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五十万贯

小说屋推荐各位书友阅读:靖天下 第十二章五十万贯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第十二章五十万贯

    这是虞醒有意给自己塑造的法统。

    是为了更好的吸引天下人才。同样也是为了更好与鞑子作战。

    天时地利人和。虞醒所能依仗的唯有人和。

    而今,他却倒果为因。

    解释给陈国峻。

    陈国峻微微摇头,说道:“我不信。”

    虞醒心中一动,以为陈国峻看破了。

    “我以为,殿下乃是英雄豪杰,岂能屈膝事北?”

    这一句话,既是陈国峻的恭维,也是陈国峻的心声。

    因为,他就是这样的。

    是安南内部对鞑子主战派的代表。

    他此刻确定。

    缔结安南与云南之盟,是安南最重要的对外关系。

    两家共抗鞑子。是两家能够存续的关键。

    “云南购粮这一件事情?”

    “我记得陈相说过,是五十万石?”陈国峻说道:“一石一贯。一口价,五十万石。元江码头交割。”

    “五十万贯?”虞醒微微吃惊。

    并不是价格太高。而是价格太低了。

    粮食这种硬通货,必需品。涨起价来,是没有尽头的。不要说翻一倍,翻两倍,三倍。都必须要买的。

    陈国峻给出这个价格,自然要比安南的价格高出几百文。但是考虑到路费,决计不能算涨价,已经能算得上平价了。

    “不过,我需要一个附加条件。”

    虞醒说道:“请讲。”

    “我要殿下一个人情。”陈国峻面色严肃说道。

    “陈兄,你可知道,你现在就是要一百万贯,我也只有答应?你用五十万贯换我一个人情,我的人情就这么值钱吗?”

    “与人说人话,与鬼说鬼话。”

    “与小人言利弊,与英雄豪杰,才能谈人情。”

    “殿下英雄豪杰,一诺何止千金。如此算来,还是我赚了。”

    陈国峻微笑说道。

    虞醒苦笑摇头,陈国峻果然难对付。

    其实云南是需要一个出海口的。下安南,直扑大海,虞醒不是没有想过的。

    陈国峻明事务,懂军略,有手腕,目光长远。敢作敢为。

    当机立断,用几十万贯换一个人情。

    欠下这个人情后。在人情没有还完之前。

    虞醒不会对安南动兵的。

    陈国峻用一个承诺,建立了不用联盟的两家之盟。

    这对安南来说,是最好的结果。

    安南是不能与云南建立明面上的联盟的。而将这种盟约建立在私人关系之上。却是可以的。

    很难说是赚,是赔。

    “一言为定。”

    虞醒心中暗道:“陈国峻在,安南不可图。”他继续说道:“不过,五十万贯的钱是没有的。只能用金银铜铁折价,如何?”

    “没有问题。”陈国峻说道:“殿下欠着也行。”

    虞醒决计不会欠的。

    他也不能让安南看轻了。

    两国之间,最重要的还是实力。

    “自然不会欠着,今年三月,元江码头,价值五十万贯的金银铜铁,一定备好。”

    ********

    “五十万贯?”张道宗不由的说道:“殿下,你就是杀了我也没有这么多钱?”

    “殿下,少府的铁够不够?”谢枋得说过之后,忍不住摇头,自己否定自己,说道:“不行,这一段铁卖的太多了。市面上的铁价已经开始跌了。如果再投放五十万贯的铁?”

    宋朝是商业氛围很浓的。谢枋得天生就有这样的商业思维。

    他很清楚,自从虞醒掀起的冶铁革命,大量铁从虞醒卖了出去。

    如果从广义上来说,钢铁市场远远没有饱含,差太多了。

    但是,就是消费市场上来看,铁已经相对饱含。

    除非铁价再跌了一些,有更广泛的使用,或者说有更大的市场。否则出货越多,铁价就越低。

    相对之前,就赔了。

    “放心,安南那里也是需要铁的。大部分铁不会在云南。不要担心价格跌太多。不过,”虞醒也知道,其实云南当地很多人都偷偷转卖铁器,给其他地方。安南一下子采购这么多铁,也是会影响价格的。“也不能全部用铁。这五十万贯,我早已准备好了。”

    谢枋得与张道宗大吃一惊。有些不敢相信。

    虞醒微微一笑,“你们跟我来。”

    于是,虞醒带着两人来到后院。

    还没有进入后院,就闻到浓浓的味道。很难说明是什么味道。

    却见里面有一个数人合抱的大铁锅,里面不知道煮着什么东西。发出明显的蓝色。

    虞醒对李裕孙,与吕安说道:“怎么样了?”

