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7章 蔡邕

小说屋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707章 蔡邕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蔡邕字伯喈,陈留郡圉县人,东汉末年名臣,文学家、书法家,才女蔡文姬的父亲。

    蔡邕年少时就博览群书,精研辞章、算术、天文,精通音律。汉灵帝建宁三年(公元170年),司徒桥玄征召蔡邕为河平县长,不久入朝担任郎中,后又升任议郎。

    熹平四年(公元175年),蔡邕与五官中郎将堂溪典、光禄大夫杨赐等人勘正六经文字;亲自书写丹于碑,请工匠镌刻后立碑于太学门外,世称“熹平石经”。

    蔡邕因为上书言事,遭到中常侍程璜诬陷,获罪后全家被流放到朔方。因为在东观曾与卢植、韩遂等撰补《后汉记》没有完成,蔡邕上书汉灵帝,获得特赦返回本郡居住;

    后来又遭到宦官迫害,流亡江海十二年。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汉灵帝驾崩,司空董卓专权,听说蔡邕的名气,特地征召蔡邕入朝,董卓任命蔡邕为祭酒,又举荐蔡邕为高第,补为侍御史,转任持书御史,担任尚书;

    不久,蔡邕又兼任巴郡太守,后又留在宫中,担任侍中。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蔡邕升任左中郎将,跟随献帝迁都长安,受封为高阳乡侯。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司徒王允用计诛杀董卓,蔡邕受到牵联被下狱治罪,不久死在狱中,时年六十岁。

    作为汉末的经学大家,蔡邕在文学上贡献丰富。他证定刊刻了“五经”石经,写下了《汉记十意》。

    他的碑文、诗、赋、诔、赞、章表、论议等各体都写得很好,创作的各类小赋更是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赋的艺术表现领域,为魏晋小赋的繁荣起了开导、示范作用。

    除此之外,蔡邕还受创了飞白书体,丰富了中国的书法艺术。后世对蔡邕的评价呈两极分化。东晋史学家裴松之认为蔡邕虽然被董卓亲信任用,但绝非他的党羽。

    南朝宋史学家范晔也在情感上同情蔡邕,认为蔡邕之死乃“意气之感,士所不能忘也”,即一种有情之士的理想主义情怀。

    但是明末清初王夫之、顾炎武等思想家对蔡邕拜于董卓帐下的“政治摇摆”多持批判态度。

    蔡邕是陈留郡圉县人,其人孝顺而重义。他曾三年衣不解带地侍奉卧病在床的母亲,并在母亲过世后于墓旁盖房而居,一举一动都遵守礼制。

    蔡邕与叔父、叔伯的兄弟同居,三代都没有分家,为乡人所称道。蔡邕年少博学,曾追随太傅胡广研学辞章、算术、天文,并且精通音律。

    汉桓帝时期,中常侍徐璜、左悺等五位宦臣弄权,骄横恣肆,他们听说蔡邕琴弹得好,就告诉汉桓帝,命令陈留太守催促他启程入宫。

    蔡邕不愿前往,走到半路就假称生病,回到了家中。蔡邕生活中不喜欢与时人交游,却爱好古玩收藏。

    他受到东方朔的《客难》以及扬雄、班固、崔驷这些文人设问自答式的写作启发,博采众长,创作了《释诲》,用来勉励自己明辨是非。

    汉灵帝建宁三年(公元170年),蔡邕受到司徒桥玄的征召,出任河平县长,后来又受命于朝廷,赴京担任郎中,在东观参加校勘古籍的工作,又任议郎。

    蔡邕认为这些流传下来的经传典籍之中,被误读、误写的谬误颇多,致使后来的不少学者曲解原意,以讹传讹。

    汉灵帝熹平四年(公元175年),他与五官中郎将堂溪典、光禄大夫杨赐等人特此向汉灵帝刘宏奏请订正《六经》,汉灵帝应允。

    蔡邕后来又将修订过的典籍亲自书写丹于石碑之上,矗立于太学门外,以供后学儒生学习。世称“熹平石经”。

    过去朝廷为避免州郡之间结党营私,制定了“三互法”,即存在婚姻关系的家族和幽、冀两州的人士不可以交互做官。

    随着禁忌日趋严密,人才选拔也变得困难,以至幽、冀两州的刺史职位长期空缺。蔡邕见到这种情形,上疏朝廷,希望能废除这项禁令,但是没有被采纳。

    熹平六年(公元177年)七月,汉灵帝刘宏颁发罪己诏,召蔡邕、光禄大夫杨赐、谏议大夫马日磾、议郎张华等人至金商门就朝廷的施政得失上奏谏言,起因是这年民间,内有自然灾害频发,外有鲜卑袭扰,灾祸连连,老百姓们人心惶惶,汉灵帝也焦灼不安,想要找出祸患的源头。

