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九章 音书惊旧颜

小说屋推荐各位书友阅读: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七百八十九章 音书惊旧颜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神京,庆逾坊,夏府。

    夏姑娘突然厉声训斥,将陈婆子吓得一哆唆,下意识噗通跪倒在地。

    说道:“姑娘,我胆子再大也不敢骗姑娘,姑爷的确是说好的……”

    夏姑娘喝道:“你给我住口,不知死活的老货,打量我年轻好欺负,真是瞎了你的狗眼。

    我去过贾府多次,他府上各人做派,我比你清楚百倍,宝玉日常懒于读书,经常挨他老子打骂。

    要不是他这种样子,琮哥儿和他一样年纪,连进士都中了,他怎么连个秀才都不是。

    宁荣街上花一两银子,他不爱读书的各种奇谈怪论,就能打听一清二楚。

    我送四书五经给他,贾老太太和二太太没法说出不好,宝玉这却绝不会说好。

    就你这老货的蠢样子,也敢在我跟前扯谎,我看你是皮痒痒了。

    宝蟾,去外院叫两个小厮进来,带上绳索和家杖,到堂屋听我吩咐。

    这老货再敢扯谎,我也不要她性命,只打断她一条腿,丢出门喂狗,看她还怎么给我娘跑腿。”

    宝蟾见自己姑娘发飙,杀气腾腾的模样,吓得小腿肚子发软,不敢有半分怠慢,连忙去外院叫人。

    陈婆子听了夏姑娘的话,已吓得浑身发抖,三魂七魄丢了一半。

    她是夏家家养的老奴,从小看着姑娘长到大,最清楚这小姑奶奶不好惹。

    不仅是个一等烈货,脑子十分精明厉害,和太太一个模子出来,而且做事肆无忌惮。

    如今太太正好不在家,这姑娘要是发起脾气,没人管得住她,自己一条老命就要交代了。

    这会子她哪里还敢隐瞒,磕头如捣蒜,嘴里不住的哀求讨饶。

    夏姑娘冷冷说道:“把事情从实说清楚,还有一字一句扯谎,我就剥了你的皮!”

    陈婆子战战兢兢说道:“老奴再不敢说谎,姑娘送书本子给姑爷,他确实有些不高兴。

    还说了两句怎么得了,又说什么闺阁奇秀,还说什么禄蠹,这些文词我也听不懂意思。

    但我估摸像是说姑娘不好,后来贾老太太和二太太,便说姑爷身子不舒服,让丫鬟扶着去房里休息。

    姑爷后头的话就被打断,再没有说下去,老奴这会句句都是真的,不敢隐瞒姑娘半句。”

    陈婆子说完话,肚里已悔得肠子都青了,不该听贾家那死丫鬟挑唆,竟在姑娘跟前扯谎。

    姑娘知道自己送礼到贾家,还被姑爷说歪话,依着姑娘霸道泼辣的脾气,还不会气得半死。

    如今她还没嫁入贾家,自然不好找姑爷的麻烦,多半要找自己作践发泄,谁让自己起先扯谎。

    陈婆子正丧魂落魄,等着姑娘大发河东狮吼,自己要就此大吃苦头。

    只是等了一会儿,两个外院小厮已拿了绳索家杖进来,姑娘这边却没有动静。

    陈婆子大着胆子抬头去看,见自己姑娘神情古怪,嘴里念叨着禄蠹两字,翻来覆去不知什么意思。

    夏姑娘突然对陈婆子挥手,说道:“滚出去,下回再敢和我扯谎,你可给我仔细着!”

    陈婆子如蒙大赦,对着夏姑娘磕了两个响头,屁滚尿流便逃出了内院。

    ……

    宝蟾将两个小厮打发走,见自己姑娘神情古怪,嘴里来回念叨什么禄蠹,不知在想些什么。

    按照常理宝玉说姑娘坏话,姑娘该生气骂人才是,可她却一点都不气,实在有些奇怪。

    正当宝蟾心中纳闷之际,夏姑娘像是想通了什么,笑道:“我总算明白,宝玉这东西为何会说禄蠹。”

    宝蟾但凡和宝玉相关之事,她都挺感兴趣,顺口问道:“姑娘想明白什么缘故?”

