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神秘的古潭村
小说屋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我就是总裁 第一百二十七章 神秘的古潭村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十点,大成终于到家了。
大成已经两年多没有回来了。这两年,国家对山区的扶贫每年都会有支出,建希望小学,修山路,合作医疗和五保户等各项优惠政策。特别是古潭村,是当年红军的老根据地,所以这里村民是受国家政府关注的,所以县里对古潭村的投资相对其他村还是多一些的。有投资在修山路了,但是毕竟县里的财政有限只投了一部分,村里的村民每户又捐了一些,村民还在农闲时自愿出了义务工。就是这样每年修一点,一点一点地修,两年了才修到现在的半山腰这里。这是大成不知道的。
叶静当年在这里支教就是因为这里曾经是红军的根据地,只不过那时候大成已经当兵离开了村子。古潭村的村民民风质朴、心地善良,家家户户互助互爱,在外人眼里这里就是原始部落。
自从网上宣传了古潭村曾经是红军根据地以后,这里时常会有人自驾来这里体验真正的山里人生活。政府宣传的目的也是为了让山里人能够增加一些收入,提高一下生活质量。可是外面的人哪里知道山里人的淳朴民风呢?
山里人都十分好客,客人们吃了饭,住了宿,山里人都是不收费的。在他们的认知里,鸡是自己家养的,菜是自己家种的,住的是自己家的房子,又没有花钱,所以不能收游客的钱。为这政府要曾经多次和村民们讲,合理收取一点报酬是可以的,可是村民黑色不肯,政府官员也没有办法。所以有些游客就以“工钱”的名义留下一些,当然都不会少给,给多给少村民都不会计较,他们只管善良。游客走的时候,村民们还会给他们带一些自己采的山货。
游客们临走时给钱也许是:一是因为他们都不差钱;二是被村民的淳朴和善良感动到了;三是大部分人都是带孩子来的,他们要在孩子面前做好表率。家长都是过来人,他们都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会扎根的。就像我们小的时候都是以父母、雷锋为榜样的,直到我们长大成人。
有时候,游客还会把给自家孩子带的零食,分享给村里的孩子们。看到村里的孩子们吃着他们给的零食时,那眼神里的惊讶、惊奇和惊喜让游客的心里多少有点复杂。他们知道这次带孩子出来比起他们在家说教的十天十夜还有效果。
大成看着这条山路是从山上往下开始修的。这样修起来方便一些,不需要专门运送修路工具和设备。两年来修到到半山腰已经很惊人了,为了山里人出入方便,还在半山腰处开辟了一个平台。平台开凿的面积虽然不大,但是停三五辆车还是没问题的。
大成刚来到回家的下山路口时,正愁车子不知道放在哪里安全呢?还有那些礼品,该怎么往家搬?这才下车查看情况,竟然发现了这条山路,山路已经开出了足够汽车行驶的宽度和平坦,车还可以开到半山腰的平台上,这样不但车安全了,礼品往山下搬也容易多了。他高兴的一拍大腿:
“太好了!没想到啊,现在的山路已经修的可以跑车了,太好啦!”大成和苏栋把车开到了半山腰的平台上,停好。再往下只能步行了,大成、苏栋和员工三人每人拎着几件礼品下山了。
古潭村的村民虽然不太喜欢外出,但是他们很喜欢外面的人来村子里,因为外面来的人总会给他们带来很多外面世界的事情,在他们听起来就是听天方夜谭,每一个故事他们都会信以为真,觉得外面的世界就是仙境。虽然他们很羡慕外面世界,
叶静在这里的两年,村民们晚饭后都会聚集在学校那不太大的操场上,听叶静讲中国历史,讲国家的发展变化。有时候年轻人听了会蠢蠢欲动,有走出大山的欲望,可是一觉醒来就会忘记听到过的一切,一切又返本还原。在他们心里一直认为外面的世界再好也不是自己的家,正所谓: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
这个村里也有过几个当兵的,退役以后又都回来了,当兵回来以后又走出古潭村只有大成一人。淳朴的村民坚守着老一辈人的教诲,不贪、不争、不怨,认准一个理十头牛也拉不回来。这就是文化低交通又十分闭塞的地方的通病。
这里山高路远,还没有网络和通信设施,所以这里至今没有电视,没有电话。
古潭村是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村子,如果说山青那是没得说,可是如果说水秀那是绝对地高估了,因为这里除了一股山泉水供养着全村的几百号人外,再也没有其他水源。说来也怪,大成过去听奶奶说:她的的奶奶就是在这里生活的,算起来也有一百多年了吧?可是这股山泉世世代代、日日夜夜地流淌,水流依然没有减弱,水质依然甘甜,就连流到山脚下的水渠里,依然清澈见底,却从来没有人见水渠漫过。这个怪现象村民都知道,但是从来没有人上心研究过。
