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三百四十六章 肩膀上的长城

小说屋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大明:寒门辅臣 第两千三百四十六章 肩膀上的长城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瞳孔中,五骑缓缓接近,走在最前面的人络腮胡,额头一道火烧疤痕。

    不知怎么,郑酉竟感觉到了一股冰冷与压力,可一想到自己的手很疼,又是职责在身,有都司特权,便也硬气起来,喊道:“你们是哪里的军士,竟敢袭军,活腻了?”

    这些人皂布海青衣,红色毡帽。

    这是军士之中不起眼的角色,连个罩甲都没有。

    可奇怪的是,他们竟然有马!

    弄不明白这些人的身份,郑酉也不敢太过放肆。

    顾正臣眼神中满是冰冷,手中马鞭指向一旁的百姓,问道:“他们没犯什么过错,挨你的鞭子不合适吧?”

    郑酉低头看了一眼手背,娘的,下手真狠啊,青紫一片,还肿了起来,可看来人气势不好招惹,不甘心地说:“农夫抽牛时,是为了让牛出力干活,我也一样!你们若有公务,那就去办公务,若没事,不要耽误我们护民运砖!”

    “护民?”

    顾正臣看着长长的运砖队伍,摇头道:“我只看到虐民,伤民,没看到护民、安民!是喜峰口要修城关吗?”

    郑酉总感觉眼前之人比千户还可怕,虽然说话不是那么严厉,可也透着一股子森冷,强忍不安回道:“喜峰口向东到青山口一线在修长城,之前的有一段长城塌了一截,也需要重新修缮。”

    顾正臣皱了下眉头:“征调了多少百姓,要运多少城砖,持续了多久了?”

    郑酉脸色一变:“你是何人,这等事岂能随意打探!”

    韩庭瑞驱马上前,威严地怒斥:“问你什么便回答什么!”

    郑酉犹豫了下,回道:“征调百姓三万余,每日要运送二十万城砖,已经持续两年多了。”

    “两年多?”

    顾正臣凝眸。

    林白帆问道:“两年多,那么多人,那么多城砖,还不足够修起喜峰口至青山口的长城,这一段路有多长?”

    郑酉这人有些凶悍,只好带着几分不乐意回道:“喜峰口至青山口其实没多远,也就是五十里,可要翻山越岭,这五十里,两年根本修不过去,恐怕还需要三年。”

    林白帆难以置信:“你这是胡说吧,五十里哪用得着五年,何况这么多城砖,丢也足够将山谷填平了吧!”

    郑酉见林白帆要发难,赶忙解释:“并没胡言,一丈城墙,需要的城砖数量就超过了一万八千块,二十万块砖也不过才修十丈长,这里的十丈长,可能在山上也就是那么三五步的距离。”

    “若是需要修烽火台、敌台,遇到低谷时还需要加高,那耗费的城砖更多,一丈路,最少两万五千块。这长城修起来不容易啊,何况冬日酷寒时,也修不了,夏日暴雨时,也修不了……”

    顾正臣抬手止住了林白帆,询问道:“一块城墙砖有多重?”

    郑酉看了一眼百姓的扁担:“二十几斤,一个人挑八块或六块,没办法,山里没窑,只能从远处运。”

    顾正臣的目光随着百姓的脚步向北,沉声道:“喜峰口的守将是谁?”

    郑酉回道:“都指挥佥事张龙。”

    顾正臣催马前行。

    一路之上,全是负重而行的百姓,时不时面临呵斥,甚至是鞭子,队伍拉得很长,这些人没有进喜峰口,而是从喜峰口东南方向折转向东,走入群山之中。

    喜峰口关,依山修筑,整个城池如同一个“曰”字,南北总共有三道城墙,最外围城墙墙高五丈,宽三丈,长一百丈,城墙之上起两丈楼,可以瞭望远方山道。

    城池周围的山不算太高,可地形突兀,起伏巨大,加上人工开凿修堑,外部一些边缘被“劈”下,更显城关高崖险峻。

    这里是一道门,可惜在很多关键时候都没守住。

    原因就在军心。

    一是敌人毁了军心,二是朝廷毁了军心。

    千户黄奇验查着都司文书,见没有任何纰漏之后,这才笑呵呵地说:“原是永绩伯派来的人,张兄尽管放心,喜峰口营三千五百军士,皆在整训之中,随时可战!”

    顾正臣微微点头:“那就好,我们留下几日,观察一番喜峰口营军士的军容军貌,也好回去奏报都司,不知可否?”

    “这是自然。”

    黄奇呵呵笑着,引着顾正臣等人安置一番,然后留下两个军士照看便离开了。

    顾正臣看向林白帆、萧成:“你们曾当过卫所教头,不妨去看看这里的军士训练如何,指点一二。”

    林白帆握了下拳头:“我不当教头已经很多年了,不过——倒也想看看这里的边军如何。”

    萧成询问:“那你呢?”

    顾正臣含笑:“我要看看喜峰口的城墙是否坚固。”

    孟福曾说过,让自己来喜峰口,找一块特殊的墙砖,找到了,便能理解他为何这些年一直都活在阴谋当中。

    既然有人要从喜峰口出关,那就在这里找找看吧。

    顾正臣带着严桑桑,在一个喜峰口军士的陪同下,沿着城墙边走动。

    “你叫什么名字,哪一年的军士?”

    “万孝,洪武六年,父亲老了之后顶上来的。”

    “十二年了,不容易吧。”

    顾正臣与万孝闲聊了小半个时辰,也没发现有什么墙砖特殊。

    喜峰口的墙砖并不统一,许多地方采取的是小砖、薄砖,远没有今日所见百姓运送城砖厚重,这也是因为喜峰口建造城关的年代久远,许多朝代都在这里留下过痕迹。

    据锦衣卫提供的消息,孟福洪武五年时曾跟随军队驻扎喜峰口,之后消息就有些不太清楚了,不知是戍边还是其他,可以查到的是,洪武七年十二月孟福出现在了金陵,当上了金吾卫百户。

    没记录的两年多,没人说得清楚孟福去了哪里,加上孟福是个小人物,公文都懒得记一笔,导致了空白。

    要查特殊的城砖,那也应该是洪武朝的,洪武五年至洪武八年之间的。

    顾正臣询问万孝,万孝指了指东城墙方向:“说起来,洪武五年东城墙是修缮过一次,不过那里有些邪乎。”

    “邪乎?”

    顾正臣眼神一亮。

    万孝重重点头,低声道:“那一段城墙倒过,三次。”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明:寒门辅臣》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明:寒门辅臣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明:寒门辅臣》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