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1968年C 我们就是一个玩偶
小说屋推荐各位书友阅读:爱恨悠悠球正文 第三十九章1968年C 我们就是一个玩偶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小哥仨躺在炕上你一言我一语地唠着,再叫这热炕一煲身体舒缓了许多,心情也愉悦起来。这时,大院子里随着脚步声飘过来他们从来没有听过的小调:
提起宋老三,
老两口子卖大烟,
一辈子没有儿,
生了个女婵娟呀,
这姑娘年长二八一十六呀,
Ru名儿叫秀呀大名叫翠莲那依喂呦,
……………………
老李头呵呵咧咧唱着小曲,像个老顽童一脸子高兴回来了,手里拎着个水帆布的兜子,兜子里鼓囔囔的有小半下水鲜货,兜底不住的滴着水,估摸着他抓来的哈什蚂和鱼也有六七斤,他一进到屋里把水帆布兜子往水盆子里一放,又添上点水:“哈哈,这都是活的。卷个纸烟喘口气,等一会我送小泉子家去,晚上喝酒又多两道菜。”
“李大爷,你把帆布袋打开,叫我们看看哈什蚂是啥样的行吗?”孙乃正他们头一回听说哈什蚂这个名字,都好奇的想看看。
“不行,一打开兜子口它们就都蹦跑了,再抓它就费劲了,我给你们抓出来几个叫你们玩吧。”
老李头解开扎在兜子口上的绳子,打开一个小口把手伸进去拿出来三个哈什蚂扔在炕上,紧接着又把兜子口扎上。
“这不是青蛙吗?”沙喜福说。
“不是青蛙,青蛙是穿着美丽的翠衣,它是黑背红黄肚皮,是另一种蛤蟆。”朱晓杰纠正着。
“这蛤蟆怎么叫哈什蚂呢?李大爷。”朱晓杰问。
“这是满族人的叫法,是慈禧太后最爱吃的一道宫廷菜,可能满族人管蛤蟆就叫做哈什蚂,在蛤和蟆中间加个什字,就叫哈什蚂了。有人嫌这名不好听,味道鲜美得如同小公鸡,所以又叫它田鸡;它河里山里都喜欢,满山的林子里都是,所以又有人叫它林蛙。反正它是人人都爱吃的好嚼货好美味,你们没吃过吧,今晚你们尝尝鲜,保证你们吃完把姥姥家都忘了。”
“这深山沟沟里还挺富有的呢,河里的鱼多吗?”
“多,咱们这是长白山的尾巴部分,都是几千年的老古林子,林场人叫它原始森林,咱这地方和黑龙江的大小兴安岭、北大荒没什么区别,也是‘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的好地方。这里山高皇帝远,甩手自在王,没说没管。要叫我看比你们城里好多了。城里没意思,除了房子就是人,都不能随便拉屎撒尿。我们这山青水秀,喘口气都清凉,随便拉屎撒尿,山神爷不管,也就没有谁来管你了。”
三个哈什蚂在炕上蹦来蹦去,想着法的逃生,可是怎么也逃不掉,它们无奈地瞪着眼睛,拼命地挣扎,尽管累的筋疲力尽,结果还是让人玩够了,又被装进口袋里,等着在餐桌上奉献青Chun。
孙乃正看着这三个可怜的哈什蚂,好像是触景生情进入了沉思,他不语地看着三个哈什蚂,一直到把三个哈什蚂收回袋子里才一语双关地说了一句:“你们这三个家伙怎么活着才算对呢?啥时候能活明白呢?你们哥仨辛辛苦苦捉害虫,不给人类添一丁点麻烦,我们仨把你们仨玩够了,到头来你们还得舍身成仁供我们食用。这人究竟算是个什么东西呢?”
