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经世致用义利合一

小说屋推荐各位书友阅读:靖天下 第十三章经世致用义利合一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第十三章经世致用,义利合一

    在车若水讲过之后。

    虞醒上台讲话。

    “孤起兵以来,何以百战百胜,乃有今日?”

    “固然有祖宗庇佑,将士血战,但更有格物致知,经世致用之道。孤并求道之心,格天下万物而用之,故而,我甲胄火器之盛,倍于鞑子。与战阵上,鞑子从来没有占过便宜。”

    “今日于此,方知,原来这就是先贤之所教也。”

    “天下沉沦如此,自是天下士子愤发事功之日。心性之学,佛老之术,愚民所取,非朝廷所取。”

    今日虞醒这一番话,几乎等于云南治国的纲领文件。在很多事情上,虞醒就是仿佛推敲过。虞醒也必须以“孤”自称,强调他是以汉王的身份说这一番话。

    虞醒写的《求道录》作为私货,夹杂在永嘉之学中,似乎这一套方法论成为了永嘉之学的学问。

    顺便,贬低一下理学。

    “天下圣学,在孤看来,无非是经世致用,义利合一。”

    “何谓经世致用?”

    “所学有利于天下,而不是孤芳自赏。两脚书橱。”

    “学问之道,从不在书桌里,而在整个天下,整个大自然之中。研究冶铁之道,则甲坚。研究制器之法,则兵利,研究药物之道,则南方瘟疫不伤将士,研究水利之法,则滇池出万亩之田,至于开山谷,通道路,更是有利于天下,有利于百姓,是君子必固行之。”

    “或有人曰,君子不言利。非也,公利即义。”

    “为天下人言利,就是天下公义。”

    “能令天下百姓,吃饱,穿暖,就是天下间最大的道理。”

    “夫子有子贡赎人之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鲁国有一条法律,鲁国人在国外沦为奴隶,如果有人能把他们赎出来,国家给予奖励。子贡在国外赎了一个鲁国人,子贡豪富不求赎金。孔子知道后说:“子贡做错了。从今以后,鲁国人将不会从别国赎回奴仆了。向国家领取补偿金,不会损伤到你的品行;但不领取补偿金,鲁国就没有人再去赎回自己遇难的同胞了。”

    “而天下,更多是凡夫俗子,欲令天下人皆致力于公利,就要全天下百姓之私利。令天下百姓之私利与天下之公利合一。就是治国之正法,天下之大道。”

    “这也是朝廷立法之根基。全天下人之私利,成天下人之公心。”

    “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所有人之私产,非犯法不可查抄。即便皇帝,也不可越法度而行事。”

    “朝廷保护天下人的财产,但是朝廷运转也是需要赋税的。故此,天下人都要缴纳赋税之义务。孤已经下令,少府各产业也必须交税。”

    “如此一来,天下百姓皆可谋取富贵,天下百姓越富,朝廷国力越强,朝廷能为天下百姓做的事情,就越多。如此,纵然富可敌国,亦为朝廷之义民。若,谋天下之暴利,而不缴纳赋税,就是国之蛀虫。纵然有皇亲国戚,也必须鸣鼓而伐之。”

    “此乃,大汉立国第一法令,垂百世而不可改。”

    这一道法令,就是大汉祖宗家法了。

    古代封建王朝与近代中华王朝到底差在什么地方?

    区别在哪里?

    为什么会走上不同的道路。

    虞醒之前对这个领域不感兴趣。毕竟历史又不是他的专业。但是他深入这个时代,越来越明白这里面的问题。

    这上面有不同的解释。甚至可以写一本书出来。

    在虞醒看来,最根本一个原因,在古代环境之下,维持一个大一统王朝是不经济的。

    超远距离的物资调度,耗费是非常非常之大的。单单从经济学上来看,云南省的百姓每年要给北京交税,这交了税之后,对云南根本没有一点好处。

    还不如这钱留在云南地方。

    或许对百姓来说,对更宏观的角度来说,大一统王朝,有几百年的太平岁月,是一件好事。但是具有到每一件经济行为,就会发现北京一个命令到地方,需要一两个月。这种消息传递方式,根本不足以完全控制地方。为了防止地方分离之心,就要做出种种的限制。

