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缓兵之计

小说屋推荐各位书友阅读:靖天下 第二章缓兵之计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第二章缓兵之计

    对于云南气候适应,耕地适应,种地的技术适应。而到了缅甸就不一样了。

    谁知道缅甸是什么样子的?

    他们并没有被两倍给田这一点吸引。

    虞醒心中叹息,他其实希望往缅甸迁徙一些汉人的。越多越好,这代表自己对缅甸的控制力加强。

    “另外一个办法很简单,折钱。一亩一贯。”

    “大家觉得哪一个好。”

    片刻之后,所有人都给出了答案。

    要么一,要么三。

    选二的寥寥无几。

    “有些话要说在前面,贵州授田的数量是有限的。没有了,只能折钱。而折钱却要等一等了。毕竟我们很快要回军。到时候去曲靖,或者昆明领钱,岂不方便多了。”

    “大家都知道,一贯钱,是很沉的。你们确定要扛着回军?”

    此言一出,很多人立即露出幸福的烦恼。

    汉军行军大部分时候,是靠脚板的。后勤是有一些车队,但是那可不是给将士们用的,将士们只能自己扛着自己的行礼。有人赏钱可不止一贯。想想想吧,身上缠着好几贯钱,走上好几百里路,那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其实虞醒,是在偷换概念。

    以现在汉军的后勤空余,每一个营多配一两辆马车,并不难。

    虞醒之所以如此,就是争取时间。

    大军回军,需要一个多月。这一个多月,就是虞醒争取的时间差。

    淳朴的将士们并没有认识到虞醒的用心。

    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对。

    虞醒安抚将士之后。

    立即见王四端,张万,赵文。李鹤。

    虞醒说道:“今日大战方息,但是有几件事情,我还放心不下。第一件事情,就是我答应将士的赏钱。虞汲。”

    “臣在。”

    “你现在的任务就是为所有将士单纯列存折,将他们的赏钱存进银行里。”

    “给他们讲解清楚。将来他们回昆明,或者曲靖,大理的时候取。”

    虞汲对虞醒的心思明白几分。

    钱如果在银行系统中转,一分钱其实能发挥出好几倍的作用。

    这就是货币乘法。

    将士们的钱都沉淀在银行的账上,对云南的财政系统,也是一个很好的缓冲。

    “臣明白,只是银行现在仅仅昆明有。”

    虞醒说道:“你就立即准备办,云南六府,不,云南七府,最少有一个。将来每一个县都要有一个。”

    “是。”虞汲说道。

    虞醒继续说道:“其次就是也速带儿与杨家的战事。我想也速带儿知道阿里海牙的下场,一定会退兵的。不足为虑,可虑者,却是杨家,与田家的赏赐。”

    “田景仁虽然口中说,要举家迁徙云南,但是到底怎么样?谁也不知道。毕竟,田家虽然失去了镇远,还有思州。”

    “田景仁如果贪恋思州,自不必说。”

    “田家这一次有好运,下一次就不定了。”

    “如果他愿意举田家南迁。则将思州转封给杨家,酬此战之功。而田家,我自有补偿。这一件事情-----”

    虞醒目光扫过三人,最后落在赵文身上,说道:“交给赵侍郎了。”

    虞醒一点也不担心杨家坐大。杨家夹在元朝与云南之间,即便坐大,又能坐多大?

    杨家如果能攻下重庆,虞醒简直高兴要笑出来了。

    反正,杨家愿意能坐多大,就坐多大。就怕杨家太稀烂,撑不起来。

    杨家这种家族体制,想要发展壮大,必定要化家为国,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如果做不到,杨家也就现在这个样子,大不起来。

    杨家此战之功,一定要赏赐的。但是而今朝廷财政匮乏,如果将田家剩下的土地转封给杨家,扩大的杨家的实力。又不废朝廷的财力。最好不过。

    至于田家。

    虞醒早就想将田家封到缅甸了。

    田家虽然残破,但还能抽出万余壮丁。虽然千里迁徙,未必有那么多人家跟随田家,就算折损不少,也有数千户。以这数千户为核心,到了缅甸足够控制要害之地,为云南所用。

    这一切都需要一个折冲之才的人。

    虞醒觉得,赵文大抵有这个能力。

    “臣领命。”

    “李机宜,会带你去一趟的。”

    “是。”李鹤领命。

    虞醒说道:“再有就这一战的战利品。第一战俘,第二战马,其余的东西就次之了。”

