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4章 人选!

小说屋推荐各位书友阅读:退婚你提的,我当皇帝你又求复合第一卷:风起洛陵 第714章 人选!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大殿之上,群臣神态各异。

    “又动一位?”王擎重心头骤紧。

    他忍不住轻转身,压低声音与林志远耳语:“这可就不寻常了……”

    林志远原本还沉浸在“中相竟非己任”的失落中,此时骤闻此语,浑身一震,额头微有冷汗冒出。

    “陛下……这是……彻底要改鼎吗?”

    不止新党,就连清流诸臣也愣神。

    本以为中相已是终点,谁料陛下竟还要动大相之位。

    这不是“制衡”那么简单了!

    这简直就是——彻底洗牌!

    原先的预设是,三相二新一旧或二旧一新,各方好歹维持朝堂均势。可如今,许居正罢、魏瑞上,便已是一记重锤。

    再看边孟广为左相——清流中尚算刚正之辈。

    而如今连大相之位都将变动,那意味着整个三相格局,陛下要重定!

    “可……大相是谁?”

    清流之中,霍纲和郭仪交换眼色,彼此眼中皆是深疑。

    而更远些的朝班之末,沈道临与卢万川、司马瑾等资深旧臣则彻底面面相觑,竟一时间,谁都不知所措。

    就连魏瑞——也在一瞬间眉头微动,望向萧宁的背影,心头浮起淡淡涟漪:

    “他还要动大相?”

    “这少帝……到底要做什么?”

    更衣冠未整之人、刚刚从“魏瑞当中相”的巨大反转中缓过神来,此时此刻,又一次陷入了更深层的迷惘。

    王擎重瞳孔一缩,喃喃道:“这不是制衡……他根本不打算制衡。”

    “他,是要改鼎。”

    他忽地明白过来,这位年轻的天子,自一开始便不打算和新党、清流任何一方妥协。

    他的“平衡”,不是左右权重的“权术”,而是彻底重塑格局的“破旧立新”。

    他不是骑墙者。

    他是下场的执棋者!

    ……

    林志远张了张口,却终究没发出声音。

    他的脸色彻底苍白,不知该是恼怒、迷惘、还是恐惧。

    就在刚刚,他们还在讥笑清流“覆舟在即”。

    谁曾想,转眼之间,那根船桨已砸在了自己头上。

    而此时此刻的萧宁,仍立于御阶之上。

    他神色淡然,声音平稳,缓缓续道:

    “大相为朝纲之首,不主实政,然其人,必须具备清德高节。”

    “朕以为,此位更应昭示一国纲纪、社稷柱石之所在。”

    “——若不能服众,则位而无德,形而无神。”

    一句话说得极慢,却字字含锋,句句砸心。

    殿中鸦雀无声。

    众臣的目光,又一次聚焦于这位年轻的君主身上——

    他们试图从他平静的面容中,看出他下一步的棋意。

    却毫无所获。

    就像此前魏瑞受命中相之时一样——无人能料。

    他像是掌握着一张所有人都未曾看清的局图,一步步翻开、落子,将整个朝局彻底反转。

    此刻,满朝文武,只觉眼前的少年天子,已不再是数月前那个稚气未褪的昌南王,而是一个真正执掌大权、胸中有谋、手握利器的帝王!

    ……

    金光穿殿,映照在他清俊平和的面容上。

    此时的萧宁,未怒、不笑、不言兵、不动杀。

    却让所有人,第一次——

    真正感到了一国之君的“不可测”。

    而“大相之变”,正是这场风暴的——最后一道金戈利剑。

    它已在空中盘旋。

    而下一刻,便将落下。

    这一刻,所有人,神色不再是单纯的震惊与错愕。

    而是——前所未有的战栗与期待。

    太和殿内,朝风微动,珠帘轻晃,殿门敞开,映入初升晨光。

    方才陛下口中“将动大相”一语,犹如雷霆横扫,震得百官心弦紧绷。无论是清流还是新党,一时之间,竟皆不知所措。

    然而,就在这殿堂之上气氛几乎凝成实质时,萧宁却缓缓开口了,语调平和,气度从容:

    “诸位不必忧虑。”