是啊,孙乃正此时心里非常混乱,他看着落难的三个哈什蚂(不止三个,有小半口袋,少说也有三十个吧),想起了自己几年来的革命生涯,昨天还是座上宾,今天就成了阶下囚,感觉到自己好像就是一个玩偶,被一丝丝有魔力的线牵动着跑来跑去,一旦玩偶破损了,坏了。不需要登场了,主人便把玩偶扔到垃圾堆里,或者一把火烧掉,玩偶的一生也就结束了。哎!人世间的芸芸众生,又有几个不是这种玩偶呢?李大爷说的在理,也许只有这大深山老林里才能活出个自我,随便的拉屎撒尿。
老李头坐在炕头歇着,抽了两袋他那要火的烟叶,划了六七根火柴,他看看天,太阳西斜一大块了,估摸着是下午四点多了,他拿起了水帆布兜子说:“你们小哥仨呆着,我把这兜子送过去,泉子他媳妇做菜好吃。”
正值七月下旬的大热天,农村的请客饭菜再怎么Cao办也不会怎么丰盛精彩。第一,新鲜猪肉羊肉是没有了,家家养的猪羊都没有出栏,就是够刀了家家也都不肯杀,因为没法储藏,大热天放上一天就得生蛆,最多杀一两只鸡鸭这些小生命,一顿都吃到肚子里,没等生蛆就都变成大粪了。
王玉泉的婆娘整整忙活了一天,头一天晚上泡了一把黄豆,今天一早磨了豆腐,这是一道主菜,鸡刨豆腐、黄瓜片豆腐汤;又杀了一只公鸡,做个小鸡炖蘑菇;又到自留地园子里摘些时令蔬菜,来个猪肉罐头乱炖茄子辣椒西红柿;再加上老李头送来的当地特产,做个油焖哈什蚂和油煎一卤盐小河鱼,切一盘午餐肉罐头,炒一盘鸡蛋,拔几根大葱,倒一碗农家大酱,哈哈,相当于农村娶媳妇办事情的吃六碗大餐也就齐了。
孙乃正这三个小青年的肚子,等到被找来吃饭的时候真是已经饥肠辘辘了,从早晨出来,一路上火,忧心忡忡没有像样的吃一顿饭,他们在车上就干噎了一个面包,因为火篷着也没觉得饿,现在心思有些落地了,三个小家伙的肠子和肚子开始打架了。
“李大叔,你是长者,请上炕里坐正位,你们小哥仨也上炕,都饿了吧,赶紧吃饭。”
王玉泉拧开了弟弟送来的老龙口瓶酒,用酒瓶子指着孙乃正晃一晃:
“你们小哥仨来点不?今天给你们接风洗尘,喝点吧。”
“不行,不行,大叔,我们都不会喝酒,一喝脸就通红还迷糊恶心想吐,大叔,你和李爷爷喝吧。”孙乃正推辞。
“是,咱们都不会喝酒。”朱晓杰和沙喜福也都推辞着。
孙乃正他们三个极力推辞。他们实在不敢喝酒了,他忘不了庆功会上喝酒吐得他们都大病一场,脑袋瓜子疼还几天食欲不振。
“那行,来,李大叔,我先给你满上,尝尝我弟送来的老龙口。桂花,给他们哥仨盛饭。”
一声吆喝,王玉泉的婆娘赶紧从东屋过来给盛饭,做的是金黄米豆干饭,用白色的精大米、大黄米、芸豆粒三样焖成的大锅饭,味道特别扑鼻香。
“大婶做的饭真香。”
“是吗,那就多吃点婶做的饭。”
桂花盛完了饭,她冲屋里的男人们笑了笑就又回到西屋去了,这是这地方农村的规矩,请男客人吃饭女人和孩子都不许上桌,也不许守在屋里,王玉泉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所以客人来了只是引见一下:
“这是你们的两个妹妹和弟弟,大梅,二梅,柱子,向你哥哥们问好。”
“哥哥好!”两个十二三岁的女娃和一个七八岁的男娃习惯Xing的鞠了一躬。[www.kanShu.com]
“弟弟妹妹好,哥哥来得匆忙,没给你们带礼物,以后哥哥回城一定给你们带礼物来。”孙乃正拉着柱子的手说。
“带什么礼物,不兴惯着他们。去,进屋去。”
三个孩子见到生人,拘谨地不敢多说一句话,说声“哥哥好”以后,呆立着没有半分钟就躲进西屋里再也不出来了。
几盅酒下肚,把王玉泉和老李头喝高兴了,话也就多了起来,爷俩南朝北国扯起来没完,三个客人吃了两大碗金黄米饭和一肚子山珍野味,早就饱了,他们看两位长者谈Xing正浓,不好意思下桌,也都坐在那里听着。
“我说你们三个傻小子,啊,不好好在学校念书闹什么革命,闹反了吧,发配到我这来了吧。我告诉你们,这个命呀不能说割就割,割了它你就活不成了,我这辈子就是土里刨食的命,割了它我干啥去呀?你们呀,黄嘴丫没退呐,毛还太嫩啦。”
“你别说他们后生,人这一辈子干啥得认命,什么牢狱之灾,七苦八难,这都是老天注定了的,你别看他们今天刘秀走国几生死,说不定他日登基坐江山呢。我说人这一辈子呀,没处看去,我李占山当年挑八股绳,打把式卖艺,走江湖,闯关东,最后还不是屌Cao这个熊样,哎,认命吧。”
“所以这命就不能割,好孬都得认这个命。你们明白不?”
孙乃正他们明明知道两位长者唠的“革命”根本不贴革命的边,但出于礼貌和尊重,也都频频点头,其实心里都明白,这位队长兼公社革委会挂名副主任把革命理解成用镰刀割去穷命的行为,就像农村劁猪,谁家要劁猪就把劁猪的找来说:“把猪命根子割了。”农村把传宗接代的一套东西叫命根子,割了命就绝户了,只长肥膘了。
餐桌上海阔天空地扯着,也没有裁判,什么话都敢顺着酒瓶子往外溜达,扯的正在兴头上,大队会计王玉贵又进来赶上饭桌,立马添个酒盅加双筷吃喝聊,真谓是卑贱者最聪明,天下所有大道理没有他们不知道的。在这,绝对气死孔圣人。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