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东进
小说屋推荐各位书友阅读:靖天下 第六十七章东进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第六十七章东进
赵文与鞑子水师一战。
虽然并没有完全消灭鞑子水师,但给了虞醒在红河上游自动活动的空间。最少鞑子没有在打败云南水师之前,是不可能阻止虞醒东进。
于是,筹备近一年大军开拔东进。
计有汉军十万有余,各路安南军三万有余,水师万余,征召各路民夫十数万余,战船一百多艘,其他大小船只近千艘。浩浩荡荡,遮天蔽日。
高九带领云南军为先锋。
一路上,根本没有遇见什么抵抗。
大多数城池,都只有安南降将把守。元军已经撤到后方了。
安南降军岂能为鞑子效死。
虞醒令陈国安处置,大抵是编练为民夫,君前效力。
不过,这样的进展很快遇见了阻力。
就是红河沿岸一座城池,命曰木邦城。
虞醒乘船远远眺望这一座城池。
这样的城池名,在东南亚很多,顾名思义,就是木头建造的城池。
在安南,缅甸乃至于东南亚很多地方,这种木头城池才是最常见的。
虞醒看着城头的旗帜,可以确定,这是真正遇见元军了。
木邦城是红河一个拐弯处,三面临水。想要围攻木邦城,要么从水面进攻,要么只从陆地上进攻。
从陆地上进攻,大军难以展开,兵力优势发挥不出来。
而从水面进攻,听得很容易。但实际上,木邦城距离航道还是有一段距离,船上的火炮难以直接轰击在城墙上,纵然轰击在城墙上,打出一个缺口,也很难派兵上去。
毕竟登陆战,到了后世也是一个问题。
而不拿下木邦城,这就是一个重大隐患。
大军浩浩荡荡,水陆并进。对后勤线非常依赖。自古以来三军无粮则乱。
在战术上,虞醒很大胆,但是在整体战略上,却十分稳重。实在是知道,阿术不好对付。不敢有一丝大意。
“殿下,臣请命,率领本部人马,必下此城。”
“不必。”虞醒说道:“高九,你觉得现在着急的是我们吗?”
“殿下的意思是------?”
“着急的是阿术。”虞醒说道:“赵文。”
“末将在。”
“你带水师,深入下游。截断木邦城与鞑子的联系。”
“是。”
“高九,你不用猛攻。按部就班从陆上进攻。我估算这城中最少有两万鞑子,这个骨头不好啃。你要慢慢来。”
“是。”
“其余各部,安营扎寨。”虞醒说道。
“是。”
众人不明就里。高九拉住了赵文说道:“赵书记,你最了解殿下的心思,殿下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赵文见高九不理解,叹息一声,说道:“也罢。我给你说清楚,免得你不理解殿下之意。误了大事。”
“还请赵书记指点。”
“今日一战,大兵十三万,再加上,云南预备的四万大军,镇守后路。可以说整个云南的兵马都动了。这一点,你很清楚。”
高九点头。
作为高级将领,高九还没有到枢密院挂衔的地位,但是对汉军整体规模,他还很清楚的。二十万大军。四万在缅甸,其余四万在贵州以及其他边界。
而今前线的十四万大军,其中有刚刚编练的一部分新兵。
“这一战,殿下的意思很简单。能够拿下安南就行了。对于全歼阿术却不做预设。”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杀一个阿术。鞑子还有其他军队,而我军折损过多,等鞑子再来,想要再战可就没有这么容易了。特别是而今有这么多安南人在-----”
有些话不用多言。高九瞬息会意。
云南人口结构,是虞醒一直考虑的问题。特别是军中的人口结构。
云南汉军大部分都是云南本地人。而云南人经过数年的统治,以及虞醒谢枋得对云南的清洗,这些人基本能视为自己人。
而如果这一战,汉军损失太大。汉军扩编,云南人的比例就会下降,增加的会是什么人?安南人。缅甸人。
安南人也好,缅甸人也好。
在虞醒心中,都不能作为汉军主力构成存在。
人心是很玄妙的东西。虞醒不能不注意。
高九理解的与虞醒理解的不大一样,他作为云南昆明人。早就将自己与昆明朝廷绑在一起了。对于安南人也不是很信任的。特别是安南人一下子出了两个国公。他其实内心中,也是有些怨言的。
觉得虞醒用人,后来居上。
一旦形成,汉军中安南人数量增多,高九的地位也会受到威胁。
“但打仗,怎么可能不死人啊?”