    夏姑娘说道:“前番我让人花银子打听,都说宝玉读书是个棒槌,更是个下流懒货。

    贾琮和他同岁,人家都入了翰林,他却连个秀才都考不上,他老子因此老作践他,经常打的他下不来床。

    还让他跪在内院荣庆堂口,让来往亲戚女眷看他出丑,他那老子可真是个人物。

    比宝玉那蠢的吃土的老娘,他的老子可是强了太多了,实在是个干脆利落人。

    要是他娘早些死了,没人宠着宝玉这玩意,让他老子管教他,他可能不会像现在这么没用。

    听说他老子最喜欢贾琮,对贾琮就像亲儿子一样,反而对宝玉这亲儿子,十分不得劲。

    你说宝玉该多妒忌贾琮,他读书又是个榆木脑瓜,偏生贾琮读书这么厉害。

    每次我们去贾家走动,这两堂兄弟都不怎么说话,可知这两人很不对付。

    贾琮即是兄长,又是两府家主,本事又大的没边,宝玉见到他对半不敢说话。

    但是背地里气不过,多半暗中要骂他禄蠹,所以他也是习惯成自然。”

    宝蟾好奇问道:“姑娘,什么是禄蠹?”

    夏姑娘不屑说道:“禄蠹都不知道,你和宝玉一个德性,都是没用的棒槌,寻常也不爱认字读书。

    禄蠹就是专骂读书的人话,只有那些不会读书的憨货,才会这样去骂会读书的人。”

    宝蟾听了虽不服气,却连个屁都不敢放。

    只是心里不停吐槽,这世上读书人多金贵,难道满大街不读书的,全部都是棒槌不成,这也是没道理的话。

    姑娘见了贾琮这种读书人,也是中了毒着了魔,只是她再怎么发浪,也只能嫁给宝玉。

    那个贾琮她能见到几次,人家估计都不记得她是谁,姑娘里外都是瞎折腾。

    夏姑娘继续说道:“我送书本子给宝玉,故意劝他读书进学,他便气急败坏,依样画葫芦也骂我是禄蠹。”

    宝蟾糯糯说道:“宝二爷是不该这样骂姑娘,可能他真不喜欢读书吧……”

    她小心翼翼替宝玉辩解,一边去看自己姑娘神情,见她似乎并不生气,脸上还有几分欢喜,看着十分古怪。

    夏姑娘俏脸微晕,颇有几分动人,痴痴说道:“我也是禄蠹,他也是禄蠹,这倒也是一桩般配。

    至少他该知道的,我比宝玉这玩意儿有见识,知道男儿读书仕途才是正途……”

    宝蟾听夏姑娘自言自语,她也听得似懂非懂,但她只是能听出,姑娘似乎心里挺乐意的。

    姑娘被宝二爷骂禄蠹,不是应该生气吗,怎么还欢喜起来,必定又想到贾琮发起浪来。

    宝蟾忍不住打了个寒颤,姑娘如今越来越疯了,这以后成亲过门,还不知会怎么闹呢……

    ……

    伯爵府,贾琮院。

    这日清晨,天尚未大亮,外头飘起雪花,便再没有停下。

    等到午时过后,天空依旧阴沉黯淡,院子内外积满皑皑白雪。

    贾琮从会同馆返回,比往常日落时分,还要稍早一些。

    这段时间每日都去艾丽家中走动,因为过了年后,艾丽要陪着母亲南下。

    两人会分开较长一段时间,艾丽言行之间,对他颇多依恋,贾琮便常去陪伴说话。

    之后特地往金陵传信,让金陵鑫春号在六合置办宅邸,让艾丽母女回乡之后,能有稳妥安定住处。

    那日他用飞羽向金陵传书,言说薛家店铺之事,时间也过去五六日,金陵鑫春号必已收到消息。

    这日下午他在艾丽家中,刚好收到金陵飞羽回信,曲泓秀和秦可卿就店铺租用,回复相关详尽内容。

    贾琮看过信件之后,没在艾丽家中耽搁时间,提前回府找宝钗商议事情。

    他在书房将书信重新看过一遍,便让晴雯去给宝钗传话。

    没过去多久时间,便见院子里倩影晃动,传来轻盈的踩雪声。

    书房的门被推开,宝钗俏脸红晕,笑意盈盈,身上披着大红牡丹团花斗篷,显得格外绰约动人。

    进屋解下大红团花斗篷,露出蜜合色缎面交领长袄,里面是大红交领中衣,下身系着粉蓝绣花长裙。

    黑油光亮的秀发挽着纂儿,插了一支点翠步摇凤钗,鬓边戴朵精致粉色宫花,颇为俏丽夺目。

    行走之间,身姿婀娜,步移扶柳,清艳隽美,让贾琮不由眼睛一亮

    宝钗笑道:“我听晴雯说,金陵那边已来了回信,听着倒有些奇怪,怎么就能这么快。

    我记得琮兄弟寄出书信,也不过才五六日时间,寻常情形不过才刚送到金陵,这会子竟已能来回。”