    比起朝中只求明哲保身的公卿大臣们,蔡邕的切言直对引起了汉灵帝的重视,特诏他进一步言事。

    汉灵帝赞扬蔡邕“博学深奥,退食在公”,蔡邕受到感召,随即上书陈述自己的看法。

    蔡邕指出灾害频现的异象是上天对汉灵帝的警示,想要化解,汉灵帝就不能轻信妇人和佞臣的谗言。

    在奏折中,他弹劾了太尉张颢、光禄勋玮璋、长水校尉赵玹、屯骑校尉盖升等人贪赃枉法,同时又举荐了廷尉郭禧、光禄大夫桥玄、前任太尉刘宠等善于谋划之人,认为汉灵帝可以向他们咨议朝政。

    汉灵帝看了蔡邕的奏章后感慨不已,起身如厕;中常侍曹节趁此机会偷看了奏章,并将内容透露给其他官员;那些被蔡邕弹劾的官员得知后,全都对他侧目而视,伺机报复。

    中常侍程璜很快差人写了匿名信诬告蔡邕。程璜知道蔡邕与司徒刘郃不睦已久,就声称蔡邕是因有私事请托刘邰不成,公报私仇,故意中伤刘邰。

    蔡邕很快以假公抱怨,诬害大臣的大不赦之罪被捕下狱,并被判处死刑。

    中常侍吕强怜悯蔡邕无罪,上书为其求情。汉灵帝爱惜蔡邕之才,于是也降诏免其死罪,但是蔡邕和他的家人也就此被流放到了北方。

    流放途中,中常侍程璜女婿,酷吏阳球还派出刺客追杀蔡邕,不过刺客被蔡邕的忠义所感动,不忍下手,蔡邕才免于一死。

    阳球不肯善罢甘休,又贿赂当地官员,要求毒杀蔡邕。受赂的人反而把消息告诉了蔡邕,要他提高警惕。蔡邕再次逃过一劫,此后他定居五原郡安阳县

    蔡邕在东观担任郎中时,曾与卢植、韩说等人修撰《后汉记》,遭到流放时,书稿还没来得及完成。

    蔡邕因此上书汉灵帝,奏明他所著的《汉记十意》,并将这《十篇》按条目分好,附录在奏章的后面。

    汉灵帝爱怜蔡邕的才学,又适逢第二年天下大赦,便宽宥了蔡邕,准许他从流放地回到家乡。蔡邕自从流放到被赦免,前后历时九个月。

    蔡邕将要启程还乡之际,五原郡太守王智为他践行。席间,王智起身歌舞助兴,座下的蔡邕却对他的示好之举无动于衷。

    王智是中常侍王甫的弟弟,素来性情骄傲,蔡邕的举动让他觉得在宾客面前颜面尽失,便怒骂蔡邕轻视自己,蔡邕拂袖而去。

    王智怀恨在心,随即密报朝廷,诬陷蔡邕在流放地心怀怨恨,对朝廷多有诽谤之言;宫里的宦官宠臣更加厌恶忌惮蔡邕。

    蔡邕自知回到京城不能幸免于难,索性自我放逐,从此隐居于吴郡、会稽郡等地,生活了十二年。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汉灵帝去世,少帝刘辩继位;大将军何进征召董卓进京,谋诛宦官,因事情败露,何进被杀,董卓率兵进入京城,专权擅势、把持朝政。

    董卓知道蔡邕名气很大,特地征召他入朝任职,蔡邕原本称病不仕,董卓以灭族相胁,蔡邕只好从命,被任命为祭酒。

    董卓虽然粗鄙残暴,对蔡邕却很敬重,先后举荐蔡邕为高第,补为侍御史,转任持书御史,又升任尚书。

    此后,蔡邕又先后担任巴郡太守、侍中。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蔡邕被拜为左中郎将,跟随汉献帝迁都长安,受封为高阳乡侯。

