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元军的准备
小说屋推荐各位书友阅读:靖天下 第六十一章元军的准备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第六十一章元军的准备
“公子。”霍公明向苏景由请示。
这一场战事,南海水师损失惨重。但是这一战中,南海水师这些前南宋将士们,才真正找到了一些感觉。是做水师,而不是做海盗的感觉。
其实大部分时候,南宋士卒的军事素养与作战决心。都不错的。
只要不是上面带头跑,大部分时候,即便是战败,也能发挥出一定的战斗力。
苏景由世家公子之后,苏东坡谁不知道啊?却依旧一线厮杀。也激发出下面的事情。
让南海水师真有了几分水师的样子。
“好。撤。”
*******
升龙城中。
“末将押运粮草不利,损失惨重,还请大将军降罪。”刘垣跪在阿术面前。
阿术身形消瘦了很多。
安南的天气,对阿术这个蒙古人来说,太过难熬了。又热又湿又闷。空气粘稠的好像水一样,阿术感觉自己在其中无法呼吸。
阿术的表现也是大部分蒙古人在安南主要体验。
不过阿术的情况,稍稍严重一点。他毕竟上了年纪了。
雨季就好像一把没有刃的长刀,在元军身上来回划拉,看似不出血,但其实非常难受。
“起来,细细说说情况。”
这一战,是陈国峻发动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战斗,陈国峻与苏景由联手,参与人员过万,虽然没有让鞑子死伤太多人。但是也损失二十艘船,以及更多的粮食。
元军的船只都是大船,总计超过五万石粮食,付之一炬。
就粮食储备来说。影响不大。
但影响很坏。
这一战,陈国峻到处宣布大胜。焚烧鞑子战船数以百计。宣传鞑子断粮的处境。以至于各地情况迅速恶化。
很多人未必相信陈国峻所言。
但是宁可信其有,不可能信其无。
以鞑子的作风,一旦鞑子断粮,将会有什么样的做法。这是让很多安南人不敢相信的。他们决计不相信,鞑子真到了饿肚子的时候,还会维系现在的军纪。
再加上,安南经过年余征战,大战虽然不多,但是双方反复拉扯,严重影响了粮食生产,可以说安南民间粮食数量已经到了一个非常危险的地步了。
只是安南作为产粮地,安南陈氏还属于开国不久,整个国家处于上升期,百姓生活谈不上安居乐业,但也鲜少遇见大面积饿死的情况。对这种粮食陡然短缺缺乏经验。
更重要的是,元朝虽然委托陈庆余安堵地方,但是陈庆余的权力与权威还有极大的缺乏,他更多是拉拢安南地方强力人士。剿灭陈国峻部。
遇见这样的情况,来不及反应。
等消息传出。各地有能力人士都开始囤积粮食。
已经来不及了。
于是粮价飞涨。甚至安南粮价一度超过了云南的粮价。
这种情况下,百姓民不聊生,越发怀念陈朝。很多时候,统治者是需要比较的。
南宋在的时候,南宋百姓,也不觉大宋有什么好的。大宋死要钱,贪官污吏,万税万税万万税。等蒙古人来了。却发现,大宋要钱,蒙古人要命。
现在也是如此,陈朝在的时候,安南百姓也不觉得陈朝多好。
觉得安南不过是陈家的私产,关我们什么事情?
但发现,安南陈氏好歹安南陈氏当做世代经营的产业,想陈家世世代代相传,也想让安南百姓是世世代代侍奉安南陈氏。而蒙古人根本没有想过那么远。
他们根本不将安南百姓当人。
特别是对于底层百姓来说。
有权有势,有能力反抗。元朝就过来拉拢。拉拢不来再杀掉。
没有权势的?元朝直接下屠刀。
毕竟元朝拉拢权贵利益在于,统治阶级内部媾和,利益重新分赃。
而安南百姓与土地,就是元朝要分的那个赃。
这种情况,太适合陈国峻活动了。
阿术已经预感到,陈国峻的下一轮攻势的开始。
这一战分外看重,希望从这一战,窥探出陈国峻更多的底细。
刘垣事无巨细,将陈国峻伏击前后事情说了出来。
“你说南海水师?苏景由,苏刘义的儿子?”阿术说道:“不想又听闻故人之后。”
的确是故人。苏刘义在抵抗鞑子入侵,在两淮,鄂州,福建,两广,屡败屡战,可谓打满全场,与阿术对阵的时候,就有数次。
阿术对这样的敌人,还是保留一丝敬意的。
“所谓南海水师,其实不过是南海群盗。大人不必忧心。”
阿术其实不担心所谓的南海水师,却担心这背后的因素。
他前番大破南方各路反贼,但他其实也知道,这些人是难以根除的。
打仗是解决不了所有问题的。
南方反贼还会起来的。
区区一个南海水师,不过十几艘船,几千人马,又能算得了什么?
