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贤臣与小人

小说屋推荐各位书友阅读:靖天下 第六十九章贤臣与小人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第六十九章贤臣与小人

    永嘉之学虽然还有一些儒学的东西,但是实际上,已经将孔孟之道扔到一边。再加上虞醒加入一些社会学的方法论。几乎是与儒学关系不大。

    这是孔沐万万不能忍的。

    他本来就想找机会觐见。

    但是没有机会。

    虞醒对下面也算是广开言路了。但问题是,虞醒太忙了。礼部的事情不重视。很多事情都让礼部上奏疏就行了。

    根本没有见面的机会。

    这才等到现在。

    却不想见到今日会场。在孔沐看来,那简直是礼乐崩坏。是可忍孰不可忍。

    这才决心进言。

    “陛下。”礼部尚书孔沐大怒,说道:“陛下何以羞辱臣?”

    虞醒微微一笑,说道:“是朕失言。不过新朝新气象,这就是我大汉朝的朝堂之礼。”

    “陛下,万万不可。”礼部尚书孔沐起身,跪在走道上,大声说道:“礼仪不修,则国制不立,陛下百战乃有今日尺寸之土,贪利之辈,用于一时可矣,而今国势初定。陛下当思治天下之策了。万不可如此了。”

    虞醒脸色一愣。

    “朕不能制朝廷之礼吗?”

    “陛下可马上得天下,不可马上治天下。礼仪之道,乃天地之根本,尊卑之别,乃治世之体统。今日云南局面,文臣武将,贪得无厌。参与商贾之事,铜臭扑鼻。”

    张万揉揉鼻子。

    他当日回家问了一下,他的新夫人很能干的。在甘蔗田这一项上,就能年入五万贯之多。

    弄得他就有一些不好意思了。

    还是单夫人劝他:“前朝开国之初,宋太祖杯酒释兵权。而今陛下之意,大抵也是如此,我与诸将的夫人都有联系,大家或多或少都有参与。夫君如果不这样做。不仅仅拂了陛下的好意,也令众将不满。不如,且拿着,等什么时候陛下要用,给陛下便是了。”

    张万这才罢了。

    而今听孔老夫子说起来。他还是有一点不好意思的。

    不过看了左右,一个个面无表情。好像不是说他们一样。

    张万心中叹息一声。

    这世界我越来越看不懂了。

    “朝廷之上,酷吏为政,荼毒地方。唯利是图,无不用其极。”

    谢枋得点头,心中暗道:“这是说我的。”

    “如此下去,国将不国,臣冒死请陛下明察。”

    “那你说,朕该怎么办?”虞醒也觉得自己失言。但听着老头所言,脸色越发难看了。

    这将虞醒在文治上的功绩全部否定了。

    在虞醒看来,可以翻译为一句话:打天下你行,治天下你不行,该我来了。

    “行善政,遵礼乐之教,选贤士大夫秉政,与民休息,罢严苛之税,罢大役,罢士民之征。”孔沐大声说道。

    这一刻,他充满了使命感。

    他看见,无数人在矿山辛苦劳作。以至于矿难频发,死伤无数。

    他看见,无数人在山中开路。这虫蛇遍布,瘟疫频发。

    他看见,无数大臣参与糖业,赚得盆满钵满。但是很多百姓,却瘦骨嶙峋,在管事监督之下,冒着列日砍甘蔗。

    他看见,无数士卒在军营中,白发苍苍,回头西望,归乡不得,涕泗横流。

    这就是一样东西,不同人看了,就有不同的感受。

    矿山工作固然辛苦。但问题是,矿上给钱啊。矿难数量也不少,但因为现在科技很难向地下深挖。故而一般是砸死几个人。不会出现一下子死几百人的大规模矿难。

    矿上死人自然是真事。

    但问题是,解放前很多时候,人均寿命不超过三十多岁。

    不上矿,没工作,更会死。

    开山修路,自然有伤亡。但与矿山一样,除却一些俘虏之外,都不是强制的。

    是雇佣制。

    工人们也抱怨,他们抱怨大多是工资低,而不是差事。

    如果真罢免了大工。云南经济立即出现问题,这些人不干活了,就有别的活吗?没有。只会成为农业的隐形失业人口。更会拉低其他部门工人工资。

    毕竟少府,工部修路工资固然低,但稳定。雇佣人数大。成为了各部门招募工人的底线。一般来说,谁招募工人,还没有修路工钱高。人家都不干了。

    一旦没有了这些工程。

    云南经济被打击成什么样子就不说了。

    云南百姓工钱必然大打折扣。不是五折那么简单。

    至于糖业上,各级权贵分润。

    虞醒也知道,这事情不好。但能怎么办?