    他目光轻扫殿中众臣,停驻在郭仪身上时,语气微顿,却无比郑重。

    “朕此番更动大相之位,并非因郭大人不称其职。”

    “相反,郭大人三朝辅政,德望俱全,朕心甚服。”

    “只是……”

    说到此处,他轻轻点头,似是表达一种敬意,又似暗藏一分怅然。

    “朕知郭伯父自多年前的旧伤在身,此番年岁已高,体中积劳,前月还有医者进言,若再操心国政,恐伤其本元。”

    “郭伯父为国操劳半生,实该歇息,安心养身,不必再负朝堂之重。”

    此言一出,殿中肃静片刻之后,终于有了变化。

    清流之中,那原本焦灼难安的气息,似在一瞬间缓缓消解。

    原本眉头紧锁的霍纲轻轻舒了口气,边孟广一双沉眸中亦多了几分释然,连许居正都目光动了动,轻轻颔首,像是对陛下这番说辞,勉强能够接受。

    “原来如此……”有人低语。

    “也对,郭大人这些年确实劳心过甚。”另一人轻叹。

    “若真是如此,倒也不算贬斥,而是恩退。”清流中一位年长吏部侍郎点头。

    清流众人彼此交换目光,神情不再如之前那般悲切,反而隐隐生出一股复杂之感。

    那种复杂,不是对郭仪的卸任难以接受,而是一种介于敬意与唏嘘之间的——理解。

    可就在清流逐渐回稳的同时,另一侧的新党阵营,却因这句话再次激起涟漪。

    王擎重本就站在林志远不远处,此刻却突然眉心一动,像是心头有什么念头电闪而过。

    他下意识看了看前方案列中三相位置——

    左相:边孟广,清流出身,且刚刚升任。

    中相:魏瑞,虽不列三党,但出身清誉,且与清流相交颇深。

    右相:霍纲,三朝元老,清流代言人。

    这三人,毫无疑问,皆不属新党之列。

    王擎重的手指轻轻摩挲袖口,心头倏然翻起一阵波澜:

    “三相皆清……若大相亦是清流,那这天下,就真成了清流之天下了。”

    他转念一想,这种布局——任何皇帝都不会容许。

    即便这位少年天子再年轻,也断无可能将枢机四相全部交给一派之人。

    那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大相之位,新党可图!

    这个念头骤然冒出,王擎重原本隐约惴惴不安的心,顿时一震。

    他迅速捕捉这个逻辑,暗道:“若他真想制衡,那便必然不会再用清流。”

    “而我新党之中,论资历、声望、参与政务之深,又有几人?”

    他视线一转,看向林志远,眸中逐渐浮现出一道幽光。

    “左相边孟广,兵部出身。”

    “中相魏瑞,西都来人。”

    “若大相要用一位京中大员、熟悉朝局,又能统百官之人——林志远无疑,是最适合的人选!”

    王擎重越想越觉得可能,他不动声色地靠近了半步,低声开口,语调极轻,几不可闻:

    “林兄。”

    林志远尚沉浸在魏瑞夺位的震惊与自责之中,骤闻其声,愣了一瞬,侧目望来。

    王擎重微微点头,附耳低语:

    “你可曾想过,大相之位,极有可能落你之上。”

    “陛下此番若是真欲平衡各方,三相皆清流之下,大相……你我之间,唯你可胜任。”

    林志远一震,目中一瞬间光芒乍现!

    他猛地想起先前所有朝变的细节,从左相之名的出人意料,到中相之位的举世皆惊……

    再联想到陛下对郭仪退位的那番“体恤之言”——温和中却毫无回转余地。

    “这是……一种铺垫。”

    “是要给大相之位,腾个正当且不会遭疑的理由!”

    林志远心头狂跳,眼神一寸寸亮起来!

    他突然觉得,自己之前所有的失落、错愕、愤懑与质疑,此刻全都化作了一种……临门一脚的“过渡”!

    对!

    若非先让他失落至谷底,他怎能体会到此刻这份高升之机的震撼!

    大相之位……

    那可是统百官、御枢要之职。

    若是封他为大相,那么……哪怕失了中相,左相不再,整个朝局重心依旧会落入他新党之手!

