都中医院的时候干采购员,都需要自己去外地采购药品。

    就是因为供销社忙不过来,李部长你可以算算,全国所有医院药品都要自己采购,这造成的人力和物力浪费有多大?

    所以我建议我们可以在每个县成立一家医药公司,专门从事药品生产、采购、销售工作,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管理。

    赤脚医生需要的药品,可以向医药公司买入,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赤脚医生需要用什么药,多少量,这个由赤脚医生自己掌握。”

    李部长突然又有些为难道:

    “你所说的成立医药公司的模式不错,但还有一个问题,咱们现在国内没有那么多药厂,你们宝安县制药厂能不能供应全国几百万个村药物使用?”

    林三七听了差点吐血。

    在六十年代想做点事情太难了,要啥没啥,一穷二白。

    自己提出一个新的建议,就会有无数个困难摆到你面前。

    自己明明是一个医生,在会看病的同时,还要会制药,还要解决全国卫生系统的经费,现在连药厂都要自己搞?

    “李部长,咱们卫生系统这么多干部职工,你不能尽逮着我一只羊薅啊。药厂的事情哪里是我一个人能解决的?那要你们这些卫生领导何用?”

    老太太被林三七埋怨几句,多少也有点不好意思了:

    “啊呀,三七同志,你不要恼,咱们现在不是正在商量事情嘛。说来说去还是一个缺少资金的老问题。

    像我们目前手里一共有50个制药厂新建计划,就是因为之前三年的自然灾害,导致财政没有余钱投入,项目一直搁置……”

    林三七哭笑不得:

    “我懂我懂,这样,把这50家制药厂的计划发一份给我们宝安县,如果我们认为可行的,这笔钱宝安县出了。”

    老太太一听便高兴了:

    “好好好,你们宝安县可真是我们的财神爷啊,哈哈。最后还有一个问题,赤脚医生培训的教材有没有?总不能用大中专生的教材吧?”

    一说到这里,林三七脸上的兴奋表情突然就出现了。

    伸手在背包里掏了掏,然后便掏出一本新华字典大小的本子来:

    “当当当,李部长,给,这就是我们宝安县编撰的《赤脚医生手册》。

    里面的内容从常见的咳嗽、呕吐、发烧,到复杂的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

    从灭蚊、灭蝇的防病知识到核武、生化武器的防护;从针灸、草药到常用西药,无所不有。

    所有内容全部都是清晰明了、简单易行、务求实效的原则,这么形容吧,哪怕是一个普通人,只要手里有这么一个手册,也可以自己查书,自己治病。”

    老太太快速接过这本厚厚的手册,看着红红的封面,赶紧翻了开来。

    “哇,你们宝安县真是神奇啊,居然直接出书了?”

    林三七其实压根就不是原创者,而是一个可耻的文抄公。

    真实的《赤脚医生手册》是1970年6月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居然前后加起来印了多少已经难以统计,光是人社版的就印了118万册。

    还翻译成了50多种文字,出口到了许许多多发展中国家,被联合国视为医疗典范。

    当然林三七对老的《赤脚医生手册》进行了重新修改,增加了抗生素、退烧止痛药、胃药等等介绍。

    老的《赤脚医生手册》有一句口号,叫“治疗靠银针,药物山里寻。”

    这是因为当年药物匮乏,不得不以中医理疗和中草药为基础,但这部分是非常难学的,这也导致农村地区医疗事故频发。

    经过林三七的改良,然后在另一个时空印刷了整整100万册,就是准备在这个时代大干一场。

    老太太一边翻看,一边忍不住连连点头,虽然她不是医学专业出身,但当了十年部长,这个眼光还是有的。

    “好,太好了。”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