    虞醒是一个人。他做的事情,是要一个阶级去推动。

    比如这甘蔗田,虞醒如果用行政命令去推行,不知道下面做成什么样子的。但是而今因势利导。从去年开始,甘蔗田的数量很就增加了数十倍。今后增加的数量更多。

    已经有云南人主动去西海路种甘蔗了。

    原因很简单,云南权贵大多在西海路都有封地。这些权贵对西海路不熟悉,固然能写信给陈河让照顾,但也不能事事走上面的关系。只有在昆明招募人手,派过去做管事。

    如此一来,西海道汉化的程度也在一步步加深。

    而那些在甘蔗田里面砍甘蔗的百姓,是很辛苦。但问题也是一样的。

    不砍甘蔗就不辛苦了吗?

    事情相反,土司们对自己领地百姓的残酷,很多是难以用言语表明的。甚至可以说,正因为有这么多甘蔗要砍,才有很多能够活下来,能够多吃几顿饱饭。

    更不要说,糖业对云南财政的好处。

    去年一年,糖业上的赋税是增长最高的。

    至于白发老卒回首思乡着一件事情。

    这就是彻底的臆想了。

    云南军队平均年龄在三十岁以下,有没有五六十岁的人啊?有。那都是将领,上了年纪的士卒,都被刷下来了。

    虞醒对军队编制抓得特别严。下面的将领在编制外,一个人都不能安排。

    虞醒多次对军中说北伐的事情,大部分将领都知道,将来有一场大战要打,这一场大战,打的好,荣华富贵,说不定云南再多几个国公。打不好。那就是他自己身首异处。故而各级将领都不敢懈怠。

    在不能扩军的情况下,自然是加强训练。

    每一个士卒都是精挑细选的。

    根本没有一个老卒。

    老卒想留,还没有人要的。

    至于士卒思乡不得还,倒也是真的。

    但是问题却不严重。

    毕竟云南地盘小,两个月的时间,足够到云南任何一个地方。三个月的时间,足够云南境内任何地方走一个来回了。

    军队之中有探亲假,不是那么好请是真的。

    但是绝非永远不能回乡。相反安南之战开始之前,虞醒就大规模放将士回乡探情,越是大战,越是如此。

    只能说,时代变了,但是孔沐还活着他臆想的南宋时代。

    虞醒冷冷的说道:“谁为贤士大夫?是你吗?”

    谢枋得一听,心中一凛,暗道:“陛下动怒了。”

    “臣不敢当。臣以为陈老丞相,功高德勋,为当今士大夫之首,可堪大任。”孔沐说道。

    陈宜中也有一个学士的衔。不过他已经不想管朝廷上的事情,今日不过是坐坐而已,今日不准备说一句话,他万万没有想到,听到了孔沐如此一言。

    心中大怒:“孔老儿,当日见你可怜,给你安排一个位置,是我的错,当日就该了结了你。”

    不要小看陈宜中,现在小老儿一个,当初也是能杀得人的。做丞相哪里有不敢杀人的。更不要说乱世中的丞相。不敢说嗜杀成性,但是死几个人,还真没有放在陈宜中眼中。

    而且陈宜中很清楚一件事情。

    并非孔沐对他有什么好感。而是按照孔沐的标准,贤士大夫根本不存在。

    既然是贤士大夫。必然是在士林之中。

    何为士林,进则为官场,退则为林下。就是儒家的官僚集团。

    贤士大夫。要分开来解释。

    一个是贤,就是名声好。这名声并非军中名声,也不是民间名声。而是士林的名声,也就是官场的名声。

    士大夫,不是普通人。必须是士大夫。最少是进士出身吧。好像世代门阀也是可以的。属于士林的一员。

    但是云南这里有吗?

    云南土著,段家,高家。算是士大夫吗?不算。

    安南陈家,算士大夫吗?

    自然也不算。

    想来想去,陈宜中最合适。

    而且从江南来的士大夫们都是经陈宜中的手安排下去的。很多人都感陈宜中的好。再加上陈宜中之前的权位,自然是最好的人选。

    但是陈宜中知道不行。

    作为一个前丞相,太清楚这一套贤士大夫的理论,太清楚亲贤臣,远小人的本质是什么了。

    如果而今在南宋,他陈某人进言,大体也是这个套路。

    这其实也是一个封建社会的本质。

    真能做到亲贤臣,远小人。大抵都能管理不错。

    问题就在什么是贤臣,什么是小人?

    贤臣何以为贤臣?小人何以为小人?

    并不是贤臣天生就是贤臣,小人天生就是小人的。

    而是贤臣有足够的教育资源,不用为求生而烦恼。能够专心读书。有学识有教养。家中一切事务只需守成就可以了。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靖天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靖天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靖天下》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