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二章 乐大人遇刺
小说屋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擎宋正文 第三百一十二章 乐大人遇刺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猫扑中文 ) 越州水军的士卒们现在憋屈无比,眼睁睁的看着杭州水军越界执法,在原本属于越州水军管辖的江面上搜检过往船只,却不敢说半个不字。
两艘货船上装着两千料走私的铜锭,被报了上云,惹得百官震动、官家震怒,更株连到秀州水军一众将领,眼下秀州水军一众将领都自身难保,哪里又顾得上杭州水军过界搜检。两浙路的一众文官们更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态冷眼旁观,谁不知道在钱塘江上巡检缉查是桩让人眼红的肥差,奈何文官们插不上手,能不落井下石己经不错了,至于替越州水军说好话,还是免了罢。
当然,其中更少不了乐大人的推波助澜,在乐大人的推动下,也是乐大人最先将消息透露与老上司陈御史,陈御史更是最先上疏直言水军巡检弊端,朝廷应将杭、秀、越三州水军统一管制,派大员专司缉盗、巡检、搜查之责。
杭、秀、越三州水军统一管制,虽仅仅只是个提议,但对于朝廷来说却极具操作性,更是关系到市舶司税赋收入的大事,立时有不少仕途无望的朝臣动了些心思。
就在东京汴梁的一众大员们动打这节制水军的主意时,两浙路的一众官员却不看好这桩差事。两浙路官场都知道现下乐大人不止节制了杭州水军,还实际控制了本该越州水军巡检的地盘,让乐大人把吃到嘴里的肉吐出来,很难!
要知道在乐大人的身后,站着的可是郓王殿下。有必要提一句,就在前些时日,皇城司传来消息,嘉王殿下己经出宫开府,被徽宗皇帝改封郓王。
然而,以乐大人的性格又岂是那般容易认输的,没有机会也要创造机会,没有可能也要创造可能。
同时乐大人也没闲着,每日带着兵卒在钱塘江上巡逻,乐大人强势的缉私力度,对那些挟私出海的商贾己然形成强大的震慑力,杭州市舶司的收入较去岁同期翻了两番不止。
正在江面上率领兵船巡检的乐大人,忽听有士卒来报,乐大人出了船舱顺着士卒指去的方向望去,只见有一人在江面上挣扎,时浮时沉,在远处还有一只被打翻的小船随波逐流。
得了乐大人吩咐,士卒们将船向那落水之人靠去。
那落水之人被救了上来,千恩万谢道:“谢谢各位军爷,小的定会为诸位军爷立长生牌位……”
那落水之人将目光投向被一众将领簇拥在中间的乐大人,快走两步向着乐大人硊拜下来:“小的谢大人救命之恩!”
“起来罢,举手之劳而己!”乐大人点头示意,口中又说道:“佛家有云: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何况百姓为官者衣食父母,乐某又岂能见死不救!”
那落水之人闻言,吃惊的问道:“官人可是钱塘县乐县尊?”
“唉呀,原来是被称为青天大老爷的乐县尊!”那人在得到了乐大人肯定的答复后,又弯腰拜了一拜。
那人恭恭敬敬的回道:“小人姓李,家中排名老三,被唤做李三,家住嘉兴钱塘南岸,以打渔为生,今日在江中捕鱼,却被江豚跃起打翻了船只落水,若非大人相救,小的怕是就被喂了江里鱼虾!”
打渔为生的百姓自然听不懂乐大人嘴里的之乎者也,又是拜了一拜,口中说道:“父母大老爷的救命之恩,小人无以为报,唯有回家为大老爷立下长生牌位,每日焚香祷告,愿大老爷平平、安安长命百岁……”
乐大人心中一惊,本能的向后退了一步,然而却是慢了半拍,只见那匕首己经刺到了乐大人的胸前,随着布帛的开裂声,乐大人的衣衫己经被匕首刺破。
负责乐大人安全的武松见状,口中怒喝道:“匹夫,安敢行刺乐大人……”
“镇抚大人,您怎么样?”
“有刺客……”
直到这时,船上的一众士卒才如梦初醒一般,慌忙跑到船舷寻到那刺客李三的踪迹,拿着手中长枪在水面上乱扎,然而江面上根本看不到那李三踪迹。
“大人……”武松在旁边唤道,船上的几个都头、押官齐齐上来观望。一众军官心中清楚,若乐大人出个三长两短,自己这些人免不得要被追责。
“与尔等无关,是本官大意了!”乐大人说话显然有些费力,随即眯了眯眼睛,面色苍白的吩咐道:“武松、尺七,你二人将本官扶到船舱里!”
武松、尺七二人忙将乐大人扶到船舱里,乐大人半倚在榻上,长长的出了口气,起身将外面的官袍褪去,苦笑道:“好在今日内里罩了软甲,若不然本官的性命就要交待在这里了!”
锁子甲,也称作链甲,有时被简称为“锁甲”,由西域传入到中原。锁子甲在中国古代又称“环锁铠”。一般由铁丝或铁环套扣缀合成衣状,每环与另四个环相套扣,形如锁,不同地方制作材料不同,防御能力也各有不同。
文官出身的乐大人自然爱惜生命,特别是出任节制杭州水军以后,剿杀了那么多海匪、又缉查了那么多的走私货船,可谓树敌无数,所以对生命更加珍惜,官袍之内常常罩着一层柔软的锁子甲,今日这套锁子甲终于在今日救了乐大人一命,可谓是有备无患。
刺杀乐大人的凶手是谁?众说纷云,市井间流传着三种说法,第一种是乐大人剿了海匪,海匪派人来复仇,这种说法可信度很高,也能为广大百姓所接受;第二种说法是乐大人缉私,使得走私的不法商贾血本无归,这些不法商贾对乐大人恨至极点,买凶刺杀乐大人,这种说法可信度也很高,杭州城的百姓也是认可的。
这种说法有些无稽之谈,但细分析起来也似乎有些道理……
本来自
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