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大炮之威

小说屋推荐各位书友阅读:靖天下 第七章大炮之威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第七章大炮之威

    在郭守敬的指挥之下,十几名大汉,开始光着膀子填装火药。

    这既是南方天气炎热,即便到了冬天,这里依然很热。还有就是火药用量很大。炮弹就重达百斤。更不要需要的火药了。

    当十几个人用绳兜小心翼翼的将铁弹装进去后。

    立即从火炮上跳下。

    所有人都离开火炮一两百米。只有百余名骑兵距离最近。

    他们是火炮身边的警戒力量。

    “嘶嘶嘶-----”火绳点燃了。

    因为火药数量太多。郭守敬不敢让人距离火炮太近。稍稍有一点问题,即便不是炸膛。也能要人命。所以火绳留出半米长。

    即便等所有人都离开后,依然在自顾自的燃烧。

    慢慢的火头钻进了炮身之中。再也看不见,也听不见嘶嘶嘶声了。

    所有人都屏气凝神。

    等待着什么。

    南关城头守将凝重之极。心中越发惊惧。却咬定牙关。

    别人或许不知道。但是他岂能不知道,这就是大炮。

    安南军中装备了不少来自云南的火炮。

    眼前鞑子火炮放大了不止一倍,但基本的火炮形制是没有任何变化了。

    他是见过火炮的威力。根本不敢相信,如此大一门火炮到底有多大的威力。

    “轰-----”安南守将,只觉得天边一声惊雷,整个城墙都在晃动。他眼睁睁的看着炮弹崩射而来,重重的砸在城墙之上,直接将城墙砸出一个大洞,铁弹去势不减。

    砸进关城中,摧毁一座房屋,才才听下来。

    这并不是最可怕的。

    最可怕的是他感受到脚下晃动不止。

    一大块土胚,忽然跌落。随即好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哗啦啦的几十米宽的城墙轰然倒塌。变成一个斜坡。

    之所以如此。原因很多。

    首先,就是安南与鞑子特殊的关系。

    安南向鞑子称臣。一直想要避免战争。很多事情都不能做,比如修缮重要关口。南关,已经好多年没有修缮了。也就是去年到现在紧急修缮。但很明显,这个时候是万不可推倒重建的。

    只能在原来的基础上,修缮,加固。根基不稳的毛病,就已经埋下了。

    其次,就是一代版本一代神。

    古代城墙从来是根据攻城器械变化而变化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城墙,就如同土山一样,非常高大。那么是因为攻城器械不发达。到了南宋守城录,就要求城墙不能过高。

    因为过高的城墙,就会导致城头上对城墙角,防护不到位,容易被人挖墙角。

    明代城墙为了防御火器,一定要包砖等等。

    西方棱堡到后来的战壕也是一样的。

    什么样的防御工事对应什么样的攻击手段。

    安南人修城墙的时候,根本没有想过防御重型火炮的能力。

    不要安南人了。郭守敬将这门火炮去轰贵州城,贵州城的城墙,也未必能扛得住。

    所以才有如此惊人的效果。

    不仅仅让安南守敬震惊,连李恒也震惊了。

    李恒到底是老将,反应迅立即下令道:“冲上夺城。”

    城墙缺口处形成一道缓坡。骑兵足以冲进去,这个时候还等什么啊?