“阿术是一个聪明人。让阿术知道,在安南待不下去了。阿术决计不会死赖着不走。”
“这样怎么做啊?”高九不明白。
赵文说道:“太原,清化,你不知道吗?”
“指望那些安南人吗?”高九先是不屑,随即似乎明白了一些。说道:“对,让安南人先上。”
虞醒自己没有让牺牲安南百姓,获取胜利的想法。否则他也不会带着大军东进,与阿术对决。要知道两军逐渐靠近,是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很多事情,不是你想不打,就不打的。
但是赵文分析的虞醒的想法,也是对的。
虞醒不想一口吃下阿术。
这个目标太大。担心吃不了被噎住了。
所以,积小胜为大胜。他牵制住阿术本部人马。将阿术主力钉在升龙附近,让其他方向的安南义军反攻,逐渐动摇鞑子在安南的统治基础。
这其实也不是虞醒的原创。
这是虞醒参考了越南历史上的诸多次战役。历史上,大明退出安南,法国人放弃河内,美国人放弃西贡。固然是有军事上的大失利,但都是主动放弃的。
就是看到了在安南这种特殊地形上,再留下来,也没有什么好处。
自然保全实力为上。
虞醒自然想复刻一次。
逼走阿术再说。
这是最理想的办法。如果不行。虞醒也不是没有做好,对鞑子大战的准备。
********
太原城。
持续半个月的围城与进攻。太原城中的元军最终没有等到元朝的援军。
郭英杰事事争先,一举拿下太原城。
声威大震,有过万百姓,不期而至。争向入伍。
因为元军对江北地区的大屠杀,大部分百姓要么为鞑子的奴隶,很多百姓躲了起来,这些躲起来的百姓,经过残酷的雨季,能活下来的都是精壮,而且是与鞑子有血海深仇的。
这些人之前,未必看得上安南朝廷。
陈国峻虽然做了很多事情,但很多人看来,安南陈氏只会逃跑。
而今大反攻到来。太原大捷,歼灭元军数千。这些人对打败鞑子有了希望,不约而同而到。
安南别的地方,很多百姓不会这么死心塌地的支援他们。但是在江北却不一样。
这里的鞑子的暴行历历在目。
千里荒芜,野有白骨。
拿下太原城之后,按照原定计划,立即东进。
陈日赫与郭英杰商议过之后,将目标圈定在鸡棱关。拿下此关,断绝鞑子与后方的陆路交通。
*******
清化城中,城门缓缓打开。
陈国峻,骑着战马踏入清化城中。
比起陈日赫与郭英杰围攻太原城,拖拖拉拉相比,陈国峻堪称侵略如火。
他汇合南海水师从典史海口,进入清化府。
随即攻克一座县城。引清化府的安南降军来攻,半路设伏一举破之。随即招降过半。一路直奔清化府,所到之处,纷纷易帜倒戈。于是,陈国峻不仅仅越打越少,反而越打越多。
为了这一日,陈国峻筹划了整个雨季。
整个雨季,陈国峻,在升龙南部到处出没。与陈庆余交手数次。但从头到尾都没有出现在清化府范围内。
这不仅仅是有意让元朝对清化府懈怠。
更是陈国峻想要在清化府安排人手。
其实也不怪,升龙方面对清化府懈怠。原因很简单,相同的地方在不同的人眼中,是不一样的。
对安南陈朝。清化府就是总退路,是陪都,是东山再起的希望。
要知道清化府纳入安南统治时间并不长,也就安南李朝时期的事情。清化这个名字,就代表王化之地。可见之前的清化城是什么样子。
对元朝来说,安南就是偏远之地了。更不要说,在安南都算偏远之地的清化府了。
双方相持,阿术维持在安南的统治,付出了极大的统治成本。更无心挂念区区一个边角地了。
就被陈国峻偷袭得手。
就这样一路直奔清化府。
清化府中,原有鞑子兵数千,但是前几次征战,屡战屡败,阵亡不少。此刻不足千余,这千余元军倒是想要坚守待援,奈何,在陈国峻的安排下,当初清化城中有人开城投降。
就这样清化城轻松到手。
但是元军骄狂坚定之极,纵然被陈国峻团团围住,也死战不降。元军驻守的地方,正是原谅安南陈朝的行宫。
这个行宫再一次,血流成河。
不过,这对陈国峻来说不够。
很快,清化陈氏很多人全部被押到了行宫前。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