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彻底死心
小说屋推荐各位书友阅读:虎枭 第八十三章 彻底死心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孙氏和徐真呆坐在内堂很久,孙氏才颤抖着声音问道:“真是吴侯下的手?”
徐真轻轻点头,他早就看出孙权是个冷酷无情之人,为争夺权力绝不会考虑亲情,大哥孙策之死他或许没有参与,但他一定知情,否则他怎么会提前布局,收买陈武。
所以自己给他提的第一个条件就是不准杀孙翊,他当时虽然答应了,可一旦稳住局势后,他还是下手了,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可大家都知道是他干的。
孙氏眼睛都红了,“他怎么能.....那可是他胞弟啊!他怎么能如此心狠手辣?”
“自古无情帝王家,哎!”
“可是他母亲怎么受得了,还有蔚儿怎么办?这不就成望门寡了吗?”
“蔚儿就不用担心了,她都逃婚了,翊儿一死,她求之不得,倒是芬儿,她马上要嫁给吴侯,我心中有些不安啊!”
“那怎么办,退了这门婚事?”
徐真沉思良久,摇摇头道:“他们兄弟相残,与徐家何干?不用退,芬儿正常出嫁。”
.........
甘宁在南昌接见了黄祖派来的特使,黄祖的儿子和家人都成了战俘,黄祖没有办法,只能硬着头皮来和甘宁谈判。
让黄祖庆幸的是,他和甘宁没有世仇,不像江东有杀父之仇,付出一些钱粮应该能赎回来。
官房内,甘宁负手走了几步,对鲁肃道:“钱粮就不用了,我只需要黄祖答应三个条件,第一,正式承认武昌郡是我的土地;第二,承诺永远不得进攻武昌郡和浔阳县;第三,任何情况下不得妨碍豫章郡和荆州之间的正常贸易和民间往来,其他的军师还有补充吗?”
鲁肃摇摇头,“卑职完全赞同主公的三个条件,相对于硬条件,软条件才是制约黄祖的有力武器,如果他失信,就会被世人所不齿,他会失去江夏世家豪族的支持。”
甘宁冷冷道:“不光是世家豪族不齿,我们也要有制约手段,军师不妨告诉黄祖使者,如果他们胆敢出尔反尔,违反了三个承诺,我必将封锁长江,他们的人和船都休想再跨入长江一步。”
鲁肃躬身行一礼,“卑职这就去和他们谈判!”
鲁肃刚走,徐庶便兴冲冲走来,抱拳行礼笑道:“恭喜主公又得人才!”
甘宁眼睛一亮,“谁又来了?”
“卑职的两个好友,崔钧和石韬来投奔主公。”
甘宁大喜,崔州平和石广元来了,他连忙问道:“他们现在在招贤馆吗?”
“正是!”
“不可怠慢了贤才,我现在就去见见他们。”
甘宁其实想的是诸葛亮和庞统,但崔州平和石广元也不错,历史上他们逃到襄阳避难,也渴望能立功建业,刘表虽然接纳他们,却不用他们,一耽误就是十几年,最后曹操大军南下,他们还是效忠了曹魏,可都没有受到重用,普通的郡官而已。
.........
招贤馆内,甘宁陪着笑脸倾听崔、石二人讲述荆襄的情况,甘宁忽然听出了一点端倪,笑问道:“崔兄说刘皇叔目光狭隘,胆小慎微,不知变通,何以见得?”
崔钧欠身道:“南阳郡最初是刘荆州的地盘,张绣南投,刘荆州就把宛城借给了张绣,前年张绣投降曹操后,被曹操继续任命驻扎宛城,但一个月前,张绣被曹操调去参与官渡之战,他便把宛城还给了刘荆州。
刘荆州就让刘备前去驻扎宛城,还让刘备防御叶城一线,但刘备居然拒绝去宛城,宁愿呆在新野小县内,我和广元劝他拿下宛城,目前曹操精力在河北,无暇南顾,一旦拿下宛城,便可沿丹水入关中,占据关中沃野,重建汉室大业,可刘皇叔却以自身实力不足,难以胜任宛城为由拒绝了这个机会,让人扼腕叹息。”
甘宁笑道:“现在宛城守将是何人?”