    李裕孙说道:“已经试过一次了。”

    虞醒说道:“让两位丞相看看。”

    “是。”

    吕安立即上前,将长长的铁条,放进蓝色的液体中。不一会拿了出来。

    上面已经的铁已经变成了黄色的铜。

    “这------”张道宗大吃一惊,不知道这戏法怎么变的。

    “胆铜法?”谢枋得大吃一惊,说道:“此等秘术,殿下也知道?”

    胆铜法是北宋年间流传来的新技术。就用铁在硫酸铜溶液之中,置换出铜来。

    但是这个时代的技术,敝帚自珍。

    再加上知识传播速度很慢。

    有些人听过这个名字,如谢枋得,他看见之后,就大概知道是怎么回事。但是具体操作细节,他就是不知道了。

    有人就没有听过。

    如张道宗。

    北方战乱,无数典籍付之一炬。这个名字,张道宗真没有听过。

    虞醒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难道说初中课本上有?

    虞醒略过这个问题:“我勘探了昆明附近几座铜矿,发现那里有大量的矿渣。可以用来炼铜。”

    “其实直接开采铜矿是最方便的事情。只是各方面都不成熟。”

    开矿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从策划开矿,到大量矿产出产。是需要时间的。而今从鞑子手中接管的几座铜矿,各方面的情况简直是惨不忍睹。

    比盐工还有凄惨。

    盐工好歹是在地面上干活。

    而矿工,很多在地下,死里往矿里一埋,简直惨无人道。

    鞑子只要矿石,什么样的安全性都没有。矿洞塌方就塌方了。死人就死人了。

    根本不在乎。

    虞醒怎么能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只能先暂时停工。加固矿道,改进技术。

    暂时是不能扩大生产的。

    “所以,我想到了这个办法。”

    “这些铜矿,大多都是硫铜矿。矿工们说,百斤矿石,出铜十斤,称一溜,十溜就是天生铜。而含铜量越低,就要越费事,冶炼一次,就叫做一火,一溜正好一火。而含铜量低,就需要三四火,甚至五火。更多,一般都当做废矿处理。”

    “各地铜矿,都有这样的废矿漫山遍野。”

    “将这些废矿加热熬煮,就成为蓝色的硫酸铜溶液。用铁置换出来,大体就是五比一,五斤铁能置换出一斤铜。”

    “偶尔还有意外惊喜。”

    虞醒拿着一根置换出来铜条。递给了张道宗。

    张道宗看着上面明亮的银色,与一丝与铜矿不一样的黄色。微微一愣,说道:“这是金银?”

    “对,不过很少。几乎就这么一点,不要太指望。”

    自然界很少有单纯矿,一般都是伴生矿,铜矿里有一点金银也很正常。但是一般都很少。

    虞醒叹息一声:“其实这个办法生产的铜,质量不行,含铁量太高。最多能到九九铜,甚至还不够。”

    “如果想要更高,就需要重炼了。”

    “其实,品质更好一点的矿石,还是火炼比较好。”

    “这就是临时凑出一笔钱,补个财政缺口。”

    虞醒对眼前这一件事情,并没有多大的成就感。

    他觉得换一个初中生来,都知道该怎么做。

    但是对其他人的震撼就不一样了。

    要知道,铜直接是钱。

    随着虞醒大规模生产铁,一斤铁不过十文。而十文铜钱才多重了。

    而且随着元朝禁止民间用铜钱,铜钱的价格直线飙升。云南流通的铜钱都不多,都是贝钱。

    一斤铁只能换十个贝钱。

    大规模运铁出滇,以云南的地理环境,是有可能赔本的。但是大规模运铜出滇,却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这是一个一本万利,不,十万利的买卖。

    更不要还产出一点金银。

    不要看这一点点金银。

    这可比铜值钱多了。

    毕竟,元朝禁止民间用铜钱,影响最大的不是铜价。而是金银价格。

    元中统钞贬值倾向,聪明人都看得出来。

    自然要囤积金银。金银的价格打着滚向上冲。一往无前。

    “殿下有此妙法,军费无忧了。”张道宗忍不住说道。

    “不然。”谢枋得比张道宗清醒多了。

    “产矿需要人力的,即便而今这个办法推广开来,也需要大量人手。而人需要吃饭的。”

    “金银铜铁,再贵重,也换不成粮食。”

    “殿下,务本为要。民以食为天,总不能今后都从安南购买粮食吧?”

    “这岂不是受制于人?”

    “谢相,所言极是。张相,还记得当年治水宏愿吗?”

    张道宗心中一动,说道:“滇池水利工程?”

    “不错。”虞醒说道:“之前各方面都紧的很,而今有了生财之法。滇池水利工程,就要提上日程了。我这里在筹钱。张相也要好好想想,要修,就修好。”

    “不要担心钱的问题。”

    张道宗此刻心中有些复杂。

    时过境迁,人也变了。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靖天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靖天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靖天下》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