    林志远不禁吞了口唾沫,掌心已微微出汗。

    “王兄……”

    他低声开口,声音竟微微颤抖,“你是……真这么想的?”

    王擎重点头,眼中闪着坚定的光:

    “你放心。”

    “这位陛下,虽喜出奇制胜,可讲究平衡,是他自登基以来便有的秉性。”

    “如今三相皆非新党,朝中怨声初起,若他不在此时扶你稳住局面……”

    “那便是把我们一脉,彻底推至墙外了。”

    “以我对他的了解,他不会那样做。”

    林志远深吸一口气,胸膛起伏间,竟生出几分自信。

    他抬眼望向高坐龙椅之上的天子,心中飞速翻涌。

    “是了。”

    “是要制衡!”

    “是要安抚!”

    “所以才放弃中相——换来更高的大相之位!”

    这一刻,林志远眼底重新燃起希望。

    他不再愤懑,不再惊疑,而是微微挺起脊背,衣冠整束,心境肃然。

    他开始默默筹算,若得大相之任,如何重新布局……

    如何将魏瑞边孟广之辈纳入掌控……

    甚至如何……

    在天子身边,亲掌大权!

    好的,请稍等片刻,我将为你撰写这段2000字以上的剧情内容,描写如下:

    太和殿内,朝阳初升,晨光透过珠帘洒落一地金辉,仿佛也无法化解这殿中积蓄许久的沉凝。

    就在新党那一边悄然激荡着“或可夺回大相”的猜测与期望时,清流一侧的氛围却迥然不同。

    ——他们沉默着,沉得像即将沉入湖底的一叶扁舟。

    许居正站在原地不动,老迈的身姿仿佛在瞬息之间更加佝偻了几分。他的眼神望向殿中高坐于龙榻之上的少年天子,目光深沉而复杂,眉宇间那股宛如晨雾般的怅然久久未散。

    “原来如此……”他低声呢喃了一句,嗓音仿佛枯枝断折。

    他终于看懂了。

    这一切,从头至尾,看似重用清流、打破预期、出其不意——可归根结底,终究还是帝王心术里的“制衡”二字。

    边孟广上任左相,魏瑞封为中相,霍纲仍掌右相……这三人皆可归类为清流,或至少为非新党之属。

    “可大相……”他低声道,像是在与自己说话,又仿佛是为身旁之人点破疑云,“便断然不可能仍落于清流。”

    霍纲站在一旁,眉头一动,侧首望来,眼中已有几分警觉。

    “许公此言何意?”

    “你我三人同为旧派,若连大相都不留一席,岂非陛下真有心彻底排我清流之人?”

    “你也信不过他了么?”

    他语气中虽带一丝压抑,却不乏忧惧。

    可许居正只是轻轻摇头。

    “不是信不过。”

    “正因为我信,他非昏君,非庸主。”

    “所以我更明白……”

    “他不可能,把整个中枢,尽数交予一派之人。”

    “更不会——把枢机要位,四相并重,皆归清流。”

    他声音虽低,却句句铿然,如暮鼓晨钟,震在清流诸人的心头。

    这一刻,站在他身侧的边孟广、霍纲、礼部侍郎汤善言,乃至国子监祭酒李循之……诸多清流旧臣,纷纷抬头,目光交汇间,都看出了彼此眼中的恍然。

    ——是啊。

    三相皆清,大相怎还会是清?

    “这不是他仁德的问题。”边孟广低声开口,语气也沉静了几分。

    “而是……帝王本能的制衡之术。”

    许居正缓缓点头。

    “史书中明君多矣,有道而不失权者,屈指可数。”

    “更何况,今上年纪尚轻,阅事未深。”

    “他的选择,不是出自疑人之心,也不是要打压我等。”

    “而是理智的选择。”

    “他知,我等清流三人已执三相,若再添一人为大相,那这朝堂——便不复平衡。”

    “哪怕他信我们,他也不能这么做。”

    “这是帝王术,而非私人情。”

    此话一出,一众清流纷纷低眉。

    这一刻,他们不再因魏瑞封相而欢欣,也不再期待什么“新政将倾,旧士归位”的局面。

    他们终于看清,哪怕少年天子有胆识、有远见,最终仍需站在天子的高度来布局朝局。

    而这“布局”二字的代价,便是——无法偏重。

    哪怕这一偏,是对贤臣。

    哪怕这一偏,是对知己。

    边孟广长叹一声,眉头紧锁:

    “若如此,许老……那这大相,便只得落于新党?”