    这一战战俘有十五万之多。

    南宋降军大部分投降,征召的民夫,投降的也很快,至于负隅顽抗的大多是北地汉军,色目军等等北方各军。其实还有大量的人丁散入山林之中。

    不得不承认贵州的山高路险是真。

    但也决计不至于吞没所有人。

    总是有人能闯出来。但是有多少人葬身山林中,有多少人本山中部落俘获,从此落户山中,等等。

    这就不知道。

    反正十万大山,静静吞没了很多人。其中有元军,也有汉军。只是汉军比例太少而已。

    大量战马与驮马,更是这一战最大收获。

    元朝畜牧业发达,纵然阿里海牙知道在贵州用不上骑兵,但是依然带了数万骑兵,或者说,数万精锐配马了。大家都习惯了。

    纵然不能用来冲锋陷阵,用来代步也是可以的。

    有无数战马陷入战阵,还有大量被阿里海牙杀掉,但虞醒已经俘获超过近两万匹战马,以及数万匹转运粮食的驮马,骡子。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战俘分门别类。长江以南的,入少府个作坊,长江以北的入矿山。让李裕孙交接。”

    长江以南,也就是南宋人。他们进入少府各作坊,时间长了,就自然放为百姓,充实云南汉人人口。而长江以北俘虏,只能做一辈子的矿工了。

    不得不承认,靖康之变后一百多年的对峙。让南方人与北方人的心态有了很大的改变。

    蒙古人对北方的统治更稳固一些。

    北方人都比较顽固。想要转化他们,很难。

    更不要说,这些军队很多都参与了对南宋一系列屠城。

    自然要加以处罚。

    这个时代矿山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地方,时常有事故发生,即便虞醒强调安全,并搞出很多安全措施,也是免不了的。

    在矿山干到死,就是对这些人的惩罚。

    “除却补充给杨承泽一些,让他能够满编之外,其他的都留着,我有用。”

    “殿下-----”张万有些急了。说道:“我们好容易有这么多战马,殿下您-----”

    战马不留在军中,还能有什么用。

    张万联系到现在的财政危机,立即想到了,那就是卖。

    南方缺马的,并不仅仅一家。比如南边那个邻居,也很缺战马的。

    虞醒见张万猜到了,叹息一声说道:“这也是没有办法的。这两万战马换一大批粮食,够云南渡过明年的春荒,否则的话,这日子不知道该怎么过下去了。”

    “张叔叔,其实早就明白了,我们这里,骑兵有与没有差别不大。”

    真的如此。

    阿里海牙手握骑兵,一直没有打出像样的战事。却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云贵地区,连一个像样的,能够战马跑起来的战场都没有。

    而养战马,也是非常费钱的。

    而且这两万匹战马,时间长也是会折损,要补充的。虞醒从什么地方补充,总不能现在两万骑,三年后,一万五千骑,十年后,这批战马死光了,骑兵的编制取消了。

    三千骑,是虞醒初步估计云南各牧场能养得起的数目。

    云南本地是有牧场的。

    数量不多,但是好好修整一下,年年补充军中几百匹还是没有问题的。

    “可是----,北伐中原,哪怕是打四川,也不能没有战马啊?”张万说道。

    虞醒说道:“一时间顾不得许多了。”

    “到时候在解决吧。”

    虞醒不心疼这些战马吗?

    心疼,这可是战略资源。

    今后很多年,都未必能得到这么多战马了。

    但是虞醒更清楚两件事情。

    第一,未来数年没有北伐中原的计划。

    不是不想,是不能。

    云南这地方底子太薄了。才打了不到一年,就已经濒临破产了。不,单单看财政,是已经破产了。

    这样的底子,不抓紧时间好好发展。不要说北伐中原了,等鞑子下一次大战,很有可能不败而败:“前线没有败,后方已经撑不住了。”

    第二,安南对云南太重要了。

    不仅仅是唯一能分摊鞑子压力的准盟友,也是最大粮食供应方。

    最少现在云南对安南的粮食太过依赖了。

    必须搞好关系。

    战马也是安南渴求已久的东西。不仅仅是为了缓解云南的财政危机,也是要与安南搞好关系。

    张万明明知道虞醒说得没错。

    但忍不住深深一叹。

    南宋的战马就非常少,四川宋军战马更是宝贵的跟眼珠子一般。而今两万匹战马,对鞑子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须知南宋战马最多的时候,也不过十万匹上下。

    那还是南渡不久的时候,之后每况日下,一年不如一年。

    到了张珏这里,早就没有成建制的骑兵了。

    战马也就更稀奇了。

    张万手中有两万匹战马,是他一辈子没有想过的事情。而今要拱手让人。张万心中岂能好受。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靖天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靖天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靖天下》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