    董卓的幕僚部属奉承董卓,把他与姜太公相比,想让朝廷尊其为“尚父”,董卓就此事去问蔡邕,蔡邕表示姜太公有辅周灭商之功,所以特号太公。

    董卓现在虽然位高权重,但是比之尚父还有差距。宜待关东平定,陛下返还京都之后再论此事。董卓听从了他的建议。

    初平二年(191年)六月,发生地震,董卓去询问蔡邕。蔡邕称地震是阴盛阳衰,臣下不遵循国家礼制引起的。

    蔡邕认为董卓在春天郊祀之时,乘坐纹有金龙的金华青盖车架,并不合适。董卓于是改乘皂盖车。

    董卓因为欣赏蔡邕的学问,一直对他也礼遇有加,每当举行宴会,都要蔡邕在旁鼓琴助兴。

    董卓在政事上刚愎自用,蔡邕提出许多对朝廷有所裨益的谏言,董卓却很少真正采纳。蔡邕见董卓恶行难以匡正,曾对堂弟蔡谷表示,董卓性情刚强又好文过饰非,此人大事难成;

    因此一直想要伺机离开,去山东地区暂避。堂弟蔡谷得知他的想法劝阻他,表示蔡邕相貌异于常人,每都到一个地方都要被围观,想要隐匿自己很困难。蔡邕这才打消了要逃走的念头。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司徒王允与吕布密谋,诛杀董卓;董卓死后,遭夷灭三族。后来,蔡邕坐在司徒王允的身边,无意间说起董卓的下场,长叹了一口气,神色凝重。

    王允勃然大怒,呵斥蔡邕作为汉室臣子,却对国贼董卓怀有私恩,如此表现与逆贼没有什么两样。随后王允将蔡邕收押,交给了廷尉署治罪。

    蔡邕递上辞表道歉,恳求受到刻额染墨、截断双脚的刑罚,以求能完成《汉史》的写作;许多公卿大臣爱惜蔡邕的才华,纷纷上表为他求情,王允不许。

    太尉马日碑劝谏王允,表示蔡邕是旷世奇才,清楚许多汉朝的历史,应该让他继续撰写《汉史》。

    况且蔡邕向来以忠孝闻名,如今为这个查无实据的罪状诛杀他,有失民心。王允却仍然坚称蔡邕为佞臣,表示让其执笔,不仅无益于圣德,还会让自己日后遭其诽谤。

    不久,蔡邕死在狱中。事后,王允后悔,可惜蔡邕不能再生,朝野内外的士人听说蔡邕死了,无不为之哀泣。

    蔡邕!在东汉后期这个时代,几乎堪称天下最有名的顶尖学者!

    然而即便是大家都来求情,王允依然不肯放人。所以最后,走投无路的蔡邕,就只能死在了监狱了,死的不明不白。

    就这样,一代大儒蔡邕,最后死在了王允的手里。

    因为蔡邕后来有一个女儿蔡文姬,她的故事实在是太有名了!以至于到了现代,很多游戏里面,都直接拿蔡文姬做了游戏人物。

    在《三国演义》当中,后来文姬归汉以及蔡文姬跪求曹操的事情,也是一段重要剧情。

    但同时,大家在读这段历史的时候,可能都会产生一个疑问。

    但作为蔡文姬她爹,蔡邕到底是干嘛呢?为啥后世每次提到蔡文姬,都会在她的名字前面,加上一个‘蔡邕之女’的称呼?

    简单来说,蔡邕这个人,之所以在后世名气没那么大,主要是因为他缺乏代表作。或者说,他在世的时候,确实留下了不少作品,但这些作品后来普遍没留下来。

    不管是经学文稿,还是辞赋绘画,蔡邕都有涉猎。但遗憾的是,后来这些东西,都没能传下来。

    没有代表作,这其实就是蔡邕本人名气偏低的根本原因。

    但同时,这样的蔡邕,却又引领了历史上著名的‘建安风骨’!整个魏晋时期的文化潮流,基本上就是蔡邕开启的。

    从三曹父子的诗歌,到建安年间的绘画,再到建安七子的文章,几乎全都受到了蔡邕的影响!

    如果说,董卓是引爆东汉末年乱世的罪魁祸首,那么蔡邕这个人,则是引导了汉末文化领域的大爆发!

    想要更好的理解,蔡邕在历史上到底有多重要,我们其实还得从蔡邕本人的经历说起。

    蔡邕出生于一个文化世家,他们家从祖上开始,就一直都很有文化。

    蔡家人在做官方面,却似乎没有多少天赋。在蔡邕之前,前面几代蔡家祖先,基本上都只做到了县令这个级别的官,也没做出过什么太重要的事情。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