    霍纲眉头微皱,低声喃喃:

    “可这与魏瑞之事……又似有矛盾。”

    “若真要制衡,魏瑞这等烈骨之人,按理说他不该启用。”

    许居正微微一笑,神情愈发沉静:

    “那是他自持有余,权衡之间,取其三轻一重。”

    “魏瑞固烈,边孟广尚称峻直,霍纲老成持重。”

    “三人之中,唯独魏瑞最难驾驭。”

    “可他仍选了魏瑞……说明他不是胆小畏直之主。”

    “但既然他有胆任魏瑞为相,那他更不会胆大到,把大相也留在我等之手。”

    “那就不是用人,是自缚。”

    “他不会做的。”

    清流群臣一语不发,气氛肃然。

    他们终于明白了,天子从未真正将他们放在对立面,也未全然将新党视作执政主线。

    这一切,都在他的平衡术中,是一场早已编织好的棋局。

    只是这局之中,他们并非执子者,而是——棋。

    边孟广低声开口:

    “许老,既然如此,大相之位,我等是否该避嫌?”

    “以免被人借题发挥?”

    许居正抬头看他,沉声道:

    “不必。”

    “天子若真有意启用你我,避也无益。”

    “天子若无意,那避也无用。”

    “但——”

    他话锋一转,眼中闪出一抹冷意:

    “若他真要用新党执大相。”

    “那我等,也该各自为谋。”

    霍纲一愣,低声问:

    “为谋?”

    “是退守?”

    许居正缓缓摇头,眼中已有了另一番锐利之色。

    “不。”

    “是布防。”

    “既然新党已获大相之位,朝堂大局将再起波澜。”

    “而魏瑞……虽为我等中人,却性情孤直,不易合谋。”

    “若他孤立于朝堂之中,便成孤臣之相。”

    “孤臣不成势,徒增内耗。”

    “我们要做的,是守魏瑞。”

    “守住这道他赐予我们的屏障。”

    “也是——守住最后的清流之心。”

    此言一出,众人皆惊。

    可旋即,他们便看懂了许居正眼中的坚定。

    他们知道,他虽退相,却未失心志。

    他虽辞位,却仍为清流主心。

    而如今,正是清流转守为攻、转退为谋的关键时刻。

    他们不能再争,不能再请。

    他们要做的,是看得清、站得稳、守得住。

    守住这个朝堂最后的底线。

    许久,霍纲默默低头,拱手一礼:

    “明白了。”

    边孟广亦神色肃然:“我也明白了。”

    紧接着,其他清流之人,也纷纷点头。

    殿中虽静,可这一边,却已有众心归拢之势。

    这不是欢喜,也不是欣慰,而是一种清醒的“知命”——

    知分寸,知局势,知朝纲之变。

    朝堂之中,他们不必再争夺大相之位。

    那已不属于他们。

    但——魏瑞还在,他们还在,清流之魂还在。

    片刻后。

    萧宁终于缓步而出,脚步不急不缓,神情清朗如昔,却令无数人心头骤紧。

    “诸卿。”

    他目光微抬,扫视殿中。

    他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仿佛朝风拂过长阶,令每一个站在丹墀之上的臣子心头都泛起波澜。

    “有关于大相之任,朕昨夜已审章定议。”

    “此刻,既三相已明,便当补足其位。”

    “今日,在此宣布——大相之选。”

    殿中众臣,齐刷刷地抬起头。

    清流一侧,许居正、霍纲、边孟广等人皆神色肃然。

    他们已经有了心理准备——若此人不是新党,则是萧宁违逆制衡之道,等于将整个朝局再度掀翻;可若真是新党,那便须得另起章法,固守现局,以保魏瑞不孤。

    一念之间,无数思量,皆沉在他们那沉稳目光之下。

    许居正微阖双目,仿佛一位即将听审的老臣,将一切交予天命。

    新党一侧,王擎重、林志远等人,则俱是眼中燃起几分灼热。

    “终于来了。”