村里还有一个奇怪的事:这个村里人无论男女老少都很少生病,平时就是感冒发烧的也很少见。村民们虽然每天日出而作,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在田里劳作,电视他们没有一个弯腰驼背的,这就是这个村子的神奇之处。
山路修到半山腰了,村里人出门,只要抬头就能看到半山腰。所以大成他们的到来,村里的人早就看得见了,知道村里又来人了,只不过不知道是谁而已。
大成快到山脚下的时候,二林才看出来是哥哥,惊喜地朝屋里喊道:
“爸妈,哥回来了。”二林边喊边朝哥扑了过来:“哥,你怎么突然回来?爸妈都想你呢,前几天妈想你想的晚上睡不着就在门口溜达。”边说边接过哥哥手里的东西。
“二林,爸妈还好吧?”眼泪在大成的眼眶里闪了闪,终究没有流下来,他不想让爸妈看见自己的眼泪。
爸爸妈妈从屋里跑了出来:“是大成回来了吗?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久也不回来看爸妈?”妈妈老泪纵横,拍打着大成的前胸。爸爸只顾流泪,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大成扶着爸妈在门前的石墩上刚坐下来,二林媳妇就抱着孩子出来来。二林媳妇长的在村里人眼中那就是村花,就这外形扔在城里的大街上,那也是有迹可循的存在,身高起码166,现在虽然已经是宝妈了,但是如果不说,没人看得出来说宝妈。整个五官除了眉毛外,很像三十年代的影后丹凤。
二林的孩子长得白白净净的,很像弟媳,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一眨一眨地就像黑蝴蝶一样看着大成。可能有些陌生吧,宝贝撇了撇嘴,要哭却没有哭就把头埋在了弟媳的脖颈。大成无奈的笑了笑:
“起什么名字了,看看大伯给你带了什么礼物的。”大成说着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个红色的丝绒盒子递给弟妹:“这是给侄儿的礼物。”
二林不认识苏栋和那个员工,但是还是很客气地说:“两位大哥,快进来歇会儿,我去给你们倒杯水。”
进了屋苏栋才发现,大成家如果用家徒四壁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墙上挂的除了大蒜就是红辣椒,要么就是夏天晒的干菜。一铺土炕是一张高粱秸编的席子,土炕的一角堆着两床被子,不知道是被子的本色还是没有洗净,反正是灰土土的。地上一个紫檀色的破旧的柜子,分上下两节,上面那截是玻璃上画着五彩花的柜门,下面是木头的柜门。窗台下一简陋的三匣桌,还有一个桌角下垫了一块石头,三个刻卯的那种四腿凳子。进门的右手边墙上钉了几个木楔子,是用来专门挂衣服。
苏栋和那个员工对视了一眼,把礼物放在了空荡荡的地上,喝了一口水很惊讶地对大成说:
“大哥,你们家这水怎么这么好喝?”
大成无所谓地:“有吗?你们俩回车上去把东西都取回来吧。”
“好。”
“二林你也跟两个哥哥过去吧,还有些东西。”
大成坐在土坑上和爸爸妈妈讲了这次回来的目的,并把自己已经计划好这边的一切都告诉了爸爸妈妈,然后再听听爸爸妈妈的意见。
“爸妈,我回来呢,没带什么东西,因为待两天咱们就都一起回去了,我买了一些东西,是给村里的每一户人家送点小礼物,毕竟咱们这次走了以后,还回不回来也不一定,在一起住了这么多年都是有感情的嘛。这里的孩子都没有走出过大山,我给他们每家的孩子买了一些糖果啊,花生之类的,然后每家一桶酒,也算是感谢他们这些年对咱们家的帮助,你们看怎么样?”
“大成啊,还是你想的周到,其实我和你爸还真有点舍不得这里,虽然这里不如城里舒坦,但是住习惯了,这里的人没有那么多讲究。”
“爸妈,可是你们在这里,我又不能经常回来,只靠二林一个人照顾你们太辛苦了。再说二林还有媳妇和孩子要照顾的。你们的年龄也越来越大了,也该享享福了,我现在有这个能力,二林的孩子将来在城里上学总比在这里好吧,会有更大的出息的。你们再想想,然后两天以后咱们就回去。”
大成把弟媳也叫了进来,把离开这里的利弊都说了:
“弟妹,你嫁给二林这几年也没有享什么福,还要让你照顾我的父母,辛苦啦。咱们这里明年又该重新分配土地了,你的地一直没有迁过来,我这次回来是想带你们和爸妈一起去城里,你想不想去?要不要和你父母说一声?我们两天以后就出发,你先好好想想,如果你也想去城里就回娘家说一声,然后你的地就不要迁过来了,留给父母吧。如果你不想去,那二林就陪你留下,地迁与不迁,你就自己决定,我和爸妈,还有小妹的地你就和二林种吧。”
二林媳妇不是古潭村的,所以这两年在大成家她是没有土地的。二林的父母把她当亲姑娘养着,从来没有让她下过地,她说感恩的。明年就是全国农村30年一次的土地规划,也就是重新分配土地。在农村有的孩子出生就是黑户,到了30岁村里重新规划土地时才会给他地。当然农村的土地政策还有一条就是:30年内,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