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墙内也要香了
小说屋推荐各位书友阅读:诸天万界之大拯救挽天倾 第34章 墙内也要香了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东方天才艺术家的胜利:周利军携手伦敦爱乐,征服英伦现场!》
《来自东方的艺术天才:雷丁音乐节见证摇滚与交响完美融合!》
《东方神秘摇滚破壁:周利军专辑销量飙升10万+,雷丁库存告罄!》
《滚石大将周利军扬威英伦:雷丁音乐节引发销量爆炸!》
《华语之光:周利军雷丁震撼演出,《新世纪》引乐痴狂欢!》
《华语音乐新篇章:周利军征服英伦!》
《……》
一场音乐节,伦敦当地的电台直接爆了。
不论是正儿八经的BBC,还是海盗电台,这几天都有人要求点播李杰的《新世纪》。
交响摇滚其实不太新鲜,60年代就有欧洲乐队玩过,当时也形成了一股风潮。
和摇滚乐在国内的处境类似,当然西方摇滚乐也希望得到主流的认可。
跨界和交响乐团合作就是一些乐队的尝试,毕竟,古典乐是艺术,是高雅,要蹭一蹭。
后来虽说也涌现出大量的作品,但精品之作,太少,太少。
精品数量少的原因也很简单。
太难了。
大部分摇滚乐手都不是特别精通古典乐的作曲,古典乐和摇滚乐作曲都叫作曲,内里却是天差地别。
同理。
那些精通作曲的古典指挥家、作曲家,他们对摇滚也不是特别擅长。
像《新世纪》这样成建制的上百人乐团共同演奏,并且质量超绝的作品,可谓少之又少。
带鹰又有什么‘绅士’之名,古典乐又相当有逼格,如果是普通的摇滚乐,那些绅士可能不太感兴趣。
和古典乐合作的摇滚乐,那就叫艺术,不再是下里巴人的东西。
这不。
连傲慢的BBC都低下了头颅,开始播放《新世纪》,还是从头至尾的连环播放。
滚石看见这架式,立刻狂买通告。
香江?
买!
宝岛?
买!买!
日韩?
买!买!买!
想当年,70年代末,坂本龙一的.O乐队凭借新潮的电子乐风靡欧洲,日本那边也是狂买通告。
不过。
这支乐队存在的时间很短,78成立,80年闯入国际乐坛,83年解散。
虽然时间短,但乐队成员细野晴臣、坂本龙一、高桥幸宏都是日本乐坛的大手子。
这一回,李杰也收到了不少巡演邀约。
都是英国当地的各种音乐节,其中最有影响力的一个音乐节是格拉斯顿伯利音乐节。
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露天音乐节。
大。
它是真的很大。
十几万人的音乐节。
十几万听着不多,但十几万人同时放在一块,那是人山人海,密密麻麻,一眼望不到头。
它的名气也要比雷丁更高一点。
大多数知名摇滚乐队都曾经在格拉斯顿伯利音乐节表演过。
但。
它的举办日期要比雷丁更早一点,它是六月份举办,对方的邀约是指明年的音乐节。
这个邀请,李杰接了。
因为效果太好。
仅仅这一场音乐节,至少能给他带来20-30W的短期销量,长期销量肯定会破百万。
以100万张计算,李杰能收到246万的版税收入。
后缀是英镑。
1998年,英镑还是很值钱的。
表演一趟收入两千多万RMB,这还不满足?
一次赚半年,乃至更久的收入。
傻子才不来。
缺钱了就来演一场。
当然。
明年的效果肯定没有这一次好,这次的效果有多好?
看看最新一期的UK专辑榜。
《New Age》直接杀到第一名。
李杰是沾了没有大牌歌手发歌的光,以17万8千+的周销量登顶UK专辑榜第一。
这也是华人第一次登顶UK专辑榜。
消息传回港台,那些小报纷纷把‘国际巨星’的名头冠在了他的头上。
塔喵的。
都登顶UK专辑榜了,还不是国际巨星?
如果周利军不是,其他‘国际巨星’怎么圆?
他必须,也一定是!