“张绣走后,便一直由大将文聘坐镇宛城,刘荆州想安排文聘攻打荆南,便让刘皇叔去接任,”
甘宁笑着点点头,“原来是文聘!”
从崔州平的这番话中,甘宁听出了很多重要信息,崔州平和石广元之前去投奔了刘备,但刘备没有用他们二人,他们不得已才南下投奔自己。
历史上,刘备用了徐庶、诸葛亮和庞统,但没有用司马徽、崔州平和石广元,这里面肯定是有原因的。
现在甘宁有点明白了,崔州平和石广元只是一介白面书生而已,管理政务勉强可以,但出谋划策,争霸天下,靠他们真的不行。
自己都听出来了,刘表让刘备去驻扎宛城只是试探而已,怎么可能把南阳郡给刘备?
刘备若上当兴冲冲去宛城,不但文聘不会交权给他,而且到时刘备连新野也回不了,刘备看透了刘表的试探,才装弱不肯前去、
可笑崔州平和石广元却没看出来,还说刘备目光狭隘,胆小慎微,此二人确实水平一般,难怪诸葛亮说他们官位可至刺史、郡守。
刘备没有用崔州平和石广元,是因为他没有合适的职务给他们二人,但甘宁不一样,甘宁刚辟了武昌郡,正是用人之时,甘宁当即任命崔钧为武昌郡司马,又任命石韬为幕僚府文学掾。
武昌郡太守是由甘宁兼任,郡丞是尹默,崔钧出任司马,就是尹默的副手,石韬在襄阳帮助司马徽办学,办学经验很丰富,让他出任幕僚府文学掾,主管三郡教育,对他来说是如鱼得水。
当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甘宁看中了二人背后的家族,两人都是北方世家出身,将来自己北伐,需要获得北方世家的支持,所有北方世家的优秀子弟,他都需要留下。
刘备当然不需要,他自己本身就有足够多的光环,所以他可以不在意崔州平和石广元二人,但甘宁就不一样了。
从招贤馆出来,甘宁问徐庶道:“元直和诸葛亮熟悉吗?”
徐庶点点头,“我们是至交好友,之前我也写信给他,邀他来豫章郡,但他回信婉拒了我的邀请。”
“为何?”
徐庶苦笑道:“理由嘛!他说叔父诸葛玄惨死在南昌县,他不愿再踏入豫章一步。”
甘宁当然知道这只是诸葛亮的借口罢了,诸葛亮是做大事之人,怎么可能在乎这点小节。
甘宁沉吟一下问道:“真正原因,元直应该知道吧!”
徐庶淡淡道:“孔明和荆襄世家关系密切,不会来豫章。”
徐庶说得很含蓄,甘宁立刻明白了,诸葛亮看不上自己。
也难怪,祖父是汉朝司隶校尉,父亲是泰山郡丞,妻子是名门黄家之女,岳母是豪族蔡家长女,两个姐夫都是名门嫡子,一个蒯祺、一个庞山民,蔡瑁是他妻舅,刘表是他妻姨父,诸葛亮哪里是什么南阳布衣。
诸葛亮看中的是刘皇叔,而不是锦帆贼,就算是崔州平和石广平,也是因为自己大败黄祖,名震荆襄,被朝廷封为武昌侯,他们才勉强来投奔,若不是刘备不要他们,他们还不一定来。
想通这一点,甘宁也就对诸葛亮彻底死心了。
想到天下大才,甘宁又忽然想到了太史慈,当年刘备错过的猛将,刘繇和孙权不珍惜,自己绝不能再错怪这次机会了。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