阿术担心的是,大批南宋残余势力进入安南。
南宋是蒙古遇见最顽强的敌人,没有之一。
甚至可以说,不是南宋自己内部出来太多问题,涌现出大批降将,蒙古想拿下南宋,并不容易。
这些残余势力进入卷入安南战局。会让安南的战局越来越复杂了。
甚至让安南这种让他头疼的治安战扩散开来,不再局限于安南一地。那就更糟糕了。
蒙古对安南的统治,与蒙古对南宋故地的统治,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而现在安南的治安战,与平定东南各处义军的战事,也没有本质上的差矣。
虽然说安南在地理上与南宋故地有分割,如果陈国峻真做出什么举措,南宋故地一些地方,真能不受到影响吗?
阿术不敢保证。
“雨季即将结束,一场大战马上要爆发。这个时候,我就不罚你了。以待你来日将功折罪。”阿术说道。
“多谢大人。”
阿术让刘桓离开之后。派让将郭守敬请了过来。
“广州铁厂情况如何?”
“大将军,情况不大好。”郭守敬说道:“我已经下令各府县贡献铁料。更是在开辟了很多矿山。大半年的时间,才初建成效。远远比不上大都炮厂,要赶上大都炮厂,最少需要两三年。”
郭守敬手中的资源不可谓不多。
珠江上游很多地方都是有铁矿的,可以水运到广州附近,成本很便宜。后世也就是因为这些铁矿,才有了赫赫有名的佛山镇。
按理说,郭守敬手中的资源,足够建立一座大铁厂。
但是实际上,在元朝体制下,郭守敬能够利用的并不多。
首先,崖山行朝最后就在两广,两广的抵抗也是持续到了最后。在崖山行朝覆灭之后,很多南宋官兵分流云散,游荡在南海上做海盗的,入山当土匪的。等等。
珠江上游的山中矿产,大多数都处于元朝控制与山贼控制的边缘地带。想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开矿,并不容易。
再加上,元朝对百姓的残酷镇压。
本来很简单的开矿,维稳成本要远远超过开矿本身的。
最简单的就是元末,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元末修黄河的工程量虽然不小,但是如果放在历代对黄河修缮中,也不算多大,不稀奇。很多也是在王朝衰落期修缮的。元朝自己能将自己修死。可见,元朝体制对于生产建设严重的负面效应。
而今元朝体制自然要比元末好太多。
但是根底是一样的。
郭守敬纵然是天才科学家,在这上面也改变不了。
云南开矿,所有矿工加起来有十几万人。矿山上自然有保安这样的单位,但人数极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在元朝做同样的事情,就必须配大量监工。否则,等着下面矿工跑进山,成为山贼的一员。
这还是其中一个方面。
总之。元朝奴隶制度与现在工厂模式是严重不兼容。
郭守敬按照元朝模式建立起来的工厂,哪怕是技术上与云南同一代,生产效率也决然比不上云南。更不要说,郭守敬固然天纵其才,云南很多东西,他都一一复刻。但这种复刻只是基于表面上的。
就好像明代面对西洋重炮,佛郎机,红夷大炮。明代工匠看了之后,都能做到同比例复刻,甚至比西洋人的还好。
而到了鸦片战争时期,武器上的差距还不大。但是之后,就完全不一样了。
郭守敬不能理解,很多深层的原理。
这让郭守敬必须浪费很多,才能够与云南的武器相持平。
这也是郭守敬搞了半年,才支撑起这个摊子大原因。
“罢了,今年你就在军前效力了。广州那边让别人管吧。”阿术说道。
“大人,下官继续努力下去,一定能与云南相媲美的。”
“不用了。”阿术说道:“阿合马死后,朝廷烂摊子太大了,广州铁厂的效果,已经支撑不起来了。只要今年年底大破汉贼。那广州铁厂,不要也罢。”
真不要也罢吗?
自然不是。
阿术很清楚,对于即将到来的战争,他最大的渴望就是能够给予汉军重大杀伤,然后打回云南。
今后与云南作战,火器非常重要,大都炮厂那一点产能远远不够。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