港台各地的报纸、电视台,纷纷向滚石要来邀约,要采访,要上节目,要专访。
只要有时间,什么时候都可以!
如果没有时间,或者有别的什么问题,他们去燕京采访也行。
能采访到,什么都不是问题!
李杰回国之前,正好要去一趟香江,他过去主要是买东西,顺便带老婆孩子去玩玩。
所以。
香江《明报周刊》拿到了唯一的专访名额,宝岛那边的唯一名额给了《联合晚报》。
八月底。
在欧洲玩了一圈的李杰直飞香江,落地他就被《明报周刊》堵门了。
一个华人,还是一个内地土生土长的人竟然在英伦闯出名堂,并且登上UK专辑榜榜首。
这个消息震动全港!
无数人都对周利军感到好奇。
那种感觉就像是‘石头缝里突然蹦出来一个人’,一个非常厉害的人。
当别人还在翻唱,还在以进军日韩,领了个‘水奖’而大肆通告之际,一个内地人直接UK专辑榜夺冠。
后世,女子十二乐坊在日本爆卖几十万张,消息传回来,女子十二乐坊火成什么样了?
毕竟。
这年头崇洋的风气非常严重,既有日本销量加身,又有英国销量认证。
此时的李杰,要比女子十二乐坊红几倍。
其实,这个消息更多是震撼圈外人,圈内人谁不知道‘周利军’的大名?
超级超级金牌制作人!
写出的金曲一大堆,他们对李杰震撼英伦三岛虽然也很震惊,但也就还好。
专辑品质摆在那里!
从《丑奴儿》,到《无问》,再到《新世纪》,每一张专辑的风格都不一样,每一张都具备国际水准。
唯一比较欠缺的是录制。
如果用专业监听音箱放大了听,还是能听到一些瑕疵,那个瑕疵不是软件的问题。
是硬件条件的限制。
百花录音棚的设备太‘老’了,音箱、调音台、收音等等都是80年代的产物。
尽管录音棚更新换代的速度很慢,70-80年代的产品能够胜任大部分专辑录制。
但。
那些国际一线大牌都是硬件拉满。
不论用什么音箱,都听不出里面的瑕疵。
……
四季酒店。
“周生,你好。”
梁安琦笑眯眯的伸手道。
“我是《明报周刊》的特约撰稿人梁安琦,欢迎您来到香江。”
这个梁安琦不是赌王四太太,她只是跟四姨太是同名同姓。
她算是半个圈内人士。
最早是商业电台二台的DJ,最早是跟商业电台俞筝混的,这位也是隐藏的唱片行业大佬。
女大佬。
后来,她还跟赌王之女何超穹是‘蜜友’。
两人很恩爱。
“谢谢。”
李杰笑着跟她握了握手,梁安琦算是香江比较早期的摇滚乐传播者,跟内地的张友待类似。
都是电台圈的名人。
如今,他已经跳槽去了香江新城电台,偶尔也会给《明报周刊》等报纸写稿子。
一阵寒暄,双方直入主题。
“周生,在正式采访之前,我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
“当然。”
“好的,很多乐迷都很好奇,你平时都在做些什么?毕竟,你很少现身在公众视野,非常……非常神秘。”
“哈哈,神秘吗?我其实也是普通人,平时都在带娃,或者写写歌,旅旅游。”
“带娃吗?”
梁安琦瞪大眼睛,香江这个地方很容易给人一种错觉,那就是这边十分开放。
事实上,香江是一个很保守的地方。
男人带娃?
很少见啊。
“嗯,因为我的时间比较自由,陪陪孩子也很有乐趣,偶尔他也能给我带来一点灵感。”
“那你未来会写跟儿童相关的歌吗?”
“有可能,说不定哪天我就会出一张儿歌专辑,如果看到的话,不要太惊讶。”
“是吗?很期待。”
接触了一会梁安琦发现,李杰并没有想象中的‘难相处’。
因为他露面太少,圈内不自觉就会传出一些‘小道消息’,什么不好相处,要收码头费(金子),脾气很大,孤傲等等。
各种负面新闻都有。
很多人也信。
毕竟,大多数摇滚歌手都算不上好脾气,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摇滚歌手的脾气都很火爆。
跟个小钢炮似的,一点就炸。
接着,采访进入正题,今天的采访都是一些很常规的问题。
不是所有的香江记者都很‘恶毒’,越是大报纸,采访越是四平八稳,他们不需要通过博眼球来出位。
“为什么坚持全器乐创作?不怕市场接受度低吗?”