    随着李恒一声令下,数千骑兵长驱直入。

    不足半日,安南守将的人头送上。

    就这样。

    李恒用了十日时间,前后三战。

    破南关,破同登。破丘温。渡过了穷奇江。

    前后击破安南数万大军。斩杀陈朝宗室将领十几人。俘获三万之众。

    更是一跃,冲出了安南与中国边境的重重关卡,进入了红河流域。

    虽然距离红河平原,还有一些山峦阻挡。但是越往南,地势就越平。安南想要利用地势阻挡鞑子,已经成为不可能了。

    而且这个速度,并不是李恒行军的速度,而是重型火炮,在无数人力畜力的支持之下,日夜南下的速度。

    而过了穷奇江之后。

    虽然还有这样那么的程度,都可以绕过了。

    李恒大手一挥。发挥了蒙古人传统战术,骑兵以百人为一队,大举南下,逢城不入,逢军不攻,目的只有一个,向南,向南,向南。

    让整个红河以北遍地烽火。

    利用骑兵快速机动能力,让安南人发现,处处都是敌人。处处都抓不住敌人的尾巴。

    利用骑兵的快速集结能力,让安南人发现,明明自己才是人多的一方。但双方一旦交战。其他各路骑兵,都在最短时间能赶到。

    如果大队步卒出阵,骑兵如苍蝇一般,轰然散开,如果小队步卒。骑兵就如秃鹫一般,大面积云集。

    再加上,蒙古骑兵精锐。本来就有以弱胜强,以少打多的能力。

    数百骑,可破千余安南军。千余骑,即便安南万人大军,也敢碰一碰。

    不得不承认,元朝中下级军官,这些百户千户都是一流的人才。而安南这方面却不然。

    陈国峻固然有出色的地方。但是安南宗室子弟,也不是个个都是陈国峻的。一家一姓之人才,如何能比得上,元朝在大规模战争中淬炼出来的人才。

    李恒可以毫无顾忌的将人散出去,以百户,千户各自为战。

    这些百户千户都能看好的完成自己的任务,甚至还能很出色的与友军打配合。不会沟通,只要战场上一瞧,就大概知道另外一支友军主将有什么想法,自己该怎么配合。

    而安南方面完全不行。

    至于后勤。

    抱歉,安南最繁华的地方就是红河平原。蒙古人最擅长的就是就粮于敌,以战养战。

    这种地方,他们怎么会缺少后勤?

    鞑子与安南开战,不到半个月的时间,红河北岸处处烽火,甚至有人包括,有一队鞑子骑兵,直接到了升龙城对岸,窥视升龙,有渡河之意。后来专门派了水师巡江,才算是将这一支骑兵赶走了。

    局势如同天崩地裂一般,压力。源源不断的压力向陈国峻而来。

    这个局面,陈国峻也是万万没有想到的。

    陈国峻并没有在边疆配置第一流的军队。安南真正的精锐都在升龙城附近。

    原因很简单,陈国峻从来不相信安南能御敌于国门之外。

    一方面,陈国峻对敌我实力对比,有很清醒的认知。另外一方面,陈国峻对安南的地理环境,也有很清醒的认知。安南依山靠海,但到底不是云南,堵死几条山路就行了。

    一旦鞑子顿兵不前,安南精锐都堆到前线。鞑子水师从其他方向登陆,那该怎么办?

    有海上这个大漏洞在。鞑子必然南下。

    但是敌人来了,总不能自行弃关吧?不打一仗就弃土,太伤士气了。这才有了前线的坚守。

    但陈国峻并没有要求前线死守,只要前线坚守一定的时间,就可以撤退。

    陈国峻需要一段时间,来做一件事情,那就是坚壁清野。

    想要对付蒙古人,这一招是必须的。

    否则根本没有办法限制鞑子骑兵。

    但是这一招是先伤己,再伤人。

    坚壁清野说起来一句话,但做起来,对民间的伤害太大了。一个不好。鞑子还没有打过来,下面就先反了。

    陈国峻思来想去,必须是鞑子与安南正式开战之后,才可以着手准备。

    双方还没有开打,就这样做,各方面都不好通过。

    假设一种极端情况,下面房子烧了,水井填平了。粮食拉走了。拉不走的都烧了。结果忽然议和了,不打了?这怎么办?

    谁能承担得起这个责任?

    只是他万万没有想到。这边刚刚开战,鞑子就已经打到安南核心区了。速度快的简直不敢相信。坚壁清野工作才刚刚开始了。现在好了。经过鞑子一番蹂躏。

    不用陈国峻做任何思想工作。下面坚壁清野的积极性,立马提高了。

    但想要完全坚壁清野已经不可能。

    “兄长,而今局面该如何应对?”安南上皇再无一丝帝王之色。似乎回到了之前还没有登基的时候,客客气气的称呼陈国峻为兄。

    陈国峻说道:“陛下,准备一下。”

    “准备放弃升龙城。”

    “这么快?”

    陈国峻与安南上皇多次谈论战局,对于能不能守住升龙城。双方有不同的想法。

    陈国峻觉得升龙城守不住,也不能守。升龙城在整个红河三角洲的中心。拿下升龙,就能管控整个红河三角洲,是战略要地。升龙也有红河之险。但问题是元朝水师也不是吃素的。

    在升龙决战。胜则罢了,如果败了一切都付诸东流了。

    “陛下,我们之前不是已经说过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鞑子势大。我们想要保全国家,唯有人和上下文章。”

    “广开出身之路,凡是抗元义士,有百人,为百户,有千人为千户。有万人,则赐宗姓,他日封王,未尝不可。”

    “不与鞑子争一日之短长。退出升龙附近,分驻周围各山。联络豪杰。坚壁清野,日夜为战。”

    “我人敌两熟,鞑子山高路远。”

    “只要坚持下去。不管打十年,二十年,鞑子不可能在安南坚持下去。”

    “升龙城目标太大。”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靖天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靖天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靖天下》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