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0章 我个人不赞成(4k)

小说屋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 第1340章 我个人不赞成(4k)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激光和激光通信在国内外都是尖端科技,在技术本身倒是没有什么先跑后跑的区别,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甚至因为高振东的存在,我们还先跑了一段儿。

    不过从整体技术环境和水平上来说,吸收点儿外面的东西不是坏事,起个大早赶个晚集的事情我们这年头可是不少见。

    同时,振兴电科需要一个明确的、在大洋公约国家面前能说得出的技术来源,这对于振兴电科很重要。

    “如果家里这边没问题的话,那就太好了,我回头就去操持这个事情。”娄守行笑道。

    高振东点点头:“行,那我不管了,有什么需要及时通知这边。”

    娄守行先是点头,然后又苦了脸:“及时这事儿,还真不好说,那边和这边通信基本都受监管的,约翰牛别说我们了,对花旗佬都一样的盯得死紧,有些东西还能及时,有些事情还真不不保证。”

    高振东也知道这事儿,就好像他因为六一大礼包的事情,得把娄守行从港岛叫回来一样。

    不过现在这件事情,倒也不是没有解决办法。

    高振东从包里摸出来一个不算太小的东西:“既然你都先说正事了,那这个给你,你先学学怎么用。”

    那是一台卫星通信终端。

    娄守行看着眼前这个科技感十足的玩意,一头雾水:“这是什么?”

    高振东递给他一份说明:“呐,你自己看看。基本上你可以一天之内联系上我们,并且收到回复。”

    在卫星通信上,防工委和相关单位是发了狠的,质量不够,数量来凑,或者说数量也是一种质量。

    硬生生靠着多打几颗卫星,合理安排星历,将最大通信间隔硬生生压到了24小时之内。

    娄守行接过说明书,看了几眼,大喜过望。

    “我艹!!这东西好!有了这个,是真的可以及时通知家里这边了,而且最重要的是安全问题完全不用担心。”

    虽然有卫星重访时间的限制,但是那点儿重访时间对于他们的需求来说,和实时通信区别也不大。毕竟娄守行和这边需要交流的,都是大方向上的事情,这类消息一般早点晚点问题不大。

    至于娄守行怎么在港岛藏住这套通信终端,那就更不用担心,有些东西在我们这边都藏得住电台,娄守行在那边保存一个更小一些的卫星终端就同样不是问题。

    这个东西,是从防工委特批出来的,和几十年后卫星消息乃至卫星电话都烂大街不同,这年头这玩意那真是级别不够、工作性质不合的话,想都别想。

    而娄守行所做的事情,自然是够得上这东西,毕竟他暂时算是孤悬海外,而且有时候做的事情非常重要,特殊照顾一下也是正常的。

    高振东笑道:“这个主要是给你学习使用的,这上面这个号码是专门负责和你的通信的,24小时有人值守。现在他们主要的任务,就是配合你学会这个东西的使用。至于学会之后,你不用自己把这东西带回去,你到了澳城,自然有人会给你送来。”

    娄守行虽然能用得上卫星终端,但是全部号码自然不可能对他开放,或者说除了负责管理卫星通信中心的同志,其他同志谁都不可能获得全部的号码。这边专门安排了一组同志,负责类似他这类人员的终端通信管理,相当于是一道防火墙,将这类比较特殊的人员和内部卫星通信组织架构隔离开来,这样对大家都有好处,包括娄守行本人。

    娄守行却是有些失望的样子:“啊?学会了就要没收回去?等回澳城才能重新到手?”那副样子,活脱脱一个心爱的玩具被没收的小孩的样子。

    高振东笑了起来:“这也是为了你和嫂子的安全嘛。”

    “成成成~~~~~~”娄守行此时像是得到了新玩具的小孩子,把别的都抛到了脑后,迫不及待的摆弄起来。

    回到京城的他,仿佛放下了心中所有的压力,有点向小孩子发展的倾向。

    高振东也没急着和他说别的,让他轻松一下也不错,回京不易,他回来又不止呆一天两天。

    留下兴致勃勃的摆弄着卫星通信终端的娄守行,高振东离开了书房。

    ——

    娄守行忙着玩他的新玩具,这东西想要彻底学会,尤其是像娄守行这样没有安全压力,不需要躲藏和掐着时间行动的,反倒花的时间更长。

    因为他能彻底、全面、亲眼所见的了解卫星通信终端的整个通信过程,花的时间就短不了——因为卫星重访时间的原因。

    娄守行忙着玩新玩具的这几天,高振东把娄晓娥和两个孩子留在老丈人家里陪老人和贺五,自己回了四合院,该上班上班,该上课上课。

    而现在,他正坐在防工委领导的办公室里,办公室里只有他们两个人。

    防工委领导面色严肃:“振东,虽然知道你这里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是按照规定,我还是要交代一句,今天我们所说的任何一个字,你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向任何第三方提起,包括所有人,明白么?”

    高振东面色如常:“嗯,明白了。”自己接触的东西,与这个保密级别的交叉越来越深,这种情况算是正常。只是今天领导专门叮嘱,高振东心里大概能猜得到是什么方向。

    领导点点头,笑了起来:“好了,流程总是要走的,流程走过了,我们说正事。你看看这个……”

    他将一份材料递给了高振东。

    高振东接过来,一看封面,心里就是一惊。

    ——关于建设石墨水冷热中子……,高振东不用看完,就知道是什么东西了,这几个词组合在一起,没有别的可能。

    这件事情还是浮出水面了,至于是早是晚,他不知道,他只知道公开资料上,这件事情的决策是在65年开始的。

    快中子增殖堆,用U-238生产Pu-239的反应堆。

    “领导,这个……我看合适?”高振东道。

    “合适,有什么不合适的,类似的东西你又不是没接触。”领导一副“你装什么装”的表情,又道:“U方面,你是有突出贡献的,而且你也提起过类似的反应堆,我没记错吧?”