    这又加重了地方上的负担。

    如此一来,中国古代王朝,只能讲道德,讲政治。决计不能讲经济。讲利益。

    一讲利益,第一个要拆分的就是大一统王朝。

    这种超强统治压力,让大一统王朝存在大量浪费,还有特权。经济原则根本不被重视。既然经济原则不被重视,一些科技进步带来一点点的小小的收益,自然也不被重视。小的进步不被鼓励,自然也不会有蒸汽机这样的大进步出现。

    从这个角度来看,古代很多人认为义利背道而行,并非错误。

    一个如明清一个大一统王朝在维持自己统治就用尽一切力气了。

    根本不可能做其他的事情了。

    这也虞醒不准备打败鞑子之后,才发动进一步改革的原因。

    其实云南很多地方有矿产,但是虞醒现在就只能开采昆明附近的矿产,更将云南地方很多矿石精炼之后,运输到昆明附近进一步加工。

    原因很多,固然有昆明是云南的交通中心的。

    但问题也很显然。虞醒决计不可能在这样的象征着国力的产业放在视线之外。这不仅仅是虞醒不放心。也是这个时代管理的必然。

    没有任何现代联络工具的情况下,一旦管理层级超过三层。腐败就不可避免的发生了。

    如果这种管理层级在附加了地域距离,那就更不可避免了。

    什么叫天高皇帝远?

    这就是。

    少府在虞醒眼皮底下,时时刻刻派人盯着,还有很多大事小事,如果虞醒现在在北京,云南这样的强大的地方势力,造反都不是不可能。

    所以虞醒决心,用几年的时间,在云南夯实基础。然后再北上。

    进京赶考。

    在云南这个很小的版图上,用最经济的方法而推倒重建新政府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而今的云南根基,就是云南八府。也不过几百万人。再加上西海路与交趾省,人口在一千多万人上下,也多不了多少。

    英国,法国,德国进入工业革命的的人口体量差不多。

    虞醒坐镇昆明,整个云南全部在他掌控之中。

    他是有信心,也有能力将云南朝廷改造成为现代政府的。

    财政制度的改革,审计,预算制度的引入。本身就是扭转朝廷一些固有思维。其实就是将一些经济学的原则引入政府行为之中。

    而仅仅这样也不够的。

    想要培养市场经济。就要禁绝朝廷对市场的恃强凌弱。

    中国古代向来有朝廷对民间的官买,和买等政策。基本上,就是将货物压低到一个非常低的价码,然后买。简直与巧取豪夺没有什么区别了。

    与后世集中采购压价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为什么?

    就是因为民户在朝廷面前,根本没有位置。必须是跪着的。朝廷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如此一来,谁还用心做生意啊?

    都去当官了。当官可以名正言顺的抢别人的。

    这就是为什么,虞醒反复强调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并非他不想要至高无上的皇帝位置,也不是他一定要解构皇帝的神圣性。

    而是资本主义比封建社会先进性,就在于他带来一种平等。

    金钱面前一律平等。

    唯有如此,金钱才能成为社会交易的唯一媒介。

    唯有如此,所谓的市场经济才能运行起来。

    唯有如此,虞醒带来的先进生产力,才能让更多人利用起来,不至于虞醒搞来搞去,仅仅将搞出来一些重工业,甚至有难以为继的风险。

    这其实也是洋务运动为什么失败的原因之一。

    洋务运动带来的科技,在当时也不算太落后,如果能够充分的利用,足以改变中国的面貌。但问题是,你再怎么搞,也是上面大人的。谁愿意做这个啊?

    清代倭仁说过一句话:“窃闻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这一句话,在历史书上是反面教材。但是放在具体情境中,特别是在清朝得国不正的情况下,却是一句,实在不能再实在的大实话。

    正如倭仁所言,清朝丧权辱国的条约一个接着一个签,并没有亡国。

    新政了。立即就亡国了。

    根本就在这里,中国版图之大,比西欧列强加起来都大。维系在一起的是人心,而不是利益。

    而西学治国之道,根本就是经济学。或者是政治经济学。

    而很多事情是不能算经济账的,根本是不能算,没有办法算的。

    就比如明代江南抗税。为了国家江南百姓需要支撑大明一半以上的赋税。如果没有这个国家,岂不更好?南宋南渡之后,南方士大夫不想北伐。从国家大义上,自然该谴责。但是如果细算一笔经济帐,不打仗对江南才是最好的。

    这就代表了封建王朝空前保守的特性。

    似乎大一统王朝几乎所有变法都失败了。这都是一个根本原因。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靖天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靖天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靖天下》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