    贾琮听了微微一愣,他对飞羽之事,多少觉得需要保留。

    至于其中缘故,是飞羽对鑫春号商路扩张,所起作用非常巨大,是一桩难以估量的优势。

    适当对其有所保留,总归是利大于弊……

    说道:“鑫春号在江南的生意,摊子铺的越发大了,书信消息传递也愈发要紧。

    我曾两次下金陵办差,熟悉沿途军民驿站信件传递,多少也留下一些人情。

    鑫春号背着皇商的牌子,在各地驿站专门配置快马人手,所以信件传递比寻常快许多。”

    宝钗听了微微奇怪,即便快马飞驰,两地毕竟相隔千里,六天便可来回,也实在是神速了。

    不过她一向钦佩贾琮的能为,以为他必定有他的法子,只是略微思虑,也便不放在心上。

    ……

    贾琮笑道:“我说还是宝姐姐有眼光,秀姐来信说的明白。

    她看上了评事街、凤起街、高醇老街等四处店铺。

    竟和宝姐姐当初提到几处,几乎一模一样,你们两人也算英雄所见略同。”

    宝钗笑道:“我一个女儿家,算哪门子英雄,书上看了一些见识,外头的事一知半解,瞎子摸象罢了。

    只要在金陵做过生意,待的时间长久些,就会知那几处地方,都是金陵的旺市,曲姑娘自然也会中意。”

    贾琮说道:“秀姐在信中提到,这几处店铺如今都还开张。

    如果出租是否会亏损生意,宝姐姐可曾有考虑过,想过该如何处置?”

    宝钗说道:“这几次店铺虽还开张,但生意已有些惨淡,这一年多上交账目,只不过稍有盈利。

    按这几间店铺所处地段,这等盈利已等同亏利,还不如全价出租来的爽利。

    这几间铺子的存货,可以分派到薛家其他店铺分销,掐头去尾算计,薛家也是有赚无赔。

    如今我们一家定居神京,家中生意总会照顾不周,适当收拢一些,更有益于家业长传。

    只盼着我哥哥争气安分些,或将来子嗣能出人物,不过这都是以后的事。”

    贾琮听宝钗此言,心中颇有些感慨,贾家的亲眷姊妹,似乎都有相似情形和烦恼。

    探春为弟弟贾环操尽心思,宝钗为哥哥薛蟠殚精竭虑,纨绔无能的宝玉,也有个为家门舍弃年华的元春。

    到底是贾家的亲眷女儿太过出众,她们的兄弟辈相比之下,就显得愈发颓废窝囊。

    ……

    贾琮笑道:“既然宝姐姐都思虑妥当,那便再好不过。

    这些店铺要腾空出租,店里人员存货都要整顿清理,这些事都颇费周折。

    如果只让店铺的掌柜伙计,独自料理这些事务,只怕会有失察之处。

    需薛家另有精干之人介入,才不容易出纰漏”

    宝钗说道:“琮兄弟说的没错,这些店铺掌柜伙计,牵扯其中生计利益。

    店铺出租等同他们丢了饭碗,难免会生出阴霾私利之心,只让他们打理处置,易生不测变故。

    前日我刚收到宝琴来信,说是腊月之前,二叔便带她和蝌兄弟回金陵过年。

    这事情正好可以拜托二叔料理,这是再合适不过的事。

    我父亲过世之后,二叔在族中颇有威望,为人处事,颇有些手段,老铺子的掌柜都忌他三分。”

    贾琮听了宝钗这话,不由想起去年荣庆堂上,曾见过这位薛二老爷。

    此人相貌俊雅,谈吐举止,十分不俗,让他留下深刻印象。

    按照这位薛二老爷的形容气度,薛宝钗说他颇有手段,贾琮一点都不会怀疑。

    他不知怎么突然想到,哪位薛家二房小姐,早就有耳闻的薛宝琴。

    当时两人并未见面,薛宝琴因身体抱恙,一直坐在马车中未露面。

    但薛家二房临行之时,那车帘掀开的惊鸿一瞥,让贾琮记忆犹新。

    又和宝钗聊了其他杂事,贾琮亲自磨墨蘸笔,宝钗在书案前坐下,执笔便给二叔写信。

    ……

    宝钗写完给薛远的书信,笑道:“薛家店铺部分出租,开春后家中剩余生意,也要重新清算梳理。

    我听宝琴信中说起,明年入冬之前,二叔大概都会在金陵,正好请二叔代为整顿打理。”

    贾琮好奇问道:“明年入冬之后,薛二老爷又要远行游商?”

    宝钗笑道:“这回二叔可不是出门游商,而是要送女出嫁。

    上年宝琴和梅翰林家定亲,明年宝琴就到及笄之年,早则明年入冬,晚则后年开春,就要送嫁入京。

    二叔和蝌兄弟都要同行的,到时薛家两房人口,可是又要聚到一起。

    琮兄弟,梅翰林名讳瑾林,他还是你翰林院同僚,这倒是一桩巧事,琮兄弟可认识此人?”