    高振东笑道:“我那就是随口一说……”

    领导虚点了他几下:“你呀……能随口说得出来,说明你早有研究。而且你的身份、能力、级别,都是可以正式接触这些工作的时候了,否则没准就把你在这方面可能发挥的作用给埋没了。看看吧,看了我们再聊。”

    当时高振东的“随口一说”,领导可是上心了的,回头和相关的同志一交流,发现核工业口的相关同志也是早有想法,于是事情就陡然加速起来。而高振东今天看到的这东西,就是加速的结果。

    话都说到这份儿上,高振东也就不装了,看就看呗。

    当看到“乌龙口”这个地名的时候,他就确定,在这件事情上,历史的惯性依然存在,时间也许有变化,但是事情本身变化不大。

    那个反应堆,正好就在双庆市乌龙口下辖的一个镇上,而乌龙口这个地名,是因为它是龙江和另外一条支流的汇口,而这个名字,正是从两条河流各取一字起名的。

    高振东之所以印象这么深刻,是因为这个地方他上辈子进去过。因为这地方后来停工、解密,最后变成了一个旅游景点。一个能生产Pu-239的反应堆,对于当时的军迷高振东来说,吸引力之强,自然不必多说。

    所以在听到这个旅游景点的第一时间,他就缠着自己父亲带着自己去了一趟。好在黔山省距离乌龙口并不远,他的这一要求得到满足的同时,并没有挨老爹的大脚。

    正是因为知道这个地方,所以高振东才对生产Pu-239的反应堆没什么兴趣。不过要说明的是,这个堆不是增殖堆,而是生产Pu-239的轻水堆,高振东估计,在这个反应堆的决策上,发电是其次的,主要还是看中生产Pu-239的能力。

    高振东一边翻看着材料,大脑一边高速运转,到底怎么表态?既然问到自己了,那么自己的意见多多少少是有一点影响力的,他此时感觉到肩膀上真的压力山大。

    因为他很清楚这个工程的结果——80年代中期彻底停建,投入的数亿元最终没有结果,而那个本来是为了打掩护起的厂名——XX化工厂,反倒仿佛是一个预言,成为它最终的归宿。

    ——为建设、运行这个工程准备和投入的人员和架构,最终艰难转型,成了一家生产化肥的厂子。

    而别的原因高振东不知道,但当时年轻的他知道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原因——建设难度太大!

    整个工程可以说是挖空了一座山,然后又填入半座山的混凝土。别的什么技术问题都不说,就这个工程量,就是极为恐怖、艰难的。

    在结构坚实的石头山体里,挖出动不动就是百米长、数十米宽、十数米乃至数十米高的洞室,对于60-70年代的我们来说,实在是有点太过艰苦,而且这种洞室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一堆。

    这和在黔山的溶洞里建设三线厂还不太一样,溶洞里可以因地制宜,而这个石头山体是没有这个条件的,甚至就是因为这个山体够整体、够结实,才选的这里。

    见高振东看得差不多,领导笑道:“有什么想法?不要有顾虑,随便说,畅所欲言。”

    高振东想了想,咬了咬牙,该说的还是要说的,要不然这几年自己折腾啥?就靠着系统每天5kg的提取限额过美美的小日子不就完事了?

    他想了很长时间,在脑袋里组织了很久的语言、观点、论据,才有些艰难的开了口。

    “我个人的看法,是不赞成这个工程的建设的,或者退一步说,至少是不赞成这种建设方案的。”

    高振东的话,让领导吃了一惊,有些出乎他的意料了。

    在他的印象里,对于这种项目,高振东不说是嗷嗷叫的往上冲,至少也是举双手双脚赞成,而这个“不赞成”,有些不像高振东平时的样子。

    “到底是不赞成这种建设方案,还是不赞成这个工程?”但是领导很清楚,高振东不论说什么,其出发点绝对经得起检验,而理由绝对有的放矢。而他要做的,就是听取高振东的意见,作为一种考虑,供更大范围的讨论和决策。

    “都有,如果工程一定要建,那我就不赞成这种方案。”

    高振东的想法比较简单,如果一定要损失,那至少少损失一点。或者说,换个思路,要搞就尽快搞好,久拖变数就大。

    “嗯……那说说你为什么不赞成这种方案吧?”至少方案是明确的,有讨论的基础,比较容易进入状态。至于为什么不赞成这个工程,那可以放到后面再讨论。

    高振东点点头,说了六个字:“太花钱!工期长!”

    “太花钱……嗯,这个不用说,都知道。工期长是什么意思?如果投入数万人去搞这个事情呢?”

    这么大个工程,说不花钱那肯定是假的。

    高振东摇摇头:“数万人也避免不了工期长的问题,这个方案就注定了在刚开始的时候,工作面只有那么大一点,人再多,工期也短不了。领导,您是带过兵的,应该知道狭路相逢,部队展不开的情况下,兵力优势此时是发挥不出来的。”

    一座山,从设计上来说,主体方面能挖进去的就那么几条路,在里面还没拓展开,工作面不够多不够宽的时候,人再多也没用。

    “嗯……不过从工程施工角度上来说,这种时间的付出是必要的,如果方案本身足够优秀,也不应该作为否决方案的理由吧。”必要工期这东西,虽然领导不是考建造师的,但理解还是很深的。

    高振东没法说“久拖生变”这类理由,所以他只能在自己刚才的话上下功夫。

    “领导,你刚才说的我都明白,但是可能你料不到这个到底有多花钱,多花时间。”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