问了一些生活方面的事,梁安琦话锋一转,跳到了音乐上。
“一点尝试。”
李杰微笑道:“我觉得这种音乐很好玩,所以就做了,当然,歌迷能喜欢,我更加高兴。”
问的四平八稳,李杰回答的也很官方。
这也是香江和内地交流的现状。
内地这边要顾忌香江刚刚回归,尽可能不踩雷,香江这边则是希望报道一些正面新闻,让更多的人了解内地。
唔。
当然。
香江也有一些‘异类’,他们赚的是另外一部分人的钱。
反正。
这里什么样的媒体都有。
次日。
《联合晚报》的人也来了,那边有滚石打过招呼,问的问题也更加‘和谐’。
没有任何爆点。
其实,他们也不需要爆点。
‘周利军’三个字,现在就是爆点!
只要跟他相关的报道,不愁卖!
一周后。
李杰带着一大堆东西,满载而归,小石头这段时间是高兴坏了。
天天都有各种各样的美食投喂,还有各种阿姨、漂亮姐姐送他礼物。
是的。
也不知道是怎么传开的,这次李杰来香江,不少人登门拜访,出手就是送金子。
还都是各种寓意吉祥的金子。
甭管有没有用,随手送个万把块的金子,就当是结一个善缘。
万一能换回一首歌,那就是爆赚中的爆赚!
换不来?
那也没关系。
稍微有点名气的歌手,谁缺一两万啊?
那点钱都不够他们请一顿饭的。
对于这些上门送金子的,有些人的,李杰收了,那些不熟的,一个都没收。
熟悉的收了都好说,回头请人家去燕京玩一趟,或者写首歌,收多少金子,他都心安理得。
那种没见过几面就要送金的,全部不要。
他又不缺钱。
就在他过关回内地之前,英国那边又传来消息,《新世纪》蝉联UK专辑榜冠军。
二连冠!
本周销量跟上周比,几乎没有什么跌幅,仍有17万+。
除了英格兰销量大爆发,BBC的辐射区域,如爱尔兰、法国、德国等地,销量也小爆一波。
从周销量几十几百,变成了4位数。
港台两地,也因为大规模曝光,销量再涨一次,换成是其他歌手,肯定要趁着这个热度营销一波。
歌手和其他职业也没什么区别,当打之年就那么几年。
红的时候不赚钱,还等什么时候赚?
不过。
李杰的特立独行也不是没有好处,那些喜欢摇滚乐的歌迷,完全接受他的选择。
酷!
牛逼!
全靠作品说话!
有个性!
这才是摇滚精神!
回到燕京之后,李杰跟从前一样,带娃、录歌、编曲、偶尔跟滚石那边用邮件交流。
就这么过了两个月,他突然收到一个意外的消息。
“青年报要采访我?”
李杰惊讶的看着李戒,这个消息,当真是出乎意料。
国内的媒体都是国营,换而言之,基本都是官媒,摇滚歌手还能上官媒?
也不是不能。
媒体偶尔也会报道一些新闻,但专访和报道是两回事。
后者是客观发生的事,他们选择性的报道,前者是报社主动联络,主动报道。
“嗯。”
李戒点头道。
“是我一个哥们找来的,听他说,好像是有人注意到你的那几张专辑在国外的销量。”
“然后,就有了这次采访,对了,这次采访记者还会去央芭。”
“约的什么时间?”
“下周五,可以吗?如果你忙的话,我跟那边说一声,改时间也可以。”
“周五就周五吧。”
李杰想了想,下周五他也没什么事。
虽然他手里还有一张专辑要做,但那张专辑定下的日期是明年上半年发行,不急于这一会。
他不急。
滚石不急。
专辑的演唱者梁晶如更不会急,她还想好好休息休息,过去这一年多,她太忙了。
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