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2章 沈溪村特产穿丝篮

小说屋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我,孙山,科举第一卷:默认 第1342章 沈溪村特产穿丝篮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孙山回到祠堂,沈村长很快就找了一群村民来充当群演。

    而且找的群演相当“和谐”,有男有女,有老有小。一群人静静地站在祠堂门口,等待孙山的莅临。

    村民们也知道轻重,在孙山看不见的角落,敢吱吱喳喳,等在孙山跟前,哪里还敢吭声。

    刚才村长已经说了,要是在知县老爷面前失礼,不仅自己,整个村也被治罪。

    孙山微微一笑温润如玉地道:“乡亲们,今日找你们过来,是想问一问鸟粪肥料的效果。打扰到你们,请多多包涵。”

    话一落,村民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面面相觑,不吭一声。

    沈村长见气氛有点尴尬,跳了出来道:“大人,不打扰。”

    艾玛,都怪孙大人来的突然,要是给指定的日子,保准排练一次又一次,给孙大人一个满意的仪式感。

    孙山笑了笑,指了指一位老大爷问道:“老人家,你家用了肥料了吗?”

    沈族老就这么在茫茫人海中第一个选中回答问题。

    看看,这就是族老,就是特别。

    沈族老吃盐比在场的瓜牙子吃米还多,所以非常淡定从容:“回大人,用了,我家用了。”

    觉得这样回答还不够给力,补充道:“大人,我家的田里全用上了,一亩地也不落下。”

    悄摸摸地瞄了一眼沈村长。

    哎呀,要不是自家大侄儿强迫他家使用,肯定不用。

    没办法啰,打算骨头连着筋,怎么说也是一家人,也要帮一把大侄儿,要不然村长之位不保。

    孙山也不问老人家为何全使用鸟粪肥团,他又不是端在云端上,何不食肉糜。

    早就知道衙门给了里正任务,里正给了村长任务,村长给了村民任务,一级一级往下压,所以使用鸟粪肥料的人数比预算中的多。

    孙山继续问:“老人家,你觉得这些肥料好用不?使用后,对禾苗好不好?”

    说到这里,沈族老可有话说了,高兴地回复:“好用,非常好用。大人,使用后,我家的苗子长得比以前的好。哎呀,大人,你怎么不早点给这些肥料我们使用呢。”

    孙山见老人家是真心实意,并没有被指鹿为马。

    笑容满面地道:“老人家,现在用也不迟。往日咱们壅田,不是人粪就是牛粪,数量实在有限。现在有了鸟粪,可以大胆地用。”

    沈族老也想大胆地用,只是肥料有点贵,于是问道:“大人,肥料虽然能赊账,可价格不低啊,晚稻要是不赊账,恐怕用不起。”

    秧苗不仅长得壮实,分蘖也分的多,相信夏收一定比以前好。

    就是实在太贵了,一亩地要好几百文,贫瘠的地更贵。

    沈族长满脸愁容地说:“大人,我本来还想着肥料好用,想把我家的旱地改成水田。哎,肥料实在贵,用不起哩。”

    沈族老说到耕田,没完没了,一直抱怨田里的收成少,肥料贵,想开荒,但又只能往山上开垦。

    不仅难开垦,养起来也艰难。

    隔壁的沈村长心一跳一跳,频频使眼神使到抽筋,真害怕老叔说着说着说错话。

    艾玛,早知道不安排老叔过来当群演了。

    孙山耐心地聆听,时不时点头。

    对于老人家的问题,也只好安慰到:“莫担心,一切都好起来。咱们沅陆县如今有肥料,就算再贫瘠的土地,也会变成好地。一年不行,就两年,愚公移山,咱们的地会慢慢养起来。”

    沈族老认同地道:“大人说的对,我不行,由我的儿子来,我的儿子不行,再由我的孙子来。呵呵,一定能把地养好。”

    孙山又点了其他村民回答。

    一开始问肥料,慢慢地问生活。比如今日吃了什么,何时去过县城,一般干什么营生,附近有什么特产。五花八门,想到什么就问什么。

    渐渐地气氛越来越浓烈,村民也越来越敢说话了。

    胆子大的小牙子和小妹子也凑到孙山跟前说话。

    整个沈家村充满了欢声笑语,一个下午就这么过去了。

    夜深人静,桂哥儿依旧在掌灯。

    今日孙山没有绘图,而是写日子。

    把白天村民所说的事情一点一点地回忆出来。如果不确定,就问旁边的张师爷。

    张师爷感叹地说:“老爷,沈溪村日子过得不算差,起码去年的冬天,并没有人被冻死,也没人被饿死。”

    孙山一边记录一边回答:“的确不差,村里难得有一门谋生手艺,比别的村好上不少。”

    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沈溪村后山有一片又一片的楠竹,沈家老祖宗便利用竹子摸索出一种手工艺品---穿丝篮子。

    竹篮呈椭圆形状,竹丝大小均匀,排列紧密恰当,具有小巧玲珑,美观大方,经久耐用等特点。

    穿丝篮的制作原料楠竹经过高温煮烤,不发霉,不生虫,环保又卫生,用来盛放食品最恰当。

    后衙的饭桌上也有几个穿丝篮,汪嬷嬷使用后赞不绝口。

    沈溪村家家户户都有竹林,都会制作篮子。

    每当篮子出品以后,王家便到沈溪村收购,运到辰州府贩卖。

    因为有这独特的手艺,沈溪村在沅陆县的村子排名中算得上佼佼者,或许也只有后来追上的大鸟村能跟它比一比。

    穿丝篮,全竹子,没有其他辅料

    穿丝篮

    孙山仔细询问沈溪村村民篮子的收购价,得出结论是王家还是挺黑心。

    收购的价格极其低,至于卖出去的价格,呵呵,肯定翻几倍。

    当然沈溪村也不得不选择王家这个牙行贩子。

    王家有采购商,可以批量销售,如果单靠沈溪村一个一个地卖,不知道卖到何时。

    孙山把在沈溪村的经历一一记录好。要是多几个村子能像沈溪村或者大鸟村这样找到“产业支柱”。沅陆县的整体生活水平一定得到质的飞跃。

    张师爷劝慰地说:“老爷,莫着急,我们慢慢寻,一定能寻到村子的特色,一定能帮助到当地村民提高收入。”

    孙山笑着说:“师爷,我明白。”

    桂哥儿在一边乐呵呵地说:“山哥,就算找不到村子的特色也可以,咱们有鸟粪肥料,一定会使得田里的粮食丰收。有粮就不用饿肚子,也能多赚几个铜板,日子也会慢慢好起来。”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我,孙山,科举》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我,孙山,科举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我,孙山,科举》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