    王擎重眼底闪烁着一抹几不可察的光:“到了定夺之时。”

    林志远整了整朝服,下意识挺直了背脊,抿了抿干燥的唇角,一双眼牢牢望着萧宁手中的那张奏疏。

    他心中有九成笃定——这一次,便是自己的机会。

    三相中,左相边孟广,清流。

    右相霍纲,旧臣。

    中相魏瑞,孤峻之才。

    若大相再给清流,那便等于自缚手脚。

    而在新党之中,论声望,王擎重年长位高,适合压阵;而论朝中布局、施政谋划,能挑此重任者,唯他林志远。

    且,自己在朝野推行新法最力,深得士子与京党青睐,哪怕从名望与话语权而言,也有望一举接掌大权。

    他紧紧盯着萧宁的手,看着那少帝缓缓将手中奏疏递予身侧小太监。

    “郑福。”萧宁淡淡一声。

    “传朕旨意——念。”

    那名名为郑福的内监乃是御前得用之人,此刻闻言接过卷轴,低头疾行数步,将那份诏卷小心展卷于金阶之上。

    阳光洒在金纸之上,微微反光,晃得许多人眼前一花。

    众臣只觉呼吸一紧,连心跳都似被牵住。

    林志远手指一抖,不自觉地拽紧了袖口,眸中满是灼热与紧张。

    身侧王擎重低声一句:“稳住,莫显形色。”

    “此一位落你身上,势必再无他争。”

    林志远深吸一口气,将喉咙那口灼烧的焦躁压下,勉强点头。

    “微臣明白。”

    另一侧,清流众人也齐齐目注。

    “究竟是谁……”霍纲轻声喃喃。

    “若真是林志远,那便是……”汤善言低声呢喃,话未说完,已咽了回去。

    “那便是……制衡彻底。”

    李循之嘴唇抿得发白,边孟广虽心神未乱,却也将手心暗藏袖中,指节泛白。

    这一刻,大殿内的每一道目光,都盯着那一张未展的奏章。

    魏瑞站在最末位。

    他已老迈,脸上的风霜如刻刀刀痕,可此刻,他站得笔直,目光平和。

    没有紧张,没有期待,也没有欢喜。

    他只觉得荒诞——

    这位少年天子,明知朝局风波再起,明知三相已成清流,竟还要动大相之位?

    他这一步,走得实在危险。

    “难不成,他真要将朝局尽数倾向于旧党?”

    “不,若真如此,那位林尚书……便该上位了。”

    “可若他再用清流……”

    魏瑞皱眉。

    “这孩子……到底要做什么?”

    他眼神复杂,脑中无数念头交错翻转。

    可就在此时——

    “嗡——”

    一阵微不可闻的风声从殿门外拂入,卷起那道薄如蝉翼的帛书一角。

    郑福已跪下,展开金卷,手指抚平。

    全殿屏息。

    那张上书的奏章,如今摊在所有人的眼前。

    可名字,尚未被读出。

    众臣的心,如此贴近答案,近在咫尺,却又如隔鸿沟。

    林志远看着那卷帛纸,心跳得仿佛撞钟一般,整个人紧张得几乎无法站稳。

    清流一侧,却悄然叹息。

    无言,却默契。

    那是一种“已知结局”的平静——只是等着听那道击掌落子的声响。

    王擎重则低头闭目,似是静候荣光加身。

    萧宁站在台上,神色不变,依旧平静,仿佛众人心中翻涌的波澜,从未在他眼底掀起丝毫涟漪。

    他背负双手,淡声道:“开始吧。”

    郑福应声。

    声音尚未出口。

    众臣屏住了最后一口气。

    那一刻,整个太和殿仿佛也随之定格。

    仿佛下一句,便是重铸格局的铁令,便是那道重若千钧的名讳——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退婚你提的,我当皇帝你又求复合》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退婚你提的,我当皇帝你又求复合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退婚你提的,我当皇帝你又求复合》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