    贾琮笑道:“我这个翰林学士,不过占了个名头,不在翰林院担任固定职司,每日只是去卯露脸。

    翰林院人口众多,倒不是个个都熟悉,不过我刚入院的时候,葛大人给我引荐过各房主官。

    其中就有这位梅翰林,此人沉稳,话语不多,但却给我留下印象

    他是正六品翰林侍讲,据说在翰林院已十年,从未被外放,是院中老资历人物。

    葛大人说他学养深厚,精研典籍,曾在宫中上书房侍讲。

    赵王、宁王都受过他教诲,在翰林院中算是有根底的人物。

    只是我和他不过一面之缘,从没有什么言谈交情罢了,不过梅家也是京中有名书香门第。”

    贾琮自嘲说道:“比起贾家骤然而得的翰林门第,梅家已出过两代进士,翰林学养深厚许多。”

    宝钗微笑道:“照琮兄弟这般说来,梅翰林听着倒很体面,怪不得二叔会和他家结亲……”

    ……

    贾琮也写了封给曲泓秀的书信,此时日头已西沉,只在远方留下霞光,窗外也渐渐昏暗。

    英莲拿火折子进书房,将书案旁八角烛台点亮,房间里辉映暖融融光芒,将她的小脸映照分外娇艳。

    贾琮说道:“宝姐姐,时候也不早了,不如就留下用个便饭。”

    宝钗笑道:“早听说琮兄弟院里,日常饮食都偏南菜口味,我今日就叨扰一次。”

    她又让金钏回梨香院传话,告知薛姨妈不回去用饭。

    贾琮又叫来龄官,让她吩咐厨房上些南货菜肴,必定合宝钗的口味。

    等到堂屋里开始掌灯,游廊檐头灯笼也被点亮,院子里响起急促脚步声。

    原是王熙凤院里粗使丫头,得了平儿吩咐来和晴雯传话。

    说是年尾西府账目繁杂,她和五儿留王熙凤屋里用饭,晚上盘点好账目再回。

    晴雯让小丫头去厨房传话,今晚酌量增减饭菜,又见龄官从书房出来,说是宝姑娘今日留饭。

    晴雯听了往书房一望,寻思往日林姑娘、三姑娘常去书房,宝姑娘可是去的极少。

    笑道:“二姑娘、林姑娘、三姑娘经常留饭,她们和咱们混的熟,都一桌挤着热闹,也不用太忌讳。

    宝姑娘毕竟是外亲,又是第一次留饭,总归要多些礼数,让三爷也体面些。

    咱们去西厢房抬张闲置小案,专给三爷和宝姑娘用,我们大桌上坐着便是。”

    龄官笑道:“还是晴雯姐姐想的周到。”

    两人抬过小案安置,龄官再去厨房督促张罗菜肴。

    书房里贾琮和宝钗只聊了盏茶功夫,龄官便进来请他们用饭。

    两人进了堂屋,宝钗见堂中一张圆桌,另外设了一张精致小案,分明专给自己和贾琮用。

    想来也是自己日常少来的缘故,思虑颇为周到。

    案上已摆了烘焙金丝鳗块、火腿炖肘肉、炒枸杞芽儿、香菇炒素鸡等五六道菜,还有一碗荷花莲叶羹。

    宝钗笑道:“琮兄弟过的精细日子,身边丫头都好生细心,事事都帮你想到,一点不用你操心。”

    两人落座用饭,宝钗只吃过小碗饭,各色菜式倒吃的可口,也只是浅尝即止,并不太过量。

    她又陪着贾琮小酌两杯,俏脸微有了红晕,就此停下酒盅,烛光映照之下,愈发显得娇美醉人。

    两人又聊些金陵旧事,彼此谈锋交融,话语默契投机,很是其乐融融。

    宝钗笑道:“当初金陵刚见琮兄弟,你忙着抄写经文,又是各种公务繁忙,也没有多少空闲时间。

    本该陪你走走金陵典故,那时也没有多少便利,倒是我怠慢了地主之谊。”

    贾琮笑道:“这也不当什么事情,以后总还会有机缘的。”

    宝钗说道:“你们爷们做的朝廷大事,可以天南地北闯荡。

    我们这些闺阁二门难迈,一辈子能去多少地方,像曲姑娘这样的能为福分,可不是每个女子都有的。

    像是琮兄弟说的那种机缘,不知那年那月才得有呢……”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红楼之扶摇河山》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红楼之扶摇河山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红楼之扶摇河山》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